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寒号鸟 课件+素材(教学课件35张+生字课件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 寒号鸟 课件+素材(教学课件35张+生字课件1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1 14:14:21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2021年秋人教部编版语文课件
二年级上册
语文二年级上册
寒号鸟
13
笔画
十一画
部首

笔顺
组词
手脚;脚步
造句
乡间的小路上留下了他的脚印。
书写提示:三部分窄且紧密,上下不取齐,“月”居左中,“去”居中上,单耳旁居右下,高低长短错落有致。
ji2o
笔画
九画
部首

笔顺
组词
面包;见面
造句
桌面被同学们擦得很干净。
书写提示:第一笔横稍短,第二笔短撇从竖中线起笔。第四笔横折中的横段在横中线上方,比第一笔横宽。
mi3n
桌面
笔画
六画
部首

笔顺
组词
阵雨;一阵
造句
教室的窗户被一阵风吹开了。
书写提示:左窄右宽,右部“车”第二笔的折点在田字格中心的左侧,横段在横中线上。
zh-n
雁阵
笔画
十画
部首

笔顺
组词
朗读;晴朗
造句
清晨,同学们在校园里朗读课文。
书写提示:左右等宽,注意左边不是“良”,第六笔是点。
l2ng
晴朗
笔画
九画
部首

笔顺
组词
枯枝;枯叶
造句
秋天到了,树上的枯叶随风飘落。
书写提示:左窄右宽,左部“木”横在横中线上,捺改点。右部“古”首笔横在田字格中心起笔。
k$
枯枝
笔画
七画
部首

笔顺
组词
退却;了却
造句
他遇到困难从不退却。
书写提示:左高右低,左大右小,右部“卩”的一竖略长。
qu-
去只耳(打一字)
笔画
十一画
部首
?
笔顺
组词
第一;第几
造句
在这次运动会上,他取得了百米第一的好成绩。
书写提示:上短下长。第八笔写在横中线上,第十一笔起笔在竖中线上。竖折折钩要比上面横折写得宽大。
d#
第一
笔画
九画
部首

笔顺
组词
将来;将要
造句
现在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才能建设祖国。
书写提示:左窄右宽,右边两部分要写得紧凑,“寸”的横在横中线下侧,较长,点在竖中线上。
ji`ng
拿去蒋的帽子
(打一字)
笔画
十画
部首

笔顺
组词
灾难;难民
造句
这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夺走了很多人的生命。
书写提示:左窄右宽,“又”捺变点,“隹”的“亻”竖写在竖中线上,直而长,四横之间等距,最后一横稍长。
n3n
灾难
笔画
七画
部首

笔顺
组词
纷纷;纷飞
造句
同学们纷纷向灾区小朋友捐献文具。
书写提示:左窄右宽,右上“八”撇要收,捺要展。
f8n
大雪纷飞(共35张PPT)
2021年秋人教部编版语文课件
二年级上册
语文二年级上册
第1课时
第2课时
寒号鸟
13
很早以前,在一座高山脚下,有一堵石崖。冬天的夜晚,石崖里会传来小动物哭叫的声音:哆啰啰,哆啰啰。人们给这种动物取了个名字叫“寒号鸟”。
新课导入
“寒号鸟”不是鸟,它其实是一种像老鼠一样的啮齿类动物,体形像松鼠,前后脚之间有宽大的膜,居住在山崖的石壁缝隙里。主要分布在我国河南、甘肃、云南、青藏地区。
知识链接
听朗读,然后自己大声地、自由地读一遍课文,注意遇到不熟的生字和词语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初读课文
我会认
你有哪些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识记生字
寒号鸟
堵上
一道缝
当作
喜鹊
晴朗
衔枯草
劝告
趁机
将来
难过
而且


重复
哀号
寒号鸟
堵上
一道缝
当作
喜鹊
晴朗
衔枯草
劝告
趁机
将来
难过
而且


重复
哀号
h1o
d^
f-ng
d3ng
qu-
l2ng
xi1n
k$
qu3n
ch-n
ji`ng
ku1ng
h6u
qi0
n1n
`i
f&



加一加:

+

=


+

=


+

=

犭+

=


+

=

_______

_______
h3o
h1o
号码,口号
号叫,哀号
多音字
_______

_______
d`ng
d3ng
当然,当时
当铺,恰当



























结构分类
笔顺讲解
独体
我会写



再读课文,思考:
文章的主人公是谁?
分别用一个词来说说你对寒号鸟和喜鹊的第一印象。
整体感知
懒惰
勤劳
寒号鸟
喜鹊
自由读课文第2~9自然段,找出描写季节变换的句子。
1.几阵秋风,树叶落尽,冬天快要到了。
2.冬天说到就到,寒风呼呼地刮着。
3.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北风像狮子一样狂吼,崖缝里冷得像冰窖。
从这三个句子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
天气越来越冷
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冬天快要到了
冬天说到就到
寒冬腊月
时间顺序
自由读第1自然段,思考:寒号鸟和喜鹊的“窝”分别是怎样的?
寒号鸟住在(
),喜鹊住在(
)。
课文解读
崖缝里
杨树上
冬天来临前寒号鸟和喜鹊分别在干什么呢?读第3自然段,找出相关的语句。
喜鹊一早飞出去,东寻西找,衔回来一些枯草,就忙着做窝,准备过冬。
勤劳
找到适合做窝的材料并不容易
做窝艰辛
抓紧时间做窝,毫不懈怠
劳作时间早
寒号鸟却只知道出去玩,累了就回来睡觉。
懒惰
和喜鹊的行为完全相反
寒号鸟这么懒惰,作为邻居的喜鹊来劝告寒号鸟。喜鹊是怎么劝告寒号鸟的呢?
寒号鸟听了劝告后说了些什么呢?
对话一
喜鹊:寒号鸟,别睡了。天气暖和,赶快做窝。
寒号鸟:傻喜鹊,不要吵。太阳高照,正好睡觉。
喜鹊第一次关心劝告,语气诚恳。
对话二
喜鹊:趁天晴,快做窝。现在懒惰,将来难过。
寒号鸟:傻喜鹊,别啰嗦。天气暖和,得过且过。
喜鹊第二次劝寒号鸟,讲出了现在不做窝的危害,语气加重。
不耐烦
“得过且过”是什么意思?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寒号鸟“得过且过”?
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没有长远打算就是“得过且过”。
只要天气好,有太阳晒,寒号鸟就把做窝的事丢到一边,不考虑冷了怎么办。
思考:寒号鸟总说喜鹊是“傻喜鹊”,喜鹊到底傻不傻?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喜鹊不傻,冬天快到的时候它就开始做窝,准备过冬,说明它目光长远,勤劳踏实。而寒号鸟糊涂懒惰,自以为是,不听劝告。
寒号鸟第一次没有听从喜鹊的劝告,结果怎么样?
冻得直打哆嗦,不停地叫着:“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
当第二天天气晴朗后,它又是怎么做的?
玩、睡觉、不做窝
重复着哀号:“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
冻死
寒号鸟第二次没有听从喜鹊的劝告,结果怎么样?
寒号鸟为什么会哀号呢?
天气太冷了,寒号鸟又没有窝来御寒,崖缝里冷得像冰窖,所以他冻得哀号。
冻得直打哆

热得直冒汗
……
du4
su4
m3o
冷得像冰窖
热得像蒸

……
ji3o
l5ng
zh8ng
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
“得”后面是对前面的补充
小组讨论: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
课文中的喜鹊因为目光长远,及早为过冬做准备,平安地度过了冬天;而寒号鸟因为不听劝告,得过且过,不及时做窝,最后冻死了。
寒号鸟怎么做就不会死?编一个让寒号鸟没有被冻死的故事。
课内拓展
结构图示
直打哆嗦
住暖窝
哀号、冻死
温暖过冬
勤劳
懒惰
玩、睡
做窝
勤劳幸福
懒惰悲惨
本文是一篇运用对比手法写的寓言故事,叙述了喜鹊和寒号鸟对待做窝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结果,说明了美好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只顾眼前、不想将来的人,以侥幸心理对待生活,在灾难来临时就会付出惨重代价。
课堂小结
下课啦
语文二年级上册《寒号鸟》教学反思
《寒号鸟》讲述了喜鹊和寒号鸟对待做窝的不同的态度和不同的结果。喜鹊天天辛勤劳作,冬天来临之前早早做好了窝,最后安逸地度过了寒冷的冬天,而寒号鸟却过一天算一天,最终耐不住冰冻严寒,最后冻死在崖缝里。这个故事说明了好逸恶劳、好吃懒做、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故事告诉我们幸福的生活要靠也必须靠劳动来创造的道理。
教学效果
本节课我先通过描述带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引入了课文的时候,利用课题,让学生注意了“号”这个多音词。然后让学生去自学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并要求学生进行两次有层次的阅读课文:首先是解决生字词,整体感知。同学们基本了解了文章大意,得出了不同的道理。此后,精读课文内容,朗读喜鹊两次劝告寒号鸟的语句,比较分析喜鹊和寒号鸟的不同做法和不同态度,以及最终决定的不同的结果。还要让学生弄清时间的顺序——就是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理清文章的脉络。
成功之处
我认为在本节课中,我的以下做法是比较成功的:
1.授课过程中,我按抓重点词的方法理解全文,又按图片观察法来体会寒号鸟的处境,通过角色扮演和朗读法来体会文中感情,起到了不错的效果。
2.我以描述的方式将学生带入情境,借用古诗《明日歌》帮学生更好地理解寒号鸟的遭遇及处境,进一步启发了孩子们。
3.课堂上,我紧紧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在课堂开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4.我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感悟读来感受寒号鸟的下场,进一步理解故事寓意。
三、不足之处
1.整节课,课堂评价语有些单调,没有使用能激励学生的高效的评价方式。
2.课上碰到难点,有些急于求成,没有做到循循善诱,把更多的说话时间留给学生,把课堂放手给学生,没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应该结合课文,深入地去对比喜鹊和寒号鸟的不同处世态度,不同的做法,让学生交流一下他们的对与错,这样或许更能深入人心!
四、改进措施
我认为在以后教学中我应该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1.评价语言不能含糊不清,语速要慢,做到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我认为对于低段学生很重要,可以通过评价语带动学生的积极性。
2.在备课中要反复分析教材,抓准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和自己更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使课堂更加流畅。
3.在教学碰到难点时,不要急于求成,要循循善诱,把更多的说话时间留给学生,敢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