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好的故事 课件+素材(教学课件31张+生字课件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6 好的故事 课件+素材(教学课件31张+生字课件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1 10:05:43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2021年秋人教部编版语文课件
六年级上册
26 好的故事
部编 RJ·六年级上册
g8 音序 G 结构 左右
搁 偏旁 扌 笔画数 12
形近 阁楼 阁下
组词 搁浅 搁置
字词学习
笔顺:
z4ng 音序 Z 结构 左右
综 偏旁 纟 笔画数 11
形近 棕树 棕色
组词 综合 错综
字词学习
笔顺:
ch9ng 音序 C 结构 左右
澄 偏旁 氵 笔画数 15
形近 橙子 橙黄
组词 澄澈 澄清
字词学习
笔顺:
p!ng 音序 P 结构 上下
萍 偏旁 艹 笔画数 11
形近 苹果 青苹
组词 浮萍 绿萍
字词学习
笔顺:
y3ng 音序 Y 结构 左右
漾 偏旁 氵 笔画数 14
形近 游泳 泳池
组词 荡漾 漾起
字词学习
笔顺:
xu8 音序 X 结构 左右
削 偏旁 刂 笔画数 9
形近 ①树梢 ②静悄悄
组词 削弱 瘦削
字词学习
笔顺:
sh&n 音序 S 结构 左右
瞬 偏旁 目 笔画数 17
形近 尧舜 舜帝
组词 瞬间 转瞬
字词学习
笔顺:
n!ng 音序 N 结构 左右
凝 偏旁 冫 笔画数 16
形近 怀疑 疑问
组词 凝视 凝固
字词学习
笔顺:
zh7u 音序 Z 结构 左右
骤 偏旁 马 笔画数 17
形近 聚集 聚会
组词 骤然 暴风骤雨
字词学习
笔顺:
zh# 音序 Z 结构 左右
掷 偏旁 扌 笔画数 11
形近 郑重 郑重其事
组词 投掷 抛掷
字词学习
笔顺:
d6u 音序 D 结构 左右
陡 偏旁 阝 笔画数 9
形近 徒弟 徒步
组词 陡坡 陡峭
字词学习
笔顺:(共31张PPT)
2021年秋人教部编版语文课件
六年级上册
26 好的故事
部编 RJ·六年级上册
大家都听过许多故事,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好的故事呢 今天我们继续走进鲁迅先生,看他笔下好的故事究竟是什么故事呢?
情景引入
此文写于1925年,当时的中国极其混乱,帝国主义正在迫害中国,广大的劳动人民生活较艰苦。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作者同广大人民一样,期望美好的未来尽快来到,故作此文寄以希望。
背景资料
课文朗读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字词学习
膝髁 乌桕 伽蓝 蓑笠
参差 胭脂 泼剌 皱蹙
霓虹
k8
ji&
qi9
su4
c8n
c~
y`n
l3
c&
我会读
n!
点击图片跳转生字课件
多音字

(xu8)
(xi`o)
削弱
刀削面
词语解释
膝髁(x~ k8):骨头上的突起,指膝盖。
皱蹙(zh7u c&):皱缩。
瘦削(sh7u xu8):形容身体或脸很瘦。
参差(c8n c~):不整齐。
澄碧(ch9ng b#):清而明净。
整体感知
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是怎样的?作者用了哪三个词语来形容它?
美丽、幽雅、有趣
这篇文章以《好的故事》为题,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好的故事”实际上指什么?
作者的梦
读一读课文1-2自然段,感受、思考:
1.作者眼前的景象是怎样的呢?
2.这一段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课文解读
年味还没消散,作者却陷入了迷茫之中。
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捏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髁上。
昏暗
昏沉
1.鲁迅先生写的“好的故事”主要集中在哪几个自然段?
2.好的故事是什么样子的?
第3自然段到第10自然段。
我在蒙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好的故事”指的是梦境,这梦境是美丽,优雅,有趣的。
蒙胧中看见好的故事,这里指的是梦中看见。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
默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思考:
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此处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错综起来的美的人与美的事比喻为云锦、万颗奔星。
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
此处描写的人物和景物非常多,试着把它们圈出来。
这一段罗列了这么多名词,是不是显得啰嗦?
这些名词连排在一起,不仅语言简洁,而且很有画面感,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生动的画,进一步写出了梦境的美丽,幽雅,有趣。“漂亮的自然景观”“悠闲的动物”“自由生长的植物”“忙碌而又很快乐的农村生活”,这样一看,这幅画有了这些景物才完整。
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刺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
这两句话中,上一句末尾与下一句开头运用相同的字词,读起来非常具有节奏感,写出了富有水乡特征的事物倒影在水中交织融合、起伏变幻的景象,真是美丽而有趣。
“我”的梦境中为什么都是水中倒影?
从水中看岸上风景,角度新颖,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使得梦幻景象更美,更有动态感。但由于倒影容易受到河水荡漾的影响,也就更虚幻,这为后文美景破碎消失做铺垫。
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
云锦已凌乱,“好的故事”被撕成碎片。说明梦已醒,“好的故事”是梦中所见。
发生了什么?
力度不一样,“捏着”是轻轻捏在手里,“捏住”则是想死死攥在手心。与其说是想捏住书本,不如说是想把“好的故事”留住,哪怕是几点碎影。这表明作者面对梦幻美景破碎时极度的怅惘失落。
在第10段,作者写“捏住”《初学记》,第2段用的是“捏着”,二者有什么不同?这下意识动作,表明了作者什么心理?
作者开头和结尾都写到“昏沉的夜”,中间是“美的故事”,主要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好处?
朗读11—12自然段,思考:
主要运用了对比的写法,首尾形成呼应,营造出一种昏沉、悲凉的氛围,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低沉、消极的情绪,中间描绘了美丽,幽雅,有趣的梦境,反映出作者开朗的心境。两种截然不同的情调和情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读者以强烈的冲击。
“美好的梦境”和“昏沉的夜”有什么特殊含义?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从表面看,“昏沉的夜”是指作者写作是在夜晚时分,其实另有深意,暗指当时中国的黑暗社会;“美好的梦境”则象征着遥不可及的愿景。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全班交流
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做这样一个梦 这个梦有什么含义
鲁迅先生将自己内心的美好愿景寄托于他梦中,他在梦中所看到的美好事物,都是鲁迅先生美好愿景的表达与寄托。




现实
天、云、竹……
昏沉的夜
现实
梦境
乌桕 野花 鸡……
一丈红 大红花 斑红花
追求理想
向往幸福
茅屋 狗 塔 村女 云
昏沉的夜
结构图示
《好的故事》是鲁迅描写 的文章,梦里,“我”看到“许多美的人和事”,如诗如幻一般。从“故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当前社会的迷惘,对 的期许和憧憬。
美好生活
梦境
课堂小结
下课啦
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好的故事》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此文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颂,对理想的热烈憧憬。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浸润名家作品,从经典文段中品味作家写法。教学难点是:体会作者于梦境中寄寓的感情。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为了让同学们亲近鲁迅,走近鲁迅。 让学生在这组课文的阅读中认识到,鲁迅是可亲、可敬、可爱的人,是我们的精神导师,是我们的朋友,并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不足之处在于课文的语言及表达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我觉得引导得不够,方法也不够灵活多样,给学生体会、理解的时间不够,致使学生没有完全走进文本,加大了理解的难度。 今后的教学应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设计多样化的指导方法,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能有充分的阅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