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世说新语》两则
8
陈太丘与友期
刘义庆
司马光砸缸
孔融让梨
曹冲称象
自古英雄出少年
陈太丘与友期
一、朗读课文
结合节奏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fǒu
shě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二、了解内容
通过漫画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三、翻译课文
结合注释,小组合作
回忆一下:文言文翻译方法
留:人名,地名,物名等,不翻译。
补:补出省略成分
换:用现代汉语去替换文言词语
调:调整倒装句语序
删:删去文中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又不影响原义的虚词.
陈太丘 与 友 期 行,
期 日中 。
朋友
同行
跟和
人名
约定
相约同行
约定
正午时分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定正午时分碰头。
过中()不 至,太丘 舍 去,
()
去 后()
乃 至。
没有
人名
过了正午
(朋友)
到
舍弃
离开
才
过了正午,那个朋友没到,太丘舍弃了朋友就离
开了,太丘离开后,那个朋友才到。
离开
(太丘)
后
(友人)
到
元方 时 年 七岁,
门外 戏。
当时
七岁
人名
年纪年龄
玩耍
门外
元方当时年纪七岁,正在门外玩。
客问元方:“尊君 在 不?”()答曰
“()待
君
久()
不至,
()
已
去。”
客人问
不同“否”
人名
令尊
回答说
在不在
客人便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答道:“(他)等您好久(您)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
(他)
等待
您
很久
(您)
没到
(他)
已经
离开
(元方)
友人
便
怒:“
非人哉!
与
人
期行,相委
而去。”
朋友
不是人啊
于是就
发脾气
跟和
别人
相约同行
舍弃
离开
丢下我走了
?
友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不是人啊!跟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自己离开了。”
元方曰:“君
与
家君
期
日中,
()
日中
不至,则是
无
信。
人名
跟和
说
您
正午时分
我父亲
正午时分
没到
就是
没有
信用
约定
元方说:“您跟家父约好正午(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
(您)
对子骂父,则是
无礼。
对着儿子,
骂他的父亲
就是
失礼
没有礼貌
?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友人
惭,下车
引
之。
元方
入门
不
顾。
朋友
拉,牵拉
惭愧
从车里走下来
代词,他
人名
进门
不
回头看
?朋友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四、重要单释
结合注释,记忆重要单字解释
你争我抢: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期日中
3.太丘舍去
4.去后乃至
5.元方时年七岁
6.尊君在不?”
约定
中午时分
不再等候就走了
才
当时
年龄
通“否”
8.相委而去
9.则是无信
10.下车引之
11.元方入门不顾
7.待君久不至
等待
信用
丢下,舍弃
离开
拉
回头看
五、自己翻译
结合注释,独立翻译课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走进家门不回头看。
六、文言词语积累
积累文言词语,为课外准备。
通假字:
尊君在不
“不”通“否”
古今异义:
1.陈太丘与友期
古:约定
今:日期
2.太丘舍去
古:去,离开
今:前去,前往
3.下车引之
古:拉
今:引用
4.元方入门不顾
古:回头看
今:照顾或顾客
词类活用:
陈太丘与友期
约定(动词)
日期(名词)
名词活用作动词
七、谦辞与敬辞
积累文言词语,了解中国文化。
课文中“尊君”
“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尊君在不
君
与
家
君
您的父亲
(对别人父亲的
一种尊称)
您
(有礼貌地
称呼对方)
我的父亲
(谦称,对别人称
自己的父亲)
其他,谦辞与敬辞,见课本31页。
品评人物的风貌
1、文中真正犯错的是谁?他先后犯了哪些错误?怎么评价这个人?
明确:“友人”。
他先失信于陈太丘,又失礼于元方。
他虽然失信、失礼,但是错而能改。
2、“方正”是什么意思?你觉得为什么《陈太丘与友期》这篇文章被放在《世说新语》的“方正”篇里?
明确:方正是正直不阿的意思。虽然“友人”官位较高,但陈太丘不因此而特地等候,而是坚持原则地到时间就离开了。虽然父亲的“友人”既尊且长,但陈元方不因此而放过他的错误,而是直言指出。
3、你怎么看陈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
明确:在当时,这种不给错误者留情面的做法,是得到普遍赞扬的,因此无所谓失礼。
但是现在,对于不严重的错误,对于知错就改的人,我们应该宽容。
4、“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B:失礼,应尊重长辈,对于知错就改的友人,应该宽容。
A:不失礼,因为是友人失礼在前,先不尊重元方的父亲的。而且元方只有七岁,不能对一个孩子求全责备。
5、你怎么评价本文人物?
陈太丘:守信用,坚持原则
陈元方:坚持原则,直言对错,聪明机智
友人:无信无礼,知错就改
读了这则文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在人际交往中,它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诚信待人,
以礼对人。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课外阅读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课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