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
一、单选题
1.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于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明确到2035年我国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下列做法不利于这一目标实现的是
A.大力开发新能源,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
B.在空旷的地方焚烧塑料等固体垃圾
C.短时间内不用电脑时,将其转为休眠模式
D.改进燃煤锅炉烟肉,将废气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2.推动能源发展,壮大支柱产业,下列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A.风能
B.天然气
C.潮汐能
D.太阳能
3.2021年4月4日下午,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陈城镇发生森林火灾,火势为上山火,火场植被以桉树、杂灌为主,火场周边无水源,给灭火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消防人员到达火场后采取“多点突破、分段合围,打隔结合,以水灭火”的战法展开扑救。下列有关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桉树、杂灌为可燃物
B.采取“以水灭火”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森林大火不易扑灭是因为山势陡峭,树林茂密,难以通过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D.消防人员灭火时要防止被森林大火灼烧,并戴好防护面罩避免吸入有害物质
4.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且放出热量的是
A.碘蒸气凝华成碘固体
B.木柴燃烧
C.木炭还原氧化亚铁
D.铁水铸成铁锅
5.中学生要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逃离火灾区
B.被围困在火灾区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逃离
C.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
D.夜间发现燃气泄漏应关闭阀门、通风,不能立即开灯
6.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B.烛火用扇子一扇即灭,因为带走了蜡烛周围的热量,温度降低
C.图a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可以用二氧化碳灭火
D.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7.当发生紧急情况时,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厨房内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B.实验时药液溅入眼睛,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搓
C.浓硫酸沾到手上,马上配制3%-5%的碳酸氢钠溶液来涂抹
D.氢氧化钠浓溶液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8.2021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3个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煤火取暖时紧闭门窗
B.家用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排气
C.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
D.加油站严禁烟火,面粉厂不用
9.下列举措不符合“碳达峰、碳中和”生态理念的是
A.使用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
B.用自行车代替汽车上下班出行
C.垃圾分类处理,实现资源再利用
D.焚烧废旧塑料,消除“白色污染”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防毒面具滤毒罐里装有活性炭
B.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C.实验室用锌跟浓盐酸反应制H2
D.O2可用向上排气法收集
11.下列气体中能引起气候变暖的是
A.O2
B.NO2
C.SO2
D.CH4
12.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其对应原理错误的是
A.扇灭——隔绝氧气
B.剪掉灯芯——隔离可燃物
C.烧杯盖灭——隔绝氧气
D.水浇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13.下列课本中的实验均作了一定的改动,改动后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探究燃烧条件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二、填空题
14.能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_、天然气等,是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目前居民生活中常用的气体燃料主要是天然气、煤气、液化石油气。有时燃气灶的火焰会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应_______(填“调大”或“调小”)灶具的进风口,使燃料充分燃烧。天然气主要成分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为解决化石燃料面临枯竭的问题,目前,中科院研制出一种将二氧化碳成功转化为汽油的方法,其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请从原理或产品的角度分析该成果的意义是_______(答一点即可)。
15.天然气的用途非常广泛,可作为燃料直接使用。
(1)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我国北方冬季提倡“农村煤改气取暖”,有些人认为燃烧天然取吸效果不如燃煤取暖效果好;研究人员给出资料:标准煤的热值为700kcal/kg,甲烷的热值为1400kcal/kg;并且测定了天然气在不同设备中燃烧产生的污染物的含量,几种常见设备中天然气燃烧时产生的污染物(kg/Mm3)如图所示:
(2)分析图表可知,在常见设备中______的使用中天然气燃烧效率最低。
(3)同时提醒我们,为提高天然气燃烧效率,在家中使用天然气灶具时要适当______(填增大或调小)进风孔。
16.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研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当H2O2溶液与MnO2接触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向Y型管中挤入H2O2溶液后,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刚开始白磷不燃烧,一段时间后白磷燃烧,此现象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证明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依据的现象是______。
17.投掷摔炮是春节时小朋友喜欢的游戏之一,图所示是市面上常见的一种摔炮,它的制作材料包含氯酸钾、红磷、砂子等物质。氯酸钾在剧烈撞击下发生反应产生氧气;红磷在加热情况下遇到氧气发生燃烧,并产生大量白烟;砂子的作用是增加摔炮的重量,便于使摔炮能用力摔到地上而爆炸。
(1)摔炮高速落地时与地面发生剧烈撞击,使机械能转化为______能。
(2)氯酸钾在剧烈撞击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红磷燃烧产生的白烟的化学式为______。
三、推断题
18.下图是—些概念之间的联系或物质之间的常见的转化关系。
(1)题图
(2)题图
(3)题图
(4)题图
(1)甲可能为_____。
(2)乙反应生成O2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_____。
(3)丙物质可能是_____(填化学式)。
(4)丁转化为戊的实验现象为_____,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9.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C、D、E、F、G均含有同一种元素;A是红色固体,G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F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有如图转化关系。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C的化学式是______。
(2)天然气属于______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3)若E是一种汽水中含有的不稳定物质,则该物质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______色。
(4)D的一种用途是______。
(5)B→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四、实验题
20.下列是初中化学实验室用于气体制取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根据实验装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发生装置可以选用B,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收集装置选用_______(填装置编号,下同),只能用此装置收集的原因是_______。
(3)实验室能用B和F装置制取气体是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如将发生装置B改成D,其优点是_______。
(4)若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填字母),还需对该装置改进地方是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5)常温下,硫化氢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实验室中常用块状硫化亚铁固体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得,同时生成另一种物质硫酸亚铁,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若你用此法在实验室中制取硫化氢气体,上图发生装置可选择的有____,收集装置一般用右图装置中的甲而不是乙,原因是____。
21.实验是学习与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
(1)如图1所示,往凹槽中加入适量浓氨水,实验现象是___,由此可得出分子的一条性质是__。
(2)如图2所示,实验步骤如下:
①打开止水夹,先通入N2,排除装置内空气后再点燃酒精灯,红磷不燃烧。
②熄灭酒精灯,待冷却到室温,关闭止水夹,加入适量过氧化氢溶液至凹槽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③再次点燃酒精灯,红磷燃烧。
结论:对比实验①和③的实验现象,说明燃烧需要_______。
五、计算题
22.在煤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制成供居民采暖用的“环保煤”,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轻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环保煤”燃烧时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mSO2+O2=nCaSO4;请回答下列问题:
(1)m的值是________;
(2)若煤厂一次共加入含氧化钙80%的生石灰70
t,则理论上最多可吸收二氧化硫多少吨_____?
23.我市管道燃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计算1L甲烷完全燃烧理论上可消耗氧气的体积是多少?(标准状态下甲烷的密度是0.7g/L,氧气的密度是1.4g/L)
参考答案
1.B
2.B
3.B
4.B
5.A
6.D
7.C
8.C
9.D
10.C
11.D
12.A
13.A
14.石油
不可再生
调大
CH4+2O2CO2+2H2O
缓解温室效应加剧(或减缓能源危机)
15.
(1)CH4+2O2CO2+2H2O
(2)民用采暖设备
(3)增大
16.
需要与氧气接触
烧杯中白磷燃烧时,Y型管中红磷不燃烧
17.内
(条件写“撞击”也可)
P2O5
18.原子
HCl
黑色固体逐渐变红
19.CO2
不可再生
红
作燃料(或用于冶金工业,答案合理即可)
20.分液漏斗
锥形瓶
CaCO3+2HCl=CaCl2+H2O+CO2↑
G
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
氢气(H2)
Zn+H2SO4=ZnSO4+H2↑
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A
在试管口处塞一团棉花
2KMnO4K2MnO4+MnO2+O2↑
FeS+H2SO4=FeSO4+H2S↑
BCD
甲装置便于对尾气进行处理,防止空气污染
21.
(1)
蘸有酚酞试液的棉花变红色
分子在不断运动
(2)
O2
22.2
64t
23.2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