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3.角的初步认识整理和复习课件+教案+反思(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3.角的初步认识整理和复习课件+教案+反思(共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9-21 16:44:15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3 角的初步认识
整理和复习
角的认识
角的画法
01
单元小结
钝角
锐角
直角的判定
直角的画法
直角

角的初步认识
02
知识梳理
知识模块 具体内容
角的初 步认识
1.认识角: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组成的。
2.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
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
画成了一个角。
知识模块 具体内容
直角、 锐角和 钝角的 初步认识
1.直角的判定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
角比一比。
2.画直角的方法:
3.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03
综合训练
1. 在两个三角尺上各选一个角,比一比它们
的大小。
提示:可以运用重叠法比较。
(教科书第43页练习八第5题)
2. 在方格纸上画直角。(从给出的点画起)。
画法不唯一。
(教科书第44页练习八第7题)
3. 照右图在钉子板上围
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提示:正方形每条边所占的点数应相等,
长方形相对的两条边所占的点数应相等,正方
形和长方形的四个角都应是直角。
(教科书第44页练习八第8题)
4.找出下面三角形中的直角、锐角和钝角。
直角
锐角
钝角
你有什么发现?
(教科书第44页练习八第10题)
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1个钝角或直角,
最少有2个锐角,最多有3个锐角。
5. 在钉子板上任意围一个图形,再找出图形
中的直角、锐角或钝角。
(教科书第45页练习八第12题)
直角
钝角
锐角
6.
(1)说一说七巧板中的每块板
是什么形状,上面各有哪
些角。
(2)比一比5块三角形板的各个
角的大小,你有什么发现?
(3)用两块板拼直角,你能拼出几个?拼钝角呢?
(教科书第45页练习八第13题)
(1)七巧板中有5块三角形板,1块正方形板、
1块平行四边形板。三角形板上有2个锐角
和1个直角;正方形板上有4个直角;平行
四边形上有2个锐角和2个钝角。
(2)5块三角形板上都有1个直角、2个锐角,且2个锐角的大小是一样的。
(3)自己动手拼一拼,答案不唯一。如:
钝角
直角
7. 拿一个正方体的盒子,先看看每个面上
有几个直角,再数一数这个正方体盒子上一
共有多少个直角。再拿一个长方体的盒子,
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
解:4+4+4+4+4+4=24(个)
(教科书第45页练习八第14题)
每个面上都有4个直角,这个正方体盒子上一共有24个直角。长方体盒子每个面上有4个直角,长方体盒子上一共有24个直角。
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上的直角个数相同。
04
易错辨析
1.如果把一个角的两边延长,那么这个角就
变大了。 (√)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
无关,与两条边张开的大
小有关。角的两条边的张
口变大,这个角才会变大。
改正:(×)
2.黑板上的直角比三角尺上的直角大。(√)
所有直角都是一样大
的,它与物体的大小
没有关系。
改正:(×)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整理与复习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取知识。在数学课堂教学上,教师应给学生留下一片空间来,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说、动手操作、讨论、质疑问难、自学、暴露自我,以取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角”在低年级学生的画笔下早已出现,但它叫什么?是怎样组成的?角的形状都一样吗?怎样画角?……问题并非人人都懂得。角的认识是低年级学生对几何平面图形由感性到理性的一种认识飞跃。同时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且发展数学思考。
因此,在《认识角》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创设《交警叔叔维持街道上的交通秩序》情境,导出生活中的角,用实物(红领巾、三角板、纸扇、时钟等)的演示,让学生观察,让学生触摸,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营造生动、鲜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从生活中的角到平面的图形去追索,去讨论,去发现,去总结,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活动一:认识角。
师: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你们见过角吗?
生1:我戴红领巾时,发现红领巾有角。
生2:我们用三角板时,看见三角板有角。
生3:我用纸扇时,看见它有角。
生4:时钟上的分针与时针经常形成角。
生5:五角星也有角,教室的门窗上也有角。
……
紧接着,我就创设交警维持街道秩序的情境,(出示本课的街景图)让学生在图中找角,让学生说一说看到的角。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出路面上十字路口,人行横道,路边建筑,标志牌及交警所作的手势等都活动二:感受角。
我设计了让学生动手用纸折角,然后触摸角有什么感受。并在折的角上标上边和顶点,同时讨论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并联系实际说说你在生活中还发现哪些物体有角?要求学生亲自动手画角,说说画角的步骤,还出示一些我课前准备好的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个是角?哪个不是角?
活动三:探索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师:出示两个一样大的角,只不过是这两个角的边长度不一样。(一个角的两边短,另一个角的两面边长)请学生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
生1:我觉得角1大。
生2:我觉得角2大。
生3:我不同意他们的说法,我觉得两个角一样大。
生4:我不同意生3的看法。
生5:我同意生3:的说法,我也觉得两个角一样大。
……
我说:“请同学们不用争了,还是大家动动手吧!自己制作一个活动角,然后看看活动角的边张开,角发生了什么变化?边合拢,角又有什么变化?角的大小和角的两边的长短有什么关系?”
学生们忙起来了。不一会儿,许多学生就把手举得高高的。
生1:两条边张开,角变大。
生2:两条边合拢,角变小。
生3:两条边张得越大,角就变得越大。
生4:两条边合得越紧,角就变得越小。
生5:教师,我用的是同一个活动角,这个活动角的两边长短不变,角却会随着两边张开度的大小而改变。我断定: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张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这时,班上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点点头表示同意生5的说法。
数学课上给学生留下一片空间,建立一种以人为本的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是必要的,这不仅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发展的条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又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整理与复习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角的初步认识的知识有系统性的认识,初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角的初步认识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想,同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目标解析
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操作中回顾角的初步认识的知识,并在不同的操作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牢固掌握角的初步认识的知识。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一)设问中揭示课题
1.情境中设问
2.揭示课题
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及教师的设问,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操作中梳理知识
(1)角的组成
①学生在作业纸上画一个角,并标出角各部分的名称。
②学生作业展示并进行评析。
(2)角的分类
①课件出示下面的三个角。
②指定学生说出各个角的名称,并说说你的判断方法。
③在下面给定的边上分别画一个直角、锐角、钝角(从给出的点画起)。
(3)及时巩固
①看一看:下面的各个图形哪几个是角?它是什么角?哪几个不是角?为什么?
②画一画:从这个角的顶点出发画一条线,把它拆分成两个角。这两个角可能是什么角?会有几种不同的情况?
先让学生组内交流,然后独立完成,最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在复习角的初步认识时,没有单纯地进行知识点的复习,而是让学生在“比一比、画一画” 等操作活动中,经历复习知识的全过程,避免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同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加深对所复习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中深化知识
先让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交流时指定学生说说每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所复习知识的理解,使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完整。同时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意识,做到能轻轻松松学知识、做数学,从解决问题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
(四)总结中畅谈收获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感受或体会?觉得哪些地方还有疑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