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共1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22 19:54: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历史小探索
1965年5月1日,中国地质的课学院的研究人员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的一个小山坡上,挖掘到两颗古人类门齿化石。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是石器
时代
性质
生活习惯
代表
作物
分布地
旧石器时代
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是时代
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
旧石器时代遗址地图
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一万年)
以打磨结合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修建村落,生活逐渐稳定
水稻(仙人洞遗址中发现距今约一万年的水稻遗存,证明中国是世界上人工水稻栽培的重要起源地)
仰韶文化时期(距今7000-5000年)
彩绘陶瓷,以粟为主要栽培物
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
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种植水稻,掌握养蚕缫丝技术)
粟,水稻
黄河中上游地区
新时代晚期
较大规模的祭坛和文化,精美的玉器
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
中国原始社会
阶段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父系氏族社会(父权制取代母权制,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的萌芽开始出现,氏族间的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了权贵阶层。)
北京人
旧石器时代遗址地图
从部落到国家
禅让的背景
黄帝与炎帝形成炎黄部落联盟,被后世尊称为华夏始祖。五帝首领之一尧年老时根据各部落首领的推举和考察,有尧继承其位,这种做法成为禅让。
夏的建立
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
性质:奴隶制
制度的转变: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权力分布:
夏王:最高统治者
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
习题

建立时间:公元前1600年
建立者:汤
商王:最高统治者(其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
都城:殷
文字:甲骨文
器物:青铜器
权力分布:
管理结构:
灭亡时间:公元前1046年
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至燕山
内服:商王直接控制的王
外服: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
习题
习题
西周
建立时间:公元前1046年
建立者:周武王
首都:镐
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
高潮事件: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
灭亡时间:公元前771年
习题
习题
商和西周商和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的时期。
主要生产部门:农业
基本土地制度:井田制
农业生产主要工具: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
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青铜铸造
历史地位: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
习题
小试牛刀
商朝的政治制度
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王”。不过,商王不仅是本国君长,他还是邦国的
A.国主
B.领主
C.盟主
D.君主
答案:C
解读:本题主要考查商周分封制以及国家政治体制。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里表的政治体系下,商周政权的“王”,即商王、周王<周天子)是天下大宗,各诸候国的国君是小宗,在政治上是上下级关系。对诸侯国来说,商王是天下共主,即诸候盟主。故C正确。
分封制
在周代的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王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守西周的分封制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说明战国时期分封制在秦国已遭破坏,集权统治模式基本建立起来,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是分封制瓦解的根本原因,A项说法错误,分封制是地方分权模式而非君主集权,B项说法错误;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等级差别明显并不能说明严格遵循分封制度,其实分封制在东方六国也遭到破坏,D项表述错误。
夏,商,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的概念,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
C.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
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及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唐德刚所谓的“封建”阶段是指夏商周时期;“帝制”阶段是从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到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民治”段指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夏商周时期的政权与血缘纽带关系密切结合,因此A符合题意;夏商周时期虽然存在王权,并以神权强化王权,但此时中央集权制度尚未确立,所以不能称为“专制”王权,可排除B;中央直接控制地方最初是通过郡县制实现的,是第二阶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典型特征,
C不合史实;“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是“帝制”阶段的特点,典型事例有秦朝“焚书坑儒”和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D不合史实。故选A
商朝青铜器
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主要用于(

A.祭祀
B.战争
C.日常生活
D.显示财富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青铜器的认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夏朝青铜器种类增多,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西周的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所以此题选A。
夏朝制度的转变
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这标志着下列哪一制度的出现(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种姓制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我国奴隶社会夏王朝的相关知识点。据题文材料启继父位,“公天下”变成“家天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标志着王位世袭制的出现。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