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有关描写声音的语段,你准备好了吗?
学习目标:
1、理解“通感”这种修辞方法
2、学习描写声音的技巧
根据王小玉演唱时声音的高低缓急,演唱过程可分为哪五个阶段?
初不甚大
越唱越高
陡然一落
忽又扬起
人弦俱寂
( )
( )
( )
根据王小玉演唱时声音的高低缓急,演唱过程可分为哪五个阶段?
你能用一条线来画出白妞演唱时声音的具体变化吗?
拔
尖
翻
高
陡
落
回
环
并
发
初唱
忽
扬
霍然一声,
人弦俱寂!
请找出运用比喻描写白妞声音
的句子,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
白妞声音的什么特点。
声音像熨斗熨过五脏六腑
有何不同?
声音像吃了人参果
声音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
声音如由傲来峰攀登泰山
声音如一条飞蛇在黄山
声音像放那东洋烟火
湖面像镜子一样清澈透明
听觉、触觉
听觉、味觉
听觉、视觉
听觉、视觉
听觉、视觉
听觉、视觉
视觉、视觉
将人物的各种感觉沟通起来,
用视觉写听觉、用味觉写听觉、
用视觉写嗅觉……在修辞中就叫
做
通感。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
“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锋芒。”
——钱钟书
描绘声音可以:
化听觉为视觉
化听觉为味觉
化听觉为嗅觉
化听觉为触觉
想像和联想
那声音,浑厚、柔和,就像春风带着田野的花香扑鼻而来,让人为之陶醉。三四分钟后,声音又慢慢变高,恍若进入了桃花林,桃花灼灼,散发出阵阵的清香,使人神清气爽……
《献给爱丽丝》这首美妙动听的钢琴曲已经响起。起初,那声音仿佛是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柔柔的,暖暖的。忽然,声音拔了一个尖儿,音域变得宽广,我仿佛置身于一望无垠的海边,海水涌向岸边,我的全身被海水打湿了,凉爽的海风吹来,我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被深深地滋润了,好清爽!
重听《保卫黄河》写一段欣赏文字。
要求:展开联想与想象,适当运用通感描写声音。
《保卫黄河》
音乐刚开始时,节奏低缓,好似烟波浩渺的湖面上有阵阵轻风拂过,漫无边际的水波轻柔地晃荡着,浪花轻轻拍击着堤岸。紧接着,声音渐渐增大,节奏加快,好似黄河之水从天而降,浩浩荡荡,波汹浪涌,如万马奔腾,似蛟龙出海。6.绝 唱
初三语文组 李歌
简析教材:
《绝唱》是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最后一篇课文。本单元以民俗文化为主题,所选文章涉及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以及民间艺人轶事,文笔生动,妙趣横生。这篇散文描写了一个民间艺人高超的说书艺术,虽有人物描写,但主要不是为刻画性格;也有环境描写,却是为写音乐张本。作者在写法上匠心独具,别有特色。是一篇非常值得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好文章。
学情分析:本课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声音的技巧,这种写法对于学生来说接触得比较少,在本课的学习中要认真揣摩。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及本课教学内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1、学习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描写事物的方法,并要学习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声音的技巧。
2、揣摩品味文中精妙的段落和语句,
过程和方法目标:自主 、合作、 探究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培养学生对美的语言、美的事物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揣摩品味文中精妙的段落和语句。
教学难点:学习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描写事物的方法,并要学习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声音的技巧。
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合作与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资源:搜集关于刘鄂的资料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音乐,是人类心灵的诗章。真正的音乐能打动所有真诚而丰富的心灵。70年代中期,欧洲某乐团深入中非一部落为那里的土著居民演奏舒伯特小夜曲。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几乎没有接触过现代文明的原始部落的居民,居然被小夜曲感动得如痴如醉!上世纪末,当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听了柴科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后,禁不住老泪纵横,说自己因此“触摸到了俄罗期民族的灵魂”。 此后不久,在中国有一位名叫刘鹗的奇人也被一段音乐陶醉了,他把这段无形无色无味的音乐描写得非常生动而又别有特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绝唱》。
简介作者和作品。(多媒体展示)
关于作者刘鄂:字铁云,笔名洪都百炼生,清末人。
关于作品:《老残游记》是一部描写一个江湖医生老残各地的见闻与活动的小说。
与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曾朴的《孽海花》并称为四大谴责小说。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师板书生字词,指名学生注音或解释词语意思。
偌大ruò 羯鼓jié 周匝(zā 花坞wù 千仞rèn
遽 jù 发 抓髻jì 骋 chéng 铮铮zhēng 霍然huò
浏览全文,思考一下:本文写了几处音乐表演 重点写谁
本文总共描写了三个人的表演:一位丑陋的琴师的弹琴,一位名为黑妞的姑
娘的演唱和白妞的精妙绝伦的表演。重点是写白妞。
研习课文
(一)学习侧面描写(让学生速读课文,个人思考,三四分钟后举手回答。)
作者如何描写琴师和黑妞的?琴师和黑妞在文中能起什么作用
除了用人来衬托王小玉说书,文中还用了哪些内容陪衬 (加重语气,暗示可以再
从另外的角度来思考。)
明确:
琴师相貌“甚为丑陋”,弹琴时,“人也不甚留神去听”, 这节文字与后文王小玉
出场时“满园子里便雅雀无声”形成强烈的对比。后来琴师弹奏技巧纯熟,“入耳动心”,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如此高明的琴师必有高超的歌手才会相称,他为白妞的演唱做好了铺垫。
黑妞演唱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令人听了“以为观止”,但这样精彩的表演仍然“比白妞差多远”,可以想像白妞的演技定然是炉火纯青。
文章开头写戏园子挤满了人,有官员、读书人、市民、生意人,下午才演出,不
到十点就满座了,以致于老残要小小地行个贿(众笑)才得到一个小凳子,说明大家都是慕王小玉之名而来的。所以,这里是用场面描写来衬托重点内容。
听众第四段听众的评论及最后一段听众引经据典的高度评价也烘托出白妞高超的演
唱技艺。
(总结引子)经过层层铺垫,步步烘托,为突出白妞的技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侧面描写。它造成了一个极大的悬念,人们不禁想探究:这尚未出场的白妞究竟是何等高人 为什么她使这么多人如此沉迷 于是,当她正式演出时,作者便集中笔墨写尽了她的风采。
(二)学习正面描写(指名朗读,其他学生思考下列问题。然后小组讨论,筛选出较好答案,六分钟后全班交流。)
作者如何从正面描写白妞出场的?
作者描写白妞的说唱极有层次,请划出关键词语。
作者运用哪些感官和修辞描写“绝唱”的?请找出来并体味其中的妙处。
明确:1、作者突出的是白妞的眼睛,作者用一组比喻把一双眼睛描写得如此动人,顾盼生姿,美不胜收。动人的眼晴是最美的风景,一下就勾摄了全场的注意力。但是,本文中最美的还得算那动人的演唱。
2、五个层次:“初不甚大”——演唱开始;“越唱越高”——演唱的发展;“陡然一
落”——旋律的跌宕;“忽又扬起”——演唱的高潮;“人弦俱寂”——演唱的结束。
从听觉、视觉、味觉及嗅觉等方面运用了一组博喻,把美妙动听的境况写得那么
具体生动,活灵活现,让读者通过联想品味到白妞的说唱艺术的高超,从而得到美的享受。
五、课堂小结
本文是描写说书艺人精湛技艺的成功片段。就其描写音响效果这一点来说,在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可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美。作者成功的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及比喻修辞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美的声音世界,这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
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回家欣赏一支乐曲,模仿本文的写法,用二三百字表达出自己欣赏音乐的感受。
附板书:
琴师黑妞
侧面描写 场面盛大 (烘托)
听众评论
“白小玉” 绝唱 技艺高超
刘鄂 相貌
正面描写 演唱 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