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图片,认识高新技术产业。
2、通过读图,知道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和分布特征。
3、以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例,知道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初步分析影响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布局的因素。
教学重点
认识高新技术产业,知道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况
教学难点
分析影响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布局的因素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设计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好奇心较强,心理成熟度远高于七年级。经过一年多的地理学习,八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通过观察、感受和探究,认识地理问题,找出或推测原因,理解和建构地理知识体系,因而可以在教学中设计不同层次的地理问题,给出各种地理素材,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实现对学生地理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和价值观的生成。同时,本节课内容是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已经充分享受中国作为世界先进制造大国和高科技大国,带来的种种福利,见识过各种各样的高新技术产品,因此这一内容是贴近学生生活,容易引起学生共鸣和引发学生思考的。
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特点,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本条课标对应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本课重点以高新技术产业进行第二课时的设计。
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在该节中有三段正文,简介了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品、部门和发展情况,介绍了我国四大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两篇阅读《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与我们的生活》,一个活动,三组图片。为贴合学生实际情况,在设计中增加大量紧跟时代的图片和素材,拓充数据资料,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图片导入】
展示在疫情期间深圳使用的特色产品:消杀机器人、送餐送药机器人、无人机、发热筛查智能头盔等。
观察图片,回忆自己所见过的特色产品。
【环节二: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
1、展示六张高新技术产品图片,引导学生猜想。
2、讲解高新技术产品背后支撑的高新技术。
并概括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
看图片,说出高新技术产品的名称。
听讲解,了解高新技术。学习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
【环节三: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概况】
1、指导学生读“中国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图”,提问:中国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随时间有怎样的变化趋势?
2、指导学生读“2016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分布图”和“2016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分布图”,提问: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分布的总体趋势,找出分布最密集的区
域。
3、指导学生认识中国的四大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读折线图,先读图名横纵坐标,再读折线的变化趋势,说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的变化特点。
跟随老师按照先读图名图例,再读图中信息的顺序读第一幅图,再自主读第二幅图,说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特点。
了解中国的四大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环节四: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
1、展示珠三角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位置示意图,提问:珠三角的地理位置有哪些优越性?并引起学生对深圳地理位置的思考。
2、展示深圳美景照片,引导学生思考促进深圳发展最重要的部门是什么。指导学生读两幅柱状图“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增长图”和“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的增长图”。
3、提问:深圳有哪些高新技术产业的明星企业?在深圳地图上展示部分深圳高新技术明星企业,启发学生发现高新技术企业在深圳的分布特点。
4、播放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调查区域的素材剪辑视频,指导学生观看视频,并引导学生从建筑、企业、人员等角度进行信息的记录。
引导学生通过分类、归纳,进行初步分析,提炼出影响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布局的因素。
读示意图,回答:珠三角的地理位置的优点。理解深圳的地理位置优越的特点。
读两幅柱状图,说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情况。
说出自己所知道的高新技术企业。发现其分布特点。
观看调查视频,记录关于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重要信息。
整理信息,归纳关键内容。思考影响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布局的因素。
【环节五、思考小结】
小结课堂内容,启发学生思考:为了深圳的发展,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努力?激励学生。
回顾与思考。
作业
同学们可以前往科技园,进行一次实地调查和访谈,设计个性化的问题,获取信息,写出一份自己眼中的高新技术产业园调查报告。《工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我国主要的工业部门
知道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特征
技能与方法:
运用图表资料,归纳我国主要工业部门的分布特点。
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工业基地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工业在世界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运用资料归纳我国主要工业部门的分布。
分析影响工业分布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
分析工业基地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读图、读表分析的能力,从八上前三章的学习中相信学生对于中国的自然地理概况有一定的了解,本节学习需结合中国人口分布、地形分布等,探讨工业分布的影响因素,有一定的中国自然地理的基础可在进行探究时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
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
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在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与生产实际和人民生活联系密切。第二课时工业的分布主要内容可分为中国的主要工业的分布和四大工业基地两部分先从空间分布的角度,重点介绍在国民经济占重要地位的几个工业部门及其分布状况,讲授时结合实事,多用事例、图表等增加学生对于这些工业部门的理解。四大工业基地是工业部门的聚集地,分析吸引工业聚集的优势条件,探究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师:阅读一则新闻,思考我国的工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
我们可以从新闻中提取要点,我国在2010年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因此也被称为“世界工厂”。同时也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那么工业门类是如何分类的呢?我国主要的工业门类有哪些呢?
师:通过归类几张生活中工业产品,进行工业的分类。
【小结】重工业所生产的产品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生产资料,轻工业则提供的是生活资料,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阅读新闻,并归纳我国的工业在世界的地位。
读图,将工业产品与所属的工业部门对应。
中
国
主
要
工
业
部
门
的
分
布
1.能源工业
师:能源工业为其他工业提供动力,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从我国近10年的能源消费结构图中,大家可以看出,我国的第一大能源是煤炭。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和工业原料,在工业建设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阅读图表,找出最大的煤矿和中国主要的产煤区。
师:我国最大的煤炭工业基地位于山西大同,中国主要的产煤区在山西、内蒙古、陕西。
师:山西煤炭资源储量大、分布广、质量优,全省国土面积的40%都为含煤土层,素有“煤铁之乡”之称。请同学们结合山西煤炭的分布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开采煤炭给山西带来什么影响?
2)建设坑口电站,将山西省的煤炭转化为电能,再输送到北京、天津等地,这种方式与运输煤炭相比,有什么优点呢?
【承转】了解第一大能源煤炭的分布,我们来看看我国的第二大能源——石油。
师:最大的油田是位于黑龙江的大庆油田。通过中国油气资源分布图,我们可以看到石油工业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以及近海的大陆架附近,靠近油田布局。而我们运输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主要使用的是管道运输。图中还能看到连接我国东西的能源大动脉——西气东输工程。
【承转】排在煤炭、石油天然气之后,近些年比重不断攀升的是水电、核电、风电,我们把他们统称为清洁能源。
观看白鹤滩水电站介绍视频。
师:水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让我们在获得电力的同时减少了对于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同学们,你知道我们国家有哪些大型水电站吗?
完成书P94表格,找到小浪底水电站、三峡水电站、天生桥水电站、丰满水电站,所在的河流并完成关于这4座水电站的表格内容。
问:为什么在河流上游水能资源丰富呢?
师: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建立在现代科技的发展下,日常生活中还能看到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我国大力开发清洁能源,不仅满足了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同时也可减少化石能源在使用过程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有利于减少碳排放。
【承转】能源的开采、水电站的建设都离不开各类机器,尤其在建设水电站时,少不了钢筋和混凝土的配合。钢材属于哪一工业部门呢?
在图中圈出山西大同煤矿
从利弊两方面考虑,对山西有利的影响是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促进山西的工业和经济快速发展。弊端则是占用和破坏土地资源,造成环境污染。
建设坑口电站的优点是节省运费,减轻运输压力,并减少输入地环境污染问题。
小浪底水电站、三峡水电站、葛洲坝水电站
因为上游流经地势落差大的峡谷,水能资源丰富。
中
国
主
要
工
业
部
门
的
分
布
2.钢铁工业
阅读世界主要钢铁公司产量排名,了解我国钢铁公司在世界的地位如何?
在地图上找出钢铁工业基地①鞍山③上海⑤武汉,分析影响钢铁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
观看视频,了解钢铁工业的钢材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
思考:上海市没有铁矿,能源也十分匮乏,却在此兴建上海宝山钢铁公司,试读图分析其区位优势。
机械工业
师:机械工业是中国主要的制造业部门之一,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机床、汽车、船舶、飞机、电力机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的生产大国。汽车制造要从第一家汽车制造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说起,除长春以外,我国特大型汽车生产基地有上海、武汉、北京等,近些年新能源汽车的制造也随着科技的进步逐渐成熟。2017年5月我国首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国际主流水准的干线飞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首飞。它不仅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取得重大历史突破,也是中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大时代成果。
纺织工业
师:纺织工业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生活必需品,常用的服饰、鞋袜、背包及各种布料都来源于纺织工业。根据原料的不同大致可分为棉纺、毛纺、麻纺等,通过中国纺织工业的分布图,大家可以看到,棉纺织工业中心也就是图中红点,主要分布在棉花主产区;而毛纺织中心则主要分布主要牧区的范围,说明纺织工业的分布一般靠近原料的产地,同时也会受到劳动力及消费市场的影响。
【承转】众多工业部门聚集在某一区域,便形成了工业生产比较发达的工业基地。据资源状况和环境条件,合理建立工业基地,有利于加速国民经济的发展。
原料因素
汽车制造、房屋建造、建设飞船
①上海港可实现河海联运,同时也是京沪、沪昆线交汇处,交通便利,运输成本低,便于原料的进口钢材产品的运输。
②长江、黄浦江提供淡水,水资源丰富。
③上海及江浙高校众多,科技水平高。
④国内市场广阔。
四
大
工
业
基
地
四大工业基地的特征
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
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
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
最大的轻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四大工业基地的发展优势
师:四大工业基地依靠什么吸引工业部门的聚集并发展壮大?请利用以下材料,四大工业基地分布图、中国人口和地形分布图,思考: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和珠江三角洲为什么能成为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他们有什么共同优势条件?
找出辽中南工业基地发展的独特优势和未来发展过程可能面临的问题。
师:
读京津唐工业分布,思考该工业基地发展的独特优势。
①位于东部沿海地区,水陆交通便利。②城市密集,工业基础好
③位于平原或三角洲地区,农业基础好,为工业提供原材料
④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消费市场广。
优势: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问题:矿产资源枯竭问题,工业结构单一,未来需谋求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之路;
矿产资源丰富
②高校众多,劳动力素质高,科技力量雄厚
小结
工业的分布主要按照不同的工业部门划分出属于重工业的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机械工业,与属于轻工业的纺织工业,通过读各工业部门的分布图,我们了解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各不相同,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状况、交通、劳动力数量及素质、消费市场和国家政策等都是影响工业分布的重要因素。我国工业部门较为集中的地区——四大工业基地,分析工业基地发展壮大的优势条件。
作业
1.完成填充图册P40
第1小题
2.收集资料,了解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发展历程,说说该工业基地发展的独特优势。《工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联系身边实际和运用资料,了解工业生产活动及工业的概念
2.理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2.运用数据或其他资料,了解我国工业的发展状况
技能与方法:
1.通过寻找身边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在生活中学习地理;
2.培养学生地理图表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身边实际及相关数据分析,感受新中国成立70多年后,中国工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1.了解工业生产活动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2.通过数据或其他资料,了解我国工业发展的状况,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积累了不少的生活经验,但还不具体,对工业生产活动不够了解,对我国的工业发展状况还没有印象。
教学内容分析
这部分内容没有直接对应的课标,但这部分内容对帮助学生了解工业活动、理解工业分布有着不可替改的作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课
播放雷神山医院的建设视频及“胖5”成功发射,并设问:中国能在短短几天时间建成雷神山医院和“胖5”成功发射背后的支撑是什么?
二、工业的定义及地位
2.1带领学生找一找教室里的工业产品,结合课桌的生产过程,引导学生提炼工业的概念。
2.2结合图片说出工业为哪些行业提供了支持,引导学生理解工业的重要性。
2.3过渡转承,了解中国的工业的发展。
三、中国工业的发展
3.1结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增加值柱状图、中国制造业在世界中的份额及世界排名图变化图、中国主要产品生产能力增长倍数图及中国主要工业产品在世界排名表,感受中国工业在数的方面的巨大进步。
3.2结合新能源汽车、无人机、机器人、光伏产品等高新技术产品,让学生了解我国新兴产业的快速崛起;结合我国淘汰落后产能等,让学生了解我国对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结合C919大飞机的制造,理解我国产业结构正加快迈向中高端。
3.3对比新中国成立前及现今工业分布格局,理解我国工业区域发展协调性逐步增强。
3.4结合中国制造2025,总结我国工业发展总体在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
四、小结
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我国问题。
寻找教室里的工业制成品,并结合课桌的生产过程,并概括工业的定义。
说出工业提供支持的部门,理解工业的重要性及地位。
读地理图表,说出中国工业数量上的变化。
结合实例,理解我国工业质的飞跃。
结合新中国成立前及现今工业分布图,总结我国工业分布格局的变化。
作业
1.课堂演练
2.参观“大潮起珠江”改革开放40周年展馆,全面了解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工业及其他方面的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