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6减法课件+教案+反思(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6减法课件+教案+反思(共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9-21 16:07:59

文档简介

《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第26~27页的内容及第28页“练习五”第4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演示,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需要用减法来解决。
2. 通过对比练习,使学生初步感知构成减法算式的三个数之间的关系。
3. 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减法的意义,并能够进行5以内的减法计算。
教学难点:对减法的含义及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片等。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引出新知。
请大家试着填一填。(课件出示4和5的分解式填空)
学生自行解答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完成后集体汇报。
探求新知
(一)感知减法的意义
1.课件展示小丑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老师:小丑手上有4个气球,给大家表演节目的时候,不小心飞走了1个气球。现在他的手上还有多少个气球?
【学情预设】他的手上还剩下3个气球。
老师:这里我们能用加法来计算吗?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一说。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原来有4个气球,飞走了1个气球,不是把两部分合并起来,不能用加法计算。引导学生理解“飞走”就是“去掉”的意思。
老师:对,4个气球中飞走了1个,求还剩几个气球不能用加法计算,那到底用什么方法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研究。
【设计意图】利用教科书情境图,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情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初步理解“去掉”的意思,为新课的探究打下基础。
2.在操作中理解“去掉”。
老师:怎样知道还剩3个气球呢?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自主操作。
【学情预设1】借助圆片摆一摆。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注意规范学生的语言描述。)
【学情预设2】用笔画一画。
(教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解释“划掉”是什么意思,理解“划掉”就是飞走了1个气球,也可以说“去掉”了1个。)
老师:请你观察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出不管是拿走,还是划掉,都表示从4里面去掉了1。
3.统一方法,圈一圈。
教师用圆片在黑板上一边操作一边课件同步讲解。
老师:现在我们用小圆片来表示气球!原来有4个气球,所以我们用4个圆片里来表示,用大圈圈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整体。现在飞走了一个气球,也就是要去掉一个圆片,我们就用虚线圈把它圈起来,让它飞走,表示“去掉”,那么现在还剩下多少个气球?
【学情预设】现在还剩下3个圆片也就是3个气球。
指导学生用手指着圆片,说一说哪些是整体,哪些是去掉的,分别有多少个。
【设计意图】减法比加法更难理解,针对这一难点设计了几个层次的操作活动:首先是学生自己动手独立操作,通过动手操作,借助直观、数形结合抽象成图,再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体验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为理解减法的含义打下基础,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学习减法算式
1.认识减号。
老师:4个气球,飞走了1个,求还剩几个气球,也就是从4里面去掉了1。当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的时候,就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减法来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减法。(板书课题:认识减法)
老师:从4里面去掉1,求还剩多少,在数学上我们用一个简洁的符号“-”来表示。“-”的名字叫“减号”,它代表了一种计算方法——减法。
2.理解减法算式的含义。
老师:你知道这道题的减法算式怎样写吗?
【学情预设】借助直观操作的经验,学生会列出算式4-1=3。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1=3。(同时课件出示讲解过程)
老师:算式中4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表示什么意思?3又表示什么?
【学情预设】4表示4个气球,1表示飞走了1个气球,“-”表示从4个里面去掉1个,3表示最后还剩3个气球。
3.读减法算式。
教师范读:4减1等于3。
指名读,学生齐读。(板书:4减1等于3。)
4.加深对算式4-1=3的理解。
老师: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说4-1=3的意思吗?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
【学情预设1】有4辆汽车,开走了1辆,还剩3辆汽车。
【学情预设2】有4颗糖,吃了1颗,还剩3颗糖。
……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达,把意思说清楚。
老师:4个气球里飞走了1个气球,求还剩几个气球;4辆汽车,开走了1辆,求还剩几辆汽车;4颗糖,吃了1颗,求还剩多少颗糖……都可以用减法计算,算式都是4-1=3。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逐渐体会到,我们所说的“去掉”在数学中可以用“-”来表示,从而在算式中理解减法的意义。通过让学生结合具体的例子来描述4-1=3的意思,让学生逐渐从具体情境过渡到数学的抽象算式,初步建立减法的模型。
(三)学习5以内的减法计算
1.课件出示情境图。
老师:5只松鼠在树上玩耍,它们跑来跑去,蓬松松的大尾巴也随之摆来摆去,可爱极了!
老师:你能数数树上有多少只松鼠么?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
【学情预设】学生结合看图经验,可能会说出:树上有5只松鼠
老师:一只松鼠说:“吃的好饱哦,谁要和我下去玩呢?”“我去!”“我也去!”有2只松鼠都回答道。
老师:有几只松鼠跳到了树下?树上还剩几只松鼠?
【学情预设】学生结合看图经验,可能会说出:树上原来有5只松鼠,跑了3只,现在还剩下2只。
老师:要求还剩多少只松鼠,有什么办法求?
【学情预设1】学生可能会说:我们可以依次数一数书上还有几只松鼠。1、2,书上还有2只松鼠。
【学情预设2】学生可能会说:我们可以从5倒着数,5、4、3,所以书上还剩2只松鼠。
【学情预设3】学生可能会说:我们可以根据5的分解与合成知道5可以分成2和3,所以书上还有2只松鼠。
老师:你能列算式表示树上还剩的松鼠的数量么?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5-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3”,并追问算式中的“5”和“3”各表示什么意思。
2.理解算法的多样化。
老师:(手指着5-3这道算式)这道算式的得数是多少?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学生独立思考后和同桌说一说自己的算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不同算法,然后组织全班交流。
【学情预设】预设1:直接看图得出结果。
预设2:从5开始倒着数,5、4、3,还剩2只。
预设3:因为5可以分成3和2,所以5-3=2。
预设4:因为3+2=5,所以5-3=2。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了5-3=2(板书“=2”),你喜欢哪种方法?和同桌说一说吧!
【设计意图】由于不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存在差异,学生的算法会呈现出多样化。让学生在理解他人的算法后,自主选择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6“做一做”。
老师: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出来。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
【学情预设1】第一幅图表示原来有5把铁锹,小朋友拿走了1把,还剩4把铁锹。(教师追问:算式中的5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等号后面的4表示什么?“-”表示什么?)
第二幅图表示原来有4块饼干,小老鼠偷走了2块,还剩2块饼干。(教师追问:算式中的4表示什么?等号前面的2表示什么?等号后面的2表示什么?“-”表示什么?)
第三幅图表示从3只纸鹤中拿走2只纸鹤,还剩1只纸鹤。(教师追问:还有不同的意思吗?引导学生发现:还可以表示3个学生中走掉2个,还剩1个学生。)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帮助学生体会图意与算式意思的一致性。进一步明确:从一个数中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2.完成教科书P27“做一做”第1题。
老师:你能先说说图中表达的意思,再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吗?(引导学生用三句话表达图的意思,并提出数学问题。)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然后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学情预设】左边的图中,原来有5个苹果,小刺猬背走了1个,还剩几个?列式为5-1,结果是4。(教师追问:你是怎么算的?)
右边的图中,原来有5个苹果,小刺猬背走了4个,还剩几个?列式为5-4,结果是1。(教师追问:你是怎么算的?)
老师:比较这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感受被减数、减数、差之间的关系,为后面的教学打下基础。
3.完成教科书P27“做一做”第2题。
引导学生用三句话说清第一幅图的图意,并列式计算出结果,说说是怎样算的。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出:有4朵花,划去1朵,还剩3朵,算式是4-1=3。
老师:观察第二幅图,可以划几个?请列出相应的算式,并计算出结果。(讲解时,请不同答案的学生分别说说自己的图意。)
【学情预设1】有4朵花,划去2朵,还剩2朵,算式是4-2=2。
【学情预设2】有4朵花,划去3朵,还剩1朵,算式是4-3=1。
【设计意图】在开放的情境中进一步明确“划去”的意思,指导学生明白从整体中去掉几个,就从总数中减去几个。
4.完成教科书P27“做一做”第3题。
教师先引导学生看第一道算式和对应的图,在理解图意和算式意义的基础上由学生独立完成后面两小题。
(指导学生明确减去几就涂几个,没有涂色的就是剩下的)。
【设计意图】这一组习题的练习,首先是通过读懂图意,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减法的含义;其次是利用减法的含义,通过操作进行计算,巩固算法;最后利用算式的对比,使学生感受到减法算式中有联系的三个数之间的关系。
5.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P28“练习五”第4题后,汇报交流。
【学情预设】学生能比较熟练地写出算式的结果,教师指名说说是怎样算的。
老师:再请你观察这些题,你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算式,初步感受减法算式中三个数之间的关系,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课堂小结
老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了?有什么收获呢?
五、板书设计
5以内减法的计算
4-1=3
倒数法和数的分解与组成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8张PPT)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2
0
2
1
第6课时 减 法
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认识和加减法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01 复习导入
请大家试着填一填。
4
1
4
2
5
2
5
4
3
2
1
3
02 探究新知
小丑手上有4个气球,给大家表演节目的时候,不小心飞走了1个气球。
现在他的手上还有多少个气球?
我们用小圆片来表示气球!
原来手上有4个气球
现在还剩多少个气球?
从总数4个气球里去掉飞走的1个气球,用减法计算。
4

1

3

减号
读作:4减1等于3。
列减法算式:
从总数里面去掉(减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5只松鼠在树上玩耍,它们跑来跑去,蓬松松的大尾巴也随之摆来摆去,可爱极了!
吃的好饱哦,谁要和我下去玩呢?
我去!
我也去!
你能数数树上有多少只松鼠么?
1
2
3
4
5
有3只松鼠跳到了树下!
1
2
3
现在树上有多少只松鼠?
从5倒着数,5、4、3,还剩2只。
3
5
2
5-3=
2
1
2
5以内的减法可以用倒数法和数的分解与组成来计算。
03 学以致用
(教材第26页“做一做”)
1.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5-1=4
4-2=2
表示5把铁锹,拿走1把,还剩下4把。
表示从4块饼干中拿走1块,还剩下2块。
3-2=1
可以表示从3只纸鹤中拿走2只,还剩下1只。
还可以表示有3只个小朋友,走了2个小朋友,还剩下1个小朋友。
还有其他意思么?
2.
(教材第27页“做一做”第1题)
5-1=
5-4=
4
1
3.划一划,填一填。
(教材第27页“做一做”第2题)
4-1=
3
4- =
2
2
3
1
还能有其他答案么?
4.涂一涂,填一填。
(教材第27页“做一做”第3题)
3-1=
2
4-1=
5-2=
3
3
5.
5-2=
3
4-3=
1
(教材第28页“练习五”第4题)
3-1=
2
4-1=
3
5-3=
2
3-2=
1
04 课堂小结
从总数里面去掉(减掉)
一部分,求还剩多少,
用减法计算。
减法的
意义
5以内的减法可以用
倒数法和数的分解
与组成来计算。
减法的计算《减法》教学反思
《5以内的减法》这节课要完成的任务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初步认识减法,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学会5以内减法的计算方法;发展学生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在教学这节课时我从以下几点做起:
1.真实的情境导入,引发学生积极参与。我在课堂导入时,演示了这样一个情境:先请2个女生到讲台上来,再请1个男生到讲台上来,问: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学生说出用加法进行计算后还列出了算式。接着再演示3个同学站在一起,先请1个男生下去,问:现在讲台上还剩下几个同学?用什么方法计算?从而引出“减法”。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唤起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学起来必然亲切、实在、易懂、有趣,并且为学好新知识铺好路。
2.教学方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说中学,做中学,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精神。新课程倡导:“学生的数学学习必须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本课通过学生自主观察、思考“纸鹤”一图,说一说图中的意思,在此基础上了解减法的含义。通过用情景引导学生说出了3-1=2, 然后让学生根据算式说图意,找一找3、1、2在图中分别表示哪一部分,这一环节的教学更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数学逻辑,加深了学生对减法的含义的理解。在练习过程中采用了多种形式,让学生从图中发现信息,获取数学知识,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说一说生活中要用减法来解决的问题,如:妈妈买了3个苹果,我吃了1个,还剩几个?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更加明确了学好数学的重要性。整堂课都围绕学生来进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充分体现了“我要学”的强烈愿望。
在整节课上还存在着不足:
1.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学生对减法算理的理解,但是结果依旧不尽如人意。课堂上,我每出示一个情境,都要求学生用三句话先说出图意,再根据图意列出算式。“原来有( ),走了( ),还剩( )”,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哪部分减?减去哪部分?总结:要从原来的一共当中去掉飞走的,跑掉的部分,不能用剩下的去减。虽然对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有一定的帮助,但仍然有不少学生不会看图,仍然用剩下的减去去掉的,以后在练习中需要多加锻炼,培养学生说图意,列算式的好习惯。
2.在教学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大部分学生,而忽视了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应该对这部分学生及时给予帮助、指导,保护他们求知的欲望与学习热情。
3.在教学中,孩子算理说的多,但是脱离图怎样计算减法,练的较少,在下节课的教学中要利用口算卡片,采用抢答、开火车、小组比赛、男女擂台赛等游戏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其中,让学生在比赛中提高口算速度。而口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必须多练。另外,要与家长配合,每天让家长给孩子练习一定数量的与教学内容同步的口算题。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