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4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2 08:25: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论语》十二章
儒家经典——《论语》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学而篇??
为政篇????八佾篇????里仁篇????公冶长篇????
雍也篇??
述而篇????泰伯篇????子罕篇????乡党篇????
先进篇??
颜渊篇????子路篇????宪问篇????卫灵公篇
季氏篇??
阳货篇????微子篇????子张篇????尧曰篇
20篇---492章----约15900字
《论文》的地位
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四书”之一:《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
“半部《论语》治天下”
中国读书人不可绕行的文化经典。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世尊称其为“大成至圣先师”。
万世圣贤——孔子
删诗书,定礼乐,创儒学,传经艺,师表万世;
赞周礼,写春秋,立杏坛,育才德,
桃李三千。
他曾周游列国,晚年专心从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史记·孔子世家》
兴办私学
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徒,据说有3000弟子,其中优秀的有72人。主张“有教无类”,收的学生不管贫富贵贱,因材施教,注重“学”“思”结合,其理论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政治、经济、军事、伦理、教育,几乎无所不包。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德治,他执著地倡导德化社会与德化人生。德化社会的最高标准是“礼”,德化人生的最高价值是“仁”。孔子教导人们积极奉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论语》十二章
反复诵读前五章,结合书下注释,试着理解每一则的意思。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愠,
不亦君子乎?”
按时
同“悦”,愉快
志同道合的人
了解
怨恨,恼恨
有道德修养的人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yùn
yuè
参考翻译:
第一则译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温习它们,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一起探讨问题),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
第二章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三,虚数,指多次。
自我检查反省。
x?ng
wèi
替人谋划事情。
诚信
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第二则译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从多个方面反省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守信了?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成语:三省吾身
三省吾身:原指每日从多个(三和九在文言文中有多个的意思)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省:检查、反省;身:自身。
类似的成语有:一日三省、内省不疚、反躬自省、发人深省、省身克己。
第三章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学问
自立于世
迷惑
各种话都能听得进去,包括不同意见
越过法度
第三章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探求学问,三十岁自立于世,四十岁不会迷惑,五十岁懂得天意,六十岁各种话都能听得进去,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的做事而不会越过法度。”
成长阶段
受这段话的影响,后人把三十岁称为
之年,四十岁称为
之年,五十岁称为
之年,六十岁称为
之年。
而立
不惑
知天命
耳顺
4、子曰:“温



新,


(之)


矣。”
旧的(知识)
领悟
可以

(这一点)


下一则
返回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时,又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第四章
成语:温故知新
温故知新:指温习学过的知识,而得到新的理解和心得;也指汲取历史经验,认识当今事物。
无论任何人以前学过的知识都会忘记,只有通过复习,才能巩固记忆。在复习的过程中,还能加深理解。原来不懂的地方,现在想通了;原来认识粗浅,现在深刻了。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
不学则殆。”
迷惑而无所得
疑惑
wǎng
dài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思考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充满疑惑。”
第五章
“学”
而“思”
你认为“学”
与“思”
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学”与“思”之间存在辩证关系,“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化,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忍受
下一则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返回
dān
第六章
第六章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孔子说:“颜回,真是品行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里,别人忍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真是品行高尚啊!”
儒家五圣
孔子
颜回
曾子(子思的老师)
子思(孔子嫡孙,孟子的老师)
孟子
第七章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孔子说:“了解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代词,它,可以理解为学问
以……为乐
喜欢,爱好
hào
知之、好之、乐之
这是学习的三个层次,三种状态;其中以“乐之”为最高境界。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事物的原动力。它能促使认识过程的整个心里活动积极化,能使观察更加敏锐,记忆得到加强,想像力更加丰富,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从而使学习的效能大大提高。
第八章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吃粗粮
水:冷水。
胳膊
gōng
正当手段
第八章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起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于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9、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虚数,几个人

=于之
在其中
他们的
优点
好的方面
顺从、学习
第九章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这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我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孔子的学问从哪里来?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孔子没有固定的老师,他随时随地向一切人学习,谁都可以是他的老师。这种谦逊的学习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第十章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啊!日夜不停的流。”
河边
斯:代词,这个

舍弃
形容时间消逝之快的成语
逝者如斯:时间就像这奔腾的河水一样,不停地流逝。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第十一章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指军队
改变
平民百姓
第十一章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孔子说:“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也包括平民百姓)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
第十二章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恳切,深切
坚定
仁德
第十二章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子夏说:“广泛学习,坚定意志,恳切求教,多思考当前问题,仁德就在这中间了。”
全文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①学习方法
②学习态度
③修身做人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谦虚
兴趣
三、品味欣赏
1、设疑:这十二章中提出了哪些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哪些是关于修身做人的内容?
一、要有好的学习态度
惜时
二、要有好的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按时复习
总结复习,
发现新知
学思结合
博学,立志,多问,多思
三、关于修身
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回也不改其乐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匹夫不可夺志——
不抱怨
严于律己
安贫乐道
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你认为孔子身上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为什么?(可结合具体的故事来说)
四、总结推荐
1、《论语》从古到今影响了无数中国人,
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和基础,时至今日仍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积极作用。孔子的《论语》,被中外人士普遍视为中国传统文化“最古最有价值之宝典”。
2、推荐:课外读《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