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封面
岳阳楼记
范仲淹
1、岳阳楼风光 背景音乐
2、岳阳楼的由来历史
3、范仲淹其人
4、《岳阳楼记》全文朗读及片段欣赏
5生字
6、课文翻译
7、文章思路及概况
8、七嘴八舌
9、基础知识检测
10、拓展阅读
范仲淹
范仲淹 作为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范仲淹用他的政治活动为人民办了许多好事,同时用文笔留下了他高尚的品格和博大的胸怀。 一、孤苦年少,昼夜苦读 范仲淹2岁时死了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十分清苦,但他小时侯就很有志气,每日就着几块咸菜喝冷粥,发愤读书。这样坚持了许多年,范仲淹不仅获得了渊博的知识,而且培养了顽强的意志和勤俭认真的好作风。这对他日后的生活有重大的影响。 二、兢兢业业,为民办事 范仲淹考中进士后,被调往泰州西溪做盐仓监官。他不顾个人职位高低,积极走访,并马上投入到海堤重修的工程中去。经过极其艰苦的努力,保障老百姓生活和国家财富的大提巍然屹立起来了,人们把它称为“范公堤” 范仲淹还细心调查,亲手绘制了一份“百官图”,披露了奸相吕夷简的专横跋扈与任人唯亲。并多次上书,提出了改革方案,发起历史有名的“庆历新政”。
范仲淹 作为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范仲淹用他的政治活动为人民办了许多好事,同时用文笔留下了他高尚的品格和博大的胸怀。 一、孤苦年少,昼夜苦读 范仲淹2岁时死了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十分清苦,但他小时侯就很有志气,每日就着几块冷粥和咸菜,发愤读书。这样坚持了许多年,范仲淹不仅获得了渊博的知识,而且培养了顽强的意志和勤俭认真的好作风。这对他日后的生活有重大的影响。 二、兢兢业业,为民办事 范仲淹考中进士后,被调往泰州西溪做盐仓监官。 范仲淹 作为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范仲淹用他的政治活动为人民办了许多好事,同时用文笔留下了他高尚的品格和博大的胸怀。 一、孤苦年少,昼夜苦读 范仲淹2岁时死了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十分清苦,但他小时侯就很有志气,每日就着几块冷粥和咸菜,发愤读书。这样坚持了许多年,范仲淹不仅获得了渊博的知识,而且培养了顽强的意志和勤俭认真的好作风。这对他日后的生活有重大的影响。 二、兢兢业业,为民办事 范仲淹考中进士后,被调往泰州西溪做盐仓监官。他不顾个人职位高低,积极走访当地,并马上投入到海提重修的工程中去。经过极其艰苦的努力,保障老百姓生活和国家财富的大提巍然屹立起来了,人们把它称为“范公堤” 范仲淹还细心调查,亲手绘制了一份“百官图”,披露了奸相吕夷简的专横跋扈与任人唯亲。并多次上书,提出了改革方案,发起历史有名的“庆历新政”。 他不顾个人职位高低,积极走访当地,并马上投入到海提重修的工程中去。经过极其艰苦的努力,保障老百姓生活和国家财富的大提巍然屹立起来了,人们把它称为“范公堤” 范仲淹还细心调查,亲手绘制了一份“百官图”,披露了奸相吕夷简的专横跋扈与任人唯亲。并多次上书,提出了改革方案,发起历史有名的“庆历新政”。
三、壮志未酬,进退皆忧 由于权贵官僚的竭力阻挠,范仲淹许多抱负未能实现,“庆历新政”也仅维持了一年多就流产了,其本人也多次遭贬,但他一点也不灰心,总想为国为民分忧,并于1046年应好友滕子京之约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岳阳楼记》,抒发了他崇高的政治理想和博大的胸怀。 范仲淹关心人民疾苦,英勇抵御外来侵略,大胆改革图新,为国家民族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饱受挫折之后,尚能保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品格。
庆历四
年春,滕
子京谪守
巴陵郡。
越明年,
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
人诗赋于其上,嘱予作文以记之。
录音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
形。商旅不行,
樯倾楫摧。薄
暮冥冥,虎啸
猿啼。登斯楼
也,则有去国
怀乡,忧谗畏
讥,满目萧然,
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年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 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余尝求古
仁人之心,或异二者
之为。何哉,不以物
喜,不以己悲。居庙堂
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是
进亦忧,退亦忧。然
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
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给生字注音:
谪守( )淫雨( )霏霏( )樯倾楫摧( )( )薄暮冥冥( )岸芷汀兰( )( )波澜( )
宠辱偕忘( )( )
zhé yín fēi
qiáng jí
míng zhǐ tīng
lán
chǒng jié
宋仁宗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当了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已废弃不办的事情都兴办起来,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
扩大它原来的规模,在楼上刻了唐
代名人和当代人的诗赋。嘱托我写
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
我观赏那岳州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湖之中。它含着远处的山,吞长江的水,水势浩大,无边无际,早晨阳光照耀、傍晚阴气凝结,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既然这样,那么北面通到巫峡,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江,降职的官史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
象那连绵的阴雨下个不断连续许多日子不放晴,阴惨的风狂吼,浑浊的浪头冲白天空;太阳和星星失去了光辉,高山隐藏了形迹;商人和旅客不能成行,桅杆倒了、船桨断了;傍晚时分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在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奸人的诽谤、害怕坏人的讥笑,满眼萧条冷落,极度感概而悲愤不端的种种情绪了。
就象春日晴和、阳光明媚,波浪不起,蓝天和水色相映,一片碧绿广阔无边;成群的沙欧,时而飞翔时而停落,美丽的鱼儿,时而浮游,时而潜游;岸边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葱。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了,明月照耀着千里大地,浮动的月光象闪耀着的金光,静静的月影象现下的白璧,渔夫的歌声互相唱和,这种快乐哪有穷尽!在这时登上岳阳楼,就有心胸开朗,精神愉快;荣辱全忘,举酒临风,高兴极了的种种感概和神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跟上面说的两种思想感情的表现不同,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环境好而高兴,也不因为自己遭遇坏而悲伤;在朝庭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担忧他的君王。这就是进入朝延做官也担忧,辞官隐居也担忧。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的忧愁之先就忧愁,在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1046年)
1,本文的写作缘由是什么?
2,岳阳楼的美好景色是怎样的?
第二段那句话引出下文的抒情?
3,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是怎样的?
4,作者对上述两种人的表现是什么态度?他会怎样做?为什么?
你高兴过吗?你悲伤过吗?为什么?(因为外界的什么事物,还是自己的什么得失? )
对外界的事物和自己的得失,我们该保持怎样的心态?
一,说出红色字词的意思:
1,谪守( )2,政通人和( )
3,百废具兴( )4,属予作文( )
5,南极潇湘( )6,薄暮冥冥( )
7,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
二,1,春和景明( )2,波澜不惊( )3,长烟一空( )4,锦鳞( )5,心旷神怡( )6,把酒( )7,其喜洋洋者矣( )
三,填空
至若春和景明,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而或长烟一空, ——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古代官员降职或远调 政事顺利
通“俱”都 通“嘱”嘱托 写作一篇文章
南面通到 将近傍晚
离开国度
日光
动 全
美丽的鱼儿 旷达 愉快
端着 那
波澜不惊 沙鸥翔集
郁郁青青 浩月
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阅读最后一段,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红色的词。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或异二者之为( )
2,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表达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3,“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文中的————“退”指文中的——————,“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之为”具体指文中的——————
4,翻译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微斯人,吾谁与归?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
指迁客骚人因览物饿生的两种情感
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在朝廷做官就担忧老百姓,不在朝廷作官就担忧国君
探求 或许
5,从表达方式上看,本段属于——————,
放在全文看,本段的作用是什么?
请选择说法不正确的( )
A这个语段在全文起的作用是总结全文,揭示题旨,点明中心
B本语段巧妙利用设问的方式逐层深入阐明作者的“忧君”思想
C本语段论述“古仁人之心”的目的,是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表露作者自己的政治抱负。
D本语段集中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这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
议论
B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
杜甫
呵!吴地和楚地一块在东,一块在南简直就像是被割裂分坼,茫无边际这苍天哪这大地呀日日夜夜就仿佛是在波涛上飘浮.
望着望着我不禁想到身荒世乱到处流落一切亲朋故旧连一个字都没有,而身老多病我所有的也只是剩下了这只孤零零的小舟。
可是戎马倥偬干戈不息仍在那故乡一带的关山之北 所以当我倚凭轩廊默念及这些国难家愁时又不禁涕泪横流!登岳阳楼记
Yxjy778899
学习目标:
1、涵咏诗歌,探究诗歌缘景明情的方法,感受诗歌意境
2、学习诗歌,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3、背诵《登岳阳楼》
德育目标:了解作者爱国情怀,激发自己爱国之情
学习重点:通过学习本诗了解鉴赏古典诗歌要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学习难点: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扩展阅读
教学方法:吟咏 启发 诵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
亲爱的同学们,望月吟诗是古人的一种习惯,所以我们领略到了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其实,登楼赋诗更是古文人的一种喜好,今天,让我们和杜甫一起登楼赋诗-------
(学生自己定学习任务,教师展示幻灯片,师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整体感悟,指导诵读(展示原诗)
1、自由朗读,结合书下注解,读懂诗句
2、质疑问难,大声朗读
3、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本诗的意思
4、指名朗读,划分节奏,注意轻重、缓急、快慢
三、指导学生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鉴赏本诗
1、以思带说:
诗中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自然景象,请加入自己的想象,更生动形象的描绘。
2、炼字:
抓住关键字“坼”“浮”进行体会
明确:“坼”字,诗人下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雄浑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3、诵读,读出杜甫诗风“大气”之感,体会作者心胸开阔
四、探究作者杜甫形象
1、想象:杜甫在楼上看风景,我们在书中看杜甫,让我们走进文本,看看诗人的举止、肖像、神情
2、思考:是什么使诗人老泪纵横?结合你所了解的杜甫及本诗谈谈
(师展示幻灯片):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3、探究: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情感及对国家情感的?那为什么要先表达自己的情感?
联想一下我们学过的老杜的诗(师展示幻灯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秋兴八首》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心。”
《春望》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登楼》
4、总结:鉴赏诗词应从景和情入手,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觉得描述诗的意境应分几步(师展示幻灯片):
绘景—摹形---溯情
5、记诵:融入情感,想象自己是杜甫,大声读背
五、迁移扩展: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品读《旅夜书怀》
结语(师展示幻灯片):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别林斯基)
自从有了诗歌,人生就不是一件枯燥的东西。(朱光潜)
让我们热爱诗吧!
作业:
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品读杜甫的其他作品。
教后札记:
一是选修课教材的处理。我觉得,选修课的学习一定与必修课的学习有区别,而且,这区别应该就在选修课更要重视方法的传授与规律的把握。这一堂课是学习杜甫的《登岳阳楼》,但我一开始就是把它当作一个例子,一个学习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鉴赏诗歌的例子。在第一次备课过程中,我也是努力这样去做的,教案经过了几次修改,最后定为 “导入——译读——赏析指导(初知意象----置身诗境——背景介绍—-知人论世——缘景明情)——情读背诵——迁移扩展---布置作业——结束语”,这样,如何“把握意象”,如何“置身诗境”,如何“缘景明情”,相对就更明晰了。虽然,这种教法不一定就是最佳的教法,但作为选修课教学的探索,我觉得我的这一变革是值得同仁借鉴的。
二是教学中的以情感人。我觉得,一堂精彩的课,应该是给人一种艺术的享受,这艺术对于诗歌鉴赏尤以“情”为重,“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吗!要达到这一境界,就必须做到课堂教学中无废话,而且教师一定要善于抓住煽情契机。而这一功夫,是需要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有意识地练就的,那就是尽量能考虑到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既备教材,备教法,更要备学生,备学法,这样,作为教师就得事先考虑好每一个环节如何过渡,每一个问题如何设计,哪详哪略哪儿容易激发学生共鸣,这样才能师生共收获。
三、幻灯片的合理展示。这么久课件课的教学实践,让我知道诗歌教学尤以读、品、悟为重。若以课件的形式上课,幻灯片的制作一定不能多,而且还要合理展示。基于这一认识,我一共制作了11张幻灯片,其中有两张是原诗文,只是便于听课老师观看,课后我也觉得幻灯片展示的真是恰到好处。其中:
幻灯片2:学生口述完学习任务后展示学习目标,体现了师生合作意识,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幻灯片5:在分析人物环节中“是什么使诗人老泪纵横?结合你所了解的杜甫及本诗谈谈”思考题抛出后,才展示了相关背景,突破了一上课就作者简介背景介绍的传统形式。
文章是时代的产物,背景展示有时则十分必要,恰切的背景是课堂教学内容浑厚的必要要素。
幻灯片7:起到了方法小结作用,凝练到位。
幻灯片9:作为结束语,引用了两位名人关于诗歌的名句,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喜爱诗歌的情愫,也使本诗的教学无论是知识情感,还是德育都得到了很好的收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