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能力提升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总分
得分
[]
一、在下面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上面画“√”。(3分)
过瘾(yǐn
yìn)
斩杀(zǎn
zhǎn)
酵母(xiào
jiào)
馈赠(kuì
kùn)
卓越(zhuó
zuó)
借鉴(diàn
jiàn)
二、读拼音,写词语。(5分)
yàn
fán
huāng
táng
xīn
suān
fǎng
wèn
yì
zhī
bàn
jiě
(
)
(
)
(
)
(
)
(
)
shū
kān
fán
suǒ
shēn
yín
zhí
pǔ
zhēn
qíng
shí
gǎn
(
)
(
)
(
)
(
)
(
)
三、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3分)
悲惨——(
)
分外——(
)
馈赠——(
)
愉悦——(
)
报偿——(
)
苦恼——(
)
四、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学习中遇到问题不能一知半解,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B.我自作多情地看着眼前的美景,心里一阵狂喜。
C.这本书的封面很吸引人,可内容读起来却索然无味。
D.透过书籍,我可以以主人翁的姿态去观察人生百态,去感知风花雪月,去领略高山流水,去体验世态炎凉。
五、先解释加点词语,再解释句子的意思。(11分)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敏:______________。
好:______________。
耻:______________。
下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识:_________________。
厌:__________。
诲:__________。倦: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者:_________________。
好:__________。
敏:_____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4分)
①有的书必须多读,特别是那些范文,最好是能够读到可以背诵的程度。
②“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话是有道理的。
③总之,多读多抄,这个“二多”是必须保证的。
④除了多读之外,还得多抄,把关键的词句抄下来,时时翻阅,这样便可以记得牢靠,成为自己的东西了
A.①②④③
B.③②①④
C.②①④③
D.③①②④
七、按要求写句子。(8分)
1.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把这本书看完了。(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冰心在十二三岁时就看完了《红楼梦》。(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用“之所以……是因为……”改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根据所学内容填空。(8分)
1.《满江红·怒发冲冠》的作者是_______。
2.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出自小说《_________》。林冲是小说《____________》[
中的人物。
4.这篇文章按照___顺序,介绍了自己读书的经历,告诉少年儿童要_____、____、_____。
5.《忆读书》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著名女作家,原名_______。课文,作者回忆了自己一生的读书经历和体会,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九、生活语文。(3分)
有人开了一家书店,想请你帮忙想一个有内涵又容易让人记住的店名,还要帮他选一句关于读书的名言,张贴在店内。你想给书店取个怎样的名字?这样取名的理由是什么?你准备选用哪一句读书名言?
店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名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书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课内阅读。(15分)
忆读书(节选)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国文教科书,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2分)
一知半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第二段中“含泪上床”你体会到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越看越明白”的含义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部分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7分)
“煮
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很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藤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爷爷:“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锅里煮,不是要煮坏了吗?”
爷爷笑了(
)说(
)书是精神食粮嘛(
)既是食粮(
)怎么不可以煮呢(
)煮熟了(
)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
)
爷爷看见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就能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做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嘛。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来,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到文章的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儿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哩!
1.从短文中找出与下面意思相近的词语,写在括号里。(3分)
A.指心里不明白,不相信。(
)
B.形容运用自如,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
)
C.形容开阔或通达,一下子就明白了。(
)
2.阅读短文后填空。
(4分)
(1)使“我”感到奇怪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认为“煮书”是____________,而爷爷说的“煮书”是指
____________。
(3)“煮书”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第三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3分)
4.写出你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一句你积累的读书名言:____________(3分)
十二、习作训练。(20分)
走进书籍世界,体验精彩人生。爱读书的你一定读过不少好书。与书为友,以书会友,请以“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为题,谈谈这本书的基本内容以及你喜欢它的理由,让更多的同学了解这本书,让这本书成为更多人的朋友。要求:条理清晰,语句通顺,字数400左右。
参考答案
一、【答案】yǐn√
zhǎn√ jiào√
kuì√ zhuó√
jiàn√
【解析】考查了选择正确的读音,注意平翘舌和声调的掌握情况,这样才能做到选择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如:酵:jiào有机物由于某些菌或酶而分解称“发酵”。能使有机物发酵的真菌称“酵母菌”。亦称“酵母”、“酿母”。
二、【答案】厌烦
荒唐
辛酸
访问
一知半解
书刊
烦琐
呻吟
质朴
真情实感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正确拼读音节并写出相应汉字的能力。拼音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两拼法,就是声母和韵母相拼的方法。拼音的时候先读声母,要读得轻一点儿,短一点儿,紧接着读韵母,读得响亮一些。这样声母和韵母连在一起就拼出了音节。另一种是三拼法,有的音节除了有声母和韵母外,中间还有一个介音。书写时注意“荒唐、酸、烦琐”等易错字,做到整洁、美观。
三、【答案】凄惨
格外
赠送
喜悦
回报
烦恼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掌握情况,要了解给出词语的意思,也要明白与之意思相近的词语。悲惨:处境或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近义词:凄惨。分外:超过平常;特别。近义词:格外。馈赠:赠送(礼品)。近义词:赠送。愉悦:指欢乐,喜悦,身心放松。近义词:喜悦。报偿:报答和补偿。近义词:回报。苦恼:痛苦烦恼。近义词:烦恼。
四、【答案】B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学生要理解成语含义,结合语境理解成语使用是否恰当。A正确。一知半解,意思是指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B错误,与句子含义不符合。自作多情,意思是自以为或自己想象自己是人家的意中人。可以换成如醉如痴。C正确。索然无味,形容呆板枯燥,一点意味或者趣味都没有,使人失去兴趣。D正确。风花雪月,意思是原指旧时诗文里经常描写的自然景物。后比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空洞的诗文。也指爱情之事或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
五、【答案】1.知道
同“智”,智慧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这里指聪敏
2.喜好
以……为耻
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勤勉而喜好学习,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3.记住,这里读zhì
满足
教诲
疲倦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4.……的人
爱好
此处指勤勉
我不是生来就有学问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奋好学而求得学问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六、【答案】A
【解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排列句子顺序的理解和运用,是建立在同学们对句子理解的基础上的。完成时,先将所有句子通读一遍,整体把握这几句话在写什么;然后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从而理清事情发生的先后。一般情况下,句子中都含有一些关键词,它点明了事情的发展顺序,或揭示了句子之间的联系,只要善于抓住关键词,此类试题就很容易解答。从整体来看都是围绕“读书”来写,所以①排在最前边,③属于总结放在最后。②④中④交代了读书的方法,②是对①的承接也是引出了后文,所以顺序应为:①②④③。
七、【答案】1.我上床。
2.这本书被我看完了。
3.冰心在十二三岁时就把《红楼梦》看完了。
4.之所以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是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缩写句子的掌握。缩写句子的方法和步骤:A:删去“的”前修饰成分。B:删去“地”前的修饰、限制成分。C:删去“得”后补充说明成分。D:删去数量短语。E:“不、无、没有”等否定词要保留。F:“着、了、过”和“啊、吗、呀、呢”等语气词要保留。G:抓住句子主干“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就可迅速地缩句。在本句中删掉“的”前面的修饰成分,抓住橘子的主干“谁做什么”来缩写句子。最后句子缩写为:我上床。2.本题考查学生将“把”字句改为“被”字句。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换方法利用具体的例子在变换后的“把字句”和“被字句”中分别找出“主动者”和“被动者”。A:主动者和被动者的位置要互换。B:在互换中,句子中出现的成分不能随意丢掉。C:在互换中,句中的词语搭配不能改变。首先找出句子中人和物的关系,再用把字句或被字句来重新描述他们之间的关系。本句换为“被”字句为:这本书被我看完了。3.本题考查学生对“把”字句的掌握。“把字句”的基本格式是“谁把什么怎么样”。其中前者的“谁”为主动者,后者的“什么”为被动者。而“怎么样”为动作。所以本句改为“把”字句为:冰心在十二三岁时就把《红楼梦》看完了。4.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的使用。在本句中“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与“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是因果关系。所以用“之所以……是因为……”改写句子为:之所以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是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
八、【答案】1.岳飞
2.西游记
水浒传
红楼梦
三国演义
3.红楼梦
水浒传
4.时间
读书好
多读书
读好书
5.冰心
谢婉莹
读书好
多读书
读好书
【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识记和理解。1.《满江红·怒发冲冠》是一首南宋大英雄岳飞创作的词,是脍炙人口的名篇。2.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3.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出自曹雪芹先生的《红楼梦》。林冲是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为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有万夫不当之勇,被称为“豹子头”。4.《忆读书》作者冰心回忆了幼年、少年时读书的经历,总结了多年读书的经验,旨在引导学生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5.《忆读书》是冰心(原名谢婉莹)所著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学生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不同于其它此类的文章大多是读书说教。更像是叙事,因而让读者不乏亲切感。
九、【答案】学海书店
书是知识的海洋,是智慧的钥匙,希望每一个来到书店的人都能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航行。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要求给书店起个有内涵的店名及选用一句读书名言。要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如:内涵深刻,引人联想,突出商品的特点,用语精巧、富有创意(或巧借古诗词、或巧用比喻、或联想想象)。关于读书的名家名言很多,选取大家熟知的,言简意明的,同时注意字数要求即可。
十、1.【答案】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
【解析】考查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结合最后一段理解为: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
2.【答案】作者对《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极为喜欢,特别着迷。
【解析】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结合第四自然段可以理解为:冰心奶奶对《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极为喜欢,特别着迷。
3.【答案】引领下文,统领全篇,也表明作者对书的感情。
【解析】此题考查句子的作用,一是结构上的作用,在开头一般是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二是内容上的作用,写出了什么。“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句话在开头,是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4.【答案】随着读书,知识的积累,认字量的增多,阅读能力也跟着提高,所以越看越明白。
【解析】考查学生理解和表达的能力,结合最后一段理解,再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随着读书,知识的积累,认字量的增多,阅读能力也随着提高,所以“越看越懂”。
5.【答案】主要讲的是作者是如何开始读书的。
【解析】此题考查文段的概括能力,学生在概括的时候注意抓住关键语句,一般重复较多的可以放进概括里面,概括时注意语言精练。这部分主要讲了冰心是如何开始读书的。
十一、1.【答案】疑惑不解
得心应手
豁然开朗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成语意思的掌握,学生平时要多积累。“心里不明白,不相信。”对应的是④段爷看见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就能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作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中的疑惑不解。“形容运用自如,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对应的是第④段中的得心应手。“形容开阔或通达,一下子就明白了。”对应的是最后一段“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哩!”中的豁然开朗。
2.【答案】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把书放在锅里煮
读书时反复诵读品味,积累妙词佳句。
能深入体会文章的情感,还可牢记好词好句,说话和写文章不会犯愁。或者用原文中句子(不仅能体会到文章的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肚子里的词儿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不会犯愁。)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文章中信息的分析与提取能力,注意认真阅读原文。(1)在文章中第①段中即交代了令作者奇怪的问题,即“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2)文章中第②段“我”的疑问“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锅里煮,不是要煮坏了吗?”表明“我”理解的煮书即为“把书放进锅里煮”。第④段中说明了爷爷理解的煮书,即为“读书时反复诵读品味,积累妙词佳句。”(3)结合“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到文章的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儿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可以得到答案。
3.【答案】,
:
“
,
,
?
,
。
”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标点符号的掌握,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使用。“爷爷笑了”与之后的“说”是承接关系,所以在此之间要用逗号隔开。爷爷说的话从“说”一直到段末要用冒号引出,用双引号括起来。而爷爷说的话中,“怎么不可以煮呢”是疑问句,要在句尾加上问号,而“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嘛”是句子的结尾,要加上句号表明句子的结束,其他分句后一律用逗号隔开即可。
4.【答案】这句话是告诉我们只有多读书,而且要读透,领会文章的内容,就可以不断地积累好词佳句,不断地增长知识,只有这样写文章说话才得心应手。只有做到博览群书的人,写作时才能妙笔生花。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对于句子内容的理解,答案不唯一。要先说出自己理解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理解,并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对文章中内容予以阐释即可。如:这句话是告诉我们书读的遍数多了,自然会读出不同的韵味,有自己不同的理解,书读得多,积累的词汇多,说话写文章就会得心应手,如有神助。
5.【答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积累,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本题答案不唯一,是读书名言即可。如: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十二、【答案】范文: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这句话,是著名作家海明威在《老人与海》里说的。《老人与海》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告诉我们要有永不言败、宁折不弯的精神。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老人常年独自在海上打鱼的生活。有一次他遇到了一条大鱼,但是在返回的路上遇到了成群的鲨鱼。老人使出浑身的解数和鲨鱼搏斗,鲨鱼把能吃的肉全部吃光了。结果老人拖回去的只是一副大鱼骨架。
我很佩服老人这种永不言败,面对困难毫不退缩的精神,而我正缺少这种精神与挑战困难的勇气。记得有一次,我在家做数学练习题,由于辅导书是小姨从外地带回来的,我对于一些题型并不熟悉,遇到难题就一跃而过了。这时,爸爸看见了,就让我仔细读题,一遍读不懂再读一遍,直到读懂为止。在那时,我想起了那位老人面对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这不正是我需要的吗?我下定决心,一定要迎难而上,把这些难题攻克。渐渐地,我喜欢上了做练习题,这也是对我学习的一种挑战和锻炼。无论学习还是工作,都需要这种精神。
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有许许多多的困难与挫折等着我们,只有像那位老人那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克服困难,遇到困难锲而不舍、永不言败,才能闯过这些暗礁险滩,战胜困难这只拦路虎,创造美好的明天。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能力,是命题作文。谈谈这本书的基本内容及喜欢它的理由。要认真阅读书籍,然后写出内容。开头:设置写作背景,说明读这本书的原因,用何种心情完成阅读。中间:简短介绍书籍的主要内容。接着写出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情节部分,接着结合对应生活片段写感悟。结尾:升华主旨,写出自己从书中学习到了什么,打算怎样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