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牛郎织女(二)课件+素材(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 牛郎织女(二)课件+素材(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1 10:10:23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2021年秋人教部编版语文课件
五年级上册
语文
五年级上册
11
牛郎织女(二)
新课导入
看图讲一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课文朗读
节俭
富丽堂皇
依偎
衰老
珊瑚礁
竹筐
拗不过
字词学习
shuāi
shān

jiāo
jiǎn
huánɡ
wēi
kuānɡ
niù
字词学习
惩罚:
处罚。
发誓:
庄严地说出表示决心的话或对某事提出保证。
富丽堂皇:
形容场面、建筑或陈述等宏伟华丽、气势盛大。
怒气冲冲:
形容很愤怒,情绪激动的样子。
尽可能快地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先写了什么?是怎么发展的?结局如何?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1、2)
(7、6)
(3~5)
婚后幸福生活
织女被王母抓走,牛郎织女天河两隔
七月初七鹊桥相会
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说说如果给《牛郎织女》的故事绘制连环画,这一部分的画面上可能会出现哪些内容。
小河旁,大树下,一间茅草房,牛郎和老牛在远处耕田,织女在家纺织,两个孩子在院子里幸福地玩耍。
课文解读
她喜欢人间的生活:跟牛郎一块儿干活,她喜欢;逗着兄妹俩玩,她喜欢;看门前小溪的水活泼地流过去,她喜欢;听晓风晚风轻轻地吹过树林,她喜欢。
织女喜欢这样的生活吗?
课文解读
表明她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和满足
排比
为什么要着重描写老牛的临终嘱托?
一天,牛郎去喂牛,那头衰老的牛又说话了,眼眶里满是眼泪:“我快不行了,不能帮你们下地干活了……我死以后,你把我的皮留着。碰见什么紧急事,你就披上我的皮……”
课文解读
牛皮在后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此处留下悬念

铺垫
忠心耿耿
默读课文第3~5自然段,思考:得知织女下凡的事情后,王母娘娘是怎样做的?
课文解读
她发誓要把织女捉回来,哪怕织女藏在泰山底下的石缝里,大海中心的珊瑚礁上,也一定要抓回来,给她顶厉害的惩罚。
十分生气
默读6~8自然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织女受了很厉害的惩罚,可是不肯死心,一定要跟牛郎一块儿过日子。日久天长,王母娘娘也拗不过她,就允许她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跟牛郎会一次面。
课文解读
不懈追求
联系上一课的情节,梳理出完整的《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
身世凄苦——用心照看老牛——哥嫂霸占家业,牛郎与老牛相依为命——得老牛相助——遇见织女,互诉衷肠——男耕女织,幸福生活——王母惩罚其他仙女,天兵天将到人间寻访——织女被抓,牛郎追赶——王母划天河,夫妻两隔——初心不改,七夕相会
课文解读
如果给《牛郎织女》的故事绘制连环画,故事的哪些情节不能忽略?哪些可以忽略?
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其他次要的人物、情节,如“哥嫂霸占家业”“王母惩罚其他仙女”“天兵天将到人间寻访”等情节可以忽略。
课文解读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其他情节的连环画构图与描述。要求:
列出每幅画面的场景、人物、事件。
为画面配文,语言简洁概括。
课文解读
课文解读
课文解读
读完这个故事,你觉得牛郎、织女分别是怎样的人?
心地善良、勤劳能干、富有爱心、勇于追求幸福。
心灵手巧、美丽善良、渴望自由、敢于同压迫者抗争。
课文解读
织女
牛郎
课堂小结
婚后生活
极力反抗
初心不改
七夕相会
王母破坏
织女被抓
天河阻隔
男耕女织
幸福美满
牛郎织女(二)
追求幸福
反抗压迫
本课是《牛郎织女》这个故事的后半部分,讲牛郎织女在王母娘娘的干预下,被天河隔开,但牛郎织女不忍别离,隔河相望化作星辰。王母娘娘拗不过他们,允许他们每年七夕相会。故事歌颂了劳动人民反对压迫、争取自由幸福的精神。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视频链接
动画欣赏:牛郎织女(二)11
《牛郎织女(二)》教学反思
一、教学效果
本文是牛郎织女故事的后半部分。本文叙述牛郎织女婚后美满生活和织女被王母娘娘无情地抓回天宫等事,歌颂了劳动人民反对压迫、争取自由幸福的精神,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这段故事同上一段故事一样,在表达上采用十分通俗的语言,叙述如行云流水。在内容上,上一课和本课连起来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本课以织女的经历(婚后生活——被王母抓走——抗争)为主展开,王母娘娘酒醒后的情况作为插叙。但在人物性格的把握和思想感情的体会上,必须把前后两课连在一起整体把握。
二、成功之处
本节课围绕训练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流程,切实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整体回顾,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怎样的织女?那么和牛郎如此恩爱幸福的织女能够朝朝暮暮、卿卿我我在一起到白头吗?今天我们继续走进故事,去从故事中聆听人民的心声。如此能干善良的织女命运能把握在自己手中吗?这是一个颇具深意的人生观的折射点,不能讲,只能引导孩子们从字里行间去揣摩,去领会。整个课堂学生学得快速,理解透彻,辩论的有模有样,预设和生成融为一体,堪称双璧合一。“跳一跳便够得着”的教学设计最适合孩子们的最近发展区,提升也最快,效果也最好。
三、不足之处
没能让学生复述实为遗憾。也没有让学生进行品词析句的训练,语言的积累和理解走了过场。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这篇课文,我会让学生们复述故事,或者以填空的形式去积累语言。增加拓展阅读的环节,由学生的积累入手,以激励孩子们将学习的渠道拓宽,将视野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