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我要的是葫芦 课件+素材(教学课件37张+生字课件1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4 我要的是葫芦 课件+素材(教学课件37张+生字课件1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1 14:12:20

文档简介

(共12张PPT)
2021年秋人教部编版语文课件
二年级上册
语文二年级上册
我要的是葫芦
14
笔画
十二画
部首

笔顺
组词
一棵树;几棵
造句
我们种了几棵丁香树。
书写提示:左窄右宽,左高右低,“果”字的撇捺要舒展。
k8
一棵树
笔画
十二画
部首

笔顺
组词
凋谢;谢谢
造句
秋天到了,公园里的花都凋谢了。
书写提示:中间“身”居中,较瘦长,下面的撇上端不出头,“寸”的横笔写在横中线上,左中右大致等宽。
xi-
感谢
笔画
十三画
部首

笔顺
组词
想法;想念
造句
我非常想念童年时的好朋友。
书写提示:上长下短,“木”的末笔捺改点,“心”要略扁,第二笔是卧钩。
xi2ng
笔画
七画
部首

笔顺
组词
盯着;紧盯
造句
同学们上课时目不转睛地盯着黑板。
书写提示:左窄右宽,左高右低,“丁”旁横拉长些,竖钩收笔靠近竖中线。
d~ng
目不识丁(打一字)
笔画
七画
部首

笔顺
组词
语言;发言
造句
这篇习作的语言生动、幽默。
书写提示:呈倒梯形结构,第二笔横要写得长,下面两横要写得短,三横之间等距。
y1n
见信未见人(打一字)
笔画
七画
部首

笔顺
组词
邻居;相邻
造句
邻居之间要互相帮助。
书写提示:左右等宽,“令”的第二笔捺改点,“阝”的第一笔横撇弯钩一笔写成,写得大一些。
l!n
邻居
笔画
八画
部首

笔顺
组词
治疗;治安
造句
我们生病了就应该去医院接受治疗。
书写提示:左窄右宽,左低右高,第四笔撇折的折点在田字格的中心左侧。
zh#
笔画
八画
部首

笔顺
组词
奇怪;古怪
造句
那个人很奇怪,总是自言自语。
书写提示:左窄右宽,左高右低,右上部“又”撇捺舒展开,右下部“土”最后一横不宜超出撇捺的宽度。
gu3i
奇怪(共37张PPT)
2021年秋人教部编版语文课件
二年级上册
第1课时
第2课时
语文二年级上册
我要的是葫芦
14
新课导入
猜谜语
青青藤儿满地爬,
藤儿遍身开白花,
瓜儿长长茸毛生,
老君装药要用它。
葫芦
葫芦嫩时可以用来做菜。
老了之后可以制作成工艺品、乐器等。
葫芦有软毛,夏秋开白色花,葫芦的藤可达15米长,果子可以从10厘米至一米不等。新鲜的葫芦皮嫩绿,果肉白色,果实也被称为葫芦,可以在未成熟的时候收割作为蔬菜食用。古时候人们把葫芦晒
干,掏空其内,做盛放东西
的物件。
知识链接
听朗读,然后自己大声地、自由地读一遍课文,注意遇到不熟的生字和词语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初读课文
我会认
你有哪些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识记生字
葫芦藤
花谢
蚜虫
盯着

比赛
感到
奇怪
慢慢
葫芦藤
花谢
蚜虫
盯着

比赛
感到
奇怪
慢慢
h%
lu
t9ng
y1
d~ng
s3i
g2n
gu3i
m3n
xi-
a
l%
葫芦藤

加一加:

+

=

虫+

=


+

=























结构分类
笔顺讲解
独体
我会写
再读课文,思考:
全文共几个自然段?
每一自然段都讲了哪些内容?(围绕“葫芦”来回答)
4个
整体感知
第1自然段:葫芦长的很好。
第2自然段:葫芦上开始出现了蚜虫。
第3自然段:邻居提醒他要治葫芦叶子上的蚜虫,他不听。
第4自然段: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
自由读第1自然段,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
课文解读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长叶
葫芦的生长顺序:
开花
花谢
挂果
在日常生活中,“谢”大多表示“谢谢,感谢”的意思,而在这里指葫芦花开过了、花枯萎的意思,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完全不一样。

“一棵葫芦”包含了什么?
葫芦藤、葫芦叶、葫芦花、小葫芦。
连一连
可爱的
瓜藤
细长的
叶子
雪白的
葫芦
绿色的
小花
哪句话表现出了种葫芦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可是,没过几天,原本长得这么好的葫芦却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棵葫芦发生了什么变化?齐读第4自然段,回答问题。
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都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比一比
小葫芦为什么变成这样了呢?
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种葫芦的人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他是怎么想的?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比一比
意思相同,语气不同
感叹句更可以反映出他对蚜虫不屑一顾的态度。
感叹句
陈述句
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自己对自己说话
热切期待葫芦快快长大
不在乎蚜虫,只希望小葫芦快快长大。
朗读第三自然段。邻居看到了葫芦叶子上的蚜虫时是怎么说的?种葫芦的人如何回应的?
邻居: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种葫芦的人: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邻居提醒他治叶子上的蚜虫。(急切、诚恳)
对邻居的话不以为然。认为虫子跟葫芦没关系,对虫子放任不管。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比一比
意思相同,语气不同
让我们能想象出他吃惊的表情,语气更强烈。
反问句
陈述句
种葫芦的人的心理活动。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他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几个虫子不要紧。
他想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虫子生在叶子上,又没生在葫芦上,我只要葫芦,又不要叶子,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他想的对吗?蚜虫和葫芦真的没有联系吗?
叶子和葫芦之间是有关系的,叶子给小葫芦提供营养,没有了叶子,小葫芦就不能生长了。种葫芦的人只想要葫芦,却没想到叶子对葫芦有重要作用。没有蚜虫,叶子绿,葫芦就长得好;蚜虫多了,叶子黄了,葫芦就会落下来。
相互联系
种葫芦的人最终得到葫芦了吗?为什么?
没有。因为叶子被蚜虫蛀食,无法为小葫芦输送养分,小葫芦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
读完这则寓言,你有何启发?
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考虑问题要全面,不能孤立地看待事物。
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劝告。
假如让你来劝说那个种葫芦的人,你会怎么说服他呢?
课内拓展
结构图示
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我要的是葫芦
种葫芦——结小葫芦
叶生虫——只盯葫芦
邻居劝——只要葫芦
结果——葫芦变黄、落了
课文讲的是种葫芦的人不知道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只盯着葫芦,不治叶子上的蚜虫,结果葫芦都落了,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要联系地看问题。同时也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劝告。
课堂小结
下课啦
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寓言故事。故事语言朴实,用词准确,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了一个爱葫芦的人种葫芦时,只知道要葫芦果实,不知道要杀死叶子上的蚜虫,结果什么都没有得到。其中不仅蕴含了“果实与叶子密切联系”的自然常识,而且更渗透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光看点,要看面”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本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感悟,明白其中的道理。
一、教学效果本课
学生本节课感情很投入,读得特别到位,教后我感到非常满意。在教学本课时,我特别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把读有所悟、以悟促读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使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紧紧围绕单元目标,结合本课特点,使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观察图面说说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小葫芦的可爱,学生发自内心地对小葫芦产生喜爱之情。朗读时,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实情感,为后文与邻居的对话情感打好铺垫,后文的感情朗读水到渠成。我觉得这堂课上得扎实。
二、成功之处
1.课上我特别重视阅读指导。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先读题质疑,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在讨论交流中引导学生学习用词、积累词汇和培养语感,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学中我把握了同组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把握了教材内容设计教学。
3.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为了使学生能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我引导学生看图激趣,引导学生利用葫芦图及形声字的特点自主识字,这样识字有意识地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了识字能力。
三、不足之处:
1.教学反馈及应变能力有待于提高。在教学中,随时都有学生当堂的生成,由于准备不够充分,所以处理不够到位。
2.教学语言不够精炼。我觉得在教学时,语言的指向性应该更明确些;语言的目标性应更明了些,这些与自己课前的准备不够充分也有关。
3、课上教师提问的有些问题,把学生问得不知方向,浪费了课堂的时间,说明对问题的设计还需再细推敲,以后要在优化提问上下功夫。
4.课上自己说得太多,尤其是最后道理的引出,最好能够放手让学生多说多想。
四、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应变能力。在教学中,随时都有学生当堂的生成,即兴语言的表达,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充分肯定
、及时地促进学生完成任务,是今后努力的方向。我想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磨炼,明确语言的指向性;使语言的目标性应更明了些。另外,要多听课,在听课时多多学习其他老师好的做法。我想用一句话来勉励自己不断地钻研——“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