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
是日更定矣
余拏一小舟
拥毳衣炉火
雾凇沆砀
余舟一芥
铺毡对坐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余强饮三大白
舟子喃喃曰
(chóng
zhēn)
(gēng)
(cuì)
(sōng)
(hàng)
(dàng)
(zhān)
(gèng)
(nán
nán)
(jiè)
(ná)
读准字音
?(qiǎng)
重要词语
1.在老师指导下着重标出课本重要词语。
2.用3分钟时间,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提问,巩固掌握词语解释。
古今异义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古义:古代罚酒时用的酒杯
今义:白色
词类活用
大雪三日
是金陵人,客此
拥毳衣炉火
与余舟一芥
名词作动词,下大雪
名词作动词,客居
名词作动词,围着火炉
名词作状语,像小草一样的微小
一词多义
是日更定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上下一白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gēng,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gèng,还
白色
古代罚酒时用的酒杯
疏通文意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翻译: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翻译:连接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翻译:这一天晚上初更时,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炉火,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白居易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翻译:(湖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天空与白云、与山峦、与湖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翻译: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二三粒人影罢了。
独
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你觉得哪个字最能代表作者的情感?包含了哪些情感?
遗世独立的高洁情趣
孤芳自赏的高雅情调
迥绝流俗的孤怀雅兴
避世隐居的幽愤情怀
疏通文意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翻译: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翻译:(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的人呢!”
拉余同饮。
翻译:拉着我一同饮酒。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翻译: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翻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翻译: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赏奇景
有一种画轴,静静垂于厅堂之侧,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惹人喜爱。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梁衡《秋月冬雪两轴画》
湖上冰花弥漫
天云山水
浑然一体茫茫一片
湖上影子,只有
一道长堤的淡淡痕迹
一点湖心亭的朦朦轮廓
和我的如芥小舟
与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请选择其中的一个小话题说景之“奇”
??色彩之奇
?构图之奇
?三“与”之奇
?量词之奇
??视角之奇
??情怀之奇
?……
作者先绘大背景:将天长水远,雪瘦江寒的清冷一笔泼来,这是最有中国古典意境的山水泼墨。继而以极其凝炼的笔法,将一个个小镜头特写推出。“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言人间景物之小,让人感慨天地之悠悠,人生之渺渺,颇有佛家禅意。短短几句,便实现了大与小,远与近,虚与实,物与人的融合。游动的视角与静默的山水在瞬间成为一种永恒,一种不忍惊动,不容打扰的永恒。
设计朗读的方法:
“轻”读还是“重”读
“缓”读还是“疾”读
声“
抑”还是声“扬”
声“断”还是声“连”
话奇人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桡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吾等均乃
_______之人!”
“吾等均乃
?
不随流俗??????之人!”
“吾等均乃
?
情趣高雅
??????之人!”
“吾等均乃
??
特立独行
??????之人!”
“吾等均乃
??
逍遥自由
??????之人!”
“吾等均乃
??
乐享生命
????
之人!”
……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亦大喜曰:“知音也!知音也!”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心曰:“憾也!憾也!”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话奇情
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
????????????????????????——张岱《自为墓志铭》
王子猷[yóu]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王子猷住在山阴时,一天夜里大雪纷飞,他一觉醒来,推开门,命仆人斟上酒。他环顾四周,看到四周一片洁白,于是漫步徘徊,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他忽然想起戴安道。当时戴安道在剡县,王子猷即刻连夜乘小船去拜访他,船行了一夜才到,王子猷到了戴安道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乘着兴致而去的,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什么一定要见戴安道呢!”
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
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一个人活着,一定首先要学会和自己相处,要留出时间让自己安静地与天地精神对话。向外发现自然,向内发现自我,从而走向生命的圆满……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收录在回忆录《陶庵梦忆》中的一篇,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张岱在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陶庵梦忆》即写于他避居剡溪山后。
两个细节:崇祯五年十二月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含蓄深沉的故国之思
物是人非的沧桑之感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崇祯五年十二月,
。大雪三日,
。是日更定矣,
,
,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
,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
、
,
而已。
到亭上,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
?”拉余同饮。
。问其姓氏,
,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
。”
减字背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