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盼 课件+素材(教学课件43张+生字课件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7 盼 课件+素材(教学课件43张+生字课件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1 09:56:47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2021年秋人教部编版语文课件
六年级上册
17 盼
部编 RJ·六年级上册
字词学习
xi& 音序 X 结构 左右
袖 偏旁 衤 笔画数 10
形近 ①石油 ②抽打
组词 衣袖 袖口
笔顺:
字词学习
p9ng 音序 P 结构 上下
篷 偏旁 笔画数 16
形近 莲蓬 朝气蓬勃
组词 帐篷 斗篷
笔顺:
字词学习
su4 音序 S 结构 左右
缩 偏旁 纟 笔画数 14
形近 住宿 宿舍
组词 退缩 缩短
笔顺:
字词学习
f8ng 音序 F 结构 半包围
疯 偏旁 疒 笔画数 9
形近 病人 生病
组词 疯狂 发疯
笔顺:
字词学习
w2 音序 W 结构 独体
瓦 偏旁 瓦 笔画数 4
形近 ①互助 ②平凡
组词 瓦房 瓦片
笔顺:
字词学习
gu# 音序 G 结构 左右
柜 偏旁 木 笔画数 8
形近 ①距离 ②拒绝
组词 书柜 衣柜
笔顺:
字词学习
xu`n 音序 X 结构 左右
喧 偏旁 口 笔画数 12
形近 ①渲染 ②宣布
组词 喧闹 喧哗
笔顺:
字词学习
shu2i 音序 S 结构 独体
甩 偏旁 笔画数 5
形近 ①作用 ②电脑
组词 甩开 甩掉
笔顺:
字词学习
r2ng 音序 R 结构 左右
嚷 偏旁 口 笔画数 20
形近 ①土壤 ②镶嵌
组词 吵嚷 叫嚷
笔顺:
字词学习
ji3ng 音序 J 结构 上下
酱 偏旁 酉 笔画数 13
形近 ①泥浆 ②船桨
组词 酱油 果酱
笔顺:
字词学习
ch%n 音序 C 结构 半包围
唇 偏旁 辰 笔画数 10
形近 侮辱 辱没
组词 唇部 嘴唇
笔顺:
字词学习
b-ng 音序 B 结构 左右
蹦 偏旁 笔画数 18
形近 ①绷带 ②崩溃
组词 蹦跳 蹦极
笔顺:
字词学习
suàn 音序 S 结构 上下
梯 偏旁 艹 笔画数 13
组词 大蒜
蒜(共43张PPT)
2021年秋人教部编版语文课件
六年级上册
17 盼
部编 RJ·六年级上册
童年时我们的心底里总藏着自己的一点点渴盼,渴盼着去旅游,渴盼着好玩的玩具,渴盼着下雪……作家铁凝小时候又有怎样的期盼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写的一篇文章——《盼》。
你的期盼是什么呢?
情景引入
铁凝,1957年生,当代作家,河北赵县人。主要著作:《玫瑰门》《大浴女》《麦秸垛》《哦,香雪》《孕妇和牛》,以及散文、电影文学剧本等。
作者简介
课文朗读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字词学习
我会读
窸窸窣窣 痱子 嘟囔 蒜薹
瞟着 焖饭 嗒嗒 腥味 玛瑙
x~
s$
f-i
n`ng
t1i
pi2o
m-n
d`
x~ng
m2
n2o
点击图片跳转生字课件
多音字

(r`ng)
(r2ng)
嚷嚷
叫嚷
快速默读课文,试着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雨衣,而从那以后“我”总是盼着下雨。一天放学后,终于掉了雨点儿,“我”想出了各种借口想穿上雨衣到街上去,都没有实现。第二天早晨,“我”背着书包上街,突然掉下了雨点儿,“我”兴奋地跑回家让妈妈帮“我”穿上了新雨衣,走在街上,滴答的雨滴让“我”欣喜不已。
整体感知
想一想:我们可以将文章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 ):讲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雨衣,“我”爱不释手。
第二部分( ):讲“我”开始盼着雨天,可是一连好多天,天空都是晴朗的。
第1、2自然段
第3自然段
第三部分( ):讲一天放学后,果然掉了雨点儿,“我”找了许多借口想穿上雨衣到街上去,都没有实现。
第四部分( ):第二天早晨突然掉下了雨点儿,“我”兴奋地跑回家让妈妈帮“我”穿上了新雨衣,走在街上,滴答的雨滴让“我”欣喜不已。
第4—17自然段
第18—20自然段
朗读1、2自然段,思考:
妈妈给“我”买的雨衣是什么样子的?从哪里能看出“我”对这件雨衣的喜爱?
课文解读
穿上这件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淡绿色、透明
袖筒
样式
好处
动作描写
我的表现
立刻抖开雨衣就往身上穿
在屋里走来走去
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
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
对雨衣的喜爱
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浑身凉冰冰的。
我”因长时间穿着雨衣,连衬衫都湿透了,侧面烘托了“我”对雨衣的喜爱之情。
为下文写“我”对雨天的渴盼做好了铺垫。
默读第3自然段,思考:
这一自然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写“我”开始盼着变天,可是一连几天都是晴天。
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这样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总是“晴”呢?
这几句是对“我”的心理活动的描写。两个疑问句,表现了“我”内心急迫而又无奈的心情。
你能体会作者这种盼望下雨的心情吗?
1.作者在这一部分主要采取了什么描写手段突出“盼”?
2.这部分里,三处雨景的描写写出了“我”怎样不同的心情?
自由读4—17自然段,思考:
主要通过对雨前、雨中、雨后场景的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以及人物的语言描写来突出“盼”。
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还用问,这是起了风。
雨前场景的描写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树的动态,烘托了此刻“我”开心、兴奋的心情。
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果然,随着几声闷雷,头顶上真的落上了几个雨点儿。我又伸手试了试周围,手心里也落上了两点。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
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我”对雨天的喜爱。
动作描写也衬托出了“我”此时兴奋的心情。
吃过晚饭,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嗒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想穿新雨衣出门的急切心理。
雨中场景的描写
拟 人
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张望着。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这是心理描写,表现出我”担心今天雨下得太大会导致明天不下雨。从侧面烘托出“我”对下雨的渴望,对穿新雨衣的渴望。
我推开窗子,凉爽的空气扑了过来,还带点儿腥味。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像挂满了珍珠玛瑙。
写出了雨后的美景,从中体会出了作者对雨天的喜爱。
雨后场景的描写
比 喻
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
小杨树像挂满了珍珠玛瑙
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
写出了“我”对雨点儿打在雨衣上的憧憬,烘托出了“我”对雨天穿雨衣的渴盼。
心理描写
三处雨景的描写,写出了“我”不同的心情。第一处写了令“我”兴奋的雨景,因为“我”觉得自己有理由穿上新雨衣了;第二处写了令“我”担心的雨景,因为“我”害怕今天雨下得太大,明天就不会下雨了;第三处写了雨停后的宁静。
这三处的描写都烘托出了“我”对下雨的渴望,对穿新雨衣的渴望的心情。
朗读第18—20自然段,思考交流:
从哪些句子能看出“我”兴奋激动的心情?
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兴奋激动的心情。
A.我还以为是树上掉下来的,直到我仰着头躲开树,甜丝丝的雨点儿又滴到我嘴唇上时,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
B.我走在街上,甩着两只透明的绿袖子,觉得好像雨点儿都特别爱往我的雨衣上落。
这句话写出了“我”对雨点儿打在雨衣上的惊喜和“我”如愿以偿的喜悦心情。
我几步跑回家,理直气壮地打开柜门,拿出雨衣冲妈妈说:“妈妈,下呢,还在下呢!”
写出了“我”终于可以穿上新雨衣的激动心情。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这样写既突出了“我”穿上新雨衣在雨中行走的快乐,又给结尾营造了美好恬淡的氛围,引发人们无尽的想象。
结尾处又提到雨点儿在“我”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儿地跳跃,发出滴答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开始盼变天。
(2)盼到下雨却未能出门。
(3)盼到雨继续下,终于如愿以偿。
课文围绕着“盼”,写了“我”的哪些表现?
蕾蕾是一个纯真可爱的小女孩,她喜欢新鲜的事物,喜欢想象和憧憬。
学完了课文,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阅读完这篇课文,你在写作特点上受到什么启示?
作者通过对蕾蕾的心理、动作、语言等描写,刻画了一个纯真可爱的小女孩形象。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作者通过对天气和环境的描写,烘托出蕾蕾在下雨前、下雨时不同的心情。
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相结合
语言浅显精练,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情节有趣
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体会蕾蕾的心情和作者匠心独运的表达方法。

雨衣——喜爱无比
盼下雨
下雨——欣喜无比
渴望下雨,渴望穿雨衣
雨前场景——开心
雨中场景——担心
雨后场景——宁静
结构图示
这篇文章通过作者的 语言描写,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我”对雨天的渴盼,对穿着雨衣在雨中行走的渴望,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美好的 的画面。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童年生活
课堂小结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拓展延伸
下课啦
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盼》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雨衣,而从那以后“我”每天总是盼着下雨。一天放学后,终于掉了雨点儿,“我”想出了各种借口穿上雨衣到街上去,都没有实现。第二天早上,“我”背着书包上街突然掉下了雨点儿,“我”兴奋地跑回家让妈妈帮“我”穿上了新雨衣。走在街上,滴答的雨滴让“我”欣喜不已。课文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想要穿上雨衣的“我”对雨天的渴盼,穿着雨衣在雨中行走的快乐。这篇课文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美好的童年生活的画面。文中的“我”心底的渴盼更能触动孩子们的心灵。
一、成功之处
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成功的,因为本文的语言浅显精炼、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所以在一开始讲课,我就引导学生展开各种形式的朗读。学生们通过个人读、小组读、默读、集体读等等读书形式,走进课文,学会在读中感悟。另外,本文以“盼”为题目,文中始终围着“盼”这条线索写出了“我”盼望穿上雨衣时的不同的心理活动。通过引导学生体悟个别语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这种心理,从而引起共鸣。
二、不足之处
在这一课里,虽然抓住了“盼”这个线索,但是在板书上体现不明显。板书没有一条明确的线索穿起来,所以略显凌乱,不能使学生一目了然。也不能使学生在回顾这一课时,明确本文的主要内容,教学效果稍微欠缺。
三、改进措施
如果重上这节课的话,我会在之前成功的基础上,以“盼”为线索,把“我”盼下雨不下雨时的着急、失望的心情,和终于下雨时穿上雨衣的欣喜若狂的心情串起来在板书上列出来,引导学生前后对比,我觉得这样更能突出“盼”这个题目的含义,教学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