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张PPT)
2021年秋人教部编版语文课件
二年级上册
语文二年级上册
朱德的扁担
16
笔画
九画
部首
户
笔顺
组词
扁担;扁豆
造句
行李压得扁担嘎吱嘎吱直响。
书写提示:上窄下宽,户字头撇稍长向左下伸展,第八笔竖在竖中线上。
bi2n
扁担
笔画
八画
部首
扌
笔顺
组词
扁担;重担
造句
我们不怕担子重,决心勇往直前。
书写提示:左窄右宽,“扌”瘦长,“旦”字“日”宽扁,横稍长。
d3n
扁担
笔画
七画
部首
士
笔顺
组词
志气;志向
造句
我是学校读书馆的一名志愿者。
书写提示:上窄下宽,“士”上横长下横短,心字底卧钩有弧度,第二点稍高,写在竖中线上。
zh#
志愿者
笔画
六画
部首
亻
笔顺
组词
队伍;入伍
造句
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会场。
书写提示:左窄右宽,“五”第二笔竖稍斜,横折沿横中线上起笔,末笔横稍长。
w^
五人
(打一字)
笔画
六画
部首
丨
笔顺
组词
老师;师长
造句
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
书写提示:左窄右宽,左边第二笔是竖撇,右边首笔是横,不要写成撇。
sh~
老师
笔画
六画
部首
冖
笔顺
组词
军队;海军
造句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海军战士。
书写提示:“冖”宽扃覆盖“车”,“车”第二笔撇折的折段在横中线下侧,第三笔横宽于“冖”,末笔竖在竖中线上。
j$n
写上一车
当兵人多
(打一字)
笔画
九画
部首
戈
笔顺
组词
战士;战争
造句
人们都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书写提示:左紧凑右舒展,“戈”的斜钩从竖中线起笔,写至右下格向上提,末笔点勿丢掉。
zh3n
战争
笔画
三画
部首
士
笔顺
组词
士兵;战士
造句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护士。
书写提示:首笔长横写在横中线上,竖修长笔直,写在竖中线上,末笔横较短。
sh#
护士(共32张PPT)
2021年秋人教部编版语文课件
二年级上册
语文二年级上册
第1课时
第2课时
朱德的扁担
16
放在肩上挑东西或抬东西的工具,用竹子或木头制成,又扁又长。
同学们,你们知道“扁
担”是什么吗?
bi2n
dan
新课导入
知识链接
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他处处以身作则,和战士们同甘共苦,深受人民的爱戴。
zh$
d9
听朗读,然后自己大声地、自由地读一遍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做到不错读、不漏读。
初读课文
我会认
你有哪些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识记生字
朱德
扁
担
同志
队伍
恩泽
敌人
山高路陡
整夜
打仗
心疼
不料
敬爱
朱德
扁
担
同志
队伍
恩泽
敌人
山高路陡
整夜
打仗
心疼
不料
敬爱
zh$
d9
bi2n
dan
w^
d!
d6u
zh0ng
li3o
t9ng
j#ng
zh#
zh3ng
z9
d3n
挑
扁
担
朱
德
扁
担
志
伍
泽
敌
陡
难
争
仗
疼
料
敬
扁
志
师
战
担
伍
军
士
结构分类
笔顺讲解
半包围
我会写
独体
再读课文,完成填空。
整体感知
朱德经常和战士们(
)。战士们把他的扁担(
)。后来朱德又找来一根扁担,还在扁担上写了(
)五个字。
一起去挑粮
藏起来了
“朱德的扁担”
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1928年井冈山会师。
课文解读
两支部队会合在一起
井冈山在我国江西省,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势险要。192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
军上井冈山,与毛主席的
部队会师。
轻声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部队为什么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粮?
一是因为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为了巩固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需要储备足够的粮食;
二是因为井冈山上生产的粮食不多。
从井冈山上到茅坪去挑粮有什么困难?
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路程远
路途险
山高路陡
这么远、这么难走的挑粮路,红军战士们怕辛苦吗?他们是怎么做的?
不怕,大家都争着去。
不怕吃苦、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
品读第3自然段。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一块儿
一块儿
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
连一连
挑着
穿着
戴着
草鞋
斗笠
粮食
事物名称
人物动作
动词
名词
试一试
背着
穿着
打着
裙子
雨伞
书包
大家为什么把朱德同志的扁担藏起来了?
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
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关心和爱护,希望他好好休息。
大家把朱德同志的扁担藏起来之后,朱德同志是怎么做的?
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没想到
朱德同志在扁担上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朱德同志理解战士们对他的关心,用一种委婉而巧妙的方式,告诉战士们不要再藏他的扁担,表明了自己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决心。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思考:战士们为什么不好意思再藏朱德的扁担了?
战士们理解了朱德同志和大家一起挑粮的决心,被他这种精神感动了,所以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你觉得朱德同志是一个怎样的人?
朱德同志是一个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不怕苦、不怕累的人。
联系全文说一说:为什么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
结构图示
朱德的
扁担
粮食不多
日夜辛劳
又找来一
根扁担
一块儿去挑粮
战士们藏起扁担
越发敬爱朱德
以身作则同甘共苦
课文讲述的是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为了坚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食的故事,展现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则、吃苦在前的精神,也表现了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关心、敬爱之情。
课堂小结
欣赏歌曲《朱德的扁担》
拓展延伸
下课啦
语文二年级上册《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粹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全文共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要揭示当时的背景和形势。第二自然段叙述了红军战士们争着到茅坪去挑粮。第三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讲了朱德加入了挑粮的队伍,战士们怕他累着,藏了他的扁担,但他又连夜做了一根,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全文没有一句对话,但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革命伟人的鲜活形象。课文以“朱德的扁担”为题,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可以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红军指挥官的形象,而且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出革命战士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
一、教学效果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故事所在的背景中,使学生把自己当作是故事中的一员,参与当时的艰辛,这样不但有助于教学的开展,而且也可以让学生更加感同身受,激发学生对革命领导人的尊敬与热爱。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我们在课堂上逐步培养。教学这一课时,我通过“多读课文”的方法,引导孩子自己感悟。以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再思中感悟,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成功之处
讲授本课,我从题目入手,采用层层问题展开教学:这是一根怎样的扁担?朱德拿这根扁担干什么?朱德为什么在扁担上刻了“朱德的扁担”?
把难点一步步地剥离,一个一个突破。
2.我从重点内容入手,一开始就让孩子们明白挑粮的不容易,尤其走山路,需要的是年轻力壮的战士才能胜任。朱德年纪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坚持要去,从而让学生体会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了敬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三、不足之处
1.在指导书写时,仅仅是借助课件,而没有进行示范写,学生印象不够深刻,效果不好。
2.由于文章篇幅较长,课文讲述的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经历相差甚远,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教学中没有把握好分寸,应多利用一些现代化的工具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这样教学起来就不会那么辛苦。因此,课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四、改进措施
“教学有方,但教无定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选择合适的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要会选教法,能让学生在引导下尽可能用最少的时间,捕捉到最多的信息。当然,还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