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发烫的手指 2(沪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发烫的手指 2(沪教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8-19 15:2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发烫的手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识本课“维、馆、亢、委、婉、缝、继、凉、芬、伟”10个生字;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书空“馆、亢、委、凉、芬、伟”。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描写贝多芬忘我弹奏的语句,感悟并学习贝多芬对音乐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的精神。
3.根据画面提示,运用课文语言,说说旅客看到的感人情景。
教学重点
1.在语言环境中,认识本课“维、馆、亢、委、婉、缝、继、凉、芬、伟”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描写贝多芬忘我弹奏的语句。
教学难点
根据画面提示,运用课文语言,说说旅客看到的感人情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揭示课题
1.点击多媒体,播放“高亢激昂”和“委婉深沉”的两段钢琴声。
说说:你听到了怎样的琴声?
出示:( )的钢琴声
2.理解词语:
高亢激昂(高而洪亮,激动昂扬)
委婉深沉(婉转悠扬,低沉舒缓)
(播放钢琴声,自然引出课文中描写琴声的句子。学生通过听音乐,明白了两个抽象词语:“高亢激昂、委婉深沉”的意思。无需解释,音乐是最好的答案。)
3.朗读句子:琴声时而高亢激昂,时而委婉深沉。
出示填空:琴声时而( ),时而( )……
(采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运用积累的词语说说琴声的其他变化,初步了解文中省略号的作用。)
4.学习生字:维、馆、亢、委、婉。
书空“馆、亢、委”3个生字
(字词教学有重点,让学生动手书空,牢记“馆、亢、委”3字的笔顺和字形。)
5.出示媒体,了解贝多芬
资料库:贝多芬1770年出生于德国,他从小就展露出过人的音乐才华,再加上后天刻苦努力,成为了伟大的音乐家。
6.板书课题:43.发烫的手指
7.初读课文
问:手指为什么会发烫呢?带着问题读读课文,要求:读准音,读通句。
学生交流,师板书:弹钢琴
8.朗读2句长句
透过门缝,他看见一位年轻的先生正在全神贯注地弹着琴,身边放着一盆冷水。
他不时地把手在水盆里浸一下,然后甩甩双手又继续弹琴。
(这2句句子是全文中比较难读的长句,又是重点句,因此,在初读课文中作为难点进行反馈检查,并实时渗透停顿的朗读技巧,养成学生把课文读正确的习惯。)
二、学习第1、2节
1.出示第1节
二百多年前,在维也纳一家简陋的小旅馆里,躺着一个旅客,他正闭目欣赏从楼上传来的钢琴声。琴声时而高亢激昂,时而委婉深沉……
(1)理解词语:简陋、欣赏。
(2)齐读。
2.引读第2节。
这是谁呢?弹得这么好?他想。突然,——(引读:一滴水掉在他的脸上,)他睁开眼睛望天花板上看。这时,——(引读,又有一滴水掉落下来。)
3.过渡:天花板怎么会渗水呢?他很疑惑,就轻手轻脚地走上楼去。他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呢?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对于本课非重点部分的第1、2节,根据其语言特点,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以读代讲,进行快节奏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三、重点学习第3节,理解贝多芬的“努力”
学习要求:读读课文第3节,用直线划出旅客看到的情景。
1.学生交流,多媒体出示3句句子:
透过门缝,他看见一位年轻的先生正在全神贯注地弹着琴,身边放着一盆冷水。
他不时地把手在水盆里浸一下,然后甩甩双手又继续弹琴。
因为匆忙,水溅了一地,顺着地板缝滴到楼下……
2.自由选读一幅印象最深的画面。
师:选一幅印象最深的画面好好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3.学生交流。
▲透过门缝,他看见一位年轻的先生正在全神贯注地弹着琴,身边放着一盆冷水。
(1)理解词语:全神贯注。
换词法:聚精会神、专心致志、一心一意等。
(2)指导朗读。
▲他不时地把手在水盆里浸一下,然后甩甩双手又继续弹琴。
(1)师生配合,做动作理解句中重点词:不时。
(不时:贝多芬时时重复着“浸、甩、弹”的动作,可是他丝毫不觉得疲倦,非常勤奋。)
(2)看动词,说句子。
出示动词:浸、甩、弹。
▲原来,他弹得太久,十个手指都发烫了,需要随时用手凉水冷却一下。
(1)联系实际,理解“太久”一词。
师:小朋友们有没有弹钢琴的?一般弹多久?
(2)观看录像。
第1段录像:弹琴速度,时间久,手指和琴键一直在摩擦着。
第2段录像:琴弦不断地在快速震动后,香烟放到琴弦上竟然点燃了。
(3)指导朗读。
板书:冷却。
▲因为匆忙,水溅了一地,顺着地板缝滴到楼下……
(1)指名读。
(2)理解“匆忙”:贝多芬不想打乱自己的创作思路,他浸手、甩手的动作都是急急忙忙。
(牢牢抓住描写贝多芬的语句,作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精读,积累语言。三处画面的语言学习,方法各有侧重,有换词理解、做动作体验、联系生活感悟等,引导学生多读、多思,在反复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课文,积累语言。)
4.说话训练,说说三幅画面
(1)读3句句子。
(2)根据画面,运用文中语言,说说旅客看到的情景。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语言,体会贝多芬对音乐的执着追求,设计了看图说话的训练,让学生由表及里有话可说,把阅读和说话融合在一起,使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的共鸣。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四、学习第4、5节
1.朗读侍者说的话:“你知道吗?他就是大音乐家贝多芬先生。”
(指导朗读人物语言时,学会看提示语。)
2.同桌小朋友根据提示语,分角色读读2人的语言。
板书:伟大的音乐家。
板书:努力。
3.师:贝多芬能成为伟大的音乐家,和他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4.赞一赞:真________呀,伟大的音乐家!
课堂总结
1.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贝多芬努力弹琴、忘我创作的感人小故事。贝多芬的一生是不幸的,贫穷、残疾、孤独,但他并不屈服,顽强地与命运抗争,在他的音乐殿堂中执着追求,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2.伴随贝多芬著名的《命运交响曲》,再次走进伟大的贝多芬!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