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第十四章第一节 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第十四章第一节 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9-20 10:38:32

文档简介

第一节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概述植物的主要类群及其主要特征;
2.概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关注我国的珍稀植物;
4.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
5.培养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6.形成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概述植物的主要类群及其主要特征;
2.概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形成关注我国的珍稀植物的情感。
【教学难点】
1.概述植物的主要类群及其主要特征;
2.概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观察“池塘水中的藻类植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课件展示一张春天池塘的照片,同时呈现法布尔的话“当我面对池塘,凝视着它的时候,我从来都不会觉得厌倦。在这个绿色的小小世界里,不知道会有多少忙碌的小生命生生不息……”,启发学生思考:池塘的水为什么会发绿?
二、讲授新课
1.藻类植物
【教师】藻类是地球上最早登上生命舞台的植物,我们日常所见,井水比较清澈透亮,但池塘里的水就往往混浊而带绿,甚至呈现锈色以至淡红,海水也如此,这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作出猜想,回答。
【教师】我们一起来观察池塘水中的藻类植物。与学生一起复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建议播放视频:【教学实验】练习使用显微镜)
【学生】观看视频,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分别观察自来水和变绿的池塘水,尝试找出池塘水变绿的原因。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书上的步骤进行探究活动。
【教师】经过观察,你认为池塘水变绿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回答。
【教师】天气转暖后,池塘水逐渐变绿,这和藻类植物的大量繁殖有关,因为许多藻类植物的细胞里含有叶绿体(叶绿素)。
【学生】听讲,认识池塘水变绿的原因。
【教师】你观察到的藻类是单细胞的还是多细胞的?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回答。
【教师】课件展示其他藻类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学生】概述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教师】小结:藻类植物的种类很多,大多生活在水里。它们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
【学生】听讲,认识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教师】请大家想一想藻类植物对我们人类有没有作用?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回答。
【教师】总结藻类植物的作用(建议知识卡片:【生物世界】藻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生】听讲或阅读卡片,认同藻类植物与人类关系密切。
【教师】那么藻类是不是越多越好呢?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回答。
【教师】课件展示“赤潮”“水华”图片。讲解赤潮、水华形成的原因和危害。
【听讲】了解赤潮、水华的形成原因。
三、课堂反馈
1.藻类植物结构上最主要的特点是(
B

A.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
B.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C.都含有叶绿体
D.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根据右图填写水绵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并回答问题:
(1)图中,①是________,②是________,
③是________,④是________,
⑤是________,⑥是________。
(2)由图可知,水绵是由_____状的细胞组
成的。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
答案:(1)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叶绿体液泡
(2)长筒叶绿体
四、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小结本节知识,学生边讲教师边板书,或通过课件展示。第三节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概述植物的主要类群及其主要特征;
2.概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关注我国的珍稀植物;
4.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
5.培养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6.形成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概述植物的主要类群及其主要特征;
2.概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形成关注我国的珍稀植物的情感。
【教学难点】
1.概述植物的主要类群及其主要特征;
2.概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观察“观察校园中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视频:【生物世界】独特的种子传播,讲述:有些植物是用种子来传播后代的,你了解这类植物的特征吗?你知道种子是怎样产生的吗?
【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
1.种子植物
【教师】让学生观察种子实物,尝试了解种子的结构,了解植物种子的多样性。(或使用交互动画:【知识探究】种子外形的多样性)
【学生】观察种子实物或使用交互动画,了解植物种子的多样性。
【教师】什么是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包括哪两大类群?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种子植物是能产生种子的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
【教师】什么是裸子植物?裸子植物有什么特征?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教师】在种子植物中,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的植物叫做裸子植物。裸子植物多为木本植物,生殖过程不受水的限制,适合生活在多种环境中。
【学生】听讲,进一步认识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教师】裸子植物有什么价值?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教师】总结:裸子植物中的松、柏等树种组成的森林,约占世界森林面积的30%。我国是裸子植物的起源地之一,也是裸子植物种类最多的国家,素有“裸子植物故乡”的美称。
【学生】听讲,认识裸子植物的价值。
【教师】什么是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有什么特征?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教师】在种子植物中,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的植物叫做被子植物。被子植物一般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生殖过程不受水的限制,适合生活的环境十分广泛。
【学生】听讲,认识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教师】哪些植物属于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有什么价值?
【学生】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回答问题。
【教师】结合课件内容,讲述被子植物与我们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生】听讲,认识到被子植物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活动:观察校园中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学生】按书上的步骤到校园中观察植物,识别它们分别是裸子植物还是被子植物,并作记录。
【教师】引导学生展示、分享本组的记录表,并提问:什么样的环境中生活着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学生】结合观察和记录结果,回答。
【教师】我们发现,各种环境中都生活着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但被子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特别强。被子植物能适应各种生活环境,在现存的植物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常见的植物大多是被子植物。
2.关注我国的珍稀植物
【教师】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植物种类极为丰富,其中有不少是珍稀植物,你知道哪些珍稀植物?
【学生】回答。
【教师】课件展示珍稀植物图片,讲述:许多珍稀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对开展科学研究、发展社会经济、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等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听讲,形成爱护植物的意识。
课堂反馈
1.“五一”假期小明在植物园游玩,下列哪项是他观赏到的被子植物(C)
A.卷柏
B.银杏
C.椰子树
D.红豆杉
2.槐树属于被子植物的主要依据是(C)
A.能进行光合作用
B.用种子繁殖后代
C.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D.有根、茎、叶的分化
四、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小结本节知识,学生边讲教师边板书,或通过课件展示。第二节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概述植物的主要类群及其主要特征;
2.概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关注我国的珍稀植物;
4.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
5.培养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6.形成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概述植物的主要类群及其主要特征;
2.概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形成关注我国的珍稀植物的情感。
【教学难点】
1.概述植物的主要类群及其主要特征;
2.概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观察“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及其生活习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课件展示“绿色台阶”图片,出现诗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同学们知道绿色的台阶上主要是什么植物吗?
【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
1.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教师】夏天,在阴湿的地面上,密集生长着许多矮小的植物,就像绿色的“地毯”,其中有些就是苔藓植物。在森林和山野的阴湿环境中,我们还常常看到一些植物,它们有的长有羽状叶片,有的叶形奇特,在叶片背面还会有褐色的囊状隆起,这些就是蕨类植物。你们了解它们的特性吗?让我们一起来观察藻类植物和蕨类植物吧。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书上的步骤进行探究活动:(1)在校园及附近地方,观察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2)用放大镜观察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与藻类植物相比,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它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回答。
【教师】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为什么只能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我们来从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中寻找答案。课件展示苔藓植物的图片,讲解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一般只有矮小的茎和又小又薄的叶,且茎、叶中没有输导组织。
【学生】听讲,认识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教师】课件展示蕨类植物的图片,讲解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高大,一般具有根、茎、叶等器官,并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在叶的背面常常长有孢子囊群,成熟的孢子散落出来,在潮湿的土壤上发育成叶状体。
【学生】听讲,认识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教师】播放视频:【教学实验】观察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及其生活习性。
【学生】观看视频,全面认识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生活习性。
【教师】小结: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不像大多数藻类植物那样必须生活在水中,但它们的生殖过程都离不开水,因此只适合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学生】听讲,认识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只适合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教师】苔藓植物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教师】讲解苔藓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苔藓植物可以监测空气污染程度,涵蓄水分、保持水土,还可以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学生】听讲,认识苔藓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师】蕨类植物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教师】在蕨类植物中,蕨可供食用,石松可供药用,满江红则是优良的绿肥和饲料,许多蕨类还可供观赏。我们现在利用的煤,也主要是埋藏在地下的古代蕨类植物等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历史年代形成的。
【学生】听讲,认识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课堂反馈
1.小宇在爬山时采回一株植物做标本,它有根、茎、叶的分化,叶背面有孢子囊群。这株植物所属的类群是(C)
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D.种子植物
2.某同学在学校附近山坡的背阴处发现了一种矮小的植物,它们有茎和叶,但没有叶脉,据此推测,这种植物可能是(D)
A.被子植物
B.藻类植物
C.蕨类植物
D.苔藓植物
3.蕨类植物叶片背后褐色的囊状隆起是______,能产生特殊的生殖细胞,这种生殖细胞叫作______。
答案:孢子囊孢子
四、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小结本节知识,学生边讲教师边板书,或通过课件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