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6张PPT)
铁
凝
学习目标
01.通过语言、心理、环境描写分析香雪形象。
02.通过对火车、大山、铅笔盒的象征意义的理解来品味小说主旨。
识作者
知背景
一
字词知识
积累卡片
词语
释义
皱褶(zhě)
皱纹。
隧道(suì)
在山中、地下或海底开凿或挖掘成的通路。
娇嗔(chēn)
(年轻女子)娇媚地嗔怪。
心不在焉
心思不在这里。指不专心,精神不集中。
胭脂(yān
zhi)
一种红色的化妆品,涂在两颊或嘴唇上。也用作国画的颜料。
咋呼(zhā)
吆喝;炫耀,张扬。
嘟囔(dū
nɑnɡ)
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
磨磨蹭蹭(cènɡ)
缓慢地向前行进,形容做事动作迟缓。
怜悯(mǐn)
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
攒下(zǎn)
一点一点地聚集。
凛冽(lǐn
liè)
刺骨地寒冷。
温馨(xīn)
温和芳香;温暖。
悸动(jì)
因害怕而心跳得厉害。
吸吮(shǔn)
把嘴唇聚拢在乳头或其他有小口的物体上吸取东西。
窸窸窣(xī
sū)窣
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
皎洁(jiǎo)
(月亮等)明亮而洁白。
怂恿(sǒnɡ
yǒnɡ)
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黯淡(àn)
(光线)昏暗,不明亮。
战栗(zhàn
lì)
战抖。
返
回
铁凝简历
1957生于北京,1975于保定高中毕业后到河北博野农村插队,同年《会飞的镰刀》被收入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儿童文学集,后被认定是其小说处女作
1979在保定地区《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1982发表短篇小说《哦,香雪》,之后名声鹊起
1984短篇小说《六月的话题》发表,并被改编为电视短剧
1985年,根据《没有钮扣的红衬衫》改编的电影《红衣少女》获该年度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1984年调入河北省文联任专业作家,先后任河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央候补委员。代表作有《大浴女》、《永远有多远》、《第十二夜》等
下面的“哦”字读什么音,表示什么意义?
1.
这道题理解了吗?
哦,我懂了。
2.
课代表,你作业也没有交?
哦,是怎么回事?
(ò,叹词,表示领会、醒悟。)
(ó,叹词,表示惊奇、怀疑。)
思
考
“哦”字到底读什么?
为什么题目要加上这个字?
小说的写作背景:
文化大革命时期,政治性、阶级性成了人唯一属性和文艺批评的唯一标准,人道主义完全被驱逐出文艺创作的领域。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道主义才又在中国兴盛起来。铁凝的小说《哦,香雪》正是产生于这个时候,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和喜悦。
●这是一个火车进站一分钟发生的故事。快速浏览小说,请用最简短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
●
火车在台儿沟停留一分钟,农村少女香雪用一篮子鸡蛋向火车上一位女大学生换来一只渴望已久的铅笔盒,并由此独行30里夜路。
[整体认读]
分析故事情节
鉴赏人物形象
二
小说的三个要素
情节
人物
环境
小说
情节的发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开端(1—3)火车来到台儿沟。
发展(4—57)姑娘们迎接火车。
高潮(58—72)香雪换铅笔盒。
结尾(73—82)香雪夜归。
《哦,香雪》情节
第1层(4—43)——姑娘们看火车
第2层(44—56)——姑娘们与火车上的人做生意
第1层(58—63)——香雪渴望有铅笔盒
第2层(64—72)
——香雪换回铅笔盒
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
贫穷
落后
闭塞
“大山”、“火车”并不仅仅是实物,请同学们根据它们的特点思考一下它们象征了什么?
“大山”象征着封闭、传统;
“火车”象征着开放、现代。
2.火车开进深山之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火车经过台儿沟
最初的时候,姑娘们在火车停站的时候做些什么事情?
后来姑娘们增加了什么新内容?
讨论乘客、讨论“北京话”
和乘客做买卖,换些小东西。
1、香雪与凤娇等女孩表现有何异同?
2、为何她对铅笔盒如此情有独钟呢?
其他姑娘
忙着看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她注意到的不是妇女
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总是用鸡蛋、红
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丝
袜。
?
香雪
注意的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班上其他同学都有的自动铅笔盒,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铅笔盒,渴望交换铅笔盒。??
凤娇及其他姑娘们
和香雪的表现同异
物质方面
精神方面
对山外世界的好奇
对美的热烈向往和追求
讨论:
四十个鸡蛋+三十里夜路
换来
值得?
一个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
小木盒就是香雪的铅笔盒
贫穷、落后、封闭
自动铅笔盒: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哒”的一声,便严严实实……
文化和知识、现代文明,象征着追求知识、追寻文明
…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台儿沟一定是这样的:那时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
自尊、淳朴
…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
坚毅、执着
……旅客们爱买她的货,她是那么信任地瞧着你,那洁如水晶的眼睛……
纯洁、明净
……也许就因为香雪是学生吧,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打听北京大学要不要台儿沟的人,打听什么是“配乐朗诵”……
渴求上进
如果用几个词语来描绘香雪,你会选择哪几个呢?
鉴赏人物形象
香雪
善良与质朴
自尊与刚强
坚定与执着
迈向现代文明的农村姑娘形象
标题
ò,叹词,题目中加“哦”,真切地表现了作者对香雪用一篮子鸡蛋换来一只铅笔盒这一举动的理解与肯定,并由衷地赞叹了香雪的纯朴自尊以及对现代文明的向往。
“哦,香雪”题目清新可人,点明了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有诗意的标题,与文章的风格相符。
探究主题
三
主题探究
主题一:赞美香雪等女孩子的纯洁心灵和美好品性。
主题二:赞美香雪积极向上,执着追求目标的精神。
主题三:赞美迫切的要求冲破封闭的文化氛围、走向现代文明的纯美自尊的农村青年。
作者铁凝对香雪这个人物形象的态度是怎样的?
她为什么要刻画香雪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呢?
“20年之后,香雪的小村已是河北省著名的旅游风景区
野三坡的一部分了,火车和铁路终于让更多的人发现这
里原本有着珍奇异兽出没的原始森林,.....
她们有
的考入度假村作了服务员、导游,有的则成了家庭旅馆
的女店主。她们的眼光从容自信,她们的衣着干净时新,
她们的谈吐不再那么畏缩,她们懂得了价值,她们说:
“是啊,现在我们富了,这都是旅游业对我们的冲击啊。”
而仅仅在几年前,她们还把旅游说成“流油”——“真是
一桩流油的事哩”,那几年她们这样告诉我。在这些富
裕起来的村庄里,也就渐渐出现了相互比赛着快速发财
的景象,毕竟钱要来得快,日子才有意思啊。就有了坑
骗游客的事情,就有了出售伪劣商品的事情,也有个别
的女性,因了懒和虚荣,自愿或不自愿的出卖自己的身
体……
主题四:担心在追求文明的时候,会失落人性中的尊严、纯真和淳朴。
主题五:(时代内涵)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
积极地生活,诗意地栖息
我们在追求所谓的文明即物质,知识的时候,
不要失落了人性中那份固有的尊严、纯真和淳朴。
赏析描写手法
四
分段朗读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的情节,分析讨论课文都写了香雪的哪些心理活动?为什么要写得这么详细?
小说重点描写了香雪一段小小的历险经历:她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了一个向往已久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文具盒。当她一个人站在陌生的西山口时,她的内心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怕——不怕——犹豫——坚定。
她的内心变化是用景物烘托的,找一找相关的景物描写。
(1)第73自然段“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怕
(2)第76自然段“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不怕
(3)第77自然段“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窣窣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犹豫
(4)第78自然段“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坚定
环境类试题的答题思路:
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
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
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月夜山景图(作用)
景物描写在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的同时,也有效的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这段心理描写又有什么作用?
每个人在做出选择时,都会经历一番心理斗争。害怕——不再害怕——犹豫——坚定,这一变化虽然是在30里的山路上完成的,但香雪却跨越了由自卑、封闭、落后到自信、开放、进步的巨大心理障碍。香雪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有人性美与自然美的交融。
之所以写得特别详细,是因为小说主要是为了刻画香雪这个人物形象,表现她为了获取一个铅笔盒而表现出来的巨大勇气,而这一情节正好可以充分地说明问题,前面的情节主要起铺垫作用。
铁凝:我追求穿越复杂的单纯
孙犁:从头到尾都是诗的小说
品味语言美
(三)品味小说的语言
(1)作者凭着她女性特有的细腻和优美的文笔写作,表现独特、语言清新淡雅,如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读者心里,两岸风景美不胜收,无论是叙述语言,诸如对火车拟人化的描绘,还是对人物如香雪做生意的描写,以及人物的语言对话,写得都很美。品味下列句子的含义:
1、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五彩缤纷”表明姑娘们对这一分钟的期盼,这里有她们的“喜怒哀乐”,表明她们对这一分钟内发生的故事,心情是复杂的,既高兴,又伤心,高兴可以每天接触大山以外的现代文明,伤心是不能走出大山,融入现代文明的世界中去。
2、她和他做买卖故意磨磨蹭蹭,车快开时才把整篮的鸡蛋塞给他。要是他先把鸡蛋拿走,下次见面时再付钱,那就更够意思了。
“故意磨磨蹭蹭”是因为喜欢,想多待一会,特别是开她玩笑后更有那一点意思了;“更够意思”是说“北京话”对她更好。这里她对“北京话”好,实质上表明她爱“北京话”所代表的现代都市文明。“北京话”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
3、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生起一种美好的感情。
“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着意刻画香雪的清纯;“美好的感情”是一种非常健康非常纯洁的感情,不会有其他杂质,说明香雪的纯净的美,可以感化别人,使别人的心灵也变得更美好。这是对人物的侧面描写,效果非常好。
4、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被感动得颤栗”它拟人又双关,一方面指姑娘们的声音在群山间回荡;另一方面暗指古老的大山终于慢慢被这现代文明唤醒,共同欢呼文明时代的到来。
诗一般的语言
清新、婉丽、优美、纯净
返回
拓展延伸
五
“女孩子们心中,埋藏着人类原始的多种美德!”铁凝曾经说过世上最纯洁、美丽的情感就是少女的梦想。尽管它幼稚、缥缈,甚至可笑,尽管它也许是人性中最为软弱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是最可宝贵的一种情感,作为美的对象,它可以洗涤人性中那些功利的、自私的、丑陋的部分,至少可以作为这些东西的反衬和对照。
知识就是力量,进取改变命运
当知识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大门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有香雪她们那样的机遇意识,香雪她们的那种期盼追求?让青春冲动和生命激情,引发我们对远方生活的憧憬,在骨子里永远保持那份对文明和进步的执着追求。香雪生活的时代正离我们越来越远,香雪的热情和追求却永远离我们很近很近。
贰
XUE
XI
REN
WU
ER
ZHENG
HE
YU
TAN
JIU
学习任务二
整合与探究
《百合花》与《哦,香雪》在叙述角度上有何不同?分别有怎样的效果?
答案 (1)《百合花》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叙事方式,即整个故事是由参与到情节中的第一人称叙述者“我”作为故事人物讲述出来的。
如在“护送”这一情节中,叙述者“我”作为一个临时被派到前沿包扎所去的女文工团员,性格开朗,落落大方,而刚参军的通讯员正好相反,叫他护送一个女同志到包扎所,似乎比接受一次战斗任务艰巨多了。由于叙述者“我”参与到事件中,在与人物的交往过程中对人物的行为进行了叙述,并使叙述者“我”的思想感情与隐含作者的思想感情相一致,因而,读者能透过作品感受到带有浓重的感彩的人物——一个外表朴素整洁、充满青春活力、纯真可爱的小通讯员形象。
综观全文,叙述者“我”无疑是“可信的叙述者”,作品较为明显地传达着隐含作者的思想规范及其信念,即军民鱼水情如百合花般纯洁。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在众多庄严的战争题材中,《百合花》通过特定的叙事途径,更多地展示了人情美、人性美,增加了小说的悲剧氛围,进而烘托出作品的深层含意。
《百合花》以清新、俊逸的艺术风格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小说之所以能在众多用慷慨激昂的笔调书写战争题材的小说中独领风骚,在一定程度上与这种叙事模式有关。
(2)《哦,香雪》则采用了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叙述角度,既居高临下俯瞰远观,又探幽入微细品细察,一切景象都自然顺畅而灵巧地摆弄在读者面前。这样的叙述方式既表现出自由性,又表现出精致性。这就是所谓的“扇面展开”情节,先整体扫描,后集中叙述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一些远离叙述主体目标的东西粗略叙述,有如远景,可远观而不可细察;一些与叙述主体目标相关的东西正面叙述,有如中景,描写在精与粗之间;而叙述的主要目标或对象(香雪其人形象和她的铅笔盒故事)则精描细绘,有如近景,必须以特写手段处理。因此,小说不断地调整观察和描写的焦距,由点到面、由面到点地表现台儿沟山村、台儿沟姑娘、台儿沟的香雪和香雪的铅笔盒的既多重又单一的形象。
返
回
这样的叙述角度从另一方面拆分又可一分为二:一是从外人的眼光看台儿沟,二是从台儿沟人的眼光来看外面的世界。开篇从大环境写起,逐渐缩小描写的范围,从写大山转到写山村里的姑娘们,再从姑娘们中分辨出特异的香雪,仿佛对台儿沟、对山民、对姑娘们和对香雪从陌生到认知、到亲近,这就是从外人的眼光来看台儿沟。再有,写台儿沟人忽然迎来“那绿色的长龙”火车,初见不识,惊惧恐慌,好像在黑暗中打开了一扇观看外面世界的明亮窗户,搅起心中一片波澜,生发出对外界的好奇、对未来的向往,这就是从台儿沟人的眼光看外面的世界。这两种视界或两重叙述角度,给小说增添了意趣,给读者创造了情境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