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解作家曹操基本情况;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背诵本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2.教学难点:
(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
(2)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语文版第四册,《短歌行》是魏时曹操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它虽然继承了汉代乐府的传统,但面对人生苦短却一扫两汉时期及时享乐的腐朽诗风,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政治理想的高扬,建功立业的欲望,强烈的个性,都体现了魏晋时代文人的创作风格,学习它对中学生人生价值取向有着正面的教育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对曹操并不陌生,初中就已经学习过曹操的《龟虽寿》《观沧海》。从《三国演义》和一些影视作品中对曹操也有一定的了解。不过作为一个文学形象的曹操和历史上真实的曹操是有很大区别的,学习这首诗,学生需要从历史真实的曹操出发来理解他的渴望招纳贤才和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提问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中国,是诗的国度。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历经楚辞、汉乐府、《古诗十九首》,到了魏晋时期,中国诗歌史上又出现了一个重要时期:建安文学时期。此期许多作品从汉乐府民歌中吸取养料,创作五言抒情诗,五言诗由此走向成熟,同时出现七言诗,更从促进了唐代“近体诗”的成熟发展,在中国诗歌诗起到它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而建安文学的开创者与组织者,也正是这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
2.作者介绍
曹操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曾是中国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是一个在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堪称英雄,但历来得到的评价并不高。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对他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同学们谈谈在你心目中曹操是个怎样的人??????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当年,汝南名士许劭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肯定他的贡献。把握他的三个称谓: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今天语文课,咱们就主要分析作为文学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会反映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写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统一了北方。
这年冬天,曹操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在赤壁大战前夕,曹操宴请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有感此景而横槊(shuò)赋诗,吟唱了千古名作——《短歌行》。
4.朗诵全诗
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学生齐读;把握情感:慷慨、激昂
5.把握诗歌情感主线??
????
(1)酒是一个很多人感兴趣的话题,酒在中国文化中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文人与酒有着不解之缘,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与酒有关的诗文名句。能不能提出一些酒的例子,学过的诗文里?可以互相讨论。??????
一壶浊酒喜相逢——酒是喜?
?红酥手,黄藤酒——陆游与妻子被母亲分开,他无奈,愤恨??????
浊酒一杯家万里——思乡??????
举杯浇愁愁更愁——愁??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表达了作者此时心情的孤单。???
????
可以这样说,酒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道具。我一直认为,酒也是一种文化,因为很多东西来源于酒,归根于酒,当你举杯的时候你会想起家乡,父母,事业,家庭,欢乐,悲伤??看样子,酒常与某种情感相连,那么曹操的《短歌行》借酒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呢????
???(2)曹操“对酒当歌”,抒发了什么情感呢?从诗中寻找线索。???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
可以说,诗人的情感焦点是“忧”,那么诗人为何而忧?让我们弄清这个问题。??
?
6.分析诗人的情感??
?
?(1)“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之“忧”,这首诗第一句就颇有气势。对酒当歌,应该唱歌,但诗人却想到了人生的长短,“人生几何”,分明是感叹人生短暂,短得就像朝露。我们说过,酒代表各种感情,这首诗是从什么开始的???
???
?忧。忧人生之短。而且短得就像朝露。?????光阴易逝??
???
(2)诗人举起酒杯的时候,照理应该高兴,可诗人满腹忧愁,用什么来解忧呢???????
酒。?民间有“借酒浇愁”的说法。可是酒真能解忧吗?当然不能。
李白说过:“举杯销愁愁更愁。”,
唐代诗人罗隐也说:“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酒即使能让人忘却忧愁,也只能是暂时忘却,而不可能从根本上除去,比如忧人生短暂,酒并不能延长人生。那么感到人生短暂,只能从自身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有一个问题是,同样意识到人生短暂,人生态度却未必相同。
?及时行乐?????
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无名氏——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
积极进取??????
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陆游——镜中衰鬓已先斑。??
????????????????????????????????
毛泽东——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
(3)曹操看到人生短暂,曹操持何人生态度???????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从表面看,曹操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但联系曹操的一生,我们不难做出判断,曹操是积极进取的,看似及时行乐,实则把深沉的情感隐藏在酒中。?????
(4)曹操急于实现人生理想,深感人生有限。他要实现理想,迫切需要什么条件?他迫切需要人才的辅助。诗人如何表达对人才的渴盼???
借用《诗经》中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句是表达一个姑娘对情人的思念,曹操把它借用过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求。姑娘对情人的深深思念,正切合曹操的心态。借用得天衣无缝,准确生动。那青青的衣领,我悠悠的心,因为你的原因,我一直沉默到现在,美丽的鹿鸣叫着,悠闲地吃草,我有很多朋友,能够在一起欢聚一堂,演奏着迷人的音乐。作者写得何等美丽!??
????
(5)引来人才固然是好事,但用好人才更重要。联系《鸿门宴》相关情节,讨论刘项二人成败与用人态度的关系。??
???
?项羽:刚愎自用????????????乌江自刎??????
刘邦:虚心请教????????????成就天下??
????
(6)曹操如何对待人才?从何处可以看出其对人才的态度??????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
这里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
(7)“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之“忧”?这里的“忧”和上文的“忧”一样吗?诗人为何而忧??????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诗人用月比喻人才,深情呼唤:天下贤才,我何时才能得到你们呢?显然这里忧的内涵是“贤才难得”。?????
诗人在酒宴上演唱此诗,哪几句最切合宴会主题?????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嬿,心念旧恩。”??
????
曹操面对满座嘉宾,感谢他们的到来。看着众多的贤才,曹操内心应是什么样的情绪?当然是满心喜悦。那他为什么还要“忧”呢???
???
?曹操虽然已经拥有许多人才,但他并不满足,还希望有更多的人才到他这里来。因为他所做的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自然需要大量的人才。这一“忧”一“喜”正好深刻揭示了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
(8)忧的根源??
????曹操一忧光阴易逝,二忧贤才难得,因为理想尚未实现,其实这正反映了他内心更深更重的一种忧愁,请大家自己概括一下。???——功业未就
????
(9)“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正因为功业未就,曹操思贤之心才会如此强烈。曹操渴求人才,天下人才也不是仅仅在等待,他们也在寻找自己的用武之地,从哪可以看出来??????
?“绕树三匝”句。“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三国演义》)。??????
绕树三匝句,鸟儿为什么找不到可以栖落的枝头???????
没有贤主。这话从曹操口中说出,有没有弦外之音?其实这是诗人发出的一个召唤:天下贤才到我这里来吧,我时刻在恭候着你们!??
????
诗中充满对人才的渴盼,一片谦恭之气,但其中又有一种霸气。从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
????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借周公的典故,既表达了对人才的谦敬,又委婉地流露出其吞吐天下的雄心壮志,气势是宏大的,意义上深远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诗人正是为了成为高山,成为深海,才如此虚怀若谷。对,心里没有霸气的人,笔下便没有霸气。??????
“诗言志”,结合曹操的忧,说说诗人抒写了什么“志”???????
?志??????????广纳人才,建功立业,统一天下。??
(10)小结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一是时光易失,??????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
二是贤才难得,??????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三是功业未就。??????
7.艺术特色?
(1)巧用典故
“青青子衿”——《诗经·郑风·子衿》?
比喻渴慕贤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自然妥贴。?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贤才若来投奔于己,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韩诗外传》?作者以周公自比,反复倾诉了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表明了为完成统一大业而不遗余力的真诚态度。?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管子.形解》?
海纳百川,诚心纳英才,希望接纳的人才越多越好。?
(2)巧用比兴。?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比喻人生美好的时光何其短暂。?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两句喻得不到贤才的忧思不可断绝。?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喻贤士们还没有归宿。?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喻贤才尚在徘徊并急于寻找可依托的明主,流露出诗人惟恐贤士不来的焦急心情。?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以山高海深比招纳人才的博大胸怀,用以虚心待贤的周公自比,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厚遇贤士,使天下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诗歌总结?
《短歌行》抒写的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兼诗人的曹操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抒发了自己对人生苦短和时光易逝的苦闷和感叹,同时也以真诚和迫切的心情抒发了自己招揽贤才的良苦用心、建功立业的宏图大志。在诗歌的最后也坦诚的向世人展现了他自己所追求的人生价值。全诗前面部分写的沉郁悲凉,后面部分写得慷慨激昂,作者的情感有低沉也有起伏更有高亢。集中地体现了建安时期“慷慨悲凉”的建安风骨,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品,也是曹操传世的千古名篇。对于我们生活在太平盛世的人来说,曹操的那种珍惜时间、积极上上的精神,真诚坦荡的胸怀以及树立远大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不懈追求都是值得我们去好好学习的。?
作业布置
1.背诵全诗;
板书设计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一是时光易失,??????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
二是贤才难得,??????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三是功业未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