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后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后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9-20 16:3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后练习九年级化学上学期(人教版)
一、单选题,共11小题
1.文言同学在化学课上发现,蜡烛上方的烧杯底部出现大量的黑色物质,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实验现象
B.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
C.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
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2.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残缺的稀盐酸。为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稀盐酸,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猜想假设
B.进行实验
C.查阅资料
D.交流讨论
3.擦玻璃时向玻璃上“哈气”再擦会更干净,说明与空气相比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水蒸气
D.氧气
4.通过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实验,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A.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B.我们呼出的气体都是二氧化碳
C.我们吸入的气体全部都是氧气
D.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的含量低于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5.区分一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可行的方法是
(1)闻气味(2)观察颜色(3)分别倒入等量的石灰水并振荡(4)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A.(3)(4)
B.(1)(3)(4)
C.(2)(3)(4)
D.全部
6.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前提是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下列属于科学发现的是(  )
A.小军发现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内部会形成大量气泡,气泡上升到水面后被裂
B.小明发现用铅笔触碰蜗牛后,蜗牛会做出反应
C.小王发现紫色石蕊试液遇到食醋会变红色
D.瓦特研究水的沸腾时顶起壶盖的现象后,发明并不断改进了蒸汽机
7.将“跳跳糖”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小军同学提出以下研究此气体成分的设想,其中不可能获得正确结论的是(

A.收集气体并观察
B.送交食品检验部门检测
C.查阅
D.咨询生产厂家工程师
8.在下列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实验1中蜡烛火焰逐渐熄灭
B.实验2冷且干燥的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
C.实验3外焰部分的火柴梗最先炭化
D.实验4将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扣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
9.通过探究实验“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我们呼出的气体不含氮气
B.我们呼出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C.我们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燃烧更旺
D.我们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0.小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建立假设
B.设计实验
C.收集证据
D.做出结论
11.某小组对一元硬币的组成材质开展探究活动。根据其外观特征,同学们猜测其“主要成分可能是铁”,在讨论如何确认这一猜测时,有位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一下”。就“主要成分可能是铁”和“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两个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猜想与假设
进行实验
B.提出问题
获得结论
C.猜想与假设
反思与评价
D.进行实验
表达交流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
12.小明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a处最先变黑。
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蜡烛燃烧生成______。
(4)小明在过生日时,发现燃着的12根蜡烛的火焰大小不一样,对此他产生疑惑,请你分析一下原因:①______;②______。
13.亚硝酸钠有毒,外观酷似食盐且有咸味,曾发生过一起误把亚硝酸钠当食盐食用的中毒事件;亚硝酸钠和食盐的有关资料如下:
项目
亚硝酸钠(NaNO2)
氯化钠(NaCl)
水溶性
易溶
易溶
熔点
271℃
801℃
沸点
320℃会分解,放出有臭味的气体
1413℃
跟稀盐酸作用
放出红棕色的气体NO2
无反应
(1)根据上表请你写出亚硝酸钠的一条物理性质_______;
(2)一条化学性质_______。
(3)根据以上信息,写出区分食盐和亚硝酸钠两种固体的一种化学方法_______。
14.某同学为研究动物的呼吸作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将观察到:澄清石灰水
_______________,细玻璃管中的红墨

_______________。这说明动物呼吸消耗
_______________,呼出
____________气体。
15.在题后横线上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拿细口瓶倾倒液体时,标签没向着手心:______。
(2)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______。
试卷第2页,总3页
试卷第1页,总1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利用反复实验,根据不同的现象来探究黑色物质成因,就是进行对比实验,该做法正确。
B、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也是探究学习的过程,符合科学探究的过程,该做法正确。
C、认为与本次试验无关,不予理睬,没有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不符合探究的学习精神,该做法错误。
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就是通过咨询老师、积极探讨,来解决问题,该做法正确。
故选:C。
2.B
【详解】
A、猜想假设只是对问题的可能性进行合理的推测,不能确定是否为稀盐酸,不符合题意;
B、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记录、分析等可以确定是否为稀盐酸,符合题意;
C、查阅资料只是为实验探究过程找寻理论支持,不能确定是否为稀盐酸,不符合题意;
D、交流讨论可以使实验探究更合理、更完善,但是不能代替实验做出实验证明,不能确定是否为稀盐酸,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C
【详解】
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汽,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较高,擦玻璃时,人们时常向玻璃上“哈气”,再擦会干净,这说明与空气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故选C。
4.A
【详解】
A、人吸入氧气,将氧气在体内转换为二氧化碳排出体外,故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选项正确;B、我们呼出的气体大部分气体是氮气,选项错误;C、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多种气体,故我们吸入的气体一部分是氧气,选项错误;D、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的含量高于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选项错误。故本题选A。
5.A
【详解】
(1)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均没有气味,用闻气味的方法不能鉴别;
(2)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均没有颜色,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
(3)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分别倒入等量的石灰水并振荡,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呼出的气体,无明显现象的是空气,可以鉴别;
(4)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旺。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是呼出的气体,木条正常燃烧的是空气,可以鉴别。故(3)(4)可以鉴别。故选A。
【点睛】
在鉴别(区分)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然后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才能鉴别。
6.D
【详解】
A.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内部会形成大量气泡,气泡上升到水面后被裂不是小明首先总结的。不符合题意;
B.用铅笔触碰蜗牛后,蜗牛会做出反应不是小明首先发现的,不符合题意;
C.紫色石蕊试液遇到食醋会变红色不是小王首先发现的,不符合题意;
D.研究水的沸腾时顶起壶盖的现象后,发明并不断改进了蒸汽机这是瓦特最先发明的,符合题意。
故选:D。
7.A
【详解】
A、收集气体并观察,只能获取表面物理现象,对是什么气体根本无法作出判断,此选项符合题意;
B、送交食品检验部门检测,可知气体成分,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通过查阅资料,可知气体成分,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咨询生产厂家工程师,可知气体成分,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B
【详解】
A、随着蜡烛的燃烧,烧杯内氧气逐渐减少,且二氧化碳逐渐增多,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蜡烛火焰会逐渐熄灭,故A正确;
B、由于蜡烛不能和空气充分接触,蜡烛将发生不完全燃烧,白瓷板将变黑,故B不正确;
C、火焰由三部分组成:内焰、焰心、外焰,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外焰部分的火柴梗最先碳化,故C正确;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扣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故D正确。故选B。
9.D
【详解】
A、氮气不能供给人体呼吸,含量基本不变,因为人体没有吸收氮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B、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难溶于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C、我们呼出的气体含氧气少,木条熄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D、我们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0.B
【详解】
“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这是在利用实验来收集证据来验证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因此不属于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做出结论的环节,而属于设计实验。
故选B。
11.A
【详解】
根据题意,“拿磁铁来吸一下”是一个具体的操作实验过程,在假设、实验、观察、做结论等基本环节中应属实验的环节。“主要成分可能是铁”和“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两个过程分别属于猜想与假设和进行实验两个环节。
故选:A。
12.
(1)小
(2)外焰
(3)水和二氧化碳
(4)
灯芯粗细不同
灯芯的长短不同(合理即可)
【详解】

13.易溶于水或熔点为271℃
320℃会分解,放出有臭味的气体?或跟稀盐酸作用放出红棕色的气体NO2
取两种固体各少许于试管中,分别加入稀盐酸,如果生成棕色的气体就是亚硝酸钠;如果没有生成红棕色气体就是食盐
【详解】
(1)溶解性、熔点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物理性质有:易溶于水或熔点为271℃;
(2)320℃会分解,放出有臭味的气体;跟稀盐酸作用放出红棕色的气体NO2都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3)由表可知,亚硝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氯化钠与稀盐酸不反应,故取两种固体各少许于试管中,分别加入稀盐酸,如果生成棕色的气体就是亚硝酸钠;如果没有生成红棕色气体就是食盐。
14.变浑浊
左移
氧气
二氧化碳
【详解】
青蛙吸入了氧气,放出了二氧化碳,故瓶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后瓶内气体的体积减小,内压降低,故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左移。该实验说明动物呼吸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15.腐蚀标签
试管炸裂
【解析】
【详解】
(1)拿细口瓶倾倒液体时,标签没向着手心,可能会腐蚀标签。(2)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会造成试管炸裂。答案第1页,总2页
答案第1页,总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