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山里的桃花开得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10个。
2.积累“枯萎、凋谢、果然”3个词语和2句问句。
3.正确朗读课文,想想山里的桃花为什么开得迟。
4.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要养成爱动脑的习惯。
教学重点
1.读懂文中两句古诗的意思。
2.了解山里的桃花为什么开得迟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了解沈括,引出课题
1.了解沈括,书空:沈(注意右边长撇)。
沈括是我国北宋时代的一位科学家。他写了一本举世闻名的著作《梦溪笔谈》。
2.师:沈括之所以能成为一位了不起的科学家,写出举世闻名的著作,与他少年时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分不开。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沈括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出示:山里的桃花开得迟。齐读。
3.课题讲的是——山里的桃花,怎么样——开得迟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山里的桃花开得迟呢?
师:这也是沈括当时的疑问,谁能读出疑问的语气?
4.你们读了课题产生了这个疑问,沈括读了什么产生这样的疑问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错的同桌相互纠正。
(2)思考:沈括读了什么产生这样的疑问的?找到相关句子读给同桌听听。
2.交流:沈括读了什么产生这样的疑问的?
三、学习课文,解决疑问
1.产生疑问
(1)这就是沈括读到的两句古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①正音“山寺”(分清平翘舌音)。
开火车读词——请读诗句。
②“芳菲”指的就是花草。
③这两句诗的意思课文里是这样说的——
四月百花都凋谢了,而山寺里,这时桃花才刚刚盛开。请读——齐读。
析形:凋(“凋”的部首是两点水)
释意:凋谢——花叶从枝头脱落下来
(2)我们平时吟诗大多是欣赏,而沈括却会思考诗中说得正确吗?他读了诗,便朝窗外一瞧,看见自家院子的桃花真的都枯萎了,老师这有一朵花,它干枯萎缩了,这就叫“枯萎”。沈括看到——就是说自家院子里的桃花早就开过了,和诗中说的“人间四月芳菲尽”一样,可是古诗中还说“山寺桃花始盛开”。山寺里,这时桃花刚刚盛开。自家院子里的桃花和山里的桃花的开花时间不一样啊。读到这,你有没有疑问?
同样是桃花,为什么开的时间不一样呢?
师:沈括和你们一样产生了疑问(齐读问句)
(3)当时,沈括只看到自家院子里的桃花,没看到山里的桃花,更是满心疑问——同样是桃花,为什么开的时间不一样呢?齐读好问句
2.解决疑问
(1)引读中读懂山里的桃花开得迟的原因。
师:沈括有没有找到答案呢?为什么山里的桃花开得迟呢?文中有一句话直接告诉了我们原因,请读课文2-6节,找句子。
①出示:山里地势比平原高,气温低,所以桃花才开得迟啊!交流。
板书:地势高、气温低。
②通过简笔画帮助学生了解“平原”。
师:山高高的,连绵起伏,而平原起伏不大,是连着的一大片土地,山的地势比平原要高得多。
③通过表格帮助学生了解山里地势比平原高,气温低。
师:3月份的庐山,山下的气温已经是12度左右,正是适合桃花开花的气温,桃花的花期只有7-10天,而此时山上的气温却只有4度左右,没到桃花开花的合适温度。一直到4月份,山上的气温才达到12度,这时山里的桃花刚刚盛开,而山下的气温已经是20度以上,桃花差不多枯萎凋谢了,所以说山里的桃花开得迟啊!
(2)引读中品读词句,了解沈括有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师:然而这个原因,沈括可不是一下子就弄明白的,他产生疑问后,是怎么一步一步弄明白的呢?自己认真读读2-6节,用直线划出描写沈括怎么做的有关句子,多读几遍。
①读文划句。
②交流,出示:他觉得很奇怪,就去问妈妈。
沈括听了,就约了几个小伙伴到山上去看桃花。
沈括和小伙伴们一同爬上高山。
一阵风吹来,大家感到有点凉飕飕的,沈括赶紧披上小棉袄。
这时,沈括一下子明白了,说:“山里地势比平原高,气温低,所以桃花才开得迟啊!”
③引读中品读词句,了解沈括怎样一步一步弄明白原因的。
A.师引读:有了疑问,沈括首先——去问妈妈(遇到问题,去问一些有经验的人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可是,妈妈没有直接告诉他答案,在妈妈的指点下,沈括就——约了几个小伙伴到山上去看桃花。(碰到困难,仅仅去问还不行,得自己去看,可能会找到问题的答案。)等他们爬上高山,一看——果然,那里的桃花开得正茂盛。
B.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果然”。
师:这景象就像诗里说的那样“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就是“果然”(换词:果真)。
C.师:为什么山里的桃花开得迟呢?小伙伴们七嘴八舌地争论着。沈括在一边沉思着,一阵风吹来——可是当他走到山下,又暖和了。这时沈括一下子明白了,说:“山里地势比平原高,气温低,所以桃花才开得迟啊!
联系上文理解“这时”。
师:“这时”是指沈括走到山下,又感到暖和了的时候。在山上,一阵风吹来,大家感到有点凉飕飕的,沈括赶紧披上小棉袄;回到山下,又暖和了,这是沈括的亲身体验。有了亲身体验,沈括才明白了山里地势比平原高,气温低,所以桃花才开得迟啊!
4.小结,引读板书。
板书设计
山里的桃花开得迟
地势高 气温低
明白
看(体验)
问
课堂总结
1.师:学了课文,你知道了吗?为什么沈括能成为一名了不起的科学家?
2.小朋友,老师希望你们遇到问题,也能像少年沈括一样,多想为什么,多提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心中的疑问,养成勤思善问的好习惯。
3.齐读课文,想想你对课文中的内容,还有什么想了解的吗?
4.欣赏白居易游庐山时写下的诗《大林寺桃花》。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