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6张PPT)
第17课
两极格局的终结
戈尔巴乔夫改革
苏东剧变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学习任务
论坛——举例说明导致冷战结束的主要原因。
两极格局的终结
一、德国统一和雅尔塔体制的瓦解
1、1989年兴起的东欧剧变把德国的统一问题突然提上了日程,并以极快的速度加以实现。8月31日,两德政府签署国家统一条约。10月3日,民主德国终止存在,在分裂41年后,一个统一的德国重新出现在世界舞台上。
两极格局的终结
地图 勃兰登堡门(德国统一的象征)
两极格局的终结
2、德国的统一不仅仅是德国的内部事务,同时也是一个涉及世界格局的重大国际性事件。
3、德国的统一是战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一个具有历史分期意义的重要界标。
两极格局的终结
二、苏联集团的解散和东西方冷战的结束
1、苏联的全面收缩、东欧各国的剧变和德国的统一使苏联为首的“东方集团”分崩离析。
2、由于经互会和华约的解散作为冷战一方的“东方集团”的自我解散,原来构成东西方对抗的两个国家集团中的一个已经消亡,持续40余年的东西方冷战随之走向了终点。
两极格局的终结
3、作为一个历史变动过程,冷战以这种特殊的形式结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苏联的战略和政策变化所促成的。
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终结既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又是历史发展进程中各种因素(包括人们的主观选择)互动所形成的“合力”的结果。
复习思考
试论导致冷战结束的主要原因。
课程标准
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的基本史实,进一步分析和探索苏联解体的原因。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苏联解体过程的分析,学会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的趋势进行思考,学会运用比较和综合的方法。
重点
知道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了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难点
苏联解体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比较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初步锻炼学科综合能力。结合当今的世界形势,认识世界格局的变化对各个国家发展造成的影响。
一、戈尔巴乔夫改革
二、苏东剧变
三、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勃列日涅夫,前苏联政治家,曾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苏联最高领导人。 1964年10月14日参与推翻赫鲁晓夫的政变,任苏共第一书记。在结束了赫鲁晓夫的无序而带有自由化色彩的改革之后,勃列日涅夫的政策总体趋向于保守和僵化,其领导期间腐化和裙带风盛行。任期间,苏联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核武器的数量超过美国,成为军事上的超级大国,但是苏联国内的福利也有很大的发展。统治后期,由于超高的军费开支和失败的计划经济,苏联经济已经停滞。
问题:戈尔巴乔夫主要在哪些领域进行改革?效果如何?
戈尔巴乔夫
戈尔巴乔夫
戈尔巴乔夫,原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总统。1985年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同年兼任苏联国防会议主席。在职期间,对外推行以“新思维”为核心的政策,对内实行所谓“公开性”、“民主化”政策,对东欧以及苏联国内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1990年3月当选苏联总统。“八一九”事件后,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1991年获诺贝尔和平奖,12月25日正式辞去苏联总统职务。
经济领域:要求在15年内国民收入和工业总产值翻一番,并制定了“加速发展”战略。
政治领域: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实行多党执政。
叶利钦的“民主激进派”
叶利钦1991年在全民选举中当选为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1991年12月,他同原苏联其他10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一起发表联合宣言,宣布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1996年7月,叶利钦再次当选为俄罗斯联邦总统。他曾多次访问中国。
戈尔巴乔夫改革
经济领域:
每况愈下
政治领域:
一片混论
民族关系:
民族自决运动涌起
东欧松绑:
东欧巨变
苏联陷入全面危机
东欧剧变
1989年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的游行场景
德国统一
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演变为资本主义制度。它是东欧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使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 最终,在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等东欧国家,都发生了政权更迭、社会制度剧变的类似事件。而且南斯拉夫一分为五,分为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南斯拉夫联盟、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五个国家;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实现了统一。
东欧剧变
(l)历史原因。东欧各国共产党执政后,都照搬苏联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苏联。 (2)内部原因。在经济上,改革成效不大,经济困难导致经济危机,诱发政治危机和民族矛盾。 (3)苏联因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推动了东欧各党的改组、分裂和蜕变。 (4)西方因素。西方国家 的“和平演变”。
东欧剧变的主要原因
立陶宛的群众庆祝国家独立
八一九事件
叶利钦的支持者同支持亚纳耶夫的坦克部队士兵搏斗
八.一九事件中叶利钦在俄罗斯议会大厦外一辆坦克上的演讲
八·一九事件中,俄罗斯总统鲍里斯·叶利钦(前右)向反对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的人群挥手致意
《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标志着独联体的建立
1991年独联体领导人在阿拉木图举行会晤
俄罗斯国旗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
15个加盟共和国独立
亚美尼亚
阿塞拜疆
爱沙尼亚
格鲁吉亚
哈萨克
吉尔吉斯
拉脱维亚
立陶宛
摩尔达维亚
俄罗斯
塔吉克
土库曼
乌克兰
乌兹别克
白俄罗斯
2004年9月,独联体国家首脑会议在阿斯塔纳举行
由列宁创建的、拥有1900万成员的苏联共产党毁于一旦,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超级大国之一的苏联的瓦解,这一现实令世界瞩目和震惊,并引起世人的议论和深思。请同学们想一想: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
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
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根本原因
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原因
西方的和平演变——外部原因
苏联解体对世界局势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世界:标志着以两极格局和集团对抗为基本特征的旧的国际格局的终结,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社会主义运动:使社会主义运动遭到巨大挫折与打击,同时也说明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客观上促进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探索。
历史启迪
为什么中国和苏联的改革会导致不同的结果?苏联的解体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应不断通过改革来完善;
社会主义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概况:中国改革 苏联改革 时间:1979年至今 1985年—1991年 领导人:邓小平 戈尔巴乔夫 背景 中国刚刚经历十年动乱,经济倒退,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实行改革 苏联在美苏争霸中渐处劣势,为了摆脱困境,所以实行改革 方针:中国改革方针: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我国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 苏联的改革:1.改革社会主义理论。2.改革经济体制。3.改革政治体制,在公开性、多元化、民主化的思想指导下,放弃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4.调整对外政策,实行对外关系的“新思维”。 特点:中国通过改革渐进式地完善社会主义,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前提下,不断提升综合国力。而且改革先是在沿海一些地区进行试验,降低了全面改革可能带来的风险。 苏联进行的是全方位的改革,严重偏离了社会主义,在经济改革陷入困境时,又把重心转移到政治改革,使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难解决。 结果:中国的国力飞速发展,取得了许多的成就,成为世界强国之一,至今还在发展当中。 苏联解体,俄罗斯经济几乎崩溃。
中国改革与苏联改革的比较
二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
日本
西欧
美国
苏联
东欧国家
亚非拉
瓦解着两极格局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两 极 格 局 最 终 结束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图为美军枪口下的伊拉克示威者
美国借“民主”推行霸权
陆海空,“维护世界和平”的美国军队无处不在
“一超”是指哪个国家?
世界银行公布的2003年世界GDP排名: 1.美国——10,8572亿美元 2.日本—— 4,2907亿美元 3.德国—— 2,3862亿美元 4.英国—— 1,7750亿美元 5.法国—— 1,7316亿美元 6.意大利—— 1,4554亿美元 7.中国—— 1,3720亿美元
8.加拿大—— 8505亿美元 9.西班牙—— 8271亿美元 10.墨西哥—— 6116亿美元
材料一:
名次 国别 GDP(亿美元) 人均GDP(美元) 1 美国 139800 46280 2 日本 52900 41480 3 德国 32800 39710 4 中国 30100 2280 5 英国 25700 42430 6 法国 25200 41200 7 意大利 20900 35980 8 西班牙 14100 30820 9 加拿大 13600 41470 10 俄罗斯 11400 8030
世界银行公布的2007年世界GDP排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与法国总统希拉克
俄罗斯总统普京
一超VS多强
根据这四面旗帜,你知道所谓“一超”指的是?“多强”又指的是?
两极格局打破了,世界形势是走向缓和还是日趋紧张呢?
特点:
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课堂 小结
戈尔巴乔夫改革
苏东剧变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经济改革引发经济危机
政治改革引发思想混乱
改革最终导致苏东剧变
苏联解体,俄罗斯等原苏联的11个加盟共和国成立独联体
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
东欧剧变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
1.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将改革的重点首先放在了 ( )
A.政治领域 B.经济领域
C.思想领域 D.外交政策
2.1991年8月19日,苏联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八·一九事件”。下列对此事件叙述正确的是 ( )
A.它试图使苏联摆脱危机
B.“八·一九事件”标志着苏联的正式解体
C.通过政变戈尔巴乔夫强化了国家领导权
D.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就不会解体
基础知识
B
A
3.阅读材料:“亲爱的同胞们!……鉴于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后出现的局势,我决定停止行使苏联总统职务。”
———戈尔巴乔夫1991年12月25日
请回答:
(1)戈尔巴乔夫的发言表明了苏联发生了什么变化?
(2)苏联发生剧变的实质是什么?
(3)苏联发生剧变对国际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能力拓展
(1)苏联解体;
(2)由苏维埃联盟共和国转变为各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
(3)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争霸的结束,世界两极格局的结束,世界格局开始走向多极化。
4.有人认为苏联解体责任主要在戈尔巴乔夫,由于他的无能而导致苏共权力丧失,国家易帜,因此苏联解体的悲剧是可以避免的;而有人认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苏联的解体早已经注定,是不可避免。你是如何认为的?同时在你研究过程中,能否给同样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改革提出些借鉴的经验教训呢?
延伸探究
答题要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与社会生产力的矛盾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如果苏联能够通过改革改变斯大林模式对生产力的束缚,苏联解体的悲剧是可以避免的。(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经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以本国国情为基础,不断进行改革,才能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同时改革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等。
20世纪90年代经来的世界政治格局:
两极格局终结,新的世界格局尚未
形成,向多极化趋势发展,但“一超
多强”的局面长期存在。
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认识
1、说明社会主义发展遭受重大挫折,它只是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挫败
2、世界上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番风顺的,历史总是在曲折中前进的,社会主义国家经历曲折是正常的历史发展现象;
3、中国通过改革开放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说明社会主义仍有强大的生命力。
对东欧剧变的认识
社会主义建设不能照搬照抄他国经验,应结合国情,探索出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苏联解体的影响
1、标志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2、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挫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
3、推动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
两极格局结束的原因
1、两极格局的基础不稳定,它是建立在大国强权政治的基础上,西欧日本的崛起冲击了它的基础;
2、力量对比不平衡,总体上说美强苏弱;
3、苏联解体导致两极格局解体。
两极格局解体的影响
1、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称霸世界,插手世界各地事务;
2、世界局势出现新特点,总体上趋于缓和,但并不 太平,呈现缓和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3、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社会主义遭受挫折;
4、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5、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加速,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加速;
6、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面临机遇和挑战。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的原因
1、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的解体;
2、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
3、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根本原因);
4、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5、发展中国家的崛起;
6、美国实力相对减弱。
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原因(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有力条件)
1、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2、根本原因: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3、经济全球一体化与区域集团发展;
4、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长;
5、发展中国家的崛起;
6、美国实力相对减弱。
我国如何应对政治多极化趋势
1、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2、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3、致力于长期、稳定、持续的发展经济,力争在国际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4、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5、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自主创新的发展战略。
请描述理想中的世界格局
1、世界多极化发展;
2、联合国在世界上真正起到促进和平与发展的作用;
3、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共同进步;
4、所有国家、民族都在国际大舞台上拥有相同的地位和权力,世界人民和平共处,国际谈判作为解决一切国际争端的最好办法。
苏联解体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影响
1、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经验和教训,使我们更坚定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推动邓小平南方讲话,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3、国际形势趋于缓和,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国际环境。
苏联的解体给我们留下哪些经验教训
1、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要符合本国国情,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改革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3、要切实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要高度警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