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和灭火
课内夯基础
知识点1、燃烧的条件
1.打火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下图是普通电打火机的实物图片。下列符合燃烧条件能打火的组合是(
)
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2019年北京市)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
知识点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2019年成都市)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其对应原理错误的是(
)
A.扇灭——隔绝氧气
B.剪掉灯芯——隔离可燃物
C.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
D.水浇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4.(2019年鄂州市)下列灭火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贵重图书资料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电器短路着火,未切断电源直接用水浇灭
D.家中燃气泄漏着火,关闭燃气阀门
5.(教材P130图片改编题)下列是探究灭火原理的四个实验,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Ⅰ中蜡烛熄灭,实验Ⅱ中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
B.通过上述实验能得出,灭火原理包括隔绝氧气、降低温度、隔离可燃物
C.实验Ⅲ中蜡烛熄灭,因为稀盐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
D.实验Ⅳ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课外提能力
6.小明旅游时经常使用一种用纸代替金属材料制成的锅煮面,轻便易携带。你觉得煮面时纸锅不会被烧掉的原因是(
)
A.纸锅的着火点很高
B.面汤使纸锅的着火点升高了
C.面汤隔绝了氧气使纸锅不能燃烧
D.加热时面汤蒸发吸热使纸锅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
7.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图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
)
A.Q点
B.N点
C.P点
D.M点
8.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
)
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
B.风助火威——为燃烧提供足够多的氧气
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9.下图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
(1)根据各实验得到相应的燃烧条件有: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2)干粉灭火器中干粉的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受热时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在灭火过程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灭火毡是一种新型的灭火用品,使用时,将灭火毡甩出,覆盖在燃烧物上,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1)灭火毡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灭火毡是由羊毛及铝质纤维制成的,羊毛和铝质纤维都是可燃物,但在灭火时灭火毡没有燃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举一种与(1)灭火原理不同的灭火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某老师在“燃烧的条件”教学中,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如图所示,在铜片上放仪器a,请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
(2)罩上仪器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照①和②,能够获得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后,小明查阅《化学实验手册》获知:切割白磷时,应在水下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拓展
12.(2019年泰安市)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
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D.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13.小倩同学学习化学后得知镁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白色氧化镁固体。但她在空气中点燃镁条时,却发现在生成的白色固体中还夹杂着少量的淡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生成淡黄色固体?
【查阅资料】小倩查阅资料,记录下了几种物质的颜色:
物质
MgO
MgCl2
Mg3N2
Mg(NO3)2
MgCO3
Mg(OH)2
颜色
白色
白色
淡黄色
白色
白色
白色
其他同学认为不必查阅氯化镁的颜色,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猜想】由资料,小倩认为淡黄色固体可能是镁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_反应生成的。
【实验探究】小倩设计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她的方案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根据小倩的实验结果,写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结论】通过上述实验,你对燃烧有什么新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D
3.A
4.C
5.B
6.D
7.A
8.A
9.(1)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
温度达到物质的着火点
(2)隔绝空气
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10.(1)隔绝空气
(2)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3)用水灭火
11.(1)烧杯
(2)白磷燃烧冒出大量的白烟,罩上烧杯可以防止燃烧产物污染空气
(3)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4)白磷易燃,着火点是40℃,而切割的时候会摩擦生热,容易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12.D
13.空气的成分中不含氯元素
氮气
将镁条在氮气中点燃,观察是否有淡黄色固体生成
,
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