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1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果
战争――斩断文明链环罪恶的利斧!
一、资料助读
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
袖,世界级大文豪。
主导思想: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
爱制“恶”。
代表作品:《巴黎圣母院》、《悲惨
世界》、《九三年》等。
作者简介
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历时150年陆续建成。
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内收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
被世人冠以“万园之园”。
1860年遭英法联军野蛮的劫掠和焚烧,使一代名园化为废墟。
圆明园
(标题)
敬爱的老师:(称呼)
您好!(问候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文)
(祝颂语)
学生:
×
×
(署名)
×
×(日期)
此致
敬礼!
字词积累
赃(
)物
箱箧(
)
制裁(
)
给(
)予
恍(
)若
劫(
)掠
珐琅(
)
眼花缭(
)乱
惊骇(
)
晨曦(
)
瞥(
)见
琉璃(
)
zāng
qiè
cái
jǐ
huǎng
liú
lí
fà
láng
liáo
hài
xī
piē
jié
二、整体感知
话题:这是一封______的信?
(内容、情感、结构、写法……)
这是一封前面尽情铺排渲染盛赞圆明园,
后面极尽辛辣讽刺侵略者的信。
这是一封前面描绘如梦一样美的圆明园,
后面痛斥劫掠明园的强盗的信。
这是一封能体现雨果正直,具有人类良知的信。
这是一封巴特勒上尉想让雨果为英法联军侵略
中国而歌功颂德的信。
三、片断细读
(一)话题:“赞美的艺术”
第三自然段文字富有意境美,朗读时宜用优美、舒缓、赞美的语气来读。
1.读出赞美之情
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2.说说作者是怎样赞美圆明园的。
示例:
运用类比:把巴特农神庙与圆明园进行类比,强调圆明园建筑之精美,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之高。
运用想象:作者把圆明园想象成“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然后多角度去描述和修饰这个“梦”,以致让这个梦达到“眼花缭乱”“美轮美奂”的境界。想象表现出一种梦幻之美和作者对圆明园艺术的热爱之情。
直接赞美:如:“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亚洲文明的剪影”。
铺排渲染:“缀满宝石……一眼眼喷泉。”这样大肆铺排渲染写出了圆明园里有太多的华美的尊贵的物品,令人眼花缭乱。
学法一
:在入情的朗读中去感受语言的魅力,体悟写作技法的高妙。
这个奇迹消失了。
(二)话题:讽刺的艺术
1.读一读
“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读出讽刺的语气、愤怒的情感)
话题:讽刺的艺术
2.
品一品
示例:运用反语,“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将他们的丑行誉为“漂亮”,反话正说,更显其丑。
(请同学们从第五自然段中选择感受最深的句子从讽刺的角度进行品析,并用笔写下来。)
用“丰功伟绩!收获巨大!
”用这两个看似赞美的词语,强烈地讽刺了两个强盗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心理,表达了作者无比的愤慨。
(1)运用反语。
(2)用尊称表达讽刺
作者始终用“先生”“您”来称呼强盗,对其讽刺、批判,以“极美”的敬称表达“极丑”之意——你不过是个小人!
(3)前后矛盾。
“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赃物”和“胜利”这两个感彩完全相反的词语给人一种颠倒错位的讽刺效果。战胜了就可以去偷东西吗?讽刺了侵略者卑劣的行径。
(4)漫话式描绘
“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运用漫话式描绘,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地刻画出了劫掠者贪婪无耻的丑恶嘴脸。
(5)虚词表达讽刺之意
“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似乎”这个词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荒谬逻辑的讽刺,使他们的丑态暴露无遗。
讽刺的艺术
运用反语、
用尊称表达讽刺、
前后矛盾、
漫话式描绘、
虚词的运用……
学法二:学会多角度品析文章,这样你的思维就有了深度和广度。
课后作业:
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战争是斩断文明链环罪恶的利斧!
愿世界终能铸剑为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