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7-11 22:01: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导学案
班级 姓名
一.学习目标
⑴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⑵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⑶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单元知识综述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国家稳定,实现民族团结,实行民族平等政策,把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根据我国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实行了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促进少数民族的发展。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实现了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针对台湾问题现状,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使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祖国统一大业正在日益变成现实。
三.自主学习(问题导读)
(阅读第11课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1. 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2.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3.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之间友好交往的史实有哪些?历史上中央政权是如何管辖少数民族地区的?形成了怎样的民族关系现状?
4.提出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在什么时间?做为一项制度何时确定?具体内容是什么?现在我国有多少个省级民族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的结构如何?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有什么意义?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政治制度中的地位如何?
(阅读第11课各民族共同发展)
7.新中国成立时我国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上呈现什么特点?针对这种特点采取什么民族政策?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结果如何?
(阅读第12课一国两制构想)
8.思考:西藏和平解放后,我国还有哪些领土尚未统一?
9.一国两制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由谁提出来的?
10.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
11.一国两制提出有什么伟大意义?
12.思考:一国两制为什么能为祖国统一大业指明前景,还受到海内外人士的好评呢?
13.思考:一国两制的提出,体现了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有什么指导思想和精神品质?
(阅读第12课香港澳门回归)
14.回顾:香港问题的由来
由香港岛、九龙司地方一区和“新界”三个部分组成。
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岛。(教师出示右图)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1856年-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强迫清政府签定中英《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
1898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新界”地区99年,从而实现了对整个香港地区的占领。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驶主权依据的文件是什么?
16.一国两制在香港回归时是如何实行的?
17.哪一年香港回归了祖国?
18.澳门问题的来源: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以晾晒被海水浸湿的货物为由,强行在澳门登陆。1557年,他们通过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鸦片战争后,葡于1851年和1864年先后侵占凼仔岛和路环岛。1887年葡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葡会议草约》和《北京条约》,其中塞进了葡“永驻管理澳门”的条款。1928年,国民党政府与葡政府签订了《中葡友好通商条约》,该条约仅对关税税则、商业事务等事项重新做了规定,并未涉及澳门地位问题,葡占领并管理澳门的状况也未改变。
19.澳门回归祖国依据的文件是什么?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是什么时间?
20.香港和澳门回归有何历史意义?
(阅读第13课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21.回顾: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历史证据有哪些?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三国时,台湾称夷州,吴国大将卫温率船队首次到达夷州,加强了同那里的交流。
隋朝时,台湾称琉球,隋炀帝三次派人去加强同那里的联系。
元朝时,台湾称流求,元世祖在那里设澎湖巡检司,隶属福建省,台湾正式成为中国的行政区。
明朝时,始称台湾,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台湾。
清朝时,1884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省,直属中央管辖。
近 代,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中国战败,日本割占台湾岛。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日本无条件投降,台湾回归祖国。
22.思考:现今台湾问题形成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后国民党残余部队败退台湾,从此两岸形成对峙,隔绝的局面。
23.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提出过哪些方针?
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政策
时 间 政 策
新中国成立初 毛泽东 武装解放
50年代中期 和平解放 “和为上计”
改革开放以后 邓小平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江泽民 八项主张
胡锦涛 四点意见 《反分裂国家法》
24. 改革开放以来,哪些事件密切了两岸交往、推进了祖国统一大业?
25.你认为阻挠统一的势力来自哪些方面?
四.合作探究:
1.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怀抱的原因是什么?
2.为新中国在祖国统一大业问题上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可以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五.基础知识梳理练习
(一)民族团结
1.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概况:中国是由 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间形成了 、 的关系。
民族格局:以 为主体的各民族 、 的格局。
2. 民族区域自治
提出时间:在 的时候。
写进宪法: 年,写进了《 》。
其内容是 。
民族区域自治发展现状:全国已建成 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在自治州自治县等。
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对 、 、 、 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 和 。
3. 各民族共同发展
少数民族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 的政策,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例如:
西藏 。
内蒙古 。
西双版纳 。
西部大开发战略:
自提出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 、
的新气象。
(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 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
香港:自1842年《南京条约》其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成为    的殖民地。
澳门:在 年, 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港澳问题实质:是西方殖民者侵华期间造成的 问题。
2.“一国两制” 的构想
提出: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邓小平针对 创造性地提出来的。
内容:就是在 境内,大陆实行 ,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       。
意义: “一个国家”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 ;”两种制度”有利于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一国两制”,为实现 指明了前景,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好评。
实践:运用该构想,成功的促成了 、 的回归;
其回归时间分别是 、 。
回归意义: 。
(三)海峡两岸的交往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⑴从 时期开始,台湾就与祖国大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⑵ 时,台湾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域。
⑶1662年 从      手中收复台湾;
⑷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 ,隶属 。
⑸1895年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把台湾割让给 。
⑹ 年日本战败投降后,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2.台湾问题的实质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战败溃逃至台湾所遗留下来的 问题。
2.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⑴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政策的转变:
①新中国成立后:                ;
②20世纪50年代:                ;
③改革开放以后对台基本方针:     ;
④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
⑵两岸僵局的打破:
①1987年台湾方面被迫调整 ,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②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就 达成九二共识;
③1993年的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六.尝试构建本单元知识结构
七.课堂反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后面的括号内)
1.我国各民族能相互团结、共同繁荣,经受各种风浪的考验,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国(  )
A.各少数民族进入了社会主义
B.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民主革命
D.实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大开发、大发展新气象得益于(  )
A.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民主改革的推行
C.改革开放的推动 D.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3.“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反映了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政策包括:(  )
①实行民族平等的原则②实行民族团结的原则③实行共同繁荣的原则④反对民族歧视和压迫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4.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的原则解决港、澳问题,其根本原因是(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改革开放的实行及其成就
C.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D.殖民国家力量的削弱。
5.江泽民曾指出:“香港回归祖国,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香港同胞从此成为香港的真正主人,香港历史从此揭开了崭新的篇章。” 文中的“从此”所指的具体时间是(  )
A.1997年6月1日 B.1997年7月1日
C.1997年8月1日 D.1997年9月1日
6.中国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其总体目标是为了(  )
A.解决香港回归问题 B.解决澳门回归问题
C.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D.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7.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海峡交流基金会于1992年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
A.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进两会会谈协议
D.两岸实现直接“三通”
8.“一国两制”中的两种制度是指(  )
A.两种军事制度 B.社会制度 C.两种法律制度 D.两种管理制度
9.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谈判是国共两党的平等会谈 B.统一后两党继续合作
C.国民党不以地方性代表参与会谈 D.统一后台湾与中央地位平等
10.中国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主要出发点是(  )
A.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B.维护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C.港澳台问题都是历史遗留问题,只能用“一国两制”的方法解决
D.反映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11.下列关于“一国两制”构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唯一方法 B.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提出的
C.是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而提出来的
D.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
12.邓小平曾在不同场合说,香港回归后,香港居民“股照炒、舞照跳、马照跑”。这是说香港回归以后,香港原有的(  )不变
A.政治制度 B.法律 C.生活方式 D.金融中心的地位
13.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时,人民解放军驻港、驻澳部队举行了雄壮盛大的进驻仪式,他们进驻最能体现中国政府(  )
A.对港澳行使主权 B.向港澳显示强大
C.让港澳人民放心 D.对港澳特别保护
14.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于2005年5月5日抵达西安咸阳机场,他在机场的讲话中说:“海峡两岸虽然只有一百多公里的距离,但是要花五十多年才跨过台湾海峡这样很窄的鸿沟……”这种状况是由下列哪些因素造成的(  )
①1949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败退台湾②以美国为首的外国反华势力的阻挠③以李登辉、陈水扁为代表的“台独”势力兴风作浪④海内外中国人没有共同心愿去实现统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②③④ D.①②④
15.邓小平在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仍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上述观点表明,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前提是(  )
A.一国两制 B.和平谈判 C.对等协商 D.一个中国
16.我国现有少数民族(  )
A.56个 B.55个 C.49个 D.45个
17.下图是(  )
A.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 B.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
C.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 D.澳门特别行政区区徽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实行(  )
A.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B.民族团结政策
C.民族平等政策 D.民族聚居政策
19.中央人民政府抽调大批干部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事业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民族团结 B.达到各民族共同发展
C.维护祖国统一 D.促进民族和解
20.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台湾比港、澳享有的更大权利是(  )
A.社会制度不变 B.生活方式不变
C.法律基本不变 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二、材料解析题(第21题11分,第22题14分,共25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澳门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请回答:
(1)歌词中的“妈港”是指什么地方?“母亲”又是指谁?(2分)

(2)谁在什么时候掳去了“妈港”?“妈港”又在什么时候根据什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4分)

(3)“母亲”是按什么方针接她回来的?这一方针是由谁提出来的?最初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提出来的?(3分)

(4)根据这一方针,“母亲”的哪一个孩子在什么时候回到了母亲的怀抱?(2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大清皇帝准将香港岛给予英国君主暨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宰,任便立法治理。
──中英《南京条约》
材料二 粤东九龙司地方一区,……兹大清皇帝定将该地界付与大英国君主并历后嗣,并归香港界内,以期该湾埠而管辖所及庶保无事。
──中英《北京条约》
材料三 今中、英两国政府议定大略,按照粘附地图,展扩英界,作为新租之地……按照粘附地图所租于英国之地内有大鹏湾、深圳湾水面,惟议定,该两湾中国兵船,无论在局内外,仍可享用。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材料四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收回香港地区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定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必须恢复行使主权。二、联合王国声明:联合王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交还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英《联合声明》
请回答:
(1)四则材料分别与哪四件事有关?(8分)

(2)材料四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结果怎样?(6分)

三、动脑探究题(20分)
23.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意义何在?(8分)


24.为什么中国政府主张用和平的方式实现两岸统一,但同时又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12分)


四、问题解决题(15分)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跨越56年时空,2005年台商春节包机成功起航。2006年两岸春节包机圆满结束,两岸12家航空公司共飞行了72个航班班次,运送台湾居民及台商眷属27 276人次。
──据新华社北京2006年2月8日电
材料二 第61届联合国大会总务委员会2006年9月13日作出决定,拒绝将冈比亚等极少数国家提出的所谓“台湾在联合国代表权问题”和“联合国在维护台海和平方面起积极作用”两项提案列入本届联大议程。这是台湾当局妄图在联合国内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闹剧连续第14次遭到惨败。
材料三 第八届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暨农业合作洽谈会于2006年11月18日至22日在福建省漳州市举行。第八届“花博会”以“花开两岸、合作共赢”为主题。
请回答:
(1)清朝前期为加强对台湾的管辖设置了什么机构?(1分)


(2)台湾当局上演的闹剧第14次遭到惨败说明了什么问题 (4分)


(3)你能简要分析归纳台湾回归祖国的有利条件吗?(6分)


(4)如果组织一次给台湾中学生写信活动,你准备从哪些方面草拟书信提纲?(3分)


(5)台商春节包机和海峡两岸农业合作洽谈会的圆满成功, 。(1分)
A.从根本上打击了“台独”分裂势力
B.完全解决了台湾同胞往来两地的困难
C.对祖国的统一大业有积极影响
D.促使两岸政治关系发生重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