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第1课时
人教版
九年级下
教学目标
1.
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2.
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及其推论.
(重点、难点)
3.
会用平行线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并进行证明和计算.
(重点、难点)
回顾旧知
对应角
,对应边
的多边形,叫做相似多
边形。
2.对应边的比叫做
.
3.
如图,让△ABC
和
△A′B′C′
相似,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相等
成比例
相似比
A
B
C
A′
B′
C′
∠A=∠A1、∠B=∠B1、∠C=∠C1
△ABC∽△A1B1C1
}
△ABC
与
△A′B′C′
的相似比是k,当k=1时,两个三角形全等。
合作探究
例如:
△ABC与△A′B′C′
相似记作“△ABC∽△A′B′C′”.
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我们称为相似三角形.
三角形相似用符号“∽”表示,读作“相似于”.
注意: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
探究一: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A
B
C
A′
B′
C′
趁热打铁
1、如图所示,△ABC∽△DEF,其中AC=5,DF=10,
指出对应边、对应角,并求出相似比.
解:对应边分别是:AB与DE,BC与EF,AC与DF.
对应角分别是:∠A与∠D,∠B与∠E,∠C与∠F.
∵AC∶DF=5∶10=1∶2,
∴相似比为1∶2.
趁热打铁
2、
如图,△ABC∽△AED,∠ADE=70°,∠A=60°,则∠C等于( )
A.50°
B.60°
C.70°
D.110°
C
知识点拨:利用三角形相似解题时,要根据对应顶点在对应位置上.
趁热打铁
3、如图,在△ABC中,DE∥BC.
(1)求
的值;
(2)△ADE与△ABC相似吗?
为什么?
解:(1)由图形可知AB=9,AC=6.
(2)△ADE与△ABC相似.理由如下:
∵DE∥BC,∴∠ADE=∠ABC,∠AED=∠ACB.
由(1)知
又∵∠DAE=∠BAC,∴△ADE∽△ABC.
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证出三个角分别相等,三条边成比例即可。还存在简便的判定方法吗?我们先来探究下面的问题。
合作探究
如图,任意画两条直线l1,l2,再画三条与l1,l2,都相交的平行线l3,l4,l5.分别度量l3,l4,l5在l1上截得的两条线段AB,BC和在l2上截得的两条线段DE,EF的长度.
A
C
E
B
D
F
l4
l5
l1
l2
l3
探究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基本事实)
(1)
计算
的值,
它们相等吗?
合作探究
(2)
任意平移
l5,根据上述
操作,度量AB,BC,DE,
EF,
同(1)中计算,它们还相等吗?
A
C
E
B
D
F
l4
l5
l1
l2
l3
可以发现,当l3,l4,l5平行时,
,
,
,
等.
合作探究
一般地,我们有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
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符号语言:
若l3∥l4∥
l5,则
,
,
,
归纳总结:
A
B
C
D
E
F
l4
l5
l3
l2
l1
趁热打铁
1、如图,已知l1∥l2∥l3,下列比例式中错误的是
(
)
A.
B.
C.
D.
D
A
C
E
B
D
F
l2
l1
l3
趁热打铁
2、如图,已知直线
a
∥b
∥
c,直线m分别交直线a,b,c于点A,B,C,直线n分别交直线a,b,c于点D,E,F.
若
则
等于( )
A.
B.
C.
D.
1
A
合作探究
观察与思考:如图,直线a∥b∥c,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我们可以得出图中对应成比例的线段,
把直线
n
向左或向右任意平移,这些线段依然成比例.
A1
A2
A3
b
c
m
B1
B2
B3
n
a
探究三: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推论
合作探究
A1
A2
A3
b
c
m
B1
B2
B3
n
a
若把直线
n
向左平移到
B1
与A1
重合的位置,说说图中有哪些成比例线段?
得到新的图形,刚刚所说的线段是否仍然成比例?
A1(B1)
A2
A3
B2
B3
(
)
合作探究
A1
A2
A3
b
c
m
B1
B2
B3
n
a
若把
直线
n
向左平移到
B2
与A2
重合的位置,说说图中有哪些成比例线段?
得到新的图形,刚刚所说的线段是否仍然成比例?
A2(B2)
A1
A3
B1
B3
(
)
合作探究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
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A”型和“X”型)
A1(B1)
A2
A3
B2
B3
A2(B2)
A1
A3
B1
B3
归纳总结: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推论
符号语言:
如左图,∵A2B2∥
A3B3
趁热打铁
1、如图,已知AB∥CD∥EF,AF交BE于点H,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C
2、如图,DE∥BC,AD=4,DB=8,AE=3,则
AC=
;FG∥BC,AF=4.5,则AG=
.
A
B
C
E
D
F
G
9
6
趁热打铁
3、如图,在△ABC中,
EF∥BC.
(1)
如果E、F分别是
AB
和
AC
上的点,
AE
=
BE=7,FC
=
4
,那么
AF
的长是多少?
A
B
C
E
F
解:∵EF∥BC
,∴
∴
解得
AF
=
4.
(2)
如果AB
=
10,AE=6,AF
=
5,那么
FC
的长是多
少?
解:∵EF∥BC
,∴
∴
解得
AC
=
.
∴
FC
=
AC-AF
=
.
图中的△ABC与△AEF有什么关系?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
合作探究
探究四: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一
如图,在△ABC中,D为AB上任意一点,过点D作BC的平行线DE,交AC于点E.
问题(1)
:△ADE与△ABC的三个内角分别相等吗?
问题(2)
:它们的边长是否对应成比例?
B
C
A
D
E
(1)
由DE∥BC及∠A是公共角得三个内角
对应相等;
(2)由前面的结论可得
,而
中的DE不在△ABC的边BC上,不能直接利用前面的结论.
如何证明三边长对应成比例呢?
合作探究
B
C
A
D
E
要证明
,而除
DE
外,其他的线段都在
△ABC
的边上,要想利用前面学到的结论来证明三角形相似,
需要怎样做呢?
合作探究
证明:
在
△ADE与
△ABC中,∠A=∠A.
∵
DE∥BC,
∴
∠ADE=∠B,∠AED=∠C.
如图,过点
E
作
EF∥AB,交
BC
于点
F.
C
A
B
D
E
F
用相似的定义证明△ADE∽△ABC
∵
DE∥BC,EF∥AB,
∴
∵
四边形DEFB为平行四边形,
∴
DE=BF.
∴△ADE∽△ABC.
∴
合作探究
三角形相似的两种常见类型:
“A
”型
“X
”型
D
E
A
B
C
A
B
C
D
E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一):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趁热打铁
1、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则下列结论:①BC=2DE;②△ADE∽△ABC;③
.
其中正确的有( )
A.3个
B.2个
C.1个
D.0个
A
2、如图,AB∥CD∥EF,则图中相似三角形有( )
A.0对
B.1对
C.2对
D.3对
D
趁热打铁
4、如图,在△ABC中,DE∥BC,且AD=3,DB=2.写出图中的相似三角形,并指出其相似比.
解:∵DE∥BC,
∴△ADE∽△ABC.
∴其相似比为:
3.
若
△ABC
的三条边长的为3
cm,5
cm,7
cm,与其相似的另一个
△A′B′C′
的最小边长为12
cm,
那么
A′B′C′
的最大边长是______.
28
cm
综合演练
2、如图,在△ABC中,DE∥BC,若
则
等于( )
A.
B.
C.
D.
C
如图,△ABC∽△DEF,相似比为1:3,若
BC=2,则
EF
的长为
(
)
2
B.
4
C.
6
D.
8
B
C
A
E
F
D
C
综合演练
3、如图,在△ABC中,若DE∥BC,EF∥AB,则下列比例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C
4、如图,AB∥CD∥EF,AF与BE相交于点G,且AG=2,GD=1,DF=5,那么
=______.
综合演练
5、如图,在△ABC中,点D为AC上一点,且
过点D作DE∥BC交AB于点E,连接CE,过点D作DF∥CE交AB于点F.若AB=15,则EF=________.
6、已知
△ABC
∽
△A1B1C1,相似比是
1:4,△A1B1C1
∽△A2B2C2,相似比是1:5,则△ABC与△A2B2C2的相似比为
.
1:20
综合演练
7.
如图,在
□ABCD
中,EF∥AB,
DE
:
EA
=
2
:
3,
EF
=
8,求
CD
的长.
解:∵
EF∥AB,DE
:
EA
=
2
:
3,
D
A
C
B
E
F
∴
即
∴
△DEF
∽
△DAB,
解得
AB
=
20.
又
∵
四边形
ABCD
为平行四边形,
∴
CD
=
AB
=
20.
综合演练
8、
如图,已知菱形
ABCD
在△AEF的内部,AE=5
cm,AF
=
4
cm,求菱形的边长.
解:∵
四边形
ABCD
为菱形,
B
C
A
D
E
F
∴CD∥AB,
∴
设菱形的边长为
x
cm,则
CD=
AD
=
x
cm,DF
=
(4-x)
cm,
∴
解得
x
=
∴菱形的边长为
cm.
提能训练
9、如图,F是
ABCD的边CD上一点,连接BF,并延长BF交AD的延长线于点E.求证:
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CD∥AB,AD∥BC.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
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同理可得:
课堂总结
说一说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是什么?
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推论是什么?符合语言是什么?
3、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一是什么?符号语言是什么?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布置
习题27.1
P42页:1、3、4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