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复习与测试A--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 含详细解答)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复习与测试A--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 含详细解答)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9-20 18:04: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复习与测试培优过关练习A九年级化学上学期(人教版)
一、单选题,共13小题
1.在化学实验中,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实验过程中不可以尝药品的味道
B.实验之前检查药品和仪器是否齐全
C.实验中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D.实验后将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2.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纸张燃烧
B.菜刀生锈
C.灯泡发光
D.葡萄酿酒
3.“向污染宣战”是我国“世界环境日”主题。以下不利于保护二中校园环境的是
A.化学实验结束剩余药品
回收集中处理
B.节约用纸,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C.将废纸、汽水瓶等收集起来,一次性焚烧
D.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餐盒
4.小明利用蜡烛进行实验,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小
B.蜡烛燃烧火焰分为三层
C.火柴梗接触外焰的部分先变黑
D.蜡烛熄灭后产生一缕白烟,其成分为水蒸气
5.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酒精能挥发
B.铜的密度是9.8g/cm3
C.酒精能燃烧
D.水能变成水蒸气
6.科学史上,以下发明、发现属于化学史上中国对世界重大贡献的是
①造纸
②黑火药
③印刷术
④指南针
⑤炼铜、炼铁
⑥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⑦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
C.①②⑤⑥
D.①②⑤⑥⑦
7.某同学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在科学探究中这句话属于
A.猜想假设
B.设计实验
C.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
8.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液体,为判断是不是氢氧化钠的溶液,你认为下述方法中最可行的是(  )
A.讨论
B.调查
C.实验
D.上网
9.下列有关图标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量筒配制溶液
B.称量NaOH
C.禁止携带火种
D.
加热固体粉末
10.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金刚石刻画玻璃
B.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石墨制作铅笔芯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11.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化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B.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C.利用化学可以合成药物,在保障人体健康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D.城市环境日益严重,都是化学惹的祸,化学在改善生活环境中有害无益
12.在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成分有何不同时,小敏同学提出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多少。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假设
B.设计实验
C.得出结论
D.收集证据
13.下列古代文明或工艺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在甲骨上刻文字
B.指南针指引航海
C.用泥土烧制陶瓷
D.用石块修筑长城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14.规范使用仪器是实验成功的保障,结合如图所示玻璃仪器,回答问题。
(1)若往仪器E中加入块状固体,则应先将该仪器______(填“平”“立”或“斜”)放。
(2)若用仪器A和D稀释浓硫酸,则D的作用是_____,若用仪器A和D进行过滤操作,还必须用到上述的一种仪器是____。(填名称)
(3)若某气体只能用F装置收集,则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且______。
15.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如图所示,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______内焰和焰心,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______(填字母)处的火柴梗最先炭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温度最高。
(2)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__,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______。
结论:蜡烛燃烧后的生成物有______,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16.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取粉末状药品用_________;取用8mL的稀硫酸,应选用________mL的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应__________。
17.用仪器名称填空:
(1)用于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仪器有_______和_________;
(2)用作热源的仪器__________,向此仪器中添加酒精,用到的仪器是_____;
(3)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15.6g药品(1g以下用游码),误将砝码放在左盘,则该同学称量药品实际质量为________。
18.从“①物理变化
②化学变化
③物理性质
④化学性质;⑤用途”中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下面描述中的有关横线上.
在通常情况下,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易挥发并有特殊气味的液体_____;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_____;酒精易燃烧_____;酒精能用作燃料_____,是一种绿色能源.酒精灯被点燃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_____;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_____.
试卷第2页,总2页
试卷第1页,总1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实验过程中不可以尝药品的味道,故选项说法正确。
B、实验之前检查药品和仪器是否齐全,故选项说法正确。
C、实验中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故选项说法正确。
D、实验后将用剩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可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入的指定的容器内,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2.C
【解析】
【详解】
A、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菜刀生锈,生成了新物质铁锈,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灯泡发光,只是电能转化为光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D、葡萄酿酒有新物质乙醇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3.C
【详解】
A、化学实验剩余药品回收集中处理,会减少污染,利于保护校园环境,不符合题意;B、节约用纸,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利于保护校园环境,不符合题意;C、焚烧废纸、汽水瓶等会污染空气,不利于保护校园环境,符合题意;D、使用一次性木筷、餐盒,会造成资源浪费,污染环境,利于保护校园环境,不符合题意。故选C。
4.D
【详解】
A、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小,A正确。
B、蜡烛燃烧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B正确。
C、酒精灯火焰,外焰温度高,故火柴梗接触外焰的部分先变黑,C正确。
D、蜡烛熄灭后产生一缕白烟,其成分为石蜡蒸汽,D错误。
故选:D。
5.C
【详解】
A、酒精能挥发,描述的是挥发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铜的密度是9.8g/cm3,描述的是密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酒精能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D、水能变成水蒸气,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6.D
【详解】
我国古代在化学工艺上有很高的造诣,利用化学的历史比较悠久,现代首先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和合成了大量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在我国的四大发明中有两项属于化学工艺:造纸和制火药;另外我国是最早使用青铜器和冶炼铁的国家;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先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我国现代还合成了大量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这些都对世界化学史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印刷术和指南针虽然也是我国对世界的重大贡献,但与化学的关系不大,故选:D。
7.B
【详解】
试题分析: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在科学探究中这句话属于设计实验。故选B.
考点:实验的过程
8.C
【详解】
科学探究过程一般包括的环节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
5.分析与论证?
6.交流与合作,判断液体是不是氢氧化钠溶液最可行的办法是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故选C。
9.C
【详解】
A、配制溶液时,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故错误。
B、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且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g,不能称量12.05g的氢氧化钠,故错误。
C、该图标是携带火种标志,故正确。
D、给试管内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故错误。
故选:C。
10.B
【解析】
【分析】
物质的性质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详解】
A、金刚石刻画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硬度大的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熟石灰与酸能发生酸碱中和反应,利用了碱的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C、用石墨制作铅笔芯是利用石墨质软、灰黑的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其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利用了其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本题较容易,失分原因有:①没有掌握物质的用途所体现的具体性质;②不理解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本质是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1.D
【详解】
A、化学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选项A正确;
B、化学可以制取新材料,制取新药物,所以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选项B正确;
C、化学可以制取新物质,所以利用化学可以合成药物,在保障人体健康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选项C正确;
D、城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是由于不正确处理废物,随意排放三废造成的,化学在改善生活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选项D错误。故选D。
12.B
【详解】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提出用澄清石灰石检验二氧化碳属于设计实验,故选B。
13.C
【分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详解】
A、在甲骨上刻文字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指南针指引航海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用泥土烧制陶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用石块修筑长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
14.平
搅拌、散热
漏斗
溶于水
【详解】
(1)往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时,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药品送到试管口,再把试管慢慢竖起;
(2)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所以稀释浓硫酸时,要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使产生的热量加快散失,过滤时需要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3)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说明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且溶于水。
15.外焰
a
外焰
水珠
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和水
蜡烛+氧气水+二氧化碳
【详解】
(1)蜡烛的火焰分三层:外焰、内焰和焰心。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故a处的火柴梗最先炭化。
(2)蜡烛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蜡烛+氧气水+二氧化碳;所以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时,烧杯内壁出现水滴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时,观察到的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6.药匙或纸槽
10
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详解】
取粉末状药品应该用药匙或纸槽;为了减小误差,取用一定体积液体药品,应该选择一次能量完且接近最大量程的量筒。故取用8mL的稀硫酸,应选用10mL的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如果俯视或仰视,量取的液体体积都不准确。
17.量筒;
胶头滴管;
酒精灯;
漏斗;
14.4。
【详解】
(1)用于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仪器是量筒和胶头滴管;
(2)用作热源的仪器是酒精灯,向此仪器中添加酒精,用到的仪器是漏斗;
(3)
天平实际上是一个等臂杠杆,在天平平衡后,天平左边的质量等于右边的质量,左边主要指左盘中物质的质量,右边主要包括砝码和游码的质量,但是当药品与砝码放倒位置后,则成了砝码质量=药品质量+游码质量,所以当左物右码放反时,称量物的实际质量=15克-0.6克=14.4克。
【点睛】
理解天平的原理,了解使用的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
18.③





【详解】
解:气味、挥发性、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易燃烧属于化学性质;酒精能用作燃料属于用途;酒精汽化是一个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点睛】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答案第1页,总2页
答案第1页,总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