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复习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复习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9-20 16:3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复习练习九年级化学上学期(人教版)
一、单选题,共11小题
1.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残缺的硫酸。为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浓硫酸,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猜想假设
B.进行试验
C.交流讨论
D.查阅资料
2.小明同学将鸡蛋壳放入食醋中,发现有气泡产生,他认为可能是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就“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假设或猜想
B.设计实验
C.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
3.同学们进入初三了,除了用“洪荒之力”好好拼搏一年外!还要讲学习方法。学习化学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习化学的方法是
A.进行化学实验
B.进行科学探究
C.使用化学符号
D.使用占卜手段
4.在开展呼吸作用的实验研究之前,小芳根据生物学知识指出:“人体呼吸作用时,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比吸入的气体中含更多的水蒸气”。这在科学研究中属于
A.猜想或假设
B.提出问题
C.分析论证
D.得出结论
5.在实验室中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一重要环节
A.提出假设
B.进行实验
C.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
6.新材料的研制和使用极大丰富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某学校食堂所用餐具外观很像陶瓷制作的,小明问食堂师傅“这些餐具是陶瓷的吗?”。就小明的疑问“这些餐具是陶瓷的吗?”,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猜想与假设
B.提出问题
C.设计实验
D.获得结论
7.下列关于“蜡烛燃烧”、“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叙述正确的是(

A
能观察到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B
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是化学变化
C
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较多水蒸气
D
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A.A
B.B
C.C
D.D
8.对探究活动各个环节进行认真的反思,是提高我们的探究能力和促进不断进步的重要保证。下列有关实验后反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只要有结论就不需要思考猜想与结论是否一致
B.需要反思探究方法是否科学、有效
C.需要反思实验过程是否安全、环保
D.需要反思探究程序是否合理、简捷
9.某银白色金属可能是铁,某同学提出可以拿磁铁吸一下。于是,他拿磁铁吸了一下。“他拿磁铁吸了一下”这一过程属于
A.猜想假设
B.设计实验
C.进行实验
D.观察现象
10.小红同学在化学实验课上建议:用滴加酚酞的办法可将浓氨水与蒸馏水区分开来.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假设
B.交流评价
C.设计实验
D.作出结论
11.某金属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在讨论时,有人提出可以用磁铁吸引一下,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假设
B.设计实验
C.观察现象
D.得出结论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
12.进行化学实验时,要保持安静,严格遵守________,防止________发生。
13.某同学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固体时,发现试管破裂了.请你帮助这位同学分析一下造成试管破裂的可能原因.(答三个原因)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实验(或探究)后,要写出报告,报告中首先要注明报告者姓名,合作者及日期等内容.其报告主要内容有:①探究活动名称,②_____,③_____,④_____,⑤_____,⑥_____,⑦_____,⑧_____.
15.“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探究内容名称:“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探究用品:蜡烛,火柴,2个烧杯(洁净干燥),澄清石灰水.
(3)探究的目的:蜡烛的物理特性,燃烧的条件,燃烧后有何生成物.
(4)探究步骤.
步骤
对现象观察及描述
分析现象成因(可以是假想、推理)
点燃前
_____
____
燃着时
火焰上方罩一个烧杯
____
_____
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石灰水的烧杯
____
____
用烧杯完全罩住蜡烛
_____
_____
熄灭后
____
_____
(5)通过该实验知道了蜡烛的燃烧产物,请写出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
(6)通过探究;谈谈对学习化学的感受:_____.
16.化学改变了世界,要学好化学,首先要明确以下问题:
(1)化学是什么?
化学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平上研究____________及其____________的一门基础自然学科。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学化学?
化学很神奇,它能把石油加工成功能各异的产品,也能将污染的水质处理清洁,它能____________出我们需要的物质,也能____________我们不需要的物质,还可以实现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的转化。
(3)怎样学化学?
科学探究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怎样开展化学科学探究呢?学习化学后,小米同学用科学探究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小米和妹妹都喜欢喝糖水,一次,小米将牛奶糖放进冷水里,妹妹则放进热水里,她发现妹妹的奶糖很快就消失了,而小米的奶糖则消失比较慢。她很好奇,她们用红墨水代替奶糖进行了科学探究。请将小米同学具体的探究过程和探究活动环节用直线连接起来。_______
17.在下表空格内简要说明下列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错误操作
不良后果
用过的胶头滴管平放或倒放
倾倒细口瓶中的液体时,标签没向着手心
加热后的试管直接刷洗
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
把块状固体药品垂直放入试管中
试卷第2页,总2页
试卷第1页,总1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猜想假设只是对问题的可能性进行合理的推测,为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浓硫酸,需要进行试验,故A不正确;
B、通过进行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浓硫酸,故B正确;
C、交流讨论可以使实验探究更合理、更完善,不能代替实验做出实验证明,不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浓硫酸,故C不正确;
D、查阅资料只是为实验探究过程找寻理论支持,不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浓硫酸,故D不正确。
故选B。
2.B
【详解】
A、假设或猜想是根据生活经验对问题进行猜想,不符合题意;
B、设计实验是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属于实验设计,符合题意;
C、收集证据是根据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进行观察,不符合题意;
D、得出结论是根据实验得出最后的结论,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D
【分析】
【详解】
A、B、C、都为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D、非科学方法,是一种迷信做法,错误。故选D。
4.A
【分析】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有: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和进行实验)、获得结论、交流评价等。要根据题目的实际情况,来判断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人体呼吸作用时,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比吸入的气体含较多的水蒸气”,有“可能”二字,应该属于建立假设。
【详解】
A、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比吸入的气体含较多的水蒸气,属于做出假设。故选项正确;
B、不属于提出问题,故选项错误;
C、也没有分析论证,故选项错误;
D、还没有获得结论,故选项错误。
故选:A。
5.B
【分析】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进行实验,而不是提出假设,故选项错误。
B、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进行实验,故选项正确。
C、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进行实验,而不是收集证据,故选项错误。
D、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进行实验,而不是得出结论,故选项错误。
故选B。
6.B
【详解】
某学校食堂所用餐具外观很像陶瓷制作的,小明问食堂师傅“这些餐具是陶瓷的吗?”。就小明的疑问“这些餐具是陶瓷的吗?”,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
故选:B。
7.D
【详解】
A、能观察到的应该是现象,对于现象的描述不能出现生成物二氧化碳的名称,A错,不符合题意;
B、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可以被点燃,说明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是由石蜡蒸汽冷凝后形成的,是物理变化,B错,不符合题意;
C、燃着的木条不能用来检验水蒸气的存在,图中实验不能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较多水蒸气,C错,不符合题意;
D、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含量越高,石灰水越浑浊,图中实验可以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D对,符合题意;
故选D。
8.A
【详解】
A、有结论,也需要思考猜想与结论是否一致,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B.
需要反思探究方法是否科学、有效;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
需要反思实验过程是否安全、环保;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
需要反思探究程序是否合理、简捷;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C
【详解】
“他拿磁铁吸了一下”属于实验操作,人员对于物质进行了实际的实验操作,故该过程属于进行实验。故选C。
10.C
【详解】
用滴加酚酞的办法可将浓氨水与蒸馏水区分开来,该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故本题选C。
11.B
【详解】
有人提出可以用磁铁吸引一下,来验证该金属是否有磁性,这属于设计实验。
故选B。
12.操作规则
意外事故
【详解】
各个化学实验都需要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遵守相关的操作规则,如加热高锰酸钾排水法制取氧气结束时,需要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避免倒吸引起试管炸裂,这样就可以有效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故答案为:操作规则;意外事故。
13.没有预热
试管外壁有水
试管底部触及灯芯
【详解】
试题分析: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固体时,发现试管破裂了,可能是因为:过程中没有预热,或者试管外壁有水;试管底部接触灯芯。
考点:实验的注意事项
14.探究活动目的
实验用品
实验步骤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实验结论
问题分析和建议
【详解】
解:实验报告的内容有:探究活动名称;探究活动目的;实验用品;实验步骤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实验结论;问题分析和建议.
故答案为②探究活动目的;③实验用品;④实验步骤和方法;⑤实验现象;⑥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⑦实验结论;⑧问题分析和建议.
15.蜡烛是白色固体
蜡烛的主要成分石蜡是白色固体
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蜡烛熄灭
烧杯中的氧气耗尽
固体质量减小
反应生成了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化学能够为我们展现化学反应的现象、本质,能够指导我们的生活和生产
【详解】
(4)探究实验如下表所示:
步骤
对现象观察及描述
分析现象成因(可以是假想、推理)
点燃前
蜡烛是白色固体
蜡烛的主要成分石蜡是白色固体
燃着时
火焰上方罩一个烧杯
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
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石灰水的烧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用烧杯完全罩住蜡烛
蜡烛熄灭
烧杯中的氧气耗尽
熄灭后
固体质量减小
反应生成了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5)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6)通过探究可知,化学能够为我们展现化学反应的现象、本质,能够指导我们的生活和生产.
16.分子
原子
物质
变化规律
产生新物质
创造
消除
物质
能量
A-b;B--c;C--d;D--a;E--e
【详解】
(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
(2)化学变化有新的物质生成,因此利用化学变化可以得到新的物质;化学变化中伴随的能量的变化,因此利用化学变化可得到所需要的能量。
(3)可能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快,是一种猜测;将红墨水分别滴到冷水和热水中,静止,观察等,是进行实验;属于可学探究的收集证据。热水中红墨水扩散快,所以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快,是对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的总结。为什么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快,是提出问题;实验不严谨,应该注意控制变量等是实验后的反思与评价。
17.液体药品流入胶帽并腐蚀胶帽
残液流下,腐蚀标签
试管炸裂
污染试剂瓶内的试剂
试管底部破裂
【详解】
胶头滴管取液后不能平放或倒置,否则试剂流到胶帽后,会腐蚀胶帽;故填:液体药品流入胶帽并腐蚀胶帽;
倾倒液体时,如果标签没向着手心,残液流下来接触标签后,会腐蚀标签;故填:残液流下,腐蚀标签;
加热后的试管直接刷洗会使试管骤然遇冷而爆炸;故填:试管炸裂;
实验室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否则会污染试剂瓶中的试剂;故填:污染试剂瓶内的试剂;
把块状固体药品垂直放入试管中,试管底部会破裂.故填:试管底部破裂。答案第1页,总2页
答案第1页,总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