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复习第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 数学五年级下册青岛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总复习第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 数学五年级下册青岛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9-21 16:16: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名称
回顾整理: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时
第三课时
授课时间
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指出:“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展开图”、“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感受1立方米、1立方厘米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与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背景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已经学习了多种平面图形后,第一次接触立体图形,本课知识在学习立体图形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相关知识都有了知识基础,但是在实际做题和解决问题中会出现各种错误,原因是对知识掌握不够熟练,不能系统的理解和运用。本课的练习就针对了难点和易错点进行巩固练习,力求让他们都能熟练掌握。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整理,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的理解,疏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2.结合具体情境,灵活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通过回顾,进一步明确迁移、类推、归纳等数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4.在整理和复习活动中,逐步养成自主梳理知识的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整理长方体、正方体的有关知识,进一步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掌握表面积、体积方面问题的解决思路。教学难点:形成知识网络,加深知识间内在联系的沟通
评价任务
能熟练表述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及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体积容积间的单位换算,会进行简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并能灵活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梳一梳、练一练、和当堂检测中均对应以上评价任务。
所需条件
长方体和正方体盒。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
特点:表格
棱长之和:
表面积:体积和容积及单位:类推、迁移
教学过程
一、梳一梳1.问题引入:同学们,我们通过前阶段的学习,掌握了不少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模型图,并摆出实物)2.回顾旧知:看着模型,回忆一下,关于长方体、正方体,我们都曾学过哪些方面的知识?教师板书关键性词语:特征
总棱长
表面积
体积
计量单位3.出示复习学指导:复习指导:认真看课本第7单元,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分别是什么?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长之和、表面积、体积(容积)的计算公式分别是什么?并利用学具,再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有哪些?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测量不规则物体的方法是什么?5分钟后,能正确表述以上问题!4.汇报展示:找学生先全班汇报,其余同学小组汇报。师多媒体出示。练一练(一)基本练习,巩固新知1.下面问题哪些与求体积或表面积有关?(1)水池里有多少吨水?
(2)制作一个盒子至少要用多少硬纸板?(3)石头放入有水的玻璃杯中,水面上升多少?(4)游泳池贴瓷砖,要多少块瓷砖?(5)油漆大厅里的长方体柱子,要多少油漆?(6)学校要砌一面墙,要多少块砖?2.填空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强调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特别要熟悉每两个要换算的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尤其是不相邻的单位进率是多少。(二)综合练习,应用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一下题目,要明确求的应该是底面积和体积。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组织交流订正。2..学生先互相交流每一问的问题是求什么的,同学之间简单的进行交流,教师再提问学生说一说。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注:这两道题目都可以让学生到黑板去板书。课堂小结1.问题: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觉得在整理复习知识的时候怎样才能做到扎实有效?学生自由发言,梳理总结。2.结束语师:复习实际上就是对知识的回忆和再加深的过程,要学会用系统归纳的方法将知识梳理成知识树(知识网)的形式,同时还要能应该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在练习中掌握知识。
当堂检测
2.
作业内容
做一做黑板上的题。
一致性
教学目标1、2在知识回顾、练习设计中得到较好的落实,汇报结果和练习结果又依据目标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盒的准备,让学生在回顾学习中利用实物增强知识记忆,更有利于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达成。
教学反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