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曹冲称象 课件+素材(教学课件30张+生字课件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 曹冲称象 课件+素材(教学课件30张+生字课件1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1 14:02:40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2021年秋人教部编版语文课件
二年级上册
4
语文二年级上册
曹冲称象
笔画
十画
部首

笔顺
组词
称重;称号
造句
你去称一下这个西瓜有多重。
书写提示:“禾”窄些,“
尔”稍宽。
ch8ng
称重
笔画
九画
部首

笔顺
组词
柱子;石柱
造句
小狗被拴在屋外的柱子上了。
书写提示:左窄右宽“主”三横分布均匀。
zh&
笔画
八画
部首
广
笔顺
组词
底层;底下
造句
到底有没有外星人呢?
书写提示:第一笔点在竖中线上,撇舒展,最后一笔点起笔在竖中线上。
d@
海底
笔画
七画
部首

笔顺
组词
笔杆;杆子
造句
爷爷给我做了一杆红缨枪。
书写提示:左窄右宽,“木”做偏旁捺变成点。“干”第二横在横中线上。
g2n
一杆枪
笔画
十画
部首

笔顺
组词
秤杆;称秤
造句
原来这是一杆大秤啊!
书写提示:第一笔撇短,“平”两点方向相对,第二横在横中线上。
ch-ng
体重秤
笔画
十一画
部首

笔顺
组词
叫做;当做
造句
我们做事应该细心认真。
书写提示:左中右写紧凑。末笔捺舒展。
zu7
故人相会(打一字)
笔画
六画
部首

笔顺
组词
岁数;岁月
造句
我今年七岁了。
书写提示:第一笔竖短,在竖中线上,第五笔横撇起笔在横中线上,舒展。
su#
笔画
十画
部首

笔顺
组词
车站;站立
造句
那一排排小白杨,迎着风沙站立着。
书写提示:左右等宽,“立”做偏旁横变提。
zh3n
站立
笔画
十一画
部首

笔顺
组词
小船;船只
造句
江边停靠着几只小船。
书写提示:左窄右宽,左高右低。第一笔撇短。
chu1n
笔画
十二画
部首

笔顺
组词
然后;当然
造句
我先做作业,然后出去玩。
书写提示:上部左右紧凑,“灬”略宽托上。
r1n(共30张PPT)
2021年秋人教部编版语文课件
二年级上册
语文二年级上册
第1课时
第2课时
4
曹冲称象
新课导入
猜谜语
四条大腿粗又圆
两把长刀硬又尖
全身披挂银盔甲
后面甩根细皮鞭
大象
现在称象不是难事,可在古时候,这确实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看看曹冲想出了一个什么称大象的好办法。
你知道一头象有多重吗?
带着刚才的疑问听朗读,然后自己大声地、自由地读一遍课文,注意遇到不熟的生字和词语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初读课文
我会认
识记生字
曹冲
称象
官员
议论


砍树
画线
停止
四根
柱子
一杆大秤
曹冲
称象
官员
议论


砍树
画线
停止
四根
柱子
一杆大秤
c1o
ch8ng
yu1n
g8n
zh&
y#
l&n
g2n
ch-ng
zh7ng
k2n
xi3n
zh@
li3ng
你有哪些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妈妈拿来一杆(
),去(
)苹果。


ch8ng
ch-ng
















线












结构分类
笔顺讲解
我会写
半包围
轻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先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然后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谁什么时候干什么)的故事。
曹冲小时候想办法称象
齐读第2自然段,思考:
大象长什么样子?
官员们在议论什么?
课文解读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大象的样子:
像一堵墙
像四根柱子
比喻:生动形象
整体特点
用“像……像……”说说大象的耳朵、鼻子像什么。
大象的耳朵像

鼻子像

扇子
鞭子
官员们的议论: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两个动作同时进行
我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一边
一边

我会说
分角色朗读第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官员们提出了什么称象的办法?
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人提不动
行不通
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对官员们的提议满意吗?从文中哪句话中可以看出来?
直:不住地,不停地
读第4自然段,官员们的办法并不可行,那么曹冲是用什么方法称出大象的体重的呢?
赶象上船
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在船舷上做记号
称石头的重量
给下面的内容排序,再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1
2
3
4
往船上装石头时,为什么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因为船下沉的深浅和大象上船时一样,说明这时石头的重量和大象的重量相同。
官员们的办法和曹冲办法相比,谁的办法更好?为什么?
科学、易实行、不伤害大象
曹冲的办法更好。
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聪明
善于观察
能大胆表达想法
爱动脑筋
比一比
曹冲七岁。
曹冲才七岁。
突出表现了曹冲的年纪小,更能说明曹冲聪明伶俐,善于思考。
结构图示
砍大树、提不起
造大秤
以船代秤
多观察、勤动脑
官员们
曹冲
以石代象
曹操直摇头
曹操微笑、点头
对比
曹冲称象
本文讲的是曹冲小时候动脑筋想出了称大象的办法的故事,展现了曹冲善于观察、爱动脑思考、能大胆表达想法的形象特点。同时告诉我们,平时善观察,遇事多动脑,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课堂小结
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吗?
拓展延伸
下课啦
语文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教学反思
《曹冲称象》是一个民间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也说明了遇事动脑筋、想办法,就能解决难题的道理。曹冲的年纪与学生相仿,且这个故事趣味性强。特别是课文第四自然段是重点内容:曹冲利用水的浮力,用将大象和石头等量代换的方法来称象,令人惊叹。
一、教学效果
小小年纪的曹冲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用石块和大象的平衡,简单地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见曹冲善于观察,善于动脑,是个聪明的孩子。他敢想敢做,难能可贵,尤其是他才七岁,正好二年级的孩子们也普遍是这个年龄,于是,我创设了一个宽松的课堂情境,鼓励孩子们共同讨论,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层层递进的问题由浅入深,把孩子们带到了不同的高度。另外,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仅仅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授课思路较清晰,因此,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二、成功之处:
1.指导阅读当然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我在这节课朗读的指导很到位。在第三自然段中,讲解官员们议论称象方法时,我设计了先读后思考,有效引导学生读出了“议论”的语气,加深了对“议论”一词的理解。这样,指导朗读有了目的,有了方向,学生对朗读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朗读水平也随着有了提高。
???2.让孩子们从文章中明白道理,受到启发,达到育人的目的。《曹冲称象》告诉了我们平时要多观察,遇事多动脑,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道理浅显易懂,可能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但他们在生活中能否养成爱观察思考的习惯呢?关键在于课堂上是否有效地进行了拓展,只有在课堂上有效地拓展延伸,才能让学生有所感悟。为此,我结合实际,及时提问:在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难题?你是怎么做的?孩子们在思考、回答、听取别人意见时,自然从心灵深处,得到更好的启发启迪。
三、不足之处
??我细细想来,也有欠妥之处,对学生的关注不够,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照顾到所有的学生,一堂课上要让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收获,每个学生的能力都要得到实际的锻炼。所以课堂上的每一次提问和讨论都要精心设计,要对学生的思维有不同程度的启发。调动每个孩子的脑力劳动,让每个学生在一堂课上都要体会到学习的一点快乐和满足感。
在教学中,重视了人文性,忽略了工具性。语文教学不能忽视对学生识字、遣词、造句、说话、写话等这些基本能力的培养。这节课上,我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训练还是不够的。有几个重点的词语没能引导学生理解运用,如:“大象到底有多重呢?他叫人按照曹冲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到底“”果然”,这些词要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体会意思,如果当时能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说一说句子就更好了。
四、改进措施
今后的每节课如果都能从以上三个方面着手进行备课、教学研究的话,那我的每节语文课都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我希望在不断的练习中、实践中,我的语文课堂也能逐步走向成熟,走向完善......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