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范进中举》原创精品资料包(绝对是精品)

文档属性

名称 19.《范进中举》原创精品资料包(绝对是精品)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7-14 08:55:23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十九课
泸水县民族中学段国春制作
【教学目标】
1.领会小说中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了解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世态,。
3.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教学重点】
分析范进这一人物形象,领会小说中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范进中举反而喜极发疯这一现象。
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作者简介
字敏轩,号粒民,自称秦淮寓客,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生于豪门巨族,却厌恶科举,不慕荣利。他的一生,经历了由富裕而贫穷的过程。他受尽冷遇,体察到炎凉世态,看到官吏徇私舞弊,土豪劣绅横行乡里,膏粱纨绔平庸无能,举子利欲熏心,他便在《儒林外史》中对这些作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和批判。
吴敬梓(1701年~1754年)
《儒林外史》简介
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这部书由许多故事连缀而成。贯穿全书的主题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全书用白话写成,语言准确、生动、幽默、洗练,细节描写传神,人物栩栩如生,艺术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就。
前提测评
1.给红字注音
作揖( ) 行( )事 醺( ) 腆( )
啐( ) 星宿( ) 讳( ) 绾( )
2.词语解释
带挈(qiè):
唯唯连声:
见教:
局不过:
兀自:
桑梓(zǐ):

háng
xūn
tiǎn
xiù
huì
wǎn
cuì
提携。
连连答应。唯唯,答应的声音。
指教(我)。
碍于情面,虽然自己不愿意,也只好屈从。
只管。
家乡。
速读课文,围绕主要人物扣住中心事件,给课文划分层次。
中举前
(1—4节)
中秀才
胡屠户“贺喜”
借盘缠
范进遭骂
断炊烟
范进卖鸡
中举后
(5-12节)
范进发疯
见报贴
(第 1节)
(第2节)
(第3—4节)
(第5节)
打贵人
胡屠巴结
(第6—9节)
送贺礼
士绅附势
(第10—12节)
范进的生活在中举前后有很大的改变,体现在哪些方面?
中举前
——
穷困潦倒,受乡邻冷遇、丈人辱骂
(住茅草棚,卖鸡买米,拱手作揖)
中举后
——-
丈人巴结,乡邻捧场,乡绅附势
欺贫爱富
趋炎附势
(社会环境)
今非昔比
分析主人公范进
1.课文是怎样描写范进的喜极发疯的过程?
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可分作四层。
昏厥 → 疯跑 → 跌倒 → 疯走集上
2.课文写范进的喜极而疯说明了什么?
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青云。范进末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中举后,即能吐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从此将身价百倍,富贵荣华。因此,这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极而疯。文章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3.你认为主人公范进是怎样一个人?
范进是一个热衷功名的下层知识分子,大半生穷困潦倒,到54岁才考进秀才。他中举之前,穷得揭不开锅,邻里没有一个借米周济他。他地位卑微,受人歧视,岳父可以任意辱骂他。他中了秀才.社会地位才有所改变,可是胡屠户对他的态度仍然十分粗野傲慢,臭骂他,训斥他,他总是习惯的“唯唯连声”,逆来顺受,甘受屈辱。范进中了举,情形就完全不同了。几十年来的贫困、屈辱一旦过去,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一旦出现,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一旦改变就使他惊喜得发了疯。那可憎可笑的疯癫形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范进的喜疯病被胡屠户一骂一打治好后,他回忆疯颠中的情景,别的都“昏昏沉沉”记不得,唯独“记得是中的第七名”。课文刻画了范进这个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典型形象。
小结
本文着力刻画了范进这个热衷科举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描述了穷秀才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经历,深刻揭露并辛辣地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及其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
分析胡屠户形象
胡屠户是本文刻画的又一主要人物,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这些变化?表现胡屠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l)语言描写 (2)动作描写 (3)细节描写
小说对比描写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
讽刺是本文突出的艺术特征,找找全文可笑的地方,想一想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什么?
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作者对科举制度怀着深恶痛疾的态度,作者痛感科举制度已把读书人腐蚀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作者借小说人物的塑造,深刻揭露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
小结
   课文用对比的手法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与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睑,批判的锋芒不仅对着科举制度而且指向整个封建社会。
作业
如果这次范进还没中举,请你设想一下,范进、胡屠户、张乡绅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请就此续写新结局,要求续写内容符合人物性格特点。同时,准备一份谈本次写作体会的发言稿,预备在课上向同学们陈述。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gaokao.21cnjy.com/H/13/106/V20267.shtml ( http: / / gaokao.21cnjy.com / H / 13 / 106 / V20267.shtml )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http://www.21cnjy.com/user/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http: / / www.21cnjy.com / user / 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19.《范进中举》教案
【教学目标】
1.领会小说中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了解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世态,。
3.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范进这一人物形象,领会小说中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难点:理解范进中举反而喜极发疯这一现象。
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乾隆下江南时按照惯例,大到官员,小到普通百姓都应到场迎送,可是当年却有一个人以种种借口推辞不去,而是在家优哉游哉。大家知道是谁这么傲慢,连当朝天子都不放在眼里吗?
引出作者吴敬梓。
吴敬梓(1701年~1754年),字敏轩,号粒民,自称秦淮寓客,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生于豪门巨族,却厌恶科举,不慕荣利。他的一生,经历了由富裕而贫穷的过程。他受尽冷遇,体察到炎凉世态,看到官吏徇私舞弊,土豪劣绅横行乡里,膏粱纨绔平庸无能,举子利欲熏心,他便在《儒林外史》中对这些作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和批判。
《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这部书由许多故事连缀而成。贯穿全书的主题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全书用白话写成,语言准确、生动、幽默、洗练,细节描写传神,人物栩栩如生,艺术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就。
二、整体感知
1、字词学习
作揖(yī) 行(háng)事 醺(xūn) 腆(tiǎn) 啐(cuì) 星宿(xiù) 讳(huì) 绾(wǎn)
带挈(qiè):提携。文中的意思是“让你沾我的光,得到好运气”。
唯唯连声:连连答应。唯唯,答应的声音。
体统:规矩。
见教:指教(我)。“见”字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
舍与:施舍给,赏给。
央:恳求。
局不过:碍于情面,虽然自己不愿意,也只好屈从。
小心:文中是顾虑的意思。
兀自:只管。
桑梓(zǐ):家乡。
轩敞:宽敞。
2.速读课文,围绕主要人物扣住中心事件,给课文划分层次。
中秀才 胡屠户“贺喜” (第 1节)
中举前(1--4节) 借盘缠 范进遭骂 (第2节)
断炊烟 范进卖鸡 (第3—4节)
见报贴 范进发疯 (第5节)
中举后(5-12节) 打贵人 胡屠巴结 (第6—9节)
送贺礼 士绅附势 (第10—12节)
三、分析社会环境的特点
范进的生活在中举前后有很大的改变,体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分析书中的细节部分
附板书:
中举前——穷困潦倒,受乡邻冷遇、丈人辱骂
今 (住茅草棚,卖鸡买米,拱手作揖) 欺贫爱富

昔 趋炎附势
比 (社会环境)
中举后——-丈人巴结,乡邻捧场,乡绅附势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分析范进、胡屠户两个主要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回忆上节课内容概括社会环境的特点。
明确:欺贫爱富 、趋炎附势
二、分析主人公范进
1.提问:课文是怎样描写范进的喜极发疯的过程?
讨论并归纳: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可分作四层。
明确: 昏厥 → 疯跑 → 跌倒 → 疯走集上
2 提问:课文写范进的喜极而疯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青云。范进末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中举后,即能吐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从此将身价百倍,富贵荣华。因此,这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极而疯。文章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3.提问:你认为主人公范进是怎样一个人?
讨论并归纳:范进是一个热衷功名的下层知识分子,大半生穷困潦倒,到54岁才考进秀才。他中举之前,穷得揭不开锅,邻里没有一个借米周济他。他地位卑微,受人歧视,岳父可以任意辱骂他。他中了秀才.社会地位才有所改变,可是胡屠户对他的态度仍然十分粗野傲慢,臭骂他,训斥他,他总是习惯的“唯唯连声”,逆来顺受,甘受屈辱。范进中了举,情形就完全不同了。几十年来的贫困、屈辱一旦过去,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一旦出现,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一旦改变就使他惊喜得发了疯。那可憎可笑的疯癫形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范进的喜疯病被胡屠户一骂一打治好后,他回忆疯颠中的情景,别的都“昏昏沉沉”记不得,唯独“记得是中的第七名”。课文刻画了范进这个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典型形象。
4.小结
本文着力刻画了范进这个热衷科举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描述了穷秀才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经历,深刻揭露并辛辣地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及其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
三、分析胡屠户形象
提问:胡屠户是本文刻画的又一主要人物.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哪
些变化?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这些变化?表现胡屠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讨论并归纳:
(l)语言描写, (2)动作描写, (3)细节描写
小说对比描写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
四、提问:讽刺是本文突出的艺术特征,找找全文可笑的地方,想一想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什么?
讨论并归纳:
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作者对科举制度怀着深恶痛疾的态度,作者痛感科举制度已把读书人腐蚀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作者借小说人物的塑造,深刻揭露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
五、小结
课文用对比的手法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与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睑,批判的锋芒不仅对着科举制度而且指向整个封建社会。
六、作业
如果这次范进还没中举,请你设想一下,范进、胡屠户、张乡绅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请就此续写新结局,要求续写内容符合人物性格特点。同时,准备一份谈本次写作体会的发言稿,预备在课上向同学们陈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gaokao.21cnjy.com/H/13/106/V20267.shtml ( http: / / gaokao.21cnjy.com / H / 13 / 106 / V20267.shtml )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http://www.21cnjy.com/user/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http: / / www.21cnjy.com / user / 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19.《范进中举》同步练习
第一课时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相公( ) 行事( ) 带挈( ) 腆着( ) 浑家( )
绾结( ) 攥紧( ) 桑梓( ) 星宿( )书斋( )
2.根据下列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形容骂得很凶。_______________
②指人昏迷失去知觉。————————
③形容人面部瘦削,相貌丑陋。_______________
④连声答应。_______________
3.填空。
《范进中举》作者_______,_______(朝代)小说家。本文选自《_______》,它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中_______艺术的高峰。本文描写封建知识分子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揭露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在这个制度下士人的丑恶灵魂。
4.将下列熟语换成成语。
①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
②撒泡尿自己照照——( )
③大眼望小眼——( )
④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⑤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5.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 ( )
②邻居内一个道:“胡老爹方才这个嘴巴打的亲切,少顷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油来!”( )
③(范进)虽然是我女婿,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 )
④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来。(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了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 ”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 ”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6.文段分四层写范进中举喜疯的过程:
第一层写_______________,第二层写_______________,第三层写_______________,第四层写_______________。
7.范进喜疯这一情节,用的虽是_______________的写法,但不失真且令人可信。产生这种效果的原因有二:一方面是生活的真实,即“中举发疯”是当时生活中“会有的实情”;另一方面是艺术的真实,即作者运用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相结合的描写方法,使人物穷形尽相,跃然纸上。
8.文段写范进的疯癫,刻画出一个为_______________而神魂颠倒的典型形象,尖锐地批判了_______________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9.范进“看了一遍”,“又念了一遍”的心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进言语中的“好了!”‘好!”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简析范进发疯后,老太太、胡氏、众邻居各自的心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1.选择字词填空:
①屠夫横披了衣服,_______(挺、鼓、腆)着肚子去了。
②范进抱着鸡,手里插着草标,一步一_______(跌、歇、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
③弟有空房一所,就在东门大街上,三进三间,虽不_______(漂亮、华贵、轩敞),也还干净,就_______(给、送、借)与世先生;搬到那里去住,早晚也好_______(看望、请教、留心)些。
④屠户把银子_______(拿、捏、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_______(伸、舒、张)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范进道:“……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_______(收、缩、放)了回去,往腰里_______(揣、塞、放)……
2.对下面各句表现的人物性格有误的一项是( )
A.“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 ”’这句表明胡氏对丈夫病情的关心和考虑怎样治病的心理。
B.“当下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提两只鸡来的。”这几句写“众邻居”周济他人,表现邻里相处和睦的好风气。
C.“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几时才得好 ”’这句表现老太太只是悲叹命苦,而束手无策的心理。
D.“张乡绅急了,道:‘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这句写张乡绅故意与范进亲近,表现他另有意图的虚伪性格。
3.下面是胡屠户的几处讲话,读后回答问题。
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像你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我那里还杀猪!有我这贤婿,还怕后半世靠不着是怎的 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①古人说,“言为心声”。以上这几句话可以看出胡屠户怎样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些讲话前后矛盾,但唯其如此,才更好地暴露出胡屠户丑恶的灵魂。这是一种怎样的讽刺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①(屠户)后面跟着一个烧汤的二汉,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正来贺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那邻居飞奔到集上,一地里寻不见;直寻到集东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范进迎了出去,只见那张乡绅下了轿进来,头戴纱帽,身穿葵花色圆领,金带、皂靴。他是举人出身,做过一任知县的,别号静斋,同范进让了进来,到堂屋内平磕了头,分宾主坐下。张乡绅先攀谈道:“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范进道:“晚生久仰老先生,只是无缘,不曾拜会。”张乡绅道:“适才看见题名录,贵房师高要县汤公,就是先祖的门生,我和你是亲切的世弟兄。”范进道:“晚生侥幸,实是有愧。却幸得出老先生门下,可为欣喜。”张乡绅四面将眼睛望了一望,说道:“世先生果是清贫。”随在跟的家人手里拿过一封银子来,说道:“弟却也无以为敬,谨具贺仪五十两,世先生权且收着。这华居其实住不得,将来当事拜往,俱不甚便。弟有空房一所,就在东门大街上,三进三间,虽不轩敞,也还干净,就送与世先生;搬到那里去住,早晚也好请教些。”范进再三推辞,张乡绅急了,道:“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若要如此,就是见外了。”范进方才把银子收下,作揖谢了。又说了一会,打躬作别。胡屠户直等他上了轿,才敢走出堂屋来。
5.简要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段塑造张乡绅主要采用一一和两种描写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张乡绅在范进中举前对他是不屑一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范进中举后,张乡绅来攀认世兄弟,又送银又送房,他为什么这么做 这表现了他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范进中举喜极而疯时不停地说:“好了!我中了!”联系上文说说“好了”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O.有人写了一副对联,很好地概括了范进中举前后的境遇。
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
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适,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读这副对联,并结合原文,谈谈你对范进所处社会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延伸
阅读《父爱是金》。回答11—15题。
父爱是金
①我和父亲的关系一直是淡淡的,从小学开始到上中学,父亲一直很少过问我的学习,更不用说为了我的学习而忙碌。中考时,我只考上了一所离家很远的二流高中,面临着茫茫未知的前途。像所有的家庭一样,母亲求助于父亲,希望通过关系帮我找一所好一点的学校。而父亲的回答是:朽木在哪儿都一样。况且父亲是从不求人的,母亲只有唉声叹气。那夜,我的心凉到了极点,泪水浸湿了大半个枕头。我默默地告诉自己:走吧,走吧,这样的家庭还有什么可留恋的。
②不久,我背起行囊,孤身一人远走他乡,继续我的并不光明的求学生涯。
③日子很苦,没有希望的生活失去了应有的朝气。我在浑浑噩噩中打发着无聊的时光,吸烟、酗酒、打架,以至于不得不要父亲来收拾残局一一学校通知父亲来领我回家。我在一种报复的满足和忐忑不安中等待父亲的到来。
④几天后的一个下午,父亲找到我时,我又被酒精麻醉得差不多了。他绷着脸,一言不发,只是呆呆地看着我,似乎我不是他的儿子。我所有的委屈在一瞬间进发:“你从来就没关心过我,现在你总算满意了吧……”父亲哆嗦着打了我两个耳光,头也不回地推门而去,惶惶中我早已泪满心谷。
⑤回到宿舍,舍友递给我一大包粽子,说今天是端午节。父亲带来了我最爱吃的红枣粽子。末了,他给我讲述了一个我永生难忘的场面——父亲求校长再给我一次机会,说得涕泪俱下,他最后表态:“给孩子一个月时间,要是不改,我再来把他领回去。”那晚,粽子在我的枕边散发着诱人的香味。我彻夜未眠,开始认真考虑同父亲的关系。
⑥三天后,父亲托人给我捎来一个包,包里只有一本《傅雷家书》,没有赠语,只是书的第73页被折起,上面用红笔写了一段话:“倘使这些话使你听了不愉快,使你觉得我不了解你,那么请你想到上面两个理由而原谅我,原谅我抛不开父母对子女的心。”
⑦不知是那两记耳光打醒了我,还是那诱人的粽子香味唤回了失去的希望。父亲再也没有被校长“召见”。
⑧第二年八月,我又一次背起行囊远走他乡。我考上了一所虽不是名牌,但绝对锻炼人的大学。
⑨父亲第一次在我打点行囊的时候看着我,不顾刚被摔坏的腿执意要送我去车站。一路上,父亲什么也没有说。我跟在他后面,默默地走路。
⑩到了车站,父亲帮我把包放好:“凡事靠自己,轻易莫求人。”
?父亲只留给我一句话。
?父亲两鬓斑白,已不再年轻。父亲说这句话时花了好长时间,长得让我感到心痛。我泪水横流,他却转身往回走去。
?“爸!”我轻轻地喊了声。
?父亲没有回头。
?“爸!”我大喊了出来。
?我看到了缓缓转过身来的父亲——他已是泪流满面。
?那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二.一次看见父亲流泪。从此以后,我不再哭泣,不管多苦多累,受多大委屈,在父爱的陪伴下,我始终昂首前行。
?有人说父爱如山,也有人说父爱似海,而我要说,父爱是金。
11.第①段中“朽木在哪儿都一样”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③段写道:“我在一种报复的满足和忐忑不安中等待父亲的到来。”我”为什么会感到“报复的满足”和“忐忑不安”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既然父亲是从不求人的,他为什么又会到校长那里替“我”求情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离别之际,“我”泪水横流,父亲却转身离去,对父亲的这个举动你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说一说“我”为什么认为“父爱是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1课时
1.xiànɡ hánɡ qiè tiǎn hún wǎn zuàn zǐ xiù zhāi
2.①狗血喷头 ②不省人事 ③尖嘴猴腮④唯唯连声
3.吴敬梓 清代 《儒林外史》讽刺
4.①白日做梦 ②恬不知耻 ③一筹莫展 ④自食其果 ⑤日积月累
5.反问夸张比喻引用
6.昏厥疯跑跌倒疯走上集
7.夸张语言动作
8.追求功名封建科举制度
9.难以置信
10.“我”终于中举了,有钱有势了,有好日子过了,可以享福了
11.老太太:哀叹命苦,为儿子担心;胡氏:比较理智、克制,考虑如何治病;众邻居:很有“理性”,趋炎附势。
第2课时
1.腆 踱 轩敞 送 请教 攥 舒 缩 揣
2.B
3.①前倨后恭趋炎附势;②对比
4.①与前文范进中秀才时拿的礼物形成对比,表现了胡屠户的势力。②细节描写,形象地表现了胡屠户巴结讨好女婿到了不顾身份,不知羞耻的地步。③一个“飞”字,一个“直”字写出邻居的动作快和耐心,表现了急于找到范进的心情和趋炎附势的心态。
5.张乡绅拜会。
6.语言描写外貌描写
7.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
8.拉拢范进,结交新贵,攀附权势(范进的宗师周学道和房师高要县汤公),为了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圆滑虚伪、善于拉拢钻营、趋炎附势。
9.指“我”中了后,“我”就可获得荣华富贵。
10.科举使及第者飞黄腾达,也可看出整个社会的欺贫爱富与世态炎凉,揭露了科举不仅毒化了士人,还把一般人的灵魂扭曲得不成样子的罪恶。
11.如果他不是学习的材料,到哪儿念书都一样(或“如果他是不可造就的人,到哪儿都成不了才”)
12.由于对父亲不满,对学校失望,我开始自暴自弃,以至于不得不让父亲来收拾残局,想到这样会使父亲痛苦、难堪,我就有了一种报复的满足;但我不知道父亲到来后会发生什么情况,产生怎样的结果,所以又感到忐忑不安。
13.父亲深爱自己的儿子,在儿子被勒令退学时,为了儿子的前途和未来,他不得不放弃自己做人的原则,去向校长求情。
14.他不想让儿子看到自己流泪,不想让儿子看到自己不坚强的一面;他希望儿子能够学会面对,学会坚强。
15.答案要点:父亲为我所做的一切,以及父亲对我产生的影响,让我体会到了父爱像金子一样厚重,贵重,值得珍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