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2021年秋人教部编版语文课件
六年级上册
28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部编
RJ·六年级上册
鲁迅先生怀着对祖国前途的深沉的忧虑、怀着对祖国人们的赤诚的爱,始终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前列,他用自己的笔,与帝国主义的附庸、与封建势力的余孽、
与一切人民的敌人做不妥协的斗争。
而他是怎样对待人民的呢?他对人
民可谓鞠躬尽瘁。今天,让我们一
起走进臧克家的《有的人》,来更
深刻地了解鲁迅。
情景引入
臧克家(1905年10月8日-2004年2月5日)著名诗人,
山东潍坊诸城人,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少全、何嘉。国立山东大学
(今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
知名校友,是闻一多的学生、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曾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作者简介
1949年,诗人臧克家参加了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几年鲁迅先生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先生在北京的故居。睹物思人,带着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和崇敬,他写下了《有的人》这首诗。此诗自发表以来,一直受到读者喜爱,广为流传。
背景资料
课文朗读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我会读
字词学习
不朽
xi^
多音字
只
(zh~)
(zh@)
一只
只要
场
(ch2ng)
(ch1ng)
场合
场屋
1.朗读课文,思考:全诗分为几节?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个部分讲了什么?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
对两种人的生与死进行评价。
第二部分(2-4)
写这两种人对待人民群众截然相反的态度,赞颂了给人民当牛马的精神,揭露了反动统治者的腐朽。
第三部分(5—7)
写人民对这两种人不同的态度,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2.文中写了几种人?是哪几种人?
文中写了两种人,其实是两种对立的阶级。一种人指坏人。后一种人指对社会有用的人。
3.由此看出本文采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对比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像鲁迅先生一样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人
活:身体活着
死:灵魂死了
死:身体死了
活:灵魂活着
反动派
课文解读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前一种人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只是躯壳活着,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
后一种人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做人民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
揭露了反动派自我吹嘘的丑态
鲜
明
对
比
对人民的态度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指的是鲁迅。借鲁迅《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来表现鲁迅的高尚品质。
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表达了作者对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的嘲笑与仇恨。
捍卫别人的利益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侵害别人的利益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形象地表现了反动派的可耻而又必然的下场。
“摔”表现了人们对反动派的仇恨;
“垮”反动派的可耻下场
“烂”既写出了反动派恶贯满盈,又显示了人民的心愿和力量。
“春风”“到处”“青青”这些感彩鲜明的词语,是作者对为人民奋斗一生的革命战士蓬勃的生命力和不朽精神的热烈歌颂。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通过以上对比,反映了两个对立阶级不同的人生观,显示了人民群众强烈的爱与憎,从而更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虽生犹死
骑在人民头上
有的人
人民只会唾弃他
虽死犹生
给人民当牛马
人民永远记住他
结构图示
这首诗是1949年11月1日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因此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但是这首诗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课堂小结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
拓展延伸
毛泽东评价鲁迅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是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拓展延伸
下课啦
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有的人》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诗歌语言朴素,感情深沉,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并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这对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领悟到课文的深刻内涵,感情受到触动。最后我决定通过对比朗读去让学生感受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的行为以及他们的不同的结果,从而进一步去感受鲁迅先生的爱憎和人生理想。?
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诗中举出了完全对立的两种人加以对比。于是,我紧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对比学习,我在朗读指导中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对比朗读。通过这种对比朗读,既能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内蕴,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对比的表达手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自然也得到了提升。这样以读代教,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读中感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诗中有许多句子都与鲁迅的人品和文章有联系。如,读到“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时,很自然地就会想到鲁迅的名言“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样加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和体会。?
不过,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