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滁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6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9-21 19:50: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滁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卷
一、选择题
1.
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显性和隐性关系的是(

①紫花╳紫花→紫花
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01白花
③紫花╳白花→紫花
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2白花
A.
①和②
B.
③和④
C.
①和③
D.
②和③
2.
一批基因型为AA与Aa的豌豆,两者数量之比是1∶2。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代中基因型AA、Aa、aa的数量比为(  )
A.
3∶2∶1
B.
7∶6∶3
C.
5∶2∶1
D.
1∶2∶1
3.
水稻的非糯性W和糯性w是一对相对性状。含W的花粉遇碘变蓝,含w的花粉遇碘不变蓝。把WW和ww杂交得到的F1种下去,长大开花取出其中的全部花粉,滴一滴碘液,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花粉()
A.
全部变蓝
B.
全部不变蓝
C.
1/2变蓝
D.
3/4变蓝
4.
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F1能产生四种比例相同的雄配子
B.
F2中圆粒和皱粒之比接近3:1,符合分离定律
C.
F1产生遗传因子组成YR的卵细胞和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
D.
F2出现四种表型的个体,且比例约为9:3:3:1
5.
基因型
YyRr的个体与YYRr的个体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子代的基因型有(  )
A.
2种
B.
4种
C.
6种
D.
8种
6.
下列有关生物科学发现中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孟德尔在对分离现象的探索中运用了“假说—演绎法”,假说的核心内容是“受精时,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B.
萨顿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通过这种相关性,推测基因在染色体上
C.
沃森、克里克依据DNA分子衍射图谱等实验证据,利用模型构建法揭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D.
自变量控制中,与常态比较,人为减少某种影响因素称为“减法原理”,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利用了“减法原理”
7.
下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质)的变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表示染色体的复制,一定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
B.
②表示染色质螺旋化、缩短变粗,一定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前期
C.
③过程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D.
d中的两条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相同,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8.
互为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没有下列哪项特征(

A.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B.
在四分体时期共用一个着丝点
C.
形态大小一般相同
D.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联会现象
9.
如图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图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为8,染色单体数为0
B.
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甲、乙、丙细胞
C.
染色体P和Q上的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时可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
正常情况下如果P为X染色体,则Q是Y染色体
10.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和水稻未成熟的花药的减数分裂,均可看到的是(  )
A.
分裂前期染色体复制后形成的四分体
B.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互换现象
C.
分裂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的中央
D.
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到细胞的两极
11.
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雌、雄果蝇都表现红眼,这些雌雄果蝇交配产生
的后代中,红眼雄果蝇占
1/4,白眼雄果蝇占
1/4,红眼雌果蝇占
1/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

(
)
A.
红眼对白眼是显性
B.
眼色遗传不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
C.
果蝇眼色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
D.
红眼和白眼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
12.
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正常家蚕幼虫的皮肤不透明,由显性基因A控制,油蚕幼虫的皮肤透明,由隐性基因a控制,A对a是完全显性,位于Z染色体上。以下杂交组合方案中,能在幼虫时期根据皮肤特征,区分其后代幼虫雌雄的是()
A.
ZAZA×ZAW
B.
ZAZA×ZaW
C.
ZaZa×ZAW
D.
ZAZa×ZAW
13.
如图为某红绿色盲家族的系谱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4号个体一定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
B.
5号个体的致病基因一定是来自1号和2号
C.
3号与4号再生一个孩子,其患色盲的机率是1/2
D.
若7号与8号婚配生育一个孩子,其患色盲的机率是1/2
14.
下列有关性染色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多数雌雄异体的高等动物有成对的性染色体
B.
人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的大小形态可能不相同
C.
哺乳动物体细胞中没有性染色体,生殖细胞中有性染色体
D.
动物常见的性别决定型有XY型和ZW型
15.
下列关于“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格里菲斯的转化实验中,R型菌转化成的S型菌不能稳定遗传
B.
在格里菲斯的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荚膜物质使R型菌转化成有荚膜的S型菌
C.
在艾弗里转化实验中,蛋白质也能使部分R型菌转化成S型菌且可实现稳定遗传
D.
在艾弗里转化实验中,经DNA酶处理的S型菌提取物不能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
16.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是科学史上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重要证据之一。以下有关该实验的叙述合理的是(

A.
噬菌体在大肠杆菌细胞核内完成DNA的复制
B.
用3H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放射性主要出现在上清液
C.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绝大部分子代噬菌体带有放射性
D.
若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则子代噬菌体均有放射性
17.
某双链DNA分子中含有400个碱基,一条链上A∶T∶G∶C=1∶2∶3∶4,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
该DNA分子中四种含氮碱基的比例为A∶T∶G∶C=3∶3∶7∶7
B.
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180个
C.
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200种
D.
该DNA分子中含有的氢键为540个
18.
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一个磷酸基和一个碱基
B.
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对RNA病毒而言,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
C.
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
D.
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
19.
在其他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在试管中加入物质X和物质Y,可得到相应产物Z。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X是DNA,Y是逆转录酶,则Z是RNA,
B.
若X是DNA,Y是脱氧核苷酸,则Z是mRNA
C.
若X是RNA,Y是RNA聚合酶,则Z是DNA
D.
若X是mRNA,Y是核糖体,则是多肽链
20.
据下表判断(表中信使RNA从左至右为5'端-3'端),异亮氨酸的密码子是(  )
DNA
A
A
信使RNA
A
转运RNA
U
氨基酸
异亮氨酸
A.
ATA
B.
AAU
C.
UAU
D.
AUA
21.
在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下,DNA的胞嘧啶被选择性地添加甲基导致DNA甲基化,进而使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因此失去转录活性。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DNA甲基化,会导致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
B.
DNA甲基化,会导致mRNA合成受阻
C.
DNA甲基化,可能会影响生物的性状
D.
DNA甲基化,可能会影响细胞分化
22.
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下列关于结肠癌及其成因的叙述最不合理的是(  )
A.
人体正常结肠细胞的DNA上本来就有与癌变相关的基因
B.
结肠细胞的原癌基因一旦突变或者过量表达,就可能引起细胞癌变
C.
结肠细胞的抑癌基因一旦突变,也可能引起癌变
D.
结肠癌细胞膜上糖蛋白增多,细胞间的黏着性显著增强
23.
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  )
A.
基因突变
B.
环境影响
C.
基因重组
D.
染色体变异
24.
下列有关转录和翻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需经转录和翻译过程
B.
转录时RNA聚合酶的识别位点在mRNA分子上
C.
tRNA的反密码子携带了氨基酸序列的遗传信息
D.
翻译时一个核糖体上可以结合多个mRNA,提高翻译的效率
25.
如图的甲、乙为染色体配对时出现的一种现象,丙、丁是染色体交叉互换的现象,①至④是对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或结果的解释,其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图甲的一条染色体可能有片段缺失
②图乙的一条染色体可能有片段倒位
③图丙会导致染色体片段重复
④图丁会导致基因重组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26.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常染色体遗传病一般没有男女发病率不均衡的特点
②产前对胎儿进行染色体分析是预防“21三体综合征”的有效措施
③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率一般男性高于女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27.
对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和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的描述最不恰当的是(  )
A.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主要由共同由来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组成
B.
通过化石可以了解已灭绝的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推测其行为特点
C.
人和鱼的胚胎发育经历了有鳃裂和有尾的阶段,可以用人和鱼有共同祖先来解释
D.
比较解剖学发现.不同哺乳动物的前肢在形态上差异很大。不支持他们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化而来
28.
刺猬背部布满硬刺,遇敌害时,身体减缩成团,使硬刺竖起,以保护自己,但有时却被狐狸抛向空中,待其落地伸展躯体时便被吃掉。这个例子说明了(

A.
适应的普遍性
B.
适应的相对性
C.
适应的多样性
D.
自然选择的定向性
29.
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
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D.
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
30.
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是(  )
A.
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绝灭,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
B.
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C.
地球上的生态系统从古至今都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
D.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指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31.
人体肤色的深浅受A、a和B、b两对基因控制(A、B控制深色性状)。基因A和B控制皮肤深浅的程度相同,基因a和b控制皮肤深浅的程度相同。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人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人结婚,关于其子女皮肤颜色深浅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子女可产生四种表现型
B.
肤色最浅的孩子的基因型是aaBb
C.
与亲代AaBB表现型相同的有1/4
D.
与亲代AaBb皮肤颜色深浅一样的有3/8
32.
小鼠毛皮中黑色素的形成是一个连锁反应,当R、C基因(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同时存在时,才能产生黑色素,如图所示。现有基因型为CCRR和ccrr的两小鼠进行交配得到F1,F1雌雄个体交配得到F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只有小鼠基因型为CCRR时,毛皮才为黑色
B.
基因型为ccRr的小鼠不能合成中间产物,所以为白色
C.
F2表型比例为9:4:3
D.
基因型为Ccrr与ccRr的小鼠父配,后代表型比例为l:1:2
33.
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B、b控制),以下是相关的两组杂交实验。
实验(1):乔化蟠桃(甲)×矮化圆桃(乙)→F1
:乔化蟠桃:矮化圆桃=1:1
实验(2):乔化蟠桃(丙)×乔化蟠桃(丁)→F1
:乔化蟠桃:矮化圆桃=3:1
根据上述实验判断,以下关于甲、乙、丙、丁四个亲本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

A.
B.
C.
D.
34.
某遗传病患者与一个正常女子结婚,医生告诫他们只能生男孩。据此推测该病的遗传方式为(

A.
伴Y染色体
B.
常染色体显性
C.
伴X显性
D.
伴X隐性
35.
用15N标记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每个DNA分子中的两条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15N的培养液中培养,让其分裂n次,若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15N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40条和4条,则该细胞至少是处于第几次分裂的分裂期(

A.
第一次
B.
第二次
C.
第三次
D.
第四次
36.
图示细胞内某些重要物质的合成过程,该过程发生在(

A.
真核细胞内,一个mRNA分子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
B.
原核细胞内,转录促使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以便合成肽链
C.
原核细胞内,转录还未结束便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
D.
真核细胞内,转录的同时核糖体进入细胞核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
37.
如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下列叙述最不合理的是(  )
A.
图中①②过程发生的场所分别是细胞核、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B.
镰状细胞贫血症致病的原因是基因发生了改变,导致血红蛋白结构和功能改变
C.
人体衰老引起白发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图中的酪氨酸酶的活性下降
D.
该图③④反映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控制代谢活动来进行的
38.
如图表示某高等哺乳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表染色体上带有的基因)。下列叙述不准确的是(  )
A.
图甲细胞中1与2的片段部分交换,可以发生基因重组
B.
图乙细胞形成的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C.
图丙表明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D.
图甲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该哺乳动物为雄性
39.
果蝇性染色体组成XX、XXY的个体为雌性,XY、XYY、XO(缺少一条性染色体)的个体为雄性,其余类型在胚胎时期死亡。已知果蝇的红眼基因(R)和白眼基因(r)仅位于X染色体上。将正常红眼雄果蝇与正常白眼雌果蝇杂交,子代中出现了一只白眼雌果蝇。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
父本形成配子过程中,基因R突变成了基因r
B.
父本形成配子过程中,基因R所染色体片段缺失
C.
父本XY未分离,子代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rO
D.
母本形成配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XX未分离
40.
若在果蝇种群中,XB的基因频率为80%,Xb的基因频率为20%,雌雄果蝇数相等,理论上XbXb、XbY的基因型频率依次为(

A.
2%
10%
B.
4%
10%
C.
2%
20%
D.
4%
20%
二、非选择题
41.
下图所示的细胞正在进行细胞分裂,识图回答问题。
(1)这个细胞正在进行_________分裂,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细胞中有___________条染色体,___________条染色单体,_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
(3)这个细胞可能是_________细胞,它在一次分裂完成后,子细胞中有______条染色体。
42.
科学家分析了多种生物DNA的碱基组成,一部分实验数据如以下两表所示。据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来源
A/G
T/C
A/T
G/C
嘌呤/嘧啶

1.56
1.43
1.00
100
1.0
鲱鱼
1.43
143
1.02
102
1.02
小麦
1.22
1.18
1.00
0.97
0.99
结核分枝杆菌
0.4
0.4
1.09
1.08
1.1
?生物
?猪

器官
?肝


?肺

?胃
(A+T/(G+C)
?1.43
1.43
?1.42
?1.29
?1.29
1.30
(1)碱基G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____;不同生物DNA分子中嘌呤/嘧啶的值均接近于1,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2)不同生物的DNA中4种脱氧核苷酸的比例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这说明DNA的碱基排列顺序具有___________特点。
(3)同一生物不同器官细胞的DNA中(A+T)/(G+C)的值基本相同。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
43.
请将下面可遗传的变异和物种形成的概念图补充完整:
a.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f._____
44.
果蝇的黑身和灰身,分叉毛和直毛分别受两对等位基因B/b和F/控制(两对基因均不在Y染色体上)。某课题小组用两只灰身直毛果蝇杂交,得到的子代类型和数目如下表:
灰身直毛
灰身分叉毛
黑身直毛
黑身分叉毛
雌蝇
601
0
202
0
雄蝇
301
304
98
102
请回答:
(1)果蝇的体色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
(2)亲代父本、母本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
(3)子代雄果蝇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种,子代雄果蝇中灰身直毛的比例为___________。
(4)子代表型为灰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_。
滁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卷
答案版
一、选择题
1.
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显性和隐性关系的是(

①紫花╳紫花→紫花
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01白花
③紫花╳白花→紫花
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2白花
A.
①和②
B.
③和④
C.
①和③
D.
②和③
答案:D
2.
一批基因型为AA与Aa的豌豆,两者数量之比是1∶2。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代中基因型AA、Aa、aa的数量比为(  )
A.
3∶2∶1
B.
7∶6∶3
C.
5∶2∶1
D.
1∶2∶1
答案:A
3.
水稻的非糯性W和糯性w是一对相对性状。含W的花粉遇碘变蓝,含w的花粉遇碘不变蓝。把WW和ww杂交得到的F1种下去,长大开花取出其中的全部花粉,滴一滴碘液,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花粉()
A.
全部变蓝
B.
全部不变蓝
C.
1/2变蓝
D.
3/4变蓝
答案:C
4.
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F1能产生四种比例相同的雄配子
B.
F2中圆粒和皱粒之比接近3:1,符合分离定律
C.
F1产生遗传因子组成YR的卵细胞和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
D.
F2出现四种表型的个体,且比例约为9:3:3:1
答案:C
5.
基因型
YyRr的个体与YYRr的个体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子代的基因型有(  )
A.
2种
B.
4种
C.
6种
D.
8种
答案:C
6.
下列有关生物科学发现中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孟德尔在对分离现象的探索中运用了“假说—演绎法”,假说的核心内容是“受精时,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B.
萨顿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通过这种相关性,推测基因在染色体上
C.
沃森、克里克依据DNA分子衍射图谱等实验证据,利用模型构建法揭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D.
自变量控制中,与常态比较,人为减少某种影响因素称为“减法原理”,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利用了“减法原理”
答案:A
7.
下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质)的变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表示染色体的复制,一定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
B.
②表示染色质螺旋化、缩短变粗,一定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前期
C.
③过程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D.
d中的两条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相同,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答案:C
8.
互为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没有下列哪项特征(

A.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B.
在四分体时期共用一个着丝点
C.
形态大小一般相同
D.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联会现象
答案:B
9.
如图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图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为8,染色单体数为0
B.
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甲、乙、丙细胞
C.
染色体P和Q上的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时可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
正常情况下如果P为X染色体,则Q是Y染色体
答案:D
10.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和水稻未成熟的花药的减数分裂,均可看到的是(  )
A.
分裂前期染色体复制后形成的四分体
B.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互换现象
C.
分裂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的中央
D.
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到细胞的两极
答案:C
11.
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雌、雄果蝇都表现红眼,这些雌雄果蝇交配产生
的后代中,红眼雄果蝇占
1/4,白眼雄果蝇占
1/4,红眼雌果蝇占
1/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

(
)
A.
红眼对白眼是显性
B.
眼色遗传不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
C.
果蝇眼色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
D.
红眼和白眼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
答案:B
12.
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正常家蚕幼虫的皮肤不透明,由显性基因A控制,油蚕幼虫的皮肤透明,由隐性基因a控制,A对a是完全显性,位于Z染色体上。以下杂交组合方案中,能在幼虫时期根据皮肤特征,区分其后代幼虫雌雄的是()
A.
ZAZA×ZAW
B.
ZAZA×ZaW
C.
ZaZa×ZAW
D.
ZAZa×ZAW
答案:C
13.
如图为某红绿色盲家族的系谱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4号个体一定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
B.
5号个体的致病基因一定是来自1号和2号
C.
3号与4号再生一个孩子,其患色盲的机率是1/2
D.
若7号与8号婚配生育一个孩子,其患色盲的机率是1/2
答案:B
14.
下列有关性染色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多数雌雄异体的高等动物有成对的性染色体
B.
人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的大小形态可能不相同
C.
哺乳动物体细胞中没有性染色体,生殖细胞中有性染色体
D.
动物常见的性别决定型有XY型和ZW型
答案:C
15.
下列关于“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格里菲斯的转化实验中,R型菌转化成的S型菌不能稳定遗传
B.
在格里菲斯的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荚膜物质使R型菌转化成有荚膜的S型菌
C.
在艾弗里转化实验中,蛋白质也能使部分R型菌转化成S型菌且可实现稳定遗传
D.
在艾弗里转化实验中,经DNA酶处理的S型菌提取物不能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
答案:D
16.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是科学史上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重要证据之一。以下有关该实验的叙述合理的是(

A.
噬菌体在大肠杆菌细胞核内完成DNA的复制
B.
用3H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放射性主要出现在上清液
C.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绝大部分子代噬菌体带有放射性
D.
若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则子代噬菌体均有放射性
答案:D
17.
某双链DNA分子中含有400个碱基,一条链上A∶T∶G∶C=1∶2∶3∶4,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
该DNA分子中四种含氮碱基的比例为A∶T∶G∶C=3∶3∶7∶7
B.
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180个
C.
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200种
D.
该DNA分子中含有的氢键为540个
答案:C
18.
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一个磷酸基和一个碱基
B.
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对RNA病毒而言,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
C.
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
D.
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
答案:A
19.
在其他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在试管中加入物质X和物质Y,可得到相应产物Z。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X是DNA,Y是逆转录酶,则Z是RNA,
B.
若X是DNA,Y是脱氧核苷酸,则Z是mRNA
C.
若X是RNA,Y是RNA聚合酶,则Z是DNA
D.
若X是mRNA,Y是核糖体,则是多肽链
答案:D
20.
据下表判断(表中信使RNA从左至右为5'端-3'端),异亮氨酸的密码子是(  )
DNA
A
A
信使RNA
A
转运RNA
U
氨基酸
异亮氨酸
A.
ATA
B.
AAU
C.
UAU
D.
AUA
答案:D
21.
在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下,DNA的胞嘧啶被选择性地添加甲基导致DNA甲基化,进而使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因此失去转录活性。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DNA甲基化,会导致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
B.
DNA甲基化,会导致mRNA合成受阻
C.
DNA甲基化,可能会影响生物的性状
D.
DNA甲基化,可能会影响细胞分化
答案:A
22.
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下列关于结肠癌及其成因的叙述最不合理的是(  )
A.
人体正常结肠细胞的DNA上本来就有与癌变相关的基因
B.
结肠细胞的原癌基因一旦突变或者过量表达,就可能引起细胞癌变
C.
结肠细胞的抑癌基因一旦突变,也可能引起癌变
D.
结肠癌细胞膜上糖蛋白增多,细胞间的黏着性显著增强
答案:D
23.
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  )
A.
基因突变
B.
环境影响
C.
基因重组
D.
染色体变异
答案:A
24.
下列有关转录和翻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需经转录和翻译过程
B.
转录时RNA聚合酶的识别位点在mRNA分子上
C.
tRNA的反密码子携带了氨基酸序列的遗传信息
D.
翻译时一个核糖体上可以结合多个mRNA,提高翻译的效率
答案:A
25.
如图的甲、乙为染色体配对时出现的一种现象,丙、丁是染色体交叉互换的现象,①至④是对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或结果的解释,其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图甲的一条染色体可能有片段缺失
②图乙的一条染色体可能有片段倒位
③图丙会导致染色体片段重复
④图丁会导致基因重组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答案:D
26.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常染色体遗传病一般没有男女发病率不均衡的特点
②产前对胎儿进行染色体分析是预防“21三体综合征”的有效措施
③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率一般男性高于女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答案:A
27.
对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和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的描述最不恰当的是(  )
A.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主要由共同由来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组成
B.
通过化石可以了解已灭绝的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推测其行为特点
C.
人和鱼的胚胎发育经历了有鳃裂和有尾的阶段,可以用人和鱼有共同祖先来解释
D.
比较解剖学发现.不同哺乳动物的前肢在形态上差异很大。不支持他们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化而来
答案:D
28.
刺猬背部布满硬刺,遇敌害时,身体减缩成团,使硬刺竖起,以保护自己,但有时却被狐狸抛向空中,待其落地伸展躯体时便被吃掉。这个例子说明了(

A.
适应的普遍性
B.
适应的相对性
C.
适应的多样性
D.
自然选择的定向性
答案:B
29.
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
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D.
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
答案:D
30.
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是(  )
A.
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绝灭,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
B.
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C.
地球上的生态系统从古至今都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
D.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指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答案:BCD
31.
人体肤色的深浅受A、a和B、b两对基因控制(A、B控制深色性状)。基因A和B控制皮肤深浅的程度相同,基因a和b控制皮肤深浅的程度相同。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人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人结婚,关于其子女皮肤颜色深浅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子女可产生四种表现型
B.
肤色最浅的孩子的基因型是aaBb
C.
与亲代AaBB表现型相同的有1/4
D.
与亲代AaBb皮肤颜色深浅一样的有3/8
答案:C
32.
小鼠毛皮中黑色素的形成是一个连锁反应,当R、C基因(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同时存在时,才能产生黑色素,如图所示。现有基因型为CCRR和ccrr的两小鼠进行交配得到F1,F1雌雄个体交配得到F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只有小鼠基因型为CCRR时,毛皮才为黑色
B.
基因型为ccRr的小鼠不能合成中间产物,所以为白色
C.
F2表型比例为9:4:3
D.
基因型为Ccrr与ccRr的小鼠父配,后代表型比例为l:1:2
答案:A
33.
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B、b控制),以下是相关的两组杂交实验。
实验(1):乔化蟠桃(甲)×矮化圆桃(乙)→F1
:乔化蟠桃:矮化圆桃=1:1
实验(2):乔化蟠桃(丙)×乔化蟠桃(丁)→F1
:乔化蟠桃:矮化圆桃=3:1
根据上述实验判断,以下关于甲、乙、丙、丁四个亲本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34.
某遗传病患者与一个正常女子结婚,医生告诫他们只能生男孩。据此推测该病的遗传方式为(

A.
伴Y染色体
B.
常染色体显性
C.
伴X显性
D.
伴X隐性
答案:C
35.
用15N标记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每个DNA分子中的两条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15N的培养液中培养,让其分裂n次,若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15N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40条和4条,则该细胞至少是处于第几次分裂的分裂期(

A.
第一次
B.
第二次
C.
第三次
D.
第四次
答案:C
36.
图示细胞内某些重要物质的合成过程,该过程发生在(

A.
真核细胞内,一个mRNA分子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
B.
原核细胞内,转录促使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以便合成肽链
C.
原核细胞内,转录还未结束便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
D.
真核细胞内,转录的同时核糖体进入细胞核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
答案:C
37.
如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下列叙述最不合理的是(  )
A.
图中①②过程发生的场所分别是细胞核、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B.
镰状细胞贫血症致病的原因是基因发生了改变,导致血红蛋白结构和功能改变
C.
人体衰老引起白发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图中的酪氨酸酶的活性下降
D.
该图③④反映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控制代谢活动来进行的
答案:D
38.
如图表示某高等哺乳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表染色体上带有的基因)。下列叙述不准确的是(  )
A.
图甲细胞中1与2的片段部分交换,可以发生基因重组
B.
图乙细胞形成的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C.
图丙表明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D.
图甲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该哺乳动物为雄性
答案:B
39.
果蝇性染色体组成XX、XXY的个体为雌性,XY、XYY、XO(缺少一条性染色体)的个体为雄性,其余类型在胚胎时期死亡。已知果蝇的红眼基因(R)和白眼基因(r)仅位于X染色体上。将正常红眼雄果蝇与正常白眼雌果蝇杂交,子代中出现了一只白眼雌果蝇。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
父本形成配子过程中,基因R突变成了基因r
B.
父本形成配子过程中,基因R所染色体片段缺失
C.
父本XY未分离,子代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rO
D.
母本形成配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XX未分离
答案:C
40.
若在果蝇种群中,XB的基因频率为80%,Xb的基因频率为20%,雌雄果蝇数相等,理论上XbXb、XbY的基因型频率依次为(

A.
2%
10%
B.
4%
10%
C.
2%
20%
D.
4%
20%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41.
下图所示的细胞正在进行细胞分裂,识图回答问题。
(1)这个细胞正在进行_________分裂,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细胞中有___________条染色体,___________条染色单体,_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
(3)这个细胞可能是_________细胞,它在一次分裂完成后,子细胞中有______条染色体。
答案:
①.
减数
②.
该细胞发生了联会,出现了四分体
③.
4
④.
8
⑤.
2
⑥.
初级精母或卵母(性母)细胞
⑦.
2
42.
科学家分析了多种生物DNA的碱基组成,一部分实验数据如以下两表所示。据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来源
A/G
T/C
A/T
G/C
嘌呤/嘧啶

1.56
1.43
1.00
100
1.0
鲱鱼
1.43
143
1.02
102
1.02
小麦
1.22
1.18
1.00
0.97
0.99
结核分枝杆菌
0.4
0.4
1.09
1.08
1.1
?生物
?猪

器官
?肝


?肺

?胃
(A+T/(G+C)
?1.43
1.43
?1.42
?1.29
?1.29
1.30
(1)碱基G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____;不同生物DNA分子中嘌呤/嘧啶的值均接近于1,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2)不同生物的DNA中4种脱氧核苷酸的比例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这说明DNA的碱基排列顺序具有___________特点。
(3)同一生物不同器官细胞的DNA中(A+T)/(G+C)的值基本相同。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鸟嘌呤
②.
DNA分子中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互补配对(DNA分子中A与T配对,C与G配对)
③.
不同
④.
多样性
⑤.
同一生物不同器官细胞中的DNA一般是相同的
43.
请将下面可遗传的变异和物种形成的概念图补充完整:
a.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f._____
答案:
①.
基因重组
②.
染色体数目变异
③.
个别染色体数目变异(增加或减少)
④.
减数分裂
⑤.
自然选择
⑥.
(新)物种形成
44.
果蝇的黑身和灰身,分叉毛和直毛分别受两对等位基因B/b和F/控制(两对基因均不在Y染色体上)。某课题小组用两只灰身直毛果蝇杂交,得到的子代类型和数目如下表:
灰身直毛
灰身分叉毛
黑身直毛
黑身分叉毛
雌蝇
601
0
202
0
雄蝇
301
304
98
102
请回答:
(1)果蝇的体色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
(2)亲代父本、母本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
(3)子代雄果蝇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种,子代雄果蝇中灰身直毛的比例为___________。
(4)子代表型为灰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_。
答案:
①.
灰色(灰身)
②.
X
③.
BbXFY,BbXFXf
④.
6
⑤.
3/8
⑥.
1:5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