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掷沙包练习及游戏》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班级:三(4)班
学生人数:49
人
地点:学校操场
时间:
教
学
目
标
1、通过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投掷与游戏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能以饱满的情绪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学习感受,并能在情景体验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自制纸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
学
内
容
主题《打击毒品》
器材
沙包50个、竹筐4个、篮球2只、标致桶4只,
主要内容:投掷沙包练习及游戏
重点
蹬地转体、快速挥臂及投掷角度。
难点
上下肢的协调用力,出手角度和投准能力
教学程序
学习内容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场地设计
设计的意图说明
士兵集合
8’分
一、引入主题
1、欢乐集合(整队、检查服装和人数、师生问好、队形队列练习)
2、情景导入
3、热身活动
4、徒手体操:扩胸运动、上下压肩
1、欢乐集合
2、语言引导:“这节课老师带领你们去体验士战斗场面好吗?”在出发之前,我们先来做准备活动。
3、在小组长组织下徒手拔河游戏活动。
4、在教师的带领下做热身活动。
1、队形队列练习。(如图1)
2、学生积极回应,兴趣盎然。
3、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做徒手侧身拔河游戏:(如图2)
4、学生自由散点跟老师一起做热身活动。
××××××××
××××××××
++++++++
++++++++
★
图1
××××××××
1、通过教师语言引导:今天让老师带你们去体验警察打击犯罪的场景好不好?吸引学学注意,激发学生好奇心。
2、教师通过语言导入:“先来体警察训练,创设警察训练生活的情境。”引领学生做进入情景,开始做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充分做好热身,为下一环节做好准备。
××××××××
★
++++++++
++++++++
图2
士
兵训练
6’
分钟
二、投弹训练
(投掷练习)
1、引入练习内容
2、讲解示范投掷的动作要领:肩上屈肘,快速挥臂,注意身体要协调。
3、学生模仿练习
难点:上下肢的协调用力,出手角度。
4、在体验投弹练习。
5、训练小结。
1、教师引导:出发前让我们先来做投弹训练。
2、教师从中引出投纸球的正确动作。
3、组织学生练习
教师引导,你们现在是警察战士,现在要好好训练,保卫人民生命财产。
4、(1)组织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进行练习
(2)教师指导动作,同时不断表扬、鼓励学生。
5、教师对训练情况作点评。
1、学生按小组自由练习。(小组长组织本组队员练习)
2、认真听老师讲解并观察动作。
3、模仿投掷动作练习。(如图3)
4、四小组同时开始训练。(体验正确投掷的乐趣)
5、学生思考、总结。
图3
练习队形
1、通过语言引导接到训练任务,投弹训练,现在把手中的沙包当作是炸弹,从而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
2、通过创设教学场景,把学生引入“警察训练的场景,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是一名警察,正在投弹训练。”
参加打击战斗
20’
分
钟
三、参加实战
创设情景1.打击各类毒品
2、打击毒犯运毒车(引导学生用沙包作为炸弹来完成)
3、攻打制毒工厂
1、教师布置场地
2、师:创设情景“战士们!现在我们要去炸毁毒犯运毒车战士兵们有没有信心炸毁毒犯运毒车?开始战斗
3、(1)引导:现在敌人的运毒车被我们打掉了,你们是最棒的,掌声鼓励自己,但是任务还没完成,接下来我们要打掉毒犯的运毒车,你们有没有信心打掉敌人的运毒车?
(2)组织学生分成两小组,分左右打击。(不断鼓励学生)
4、教师引导:战士们现在我们很快就要胜利了,只要我们打掉制毒工厂就胜利了。战士们想不想胜利?下面我们就展开攻击。争取胜利。
(教师鼓励学生勇敢战斗。)
1、学生整装待发。
2、学生:“有信心”
开始打击毒品。小组员们轮翻上阵。(如图4)
3、(1)认真听讲,充满信心,情绪高涨。
(2)学生分成两组,左右两边伏击。当毒犯运毒车过的时候进行打击(注意车是走动的,投掷时要看准目标)
(如图5)
4、学生集体攻打制毒工厂。在音乐的伴奏下认真投入参加战斗。
(如图6)
图4练习队形
图5练习队形
图6练习队形
1、创设战斗的情境,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打击毒品”情节。
2、通过情景场面设计,和各种不同的战争场面,使学生更加投入,提高学生的兴趣、激情;又使学生玩中得到锻炼,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团结、勇敢的意志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战斗取得胜利
6’
分
钟
四、战斗取得胜利
1、庆祝胜利
(在音乐的伴奏下唱歌跳舞)
2、、小结
3、学生自评、互评
4、回收器材
1、语言引导:“通过战士们的努力,我们终于胜利了,同学们高兴吗?为了庆祝胜利,我们一起唱歌跳舞。
2、教师对些次任务进行总结:表扬更现突出的同学,鼓励同学们团结合作取得了胜利。
3、同学们对这次的任务作下总结(相互交流)
4组织学生回收器材。
1、与教师一起做放松活动。(心情愉快,动作放松)
(如图7)
2、学生自评、自我总结
3、谈感受、体验。
4、协助老师收器材
围圈拉手站点:
××××××××
+
+
+
+
+
+
+
★
+
+
+
+
+
+
+
+
+
××××××××
图7
通过语言引导让学生感受体验成功的喜悦,师生共舞,拉近教师和学生间的距离。同时在共舞中让学生的身心得以放松。
课后评价
平均心率
120-150次/分钟
预计生心理负荷曲线
全课预计练习密度
70%
基本部分练习密度
80%
心理负荷
良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