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测量平均速度
一、单选题
1.在学校运动会上,王军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起跑后,王军越跑越快,最终以12.5s的优秀成绩获得冠军。关于王军百米赛跑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王军在前50m一定用了6.25s
B.王军全程的平均速度是8m/s
C.王军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m
D.王军前半程的平均速度比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快
2.关于平均速度,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B.平均速度表示的是物体在每时每刻的速度
C.平均速度等于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D.平均速度是几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平均值
3.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测出小车从A点到达B点和C点经历的时间分别为1.4s和2s,下列关于实验操作和结果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为了测量时间方便,斜面倾斜度应该小一点
B.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45cm/s
C.小车通过下半段平均速度为22.5cm/s
D.小车在斜面上加速下滑
4.汽车表盘上显示50km/h,这里指的是
A.汽车在行驶中的平均速度
B.汽车在行驶中的最快速度
C.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D.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
5.如图所示是用照相机所拍摄的某一小球在水中下落的一张频闪照片。已知水池壁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闪光灯每隔△t时间闪亮一次(即拍摄一次)观察照片,关于小球的运动,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小球从A位置到C位置的运动是变速运动
B.小球从B位置到D位置的运动是匀速运动
C.小球从A位置到C位置的平均速度为
D.小球通过D点时的速度为
6.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m/s,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4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
A.5m/s
B.4.8m/s
C.5.8m/s
D.无法确定
7.某物体在第一、第二分钟内共前进了260m,第三分钟静止不动,第四分钟前进了100m,则它在4min内的平均速度为
A.1.67m/s??????????
B.1.5m/s?????????????
C.2.17m/s????????
D.2m/s
8.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A.
B.
C.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9.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共运动了
__
cm的路程,小球从B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
___
m/s.
10.下表是简化的2018年北京南至上海虹桥G101次列车时刻表。G101次列车从济南西至曲阜东的行车里程为______km;G101次列车从北京南至曲阜东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站名
到站时间
出发时间
里程
北京南
06:43
06:43
0
济南西
08:37
08:41
406
曲阜东
09:11
09:15
536
11.如图所示的是“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装置。要正确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对气泡运动时的路程和时间进行测量,为便于测量,要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__(选填“快”或“慢”),气泡的运动如果是匀速运动,收集到的数据特点是: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成_________(选填“正”或“反”)比。若测得气泡从0到,所用的时间为,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速度为________。
12.频闪摄影可以借助于电子闪光灯的周期性闪光(每隔相等时间闪光一次),在一个画面上记录物体连续运动的过程?下图是某个实验小组利用频闪照相机每隔
0.ls
拍摄一次所得到的物体和刻度尺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这个物体?由图可知,物体在
AB
段的路程为____
cm,平均速度为_____
m/s。
13.某同学用纸带固定在小车上,然后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作直线运动时的运动情况,调节打点计时器的时间间隔相等,小车运动时,得到打点的纸带,量出纸带上两点间的距离,做出了小车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回答:
(1)小车运动的速度为_______米/秒。
(2)经过3秒,小车运动的路程为______米。
(3)小车的运动是___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14.下图中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完成下列几个问题.
(1)甲车可能在做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判断理由是:_________;
(2)全程甲车的平均速度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车的平均速度。
(3)乙车从B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车从A点运动到E点的平均速度;乙车在__________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15.如图所示,小球在斜面上做直线运动,每隔0.1s记录一次小球的位置,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做的是______(填“匀速”、“加速”“减速”)直线运动,该过程中小球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三、实验题
16.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
(2)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斜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___________时造成的误差。
(3)倾斜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4)如果小车从静止开始下滑,测得AC段的时间为3.5s,AB段的时间为1.9s,则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____m/s
(5)小车在运动过程中,经过路程SAC的中点时的速度为v1,而经过时间tAC中点时的速度为v2则v1___________v2
17.某实验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A、B、C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刻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本实验用到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___________。
(2)该实验的测量原理是___________。
(3)实验中,应该使斜面保持_____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坡度,目的是方便测量时间。
(4)AB段的路程sAB=_____cm,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m/s。小车在斜面上下滑的过程中做的是___________运动(选填“加速”、“匀速”或“减速”)。
(5)实验中,由于计时不熟练,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测量出的平均速度会_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四、计算题
18.暑假,小明想去福州玩,他在网上查找到有一趟D6503的动车,早上7:51从南昌出发,11:47到达福州,全程547公里.第二天,他坐在这趟动车后,看到窗外的树快速向后退去,小明想测动车的速度.在路上动车通过一座大桥,已知大桥长1000m,车长150m,小明坐在位置上测得从他上桥到离开桥,所用的时间是20s,并且动车晚点4分钟到达.求:
(1)南昌到福州的平均速度?
(2)动车通过大桥的速度是多少?
参考答案
1.B
2.C
3.C
4.C
5.D
6.B
7.B
8.C
9.12.50
0.15
10.130
217.3
11.慢
正
0.08
12.7.50
0.15
13.2
6
匀速
14.匀速
在相同的时间经过的路程一样
等于
小于
DE
15.加速
1.250
16.
时间
大
0.25
>
17.数字钟
较小
26.0
0.130
加速
偏大
18.(1)南昌到福州的平均速度为136.75km/h;
(2)动车通过大桥的速度是5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