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质量检测(二)(第四~六单元)
(45分钟 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O—16
Na-23
S—32
Cl—35.5
Ca—40Ag-108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2020·聊城茌平模拟)2019年度弗里德摄影和平奖——“周五为未来”。“周五为未来”这一行动最初由15岁的瑞典女孩格雷塔·通贝里发起,这项行动的国际共识是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
℃以下。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
A.CO2
B.NO2
C.SO2
D.PM2.5
2.(2020·扬州中考)潜艇供氧的一种反应原理为2X+2CO22Na2CO3+O2,其中X的化学式是(C)
A.Na
B.Na2O
C.Na2O2
D.NaOH
3.(2020·济宁曲阜模拟)“染色”馒头中添加铬酸铅(PbCrO4),颜色为柠檬黄,会使人体致癌,已被卫生部明文禁用。已知铬元素(Cr)化合价为+6价,则铅元素的化合价为
(A)
A.+2
B.+4
C.+5
D.+7
4.(2020·枣庄市中区模拟)2020年3月四川凉山西昌发生森林大火,造成19名灭火英雄牺牲。当遇到火灾时,正确处理有利于保护生命财产安全,下列处理方式中错误的是
(A)
A.如果是室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B.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C.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
火警电话
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5.(2020·黔东南中考)记录整理笔记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以下是小红同学笔记中的部分内容,其中有误的是
(A)
A.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C.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这些微粒是不停运动的
D.正常雨水因溶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略显酸性
6.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D)
7.(2019·北京中考)下列关于CO2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8.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3B2C+2D,若8
g
A与B恰好完全反应,已知B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1∶1,且生成D的质量为18
g,同时生成C的质量为
(D)
A.13
g
B.23
g
C.31
g
D.17
g
9.(2020·滨州邹平模拟)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反应原理之一是4Ag+2H2S+O22X+2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X的化学式是Ag2S
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D.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10.(2020·济南历下区模拟)O2和CO2总与我们如影随形,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B)
A.O2具有助燃性,而CO2可用来灭火
B.空气中O2过多无害,而CO2过多会形成酸雨
C.它们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自然界里它们可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转化
11.(2020·自贡中考)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中提到可试用利托那韦进行抗病毒治疗,利托那韦的化学式为C37H48N6O5S2,下列关于利托那韦分子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由5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B.每个分子中含2个硫元素
C.氮、氧原子个数比为6∶5
D.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12.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C)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物质,则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B.稀有气体的原子(氦除外)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8,则最外层电子数为
8
的微粒一定是稀有气体的原子
C.根据化学方程式4NH3+3O22X+6H2O可推知X化学式为N2
D.某物质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水,可推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氢、硫、氧元素
13.(2019·鄂州中考)某火箭在发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甲中氮、氧原子个数比是1∶2
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
C.反应前后氢元素的质量减小
D.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是3∶4
14.(2020·青岛崂山区模拟)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15.如图是CO与CuO反应的装置,下列关于图示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C)
①说明CO具有还原性
②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
③说明CO被还原后的产物是CO2
④既有效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
⑤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分解反应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①②④ D.全部正确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二、填空与简答题(共6小题,共30分)
16.(6分)(2020·济南天桥区模拟)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煤、 石油 和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为节约化石燃料、减少污染,人类进一步开发新能源,如地热能、核能、 太阳能 (填一种即可)等。?
(2)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后燃烧,其目的是 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煤充分燃烧 。?
(3)使用乙醇汽油是一种“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下列关于乙醇作燃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CD (填选项序号)。?
A.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
B.乙醇汽油不能用作汽车燃料
C.使用乙醇汽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使用乙醇汽油可节省石油资源
(4)在催化剂作用下,乙醇与氧气、氢氧化钠在燃料电池中反应生成水和另一种常见的物质,同时产生电能,请你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5OH+3O2+4NaOH 2Na2CO3 +5H2O。?
(5)煤燃烧常会造成环境污染,上图是某燃煤发电厂在高温条件下处理废气中SO2的装置示意图。整个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CaCO3+2SO2+O22CaSO4+2CO2 。?
17.(5分)如图是某种饮料标签的部分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阳离子mg/100
mLNa+:46Ca2+:2K+:21水、二氧化碳、白砂糖、食用酒精
(1)取该饮料少许于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会发现试液 变成红色 (填现象),其原因是 CO2+H2OH2CO3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2)饮料瓶的材料是PET,化学式为(C10H8O4)n。PET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是 2∶1 (填最简整数比),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62.5% 。?
18.(5分)氢资源产业链技术主要研究氢气的生产、储运及其应用等。如图是利用水和煤制备氢气的生产工艺流程。
煤→→→→CaCO3
(1)“水煤气反应”中,需将煤磨成煤粉,水变成喷雾状,其原因是 增大接触面积,充分反应 。?
(2)我国科学家研制出高效催化剂,可使“变换反应”在120
℃下进行,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此“变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O+CO?
CO2+H2 。?
(3)“固化吸收”可减缓的环境问题是 全球变暖 。?
(4)为达到“绿色化学”要求,使原料CO和H2全部转化为乙二醇(C2H6O2),应调节原料中CO和H2的分子个数比为 2∶3 。?
19.(5分)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硫原子,请填空: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S+SO23S+2H2O 。?
(2)由上述微观示意图可以看出,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有 D (填字母序号)。?
A.原子种类 B.原子数目
C.原子质量
D.分子种类
(3)参加上述反应的气体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最简整数比为 3∶1 。?
(4)上述反应中的某种物质,在空气中的含量过多时,容易导致酸雨,请写出这种物质的化学式 SO2 。?
20.(4分)(2019·常州中考)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目前人们除了将煤作为燃料外,更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以煤和空气为原料生产尿素[CO(NH2)2]的一种流程如图:
(1)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N2的过程属于 物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在煤和水蒸气反应前需先将煤粉碎,这样做的目的是 增大煤与水蒸气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
(3)水煤气在铜催化下实现CO的转化:CO+H2OCO2+X,其中X的化学式为
H2 。?
(4)上述流程中合成尿素的同时还有水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H3CO(NH2)2+H2O 。?
(5)实际生产中,N2和H2不可能全部转化为NH3。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有 H2O、N2、H2 。?
(6)以CO2和H2为原料还可合成液体燃料乙醇(C2H6O),该过程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CO2+6H2C2H6O+3H2O。已知:每克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热值。
物质
煤
乙醇
热值/kJ·g-1
约33
30
若将含12
g碳的煤为原料合成的乙醇完全燃烧,理论上最多可放出 690 kJ的热量,从而提高了煤的利用效率。?
21.(5分)在一密闭容器内有A、B、C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
物质
A
B
C
反应前质量(g)
60
32
12
反应后质量(g)
x
16
56
(1)表中x= 32 。?
(2)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为 7∶4∶11 。?
(3)若已知A、B、C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4、16、22,则该反应中A、B、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2∶1∶2 。?
(4)用A、B、C表示这三种物质的化学式,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A+B2C ,该反应属于 化合反应 (填基本反应类型)。?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5分)
22.(7分)(2019·乐山中考)实验室采用下列三种方法制取气体。
制取O2:2KClO32KCl+3O2↑
制取CO2:……
制取Cl2:MnO2+4HCl(浓)MnCl2+Cl2↑+2H2O
已知:Cl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的气体。
(1)写出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
(2)下列有A、B、C三种发生装置和D、E两种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图中仪器Ⅱ的名称是 长颈漏斗 ;?
②用D装置收集Cl2时,Cl2应从 a 管口(填导气管接口处的字母)进入瓶中。?
③用A装置制取氧气后,从剩余固体中分离出MnO2的实验步骤有溶解、过滤和洗涤。
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 。?
(3)下列对制取三种气体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C 。?
A.制取CO2和Cl2的发生装置相同
B.O2、CO2和Cl2都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制取Cl2
的反应中MnO2是催化剂
D.用E装置收集O2时,O2应从d管导入
23.
(8分)(2020·泰安泰山区模拟)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如图)。同学们观察到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产生的大量白烟弥漫到空气中,最后在石棉网上得到一些白色固体。
(1)请写出镁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Mg+O22MgO 。?
(2)同学们通过称量发现:在石棉网上收集到产物的质量小于镁条的质量。有人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出现这样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大量的白烟弥漫到空气中,使得生成物收集不全 。?
(3)小红按如图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还发现产物中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②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③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是Mg3N2
【实验探究】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收集产物中的黄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试纸变蓝色;黄色固体是Mg3N2 ?
【反思与交流】①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3 ;?
②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可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物MgO却远多于Mg3N2,合理的解释是 氮气化学性质不如氧气活泼 ;?
③同学们又联想到氢气在氯气中能够燃烧,于是对燃烧条件又有了新的认识: 燃烧不一定需要有氧气参加 。?
四、计算题(共1小题,10分)
24.(2020·烟台蓬莱模拟)NaCl和Na2CO3的固体混合物与一定质量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4.4
g
CO2和100
g
21.1%的NaCl溶液,求:
(1)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 7.3 g。?
(2)求原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解析】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的氯化钠质量为y,参加反应的盐酸中溶质质量为z。
Na2CO3
+
2HCl
2NaCl+H2O+CO2↑
106
73
117
44
x
z
y
4.4
g
===
x=10.6
g y=11.7
g z=7.3
g
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为
100
g×21.1%-11.7
g
=9.4
g
原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分数=×100%=47%
答案:(1)7.3 (2)47%(解题过程见解析)
PAGE
第
-
1
-
页
共
12
页
-
13
-阶段质量检测(二)(第四~六单元)
(45分钟 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O—16
Na-23
S—32
Cl—35.5
Ca—40Ag-108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2020·聊城茌平模拟)2019年度弗里德摄影和平奖——“周五为未来”。“周五为未来”这一行动最初由15岁的瑞典女孩格雷塔·通贝里发起,这项行动的国际共识是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
℃以下。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
A.CO2
B.NO2
C.SO2
D.PM2.5
2.(2020·扬州中考)潜艇供氧的一种反应原理为2X+2CO22Na2CO3+O2,其中X的化学式是(
)
A.Na
B.Na2O
C.Na2O2
D.NaOH
3.(2020·济宁曲阜模拟)“染色”馒头中添加铬酸铅(PbCrO4),颜色为柠檬黄,会使人体致癌,已被卫生部明文禁用。已知铬元素(Cr)化合价为+6价,则铅元素的化合价为
(
)
A.+2
B.+4
C.+5
D.+7
4.(2020·枣庄市中区模拟)2020年3月四川凉山西昌发生森林大火,造成19名灭火英雄牺牲。当遇到火灾时,正确处理有利于保护生命财产安全,下列处理方式中错误的是
(
)
A.如果是室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B.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C.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
火警电话
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5.(2020·黔东南中考)记录整理笔记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以下是小红同学笔记中的部分内容,其中有误的是
(
)
A.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C.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这些微粒是不停运动的
D.正常雨水因溶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略显酸性
6.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
)
7.(2019·北京中考)下列关于CO2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8.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3B2C+2D,若8
g
A与B恰好完全反应,已知B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1∶1,且生成D的质量为18
g,同时生成C的质量为
(
)
A.13
g
B.23
g
C.31
g
D.17
g
9.(2020·滨州邹平模拟)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反应原理之一是4Ag+2H2S+O22X+2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X的化学式是Ag2S
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D.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10.(2020·济南历下区模拟)O2和CO2总与我们如影随形,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O2具有助燃性,而CO2可用来灭火
B.空气中O2过多无害,而CO2过多会形成酸雨
C.它们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自然界里它们可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转化
11.(2020·自贡中考)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中提到可试用利托那韦进行抗病毒治疗,利托那韦的化学式为C37H48N6O5S2,下列关于利托那韦分子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由5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B.每个分子中含2个硫元素
C.氮、氧原子个数比为6∶5
D.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12.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物质,则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B.稀有气体的原子(氦除外)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8,则最外层电子数为
8
的微粒一定是稀有气体的原子
C.根据化学方程式4NH3+3O22X+6H2O可推知X化学式为N2
D.某物质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水,可推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氢、硫、氧元素
13.(2019·鄂州中考)某火箭在发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甲中氮、氧原子个数比是1∶2
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
C.反应前后氢元素的质量减小
D.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是3∶4
14.(2020·青岛崂山区模拟)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15.如图是CO与CuO反应的装置,下列关于图示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
①说明CO具有还原性
②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
③说明CO被还原后的产物是CO2
④既有效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
⑤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分解反应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①②④ D.全部正确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二、填空与简答题(共6小题,共30分)
16.(6分)(2020·济南天桥区模拟)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煤、
和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为节约化石燃料、减少污染,人类进一步开发新能源,如地热能、核能、
(填一种即可)等。?
(2)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后燃烧,其目的是
。?
(3)使用乙醇汽油是一种“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下列关于乙醇作燃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选项序号)。?
A.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
B.乙醇汽油不能用作汽车燃料
C.使用乙醇汽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使用乙醇汽油可节省石油资源
(4)在催化剂作用下,乙醇与氧气、氢氧化钠在燃料电池中反应生成水和另一种常见的物质,同时产生电能,请你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5OH+3O2+4NaOH
+5H2O。?
(5)煤燃烧常会造成环境污染,上图是某燃煤发电厂在高温条件下处理废气中SO2的装置示意图。整个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7.(5分)如图是某种饮料标签的部分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阳离子mg/100
mLNa+:46Ca2+:2K+:21水、二氧化碳、白砂糖、食用酒精
(1)取该饮料少许于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会发现试液
(填现象),其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2)饮料瓶的材料是PET,化学式为(C10H8O4)n。PET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是
(填最简整数比),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18.(5分)氢资源产业链技术主要研究氢气的生产、储运及其应用等。如图是利用水和煤制备氢气的生产工艺流程。
煤→→→→CaCO3
(1)“水煤气反应”中,需将煤磨成煤粉,水变成喷雾状,其原因是
。?
(2)我国科学家研制出高效催化剂,可使“变换反应”在120
℃下进行,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此“变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固化吸收”可减缓的环境问题是
。?
(4)为达到“绿色化学”要求,使原料CO和H2全部转化为乙二醇(C2H6O2),应调节原料中CO和H2的分子个数比为
。?
19.(5分)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硫原子,请填空: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由上述微观示意图可以看出,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有
(填字母序号)。?
A.原子种类 B.原子数目
C.原子质量
D.分子种类
(3)参加上述反应的气体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最简整数比为
。?
(4)上述反应中的某种物质,在空气中的含量过多时,容易导致酸雨,请写出这种物质的化学式
。?
20.(4分)(2019·常州中考)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目前人们除了将煤作为燃料外,更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以煤和空气为原料生产尿素[CO(NH2)2]的一种流程如图:
(1)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N2的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在煤和水蒸气反应前需先将煤粉碎,这样做的目的是
。?
(3)水煤气在铜催化下实现CO的转化:CO+H2OCO2+X,其中X的化学式为
。?
(4)上述流程中合成尿素的同时还有水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实际生产中,N2和H2不可能全部转化为NH3。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有
。?
(6)以CO2和H2为原料还可合成液体燃料乙醇(C2H6O),该过程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CO2+6H2C2H6O+3H2O。已知:每克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热值。
物质
煤
乙醇
热值/kJ·g-1
约33
30
若将含12
g碳的煤为原料合成的乙醇完全燃烧,理论上最多可放出
kJ的热量,从而提高了煤的利用效率。?
21.(5分)在一密闭容器内有A、B、C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
物质
A
B
C
反应前质量(g)
60
32
12
反应后质量(g)
x
16
56
(1)表中x=
。?
(2)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为
。?
(3)若已知A、B、C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4、16、22,则该反应中A、B、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
(4)用A、B、C表示这三种物质的化学式,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5分)
22.(7分)(2019·乐山中考)实验室采用下列三种方法制取气体。
制取O2:2KClO32KCl+3O2↑
制取CO2:……
制取Cl2:MnO2+4HCl(浓)MnCl2+Cl2↑+2H2O
已知:Cl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的气体。
(1)写出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
。?
(2)下列有A、B、C三种发生装置和D、E两种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图中仪器Ⅱ的名称是
;?
②用D装置收集Cl2时,Cl2应从
管口(填导气管接口处的字母)进入瓶中。?
③用A装置制取氧气后,从剩余固体中分离出MnO2的实验步骤有溶解、过滤和洗涤。
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
(3)下列对制取三种气体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制取CO2和Cl2的发生装置相同
B.O2、CO2和Cl2都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制取Cl2
的反应中MnO2是催化剂
D.用E装置收集O2时,O2应从d管导入
23.
(8分)(2020·泰安泰山区模拟)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如图)。同学们观察到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产生的大量白烟弥漫到空气中,最后在石棉网上得到一些白色固体。
(1)请写出镁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同学们通过称量发现:在石棉网上收集到产物的质量小于镁条的质量。有人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出现这样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3)小红按如图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还发现产物中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②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③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是Mg3N2
【实验探究】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反思与交流】①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
②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可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物MgO却远多于Mg3N2,合理的解释是
;?
③同学们又联想到氢气在氯气中能够燃烧,于是对燃烧条件又有了新的认识:
。?
四、计算题(共1小题,10分)
24.(2020·烟台蓬莱模拟)NaCl和Na2CO3的固体混合物与一定质量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4.4
g
CO2和100
g
21.1%的NaCl溶液,求:
(1)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
g。?
(2)求原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PAGE
第
-
1
-
页
共
12
页
-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