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0的加、减法——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有关0的加减法
教材第48页的例题及“试一试”的练习。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让学生更加喜爱数学。
2、发展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函数思想。
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
难点:认识有关0的加减法的计算规律。
教学过程:
1、
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0表示什么吗?什么情况下用0表示?(0表示一个也没有。在一个也没有时用0表示)
(2)
根据0的意义,由举例引入。昨天老师买了3个苹果,上午吃了1个,还剩几个呢?中午也吃了一个,还剩几个呢?下午的时候老师又吃了一个,剩下几个呢?请学生思考并列式计算出得数。
2、
探究新知
1、
探究例3
请大家把书翻到第48页。上面的两幅图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请同学站起来说说图意,并提问:
(1)花园里有几个小朋友在浇花呢?现在呢?他们浇完花都走掉了,那么应该怎么表示呢?
(2)让学生讨论一下:没有了该怎样表示?然后列式,得数是多少?(请两位学生来说说然后在小黑板把算式列出来)
(3)理解3-3=0的意思
算式中有两个“3”,表示的含义一样吗?(不一样)第一个“3”表示什么意思?(原来有三位小朋友在浇花)第二个“3”表示什么意思?(表示走了三位小朋友)那0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什么也没有了)
2、
探究例4
投影出示两瓶花,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请学生说。
讨论谁能算出“两瓶一共开了多少朵花?”列出算式(由此强调“一共”在题目中的问题求解时,用加法。)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说说为什么列成5+0,为什么等于5。第一个“5”表示什么意思?“0”表示什么?第二个“5”呢?(请学生回答)总结出:“5+0”表示一盆开了5朵花,一盆没有开花,那么两盆一共开了5朵花。
3、
教学“试一试”
出示0+3和3-0,同桌交流,小组讨论思考并填在课本上。教师巡视指导,请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讨论:0+3为什么等于3?3-0为什么也等于3?
方法提示:相同数相减得0,几加0得几,几减0得几。
3、
巩固知识
1、
教材第48页“想想做做”的第一题。引导学生说出图意再写算式。(再次提醒学生:一个数加0或者减去0还得这个数,两个相同的数相减得0。)
2、
出示题目,加强练习巩固。
算一算
2-0=
3+0=
0+5=
2-2=
1-0=
4-0=
3-3=
0+4=
4、
总结
提问: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呀?(有关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