16
表里的生物
教学目标
1.会写“脆、拦、玻”等8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抓住课文中对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找出相关句子体会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体会描写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
4.培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勤于思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中关于人物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质疑激趣
1.同学们,我们见过各种各样的生物,有天上飞的,有地上跑的,还有水里游的……可是,你见过表里的生物吗?(板书课题:表里的生物)
2.学生齐读课题,教师引导质疑。
3.本课是著名作家冯至的一篇文章。简介作者。
4.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到书中寻找答案。接下来,我们就带着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吧!
二、自由读文,检查预习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大声自由读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并把不懂的句子用横线加问号标出。
2.教师巡视指导。
3.组织学生交流反馈生字新词。
三、整体感知,梳理文脉
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联系课题“表里的生物”,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以填空形式概括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
(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话:(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
(1)让学生带着这段练习快速浏览课文,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2)指名完成这段练习。
(3)教师进行点拨并板书出主要内容。
3.围绕这只表,父亲经常说的话是哪几句?谁能说一说?
学生读后汇报:“只许听,不许动”“只许看,不许动”。
4.根据文章内容,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分别是:
猜测表中的生物——听表里的声音——看表里的“生物”——不再谈论表里的“生物”
5.父亲的命令非但没有阻止“我”,反而使“我”的好奇疯狂地滋长,谁能找找文中“我”心理变化的词语?教师根据交流适时板书:
好奇——痛苦——高兴——唯恐——吓了一跳——愉快
四、课堂小结,留下悬念
1.教师小结:文中的“我”随着这只表,心情起起落落,我们仿佛也跟随着作者回到了他的童年。
2.童年的“我”究竟是个怎样的孩子呢?文中哪些地方印证了你的观点?作者是如何将他童年的这段往事写得如此生动有趣的?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1.听写词语:清脆、拦住、蟋蟀、恐怖。
2.联系课题“表里的生物”,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童年的“我”究竟是个怎样的孩子呢?文中哪些地方印证了你的观点?作者是如何将他童年的这段往事写得如此生动有趣的?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
二、研读课文,感受个性
1.学了课文之后你觉得小时候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好奇心强、渴求知识、善于观察和思考、爱追根究底,富有探究精神……)
2.文中哪些地方印证了你的观点?(学生独自思考,画出句子,朗读,师巡视。)
3.学生根据文本汇报,谈感受,点评。
4.学生在一边朗读一边点评的过程中,体会人物情感。
5.指名分角色朗读。
6.小结:从刚才的朗读中,我们感受到文中“我”的个性特点。
(好奇心很强,渴求知识,善于观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
三、学习写法,迁移运用
1那么,作者是如何将人物的这些个性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呢?接下来让我们继续探究。
2.课文中主要出现了两个主要人物
“我”和爸爸,文中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在文中找出心理描写的句子并体会人物当时的内心世界。
(1)学生课读文,在文中找出描写语言和心理的句子。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自己找到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指名交流,其他学生听后进行点评。
3.文中除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还有“我”与父亲间的对话描写,也能让我们感受到人物的个性。
学生找句子、汇报。
四、质疑引导,深入学习,体会情感
1.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在作者看来“表里的生物”指的是什么?
2.作者对“表里的生物”是一种怎样的感情?你从文中哪些语句中看出来了,请你读一读这些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
3.作者结尾说“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其实表里根本没有生物,作者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作者又为什么不说了?
5.学完这篇课文,你想对小作者说些什么?
6.说话训练。
文中的“我”拥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你有过吗?拥有好奇心有什么样的好处?(可联系作者成就谈。小时候,我们也曾有过和作者类似的经历,你能说一说吗?
五、课堂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学生畅谈收获后,教师小结:课文中的“我”是一个好奇心强,渴求知识,善于观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的孩子。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心理、对话来刻画人物形象,让我们感受到“我”对那充满童真、童趣的童年的不舍之情。
板书设计
16
表里的生物
好奇心强
渴求知识
善于观察、思考
富有探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