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导学案-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导学案-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9-20 22:4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空气
【考纲要求】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各成分的性质和主要用途;能根据一些实验事实和现象,证明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及氮气的存在。
2.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原理、装置、操作方法以及注意的问题。
3.了解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知识梳理】
空气是一个大家庭而非孤身一人
家庭成员介绍:
成员最早发现者:拉瓦锡最早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把少量汞放在密封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
将表面所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并放在另一个较小的容器里加强热
实验原理
汞+氧气
→氧化汞
氧化汞
→汞+氧气
实验现象
一部分银白色液体变为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空气体积减少约1/5
红色粉末变为银白色液体和气体,所得气体恰好等于密闭容器里所减少的体积
实验结论
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各成员才艺展示:
氧气:
氮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水蒸气:
氧气在大家庭中所占体积的测定研究
实验装置
实验原理
在相同气压下,某种物质燃烧完全消耗掉氧气后,导致瓶内的气压变小,恢复原状态后气体减小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
实验步骤
1、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2、在集气瓶内加少量水后,将水面上方空间等分为五份;3、用弹簧夹夹紧橡胶管;4、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并把塞子塞紧;5、燃烧结束后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并放出热量
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经导管流入集气瓶,且流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原有空气体积的1/5
实验结论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注意事项
①实验药品和装置可以多样,但测定原理和注意事项基本一致;
②所选药品只能与空气中的________反应,不能和其他气体反应,且不能生成______________;
③药品的量要________;④装置的气密性要________;
⑤反应完成后要待冷却至室温再读数。
误差分析
(1)进入瓶中水的体积一般小于瓶内空间的可能原因是:
a.红磷的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消耗尽;
b.胶塞未塞紧,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即装置气密性不好);
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
(2)进入瓶中水的体积一般大于瓶内空间的可能原因是:
a.如果选择的物质除了与氧气反应外,还可以与空气中其它成分反应;
b.红磷点燃后燃烧匙没有迅速伸入集气瓶,会使集气瓶中部分气体逸出瓶外;
c、点燃红磷前未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部分气体受热膨胀后从导管逸出。
装置优化改进
依据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实验原理,除了使用课本上提供的实验装置之外,还可以设计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注: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空气大家庭安保细则
黑名单: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

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
等。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
温室效应(二氧化碳、甲烷等)
酸雨(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
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