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纪念白求恩》同步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纪念白求恩》同步训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2 09:56: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纪念白求恩》同步训练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一、
单选题
1.
与课文《纪念白求恩》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B.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C.南国风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D.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2.
选出下列句子中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的一项(

A.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
B.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C.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D.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
3.
下列画线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
A.一些人或热衷于捕风捉影、夸大事实,或热衷于断章取义、歪曲事实,并通过微信杜撰一个个耸人听闻的谣言,让不明真相的人信以为真。
B.因为不兼具中西医专业的能力,让他在诊治病人时更能切入病因,相得益彰。
C.波莉知道自己受到监视,即使母亲始终保持沉默,她的用意还是不言而喻的。
D.在阳光的照射下,海面波光粼粼,美丽极了。?
4.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最近发生在马里北部加奥地区联合国维和人员营地的恐怖袭击事件,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无比愤怒和谴责。(删去“和谴责”)
B.只要聊起时事要闻,王林经常充当“主播”,原来他每天都看中央13台的“新闻24小时”,难怪对时事这么熟悉。(将“原来”改为“因为”)
C.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需要个人的努力,也需要他人的帮助,离不开家庭小环境,也离不开社会大环境。(删去“和发展”)
D.凭借《太阳的后裔》爆红的男神宋仲基在与广州粉丝的见面会上表示,会不会再来广州,关键看广州影迷欢迎。(在“欢迎”前加“是否”)
5.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

A.明天的活动,你是参加?还是不参加?
B.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C.“我是一个美国兵。”伞兵说:“你们愿意把我藏起来吗?”
D.“妈妈!”我奔过去,为自己的虚荣,为自己的无知,流着泪。
二、
填空题
6.
文学常识填空。
(1)《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同志为悼念________(国籍)医生白求恩而写的一篇________(体裁)文。文章主要采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写法,赞扬了白求恩的精神。
(2)毛泽东,字________,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诗词方面的代表作有《________》《沁园春?长沙》《卜算子?咏梅》《七律?长征》等。
(3)文章概述了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不寻常经历,高度评价了他的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并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7.
从课文《纪念白求恩》中选取合适的词语填在下列各句横线处。
(1)有些人工作不够专一,________,结果一事无成。
(2)班会上,老师批评了某些同学劳动课干活________的不良现象,我不觉低下了头。
(3)学习上,我们不能轻易满足于现状,应该________,俗话说得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嘛!
8.
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
白求恩故居的房屋,是维多利亚时代的建筑。淡绿色的二层小楼,掩映在树木中。________这就是孕育了白求恩的地方,一个地杰人灵的小镇。
①我拾起几片红叶﹣﹣是白求恩家枫树上的红叶呵!
②弯下腰来,火红满眼。
③将红叶随手夹在《国际主义展示白求恩作品集》中。
④楼前是绿色的草坪,红叶层层散落其上,看上去分外美丽。
⑤直起身来,蓦然回首,那座小楼所有的玻璃窗,竟都是燃烧的火。
三、
综合读写
9.在历史的长河中,英雄事迹,层出不穷;爱国人物,群星灿烂。他们忠于祖国,热爱人民,不畏贬谪,不怕牺牲,忠烈千秋,永垂千古,这正是爱国主义力量的集中体现。现在我们班展开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班会。
(1)请为本次活动拟写开场白。
(2)你准备在班上开展那些“爱国主义”活动?(列举两种活动)
?
10.
《见字如面》节目播出后,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家书在寄托情感方面的重要作用。学校拟开展“手写家书”活动,可同学李明却说:“有了网络和手机,还用得着用笔墨写信吗?”听了他的话,你该怎样劝说他积极参与活动?
四、
现代文阅读
1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1)对上面文字的中心意思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A.从前线回来的人都被白求恩的精神所感动。
B.不少共产党员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C.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D.赞扬白求恩同志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态度。
(2)选段中侧面写白求恩的句子是第_______________句和第_______________句(填序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
(3)选段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请举例并分析其作用。
(4)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从表达效果看,哪一句更好?为什么?
原句: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改句: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都为之感动。
?
1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思念一块月饼
张金春
①“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代诗仙李白这首诗是我非常喜欢的,他深刻地揭示了游子的心理感受,仿佛撕下了我心口的一块伤疤,在隐隐作痛。
②古人说:“明月千里寄相思。”月光如子弹般洒落,伤的却都是心灵。每到这个季节,思绪总是湿漉漉的。自打十八岁打起背包出来当兵闯世界,平均两年回家一趟的频率,怎能解我焦渴的思念之苦?父爱母爱只能写在信笺里,流淌在无线电波里,滚烫在父母盼望的目光里。
③在我老家扬州,中秋节这一天有祭拜月亮、祈求团圆的古老习俗。临近中秋,母亲就要张罗着买藕段、莲子、月饼、江米条、馓子、花生还有鸡蛋、斗香等。最好吃的就是镇上老师傅自制的月饼,月饼巴掌大小,厚厚的,甜甜的馅被一层层的皮包裹着,放在毛毡纸上,沁着一片片油渍,那香甜的滋味像痒痒挠,将我的馋虫勾起来,恨不得一把抢在手中,放入口中。
④吃月饼的甜蜜回忆仿佛过日子一般,美好的一切总是会经历一番过程,一番铺垫,方才品味到幸福的滋味和内涵。每次母亲都将祭过月亮的月饼分给每人一块,并嘱咐我们兄弟俩,要细细吃,吃完就没了。所以,我每次将月饼切成四等份,每天吃一小块,其余的用纸包好藏在床头被窝里,有时睡醒了还拿出来看看。
⑤记忆最深的是三十五年前,那时我九岁,我的月饼吃完了,放学回来,趁着母亲做饭的功夫,到处翻找母亲藏好的月饼,终于在一只木箱子里看到了。我迅速地盖上这个天大的秘密,悄悄盘算如何既不被发现又能满足那牵肠挂肚的欲望。晚上放学回家,父母上工还没回来,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箱子,诱人的月饼还躺在那儿,并深情地望着我,我下意识地咽了一口口水,肚肠子也配合地发出两声咕咕叫声。我冲动地把月饼拥入怀中,后觉不妥,小心翼翼取出来,掰开五分之一左右,然后包裹好放回原处。那时我想,要是母亲责问起来,就说是猫或者老鼠偷吃了。想到这儿,我为自己的小聪明窃喜。
⑥大约过了两天,母亲让我到她房间里去,说要给我变个戏法。她缓慢地从箱子里拿出那块月饼,在我眼前一晃,欣喜地问:“这是什么?”我脸火辣辣的,低着头,没敢抬头望。母亲打开纸包,盯着我看了看说:“吃吧,本来就是留给你的!”我的头埋得更低了。母亲什么也没问什么也没说,只是捡起散落在纸上的月饼屑子一粒粒放进嘴里。我掰开一半,说:“妈,你也吃。”母亲说:“我不爱吃沙甜的,还是皮好吃,又脆又酥。”
⑦这块月饼我咀嚼了三十五年,慢慢体味到母亲那无私宽容的爱,现在当我的女儿面对一堆奇形怪状、五花八门的月饼,挑三拣四,甚至吃了一小半仍在一边时,我会拿过来,一粒一粒辨开来,放到嘴里,让它一点一点地融化在岁月的记忆里?
⑧又是一年秋风送爽时,又是一个花好月圆夜。对着如玉如银的朗朗明月,又想起那块圆圆的月饼,月光如水,流逝我不尽的思念:月光如织,维系我永久的牵挂。
(1)选文第①自然段引用李白的诗有什么作用?
(2)阅读第⑤自然段,作者写三十五年前偷月饼的经历可谓波澜起伏,请按行文思路补全内容。
翻找月饼→①_______________→盖上月饼→②_______________→再寻月饼→③_______________→掰下月饼→④_______________
(3)请从修辞或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③自然段中的画线句子。
最好吃的就是镇上老师傅自制的月饼,月饼巴掌大小,厚厚的,甜甜的馅被一层层的皮包裹着,放在毛毡纸上,沁着一片片油渍,那香甜的滋味像痒痒挠,将我的馋虫勾起来,恨不得一把抢在手中,放入口中。
(4)第⑦自然段中写女儿吃月饼的情形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C
2.C
3.A
4.B
5.D
6.
加拿大,议论,夹叙夹议,对比
润之,沁园春?雪
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技术精益求精
7.
见异思迁
拈轻怕重
精益求精
8.
④②①③⑤
9.
(1)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千百年来,我国历史上涌现出了一大批精忠报国的英雄。他们前仆后继,不畏牺牲,救民族于危亡之际;他们发愤图强,无私奉献,为国家的强盛作出了巨大贡献。正是一代代英雄的引领,才有我们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傲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缅怀英雄,分享英雄感人故事,铭记英雄先进事迹,将英雄的爱国情怀和报国精神传承下去,争做国家的栋梁之才。
(2)爱国人物故事会、爱国诗词朗诵会、爱国名言展示会。
10.
示例:李明,家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手写家书更能寄托情感,成为连接亲人间的纽带,其作用是网络、手机无法比拟的。让我们积极参与活动,好吗?
11.
(1)C
(2)⑧,⑨,用别人的讲述和感受表现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显得更加真实、感人,更有说服力
(3)例一:将白求恩同志对工作极端负责任与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形成对比。
例二:将白求恩同志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与不少的人对同志对人民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形成对比。
作用:指出存在的问题,便于对照检查;突出了白求恩同志的伟大,强调了要学习这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的重要性。
(4)原句好,双重否定加强肯定语气,表达对白求恩同志的赞美之情。
12.
(1)写出了漂泊在外的游子的寂寞和思乡之情,使文章富有诗意和文采,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①发现月饼,②打开箱子,③拥月饼入怀,④吃到月饼
(3)修辞角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月饼香甜的滋味比喻成痒痒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饼的诱惑力之大,突出了“我”急切地想吃到月饼的心情。
描写角度:通过对月饼外形和气味的描写或通过心理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饼的美味,突出了“我”渴望吃到月饼的急切心情。
(4)把女儿能吃到这么多又品类丰富的月饼却不懂珍惜,和“我”当年月饼稀缺珍贵作对比,突出了“我”对月饼的珍惜、怀念。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