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秋学期 鲁教版九年级上教学资料【课件+教(学)案】:西湖游记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年秋学期 鲁教版九年级上教学资料【课件+教(学)案】:西湖游记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7-10 19:22:47

文档简介

《西湖游记二则》学案
  1.积累文言文字词,并顺利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清高淡雅的志趣。
  3.学习观察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4.品味作者细致观察景物、用心感受生活的审美情趣。
  一、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字中郎,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人。他的美学思想的核心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作品有《锦帆集》《解脱集》《瓶花斋集》等。
  写作背景:袁宏道于万历二十三年二月由京师至江苏吴县任县令,虽颇有政绩,但却感到“性与俗违,官非其器”,羡慕陶潜“归去来兮”,万历二十五年春被准解官,此时恰如游鳞纵壑,大有“无官一身轻”的解脱之感,是年辞官后自春至夏,乃畅游惠山、西湖、五泄、天目等东南山水名胜,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寄托其追求自由的心灵,欣赏造化之奇妙。将其所见所感形诸笔墨。其中描叙杭州西湖山水风光的散文即十六篇之多。
  二、初读文章
  朗读全文,注意划出不会读的字,并查字典标上注音。
  (1)突兀层崖中( ) (2)花光如颊( )
  (3)波纹如绫 ( ) (4)夕舂未下( )
  (5)罗纨之盛 ( ) (6)为夕岚 ( )
  三、疏通文意
  对照课下注释,翻译课文,指出疑难处交流并掌握重点词句。
  1.掌握划横线的词语的意思。
  (1)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 )
  (2)即棹小舟入湖( )
  (3)已不觉目酣神醉( )
  (4)为朝烟,为夕岚( )
  (5)梅花为寒所勒( )
  (6)歌吹为风,粉汗为雨( )
  (7)艳冶极矣 ( )
  2.准确翻译下列句子。
  (1)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2)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
  (3)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
  (4)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5)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四、深入探究
  1.研读《西湖一》,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去游西湖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描写西湖全景的句子是哪几句?
  (3)欣赏了西湖美景后作者的心情又是如何呢?(原文的语句)有什么作用?
  2.研读《西湖二》,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中的总领句是什么
  (2)与“西湖最盛”“为春为月”相照应的句子分别是哪几句?
  (3)与“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相照应的句子是哪几句?
  (4)文章点名作者高雅情趣的是哪句?
  3.品味下列句子的精彩之处。(任选一)
  (1)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2)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处,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方法提示:
  *品味句子的精彩之处要从语言和内容、情感等方面切入。
  *赏析语言时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注意文章的修辞方法,未必面面俱到,可有所侧重得选其一回答。
  示例展示:“即棹小舟入湖。”这句话中的“即”字意思是“立刻、马上”从而反应出作者急于亲近西湖,走进西湖的急切心情。
  五、积累迁移
  1.积累文中描绘西湖的美好的词句。
  2.描写西湖美景的佳作很多,试在课外搜集、梳理,与同学交流。
  附参考答案和思路提示
  二、1. wù jiá líng  chōng wán lán
  三、1. 突兀(高耸的样子) 棹:(划船)目酣(喝足了酒)岚(山气) 勒( 抑制 )粉汗(年轻妇女的汗) 艳冶(美丽,妖艳)
  2.(1)远处孤山葱绿,宛若美人的黛眉,岸上春花嫣红,恰似少女的面
  颊,湖上和风,如同酒香一样醉人,湖中波纹,似白绫一样起伏。(2)这时我想用一个词来描绘眼前的光景,竟然想不出来。我这时被桃花所迷住,竟然不忍心离开湖上。(3)今年春雪很大,梅花受到寒气的抑制。(4)歌声和乐器声如阵阵清风,到处传扬着,年轻妇女的汗如道道细雨,依着华丽的富家子弟往来不绝,比堤边的草还要多,美丽极了,妖艳极了。(5)花和柳的情态,山水的容颜和情意,另是一种趣味。
  四、1.(1)急不可待的心情。“从武林门而西……则已心飞湖上”,写出了作者非常想见西湖的迫切心情。“即棹小舟入湖”中的“即”也写出了作者急不可待的心情。(2)“山色如娥……波纹如绫”(用四个比喻句构成排比,写出了西湖秀美的风姿)(3)“才一举头……初遇洛神时也”,这几句写出了作者初游时的心情,作用衬托出了西湖的美丽。
  2.(1)“西湖最盛……为夕岚”(下面的语段都是围绕这两句话来写的)(2)“由断桥至苏堤一带……艳冶极矣”这几句写出了西湖美丽的景色,照应了文章开头的“西湖最盛,为春”。“月景尤不可言……一种趣味”则照应了开头的“西湖最盛,为月”。(3)“其实湖光染翠……始极其浓媚”,照应了开头的“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4)文章结尾句“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满含讥讽之意,表明了自己的不同于世俗的高雅情趣。
  3. (1)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调动视觉触觉等感官角度生动形象得写处了西湖的妩媚动人;
  (2)“染”与“设”形象生动,化静为动,将景物人格化,再现了大自然的巧夺天工。
  五、积累
  1.例:
  (1)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2)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2.例:
  (1)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题临安邸》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心亭看雪》
  (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春江花月夜》(共31张PPT)
西湖游记二则
袁宏道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苏堤春晓
断桥残雪
平湖秋月
三潭印月
双峰插云
曲院风荷
花港观鱼
南屏晚钟
雷峰夕照
柳浪闻莺
  袁宏道,明代文学家,湖北公安人。他与其兄宗道、弟中道都是晚明反复古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当时称“三袁”。他主张文学创作要“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 。
  作者简介
请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突兀 棹
颊 丁酉
朝烟 夕岚
苏堤 罗纨
艳冶 夕舂
请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突兀(w ù ) 棹(zhào )
颊(jiá ) 丁酉( yǒu )
朝烟(zhāo) 夕岚(lán)
苏堤(d ī) 罗纨(wán)
艳冶(yě) 夕舂(chōng)
《西湖一》译文:
从武林门往西走,就望见保叔塔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这时我的心已经飞到了西湖上面。午间进入昭庆寺,用茶过后,立即雇小船划向湖中。山是青黑色的,如同美女的秀眉;桃花嫣红,好似少女的面颊;暖风拂面,使人如饮醇酒;微波荡漾,像绫罗般细软平滑。我刚刚抬头一看,就已心醉神迷。这时我想用一个词来描绘眼前的光景,竟然想不出来,,大约像东阿王曹植最初见到洛神时一样了。我游西湖就从这一次开始,时间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西湖二》译文:
西湖最美的时间是春天和月下,一天之中最美的时刻是早晨的烟雾和傍晚的山光。今年春雪很大,梅花受到寒气的抑制,跟杏花、桃花一个接一个地开放,更是难得的景观。
石篑多次跟我说:“傅金吾家园中的梅,是宋朝张公甫遗留下来的,应该赶紧去看!”我这时被桃花迷住了,竟然不忍心离开湖上。从断桥到苏堤这一带,绿柳红桃,叶茂花盛,颜色浓艳,弥漫二十多里,歌声和器乐声如阵阵春风(到处传扬着),(少女们)混合着脂粉的汗如道道细雨。衣着华丽的富家子弟往来不绝,比堤边的芳草还要多,真是美丽妖艳极了。
花光如颊
波纹如绫
山色如娥
温风如酒
西湖一
温风如酒
花光如颊
山色如娥
波纹如绫
心飞湖上
目酣神醉
一语不得
月景尤不可言
山岚设色之妙
湖光染翠之工
梅与杏桃相次开放
春雪甚盛
弥漫二十余里
绿烟红雾
一日之盛
为朝烟
为夕岚
西湖二
西湖
之盛

梅与杏桃相次开放
绿烟红雾二十余里
歌吹粉汗罗纨艳冶

花态柳情
山容水意
极其浓媚
尤不可言
朝烟
朝日始出
夕岚
夕舂未下
作者游踪
西湖一:
西湖二:
武林门—昭庆寺—西湖
断桥——苏堤(全在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