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4.1《故都的秋》课件(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4.1《故都的秋》课件(27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1 07:02: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学习目标
1、分析五幅秋景图,分析景物色彩和声音的特点,感受祖国的秋之美。
2、分析作者的感情和作者是如何以情选景的。
3、在学习中培养我们对文字的敏感度和写作能力。
一、
整体感知故都秋
“故都”
指哪儿
故都的秋=北平的秋?
由题目切入
落日故园情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故垒萧萧芦荻秋
称为“故都”,更带有一种文化底蕴和历史沧桑感,也包含有深切的眷恋之情。
深受作者眷恋的“故都的秋”
有何特点?请找出全文的文眼句。
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清冷、清幽、清闲,寂静,悲凉)
中心突破
二、
初步分析清静景
课文中写了哪五幅秋景图?请分别用四个字概括。
秋晨静观(秋晨小院)
秋槐落蕊
秋蝉残鸣
秋雨话凉(闲话秋雨)
秋果胜景
在这五幅图中,“清”表现在哪里?“静”表现在哪里?
碧绿的天色
碧绿的天色
牵牛花的蓝朵
青布单衣的闲人
淡绿微黄的枣子
色调
清在:
声音
驯鸽的飞声
扫帚声
衰弱的蝉声
息列索落的雨声
缓慢悠闲的声调
静在:
钟声
鸽声
风雨声
人声
蝉声
以动衬静
三、
悲凉情景深探究
“悲凉”本是形容消极、低落情绪的,可为什么作者把“悲凉”用在赞美故都之秋的文字中(文眼句),而不用明快的笔调来颂秋呢?(方法:联系背景)
明确:郁达夫,三岁丧父。17岁便随长兄一起赴日本留学,在异国生活的十年,是他饱受屈辱和歧视的十年。在个人性格方面,他抑郁善感;在文艺观和审美观方面,他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是“静止如水似的文学。”
此文写于1934年,此时的中国,连年战乱,民不聊生。在生活上,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受人生愁苦和哀痛。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悲凉”已不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受。
作者自幼丧父,遍尝艰辛,后留学日本,饱受屈辱,性格忧郁多愁,多有“临风殒泪,对月伤情”式的才子风范。与同时代的鲁迅相比,郁达夫更多的表现出的是诗人气质,浪漫情怀。他本身对秋有偏爱,写下了很多关于“秋”的作品:《雁荡山的秋月》、《天凉好个秋》、《立秋之夜》、《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
1934年7月,中国大地连年混战,民不聊生,郁达夫本人也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受人生愁苦和哀痛。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悲凉与落寞已不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悟。
我介绍作者
故都的秋的特点是
(四个字)。
清在
(两个字);
静在
(两个字);
悲凉在几乎每一处景物上。
本文情与景的关系可以说是
(四个字)。
作者的感情落寞悲凉。在感情的统率下,景和感情协调,景的修饰语也和感情协调,如:租人家一椽
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
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
天下驯鸽的飞声……或在
壁腰中,
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
朵。
还要在学习中积累一些优美的句子(排比句)。


清、静,悲凉
秋色
秋声
以情驭景






郁达夫:镶在秋里的瘦叶
在秋的日子里与你《故都的秋》邂逅。
徜徉在你用方块的汉字叠成的故都“秋”的意象里,扑面而来的是清,是静,是别样的悲凉。清、静缘于你笔下的秋天的景,而悲凉则缘于秋在你心中的投影了。这投影里重叠着古之“秋士”的影子,重叠着欧阳修、苏东坡的影子,也重叠着异国许许多多诗人的身影。
“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
而最有味。”
于是,在一个早晨,在故都,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和姿态,便蜂涌出了你的笔端。
秋的味,该就是那早晨一椽破屋檐下的“一碗浓茶”吧,“屋”是租赁的,“破”是时间流逝的印迹;“茶”是大碗的,喝一口,有点苦也定然有点涩。秋的味,该就是那平平仄仄的秋风秋雨吧,风,缠着槐树落蕊的淡淡幽香;雨,裹着一层紧似一层的清凉。秋的味,该就是那屋角墙边一棵棵歪斜枣树上的枣子吧,那枣树,用小椭圆的细叶,捧出一颗颗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等着那西北风吹红,那红了的枣子,嚼在嘴里,品在心头,也许会泛出一丝丝的清甜。
秋的色,它的背景该就是那“很高很高的碧绿”了,偌大的底色下,静静地坐望那“牵牛花的蓝朵”,让那从槐树叶底,漏下来的日光,一丝一丝地轻抚自己,便觉出了“十分的秋意”,当然,那一抹的蓝,还该有淡黄的疏落的秋草作陪衬,还该有乳白的槐树的落蕊作点缀。在这样清冷的秋色里彳亍,于“清闲”中,也就滋生出些许的“落寞”,也就想到给这秋染上一点枣红,也就添上了一份暖色的记忆。
秋的意境,有太多的“静”,于是,你便在那“静”里,融入了些许的声响,声响
里,淡去了古寺的钟声,淌下的是鸽子弧形的哨音,哨音脆生生的回响在晴空;是秋蝉衰弱的残鸣,残鸣嘶叫着生命的最强音;还有风,一声低,一声高,声声传凉;还有雨,一阵短,一阵长,阵阵作响;更有那都市的闲人“缓慢悠闲”的微叹,“一层秋雨一层凉啦”,微叹里夹杂着故都别样的韵调,萦绕在耳际,缠绵在心底,挥之不去,抹之不掉。
秋的姿态,是鸽子的飞翔,是灰土上残留的一条一条扫帚的丝纹,是低的屋高的树,是“青布单衣”的服饰,是雨后的桥头树底,是你宁静而致远的遐想幽思。
就这样,你走在故都的秋中,走在故都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和姿态里,走着走着,最终你也走成一枚飘零的瘦叶,镶在了故都秋的风景里。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作家只爱悲凉之美
作家只偏爱
破屋小院浓茶,
         碧天蓝朵黄枣,
     
驯鸽鸣蝉落雨,
  
  
槐蕊铺地,
快乐人在故都.
天净沙
破屋小院浓茶,
         碧天蓝朵黄枣,
(秋色)
     
驯鸽鸣蝉落雨,槐蕊铺地,
(秋声)
  
  
落寞人在故都.(情)
天净沙






故都的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