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教案
日照一中 赵海民
一.导入:
2000年香港《亚洲周刊》编辑部组织来自全球14位文学名家,联合完成了 “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评选,孙犁的《荷花淀》也名列其中。(多媒体展示课题)通过昨天的预习阅读,你觉着《荷花淀》到底有哪些魅力使其得以入围,成为“照耀着全球华人世纪旅程”的精神食粮?
板书:(景物美、语言美、人物美)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循着孙犁的《荷花淀》一起来领略这篇小说中“人物”的魅力?(板书课题:《荷花淀》孙犁、人物)
通过昨天的阅读,大家说说《荷花淀》这篇小说的主角是谁?(板书:水生嫂、荷花淀的妇女)
分析和理解小说的人物,有多把钥匙,如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今天我们应该动用哪一把呢?(语言),这节课我们学习的目标是……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1.朗读个性化的语言,领会水生嫂及其他荷花淀妇女形象。
2.通过赏析人物,陶冶学生性情,涵养学生心灵。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小说中的人物往往要在故事情节的展开中表现其形象,要“领会水生嫂及其他荷花淀妇女形象”,就要把握小说的情节。(多媒体展示整体感知----把握情节)接下来请同学们用5分钟的时间快速浏览课文,试用四字短语为小说各个情节拟一个小标题。(此环节不是本节课的重点,只让学生把握情节即可)
学生3分钟快速浏览课文,引导生成;
老师也拟了几个标题——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杀敌(多媒体展示小标题)
三.接下来,我们首先朗读品味“夫妻话别”中的对话,探究把握水生嫂形象(多媒体展示品读语言,领会形象)
师:请同桌两人分角色读,从“女人抬头笑着问”读到“女人留着眼泪答应了他。”
生:朗读(略)。
师:听完这段对话,你对水生嫂的印象如何?你认为这些语言反映出水生嫂怎样的心理状态、个性特征?找一句你认为最简洁,最传神,最动人的话,来给大家说一说。
(一)合作探究:
学生寻找最简洁,最传神,最动人的话,并讨论这些话语所表现的水生嫂的心理、性格
(二)展示交流:
预设1:我认为是“你走,我不拦你。”表明水生嫂支持丈夫参军杀敌。
师导:好,你把原句中“家里怎么办?”给落下了,那么加上以后是否就表明水生嫂不支持丈夫了呢?有没有同学知道?
生:还是支持的。只不过提出实际困难,真实地反映出矛盾心理。
师:是啊,水生嫂是人而不是神,丈夫走了,生产任务、生活重担、服侍老人、照顾孩子,这一副副担子全都得压到自己的肩上,没有顾虑是不现实的。不过,经过了一番思想
斗争,水生嫂还是毅然决定挑起家庭的重担。
能在文中找出这个句子来吗?
预设2:生找,齐答:“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师:对。从这句话里我们看到水生嫂支持丈夫参军杀敌。只要丈夫理解自己,再苦再累也愿意承担;体现了中国妇女纯朴善良、任劳任怨的传统美德。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说当年有个印刷厂粗心地将句号印成了逗号,变成“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孙犁得知后认真地说:“这是原则性错误!”现在你能理解孙犁的话吗?
生:用句号更能反映出支持、理解丈夫的明确态度,突出不阻拦;用逗号则强调了“家里怎么办?”,突出依赖性。
师:说得真不错,你能通过朗读把用句号和用逗号的不同感觉区别开吗?
生:我试试。(朗读,有意识地突出了小鸟依人和深明大义两种风格。)
众生笑。
师:看来,你不仅准确地理解,还能准确地传达。
其他同学还找了什么句子?
预设3:
生:“你总是很积极的。”体现出水生嫂对丈夫的行为感到骄傲自豪,引以为荣。从这句话里我觉得她是一位思想进步的妇女,一个温柔贤惠的妻子。
师:理解得很准确,你也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生准备读,其他同学充满期待。
生读(略)。
师:你对自己的朗读满意吗?
生:不是很满意。
师:那你能不能给大家推荐一位,来读出你所体会到的感觉?
生推荐,生朗读(突出“积极”,读得很成功,得到了热烈掌声)。
师:请同学们继续找。
预设4:生:“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丈夫这一去,有可能会牺牲,但这一句表明水生嫂已经能够比较平静的面对这生离死别。
生:我认为从这句话中也可以看出水生嫂对丈夫的依恋。
预设5:生:“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这是全篇小说中分量最重、内涵最多的一句话。战争年代,被敌人捉了活的,对一个年轻少妇来说,就意味着被羞辱的命运,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家庭的悲剧,更是一个民族的耻辱。一对恩爱夫妻,他们最担心、最不能接受的就是这样一个事实。因此,丈夫要求妻子去拼命,正应了那句古话——“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此时夫妻的思想感情,一定经历了瞬间的狂风暴雨、电闪雷鸣。为了个人的、民族的尊严,他们的选择只能是与敌人“拼命”。此刻女人是流着眼泪答应丈夫的。你看,从内心一惊,到理解丈夫,从鼻子发酸,到狠下决心,答应丈夫的嘱咐,把一个女人丰富、复杂、高洁的情感世界,表现得多么淋漓尽致而又回环曲折。我认为从这句话中也可以看出水生嫂对丈夫的深深的爱和忠贞。
师:同学们都找了水生嫂得知丈夫要上前线以后的话,再请大家注意在丈夫说出“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之前的富有个性的话。
预设6:生:我觉得水生嫂还是一位体贴聪明的妻子。你看“‘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可见对丈夫非常关切、体贴。
预设7:生:还有 “怎么了,你?”问这句话是由于水生嫂看出水生笑得不像平常,反映出她的聪慧。
师:那我能不能把 “怎么了”后的逗号改成句号?
生:不好,用逗号更能反映出急切、体贴的心情;句号显得有点冷冰冰的。
师:说得有理。你也能把用逗号和句号的不同读出来吗?
生朗读,传达了急切和冷淡两种态度。
(三)师生合诵:
师:同学们都尝试着读过了,也对水生嫂的个性、心理作出了自己或深或浅,但都独具个性的理解。受了大家的启发我也想用我的声音、我的情感来传达我对水生嫂的理解。我想找一位女生来合作一下,大家给我推荐一位。
生兴奋,推荐。
师生朗读从“女人抬头笑着问”到“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的对话部分。
生热烈鼓掌。
师:我想知道同学们鼓掌的理由。
生:因为我觉得你读得蛮不错的。
生:你让我透过水生嫂的这些语言能想象出水生嫂的形象。
师:哦,真谢谢你的鼓励。那你给我说说水生嫂是怎样一个人?
预设:
生:理解支持丈夫,吃苦耐劳,淳朴善良。
生:还有舍小家为大家,深明大义,任劳任怨。
(板书:深明大义,任劳任怨,贤惠善良)
四.朗读“商议探夫”、“助夫杀敌”两个片段,领悟以水生嫂为代表的荷花淀妇女群像
师:也许,我们用这些词语还不足以形容她。因为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一颗朴素的爱国心,一份深厚的爱乡情;却把自己的丈夫送上了生死难料的前线,这一切水生嫂做到了,荷花淀的其他妇女们也做到了。在那个年代,千千万万个解放区妇女都是这样做的。正像孙犁自己说的:“《荷花淀》所写的,就是这一时代,我的家乡,家家户户的平常故事。”可是,丈夫们上了前线,到底也带走了女人们的心。这不,“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聚在水生家里,大家商量。”商量什么呢?
生齐答:探望丈夫
(一)、商议探夫
师:这里的五句话应该推荐几位同学来朗读?五位还是四位?
生:(经过阅读)四位。
师:言为心声,什么人说什么话,大家来判断一下哪两句应该是同一个人说的?自己先读读看。
预设1:第一句和第五句。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两句话都表明自己本身不想去。(此回答引来许多反对之声)
师:看来你的想法很独特,很多同学有不同的见解。
预设2:生:说第一句和第五句的人其实都是想去的,她们都在找借口(其他同学频频点头)。我认为是第一句和第四句。因为说第四句话的人最急切,那么也应该是她第一个提出要去的。
预设3:生:我不同意。应该是第二句和第四句。从语句的顺序看,第二句说完以后,水生嫂提出了一个顾虑,于是她又紧接着再说。
生:我也认为应该是第二句和第四句。因为各人的语言反映出个性不一样。比较起来,说第二句和第四句的人最为直爽,显得心直口快。
师导:说得好。那么说第一句、第三句和第五句的又分别是什么性格?
生:第一句,先说探望的可能性,又表明自己不拖尾巴的立场,再找借口,显得很精明乖巧。
生:第三句是水生嫂说的,她说出了一个事实,表现出一种顾虑,是稳重谨慎的性格。
生:我觉得第五句是在说假话,说不想去其实很想去,说没看头其实大有看头。(众笑)说明她言不由衷,很怕难为情。
师:作为男同学,对女人的心理把握得如此准确,实在难能可贵。
师导:那我就请你帮我推荐四位女同学来朗读这五句话。
四个女生朗读,其中读第五句时引来一阵笑。
师问读第五句的同学:刚才同学们的笑声表明你读得很有意思。你对自己的朗读满意吗?
生:还可以。
师:你很含蓄,很谦虚。你认为你表达出的感觉是什么?
生:一种不好意思直说的忸怩羞涩吧。
师导:看来,出色的朗读是建立在准确的理解的基础之上的。我们看出,这些人物语言非常个性化,或乖巧或爽快或稳重或羞涩,跃然纸上。那么,她们的语言中有没有透露出共同的心理?
生齐答:有。
师:好。请一位同学来说出这种共同的心理。
生:都表现出对丈夫想念牵挂,情愿冒着危险去看望丈夫。
师:有共性就能达成共识,于是这几个女人带上小包裹,偷偷坐在一只小船上,划到对面马庄探望丈夫去了。不巧的是,丈夫们已经在前一天半夜里离开了。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就在她们摇着小船回家途中,却意外地遭遇了敌船。怎么办?幸亏这些青年妇女自小在白洋淀长大,她们摇得小船飞快。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她们急中生智,把小船摇进了荷花淀,也碰巧把敌船引入了丈夫们的包围圈。就在荷花淀里,女人们找到了日夜思念的丈夫,也目睹了丈夫们神勇歼敌的全过程。丈夫们打捞完战利品,就又出发了,女人们划着她们的小船赶紧回家,因为刺激和兴奋,她们又说笑起来。一起去听一听她们正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注意37页上的文字。
五、归途说笑
师生听录音,从“‘你看他们那个横样子’”到“‘谁比谁落后多少呢!’”
师:
(一)合作探究:
这些话中,大家能分辨出哪一句是由水生嫂说的吗?咱们来读一读,品一品,辨一辨。同桌间讨论一下。生交流讨论(略)。
(二)展示交流:
预设1:生:我们认为是第七句,因为这一句显出说话者不甘落后,与前面我们对水生嫂的理解比较接近。
生:我再补充一点,前面水生曾打趣说她们是“一群落后分子”,水生嫂说“谁比谁落后多少呢!”显得合情合理。
师:你的说法确实合情合理,其他同学的意见呢?
预设2:生:好象应该是第五句。因为说这话的女人很能干,比较符合水生嫂。
预设3:生:我认为这里没有一句是水生嫂说的。
师:哦?说来听听。
生:第六句首先可以排除;第一句是撅着嘴说的,有点撒娇的味道,气质不像;第四、五、七句充满了不服气,与水生嫂深明大义的特征不符合;第二、三句有可能,但这两句与她沉稳的个性也不能完全匹配。
师:我很赞同这位同学的想法。
(三)精讲点拨:
其实,这时候,究竟谁是水生嫂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了,因为亲身经历了战斗,亲眼目睹了丈夫的歼敌过程使这群妇女的内心起了显著的变化。此时,她们的心理体现出更多的共性,那就是:既有对丈夫不在自己身边的无奈又有对丈夫勇敢抗敌的自豪;同时也激起了自身投入战斗的意愿和信心。
由被动旁观到主动投身战斗反映出这群勤劳能干、淳朴善良,平日里守着家、编着席对丈夫想念牵挂显得真挚多情的荷花淀妇女在斗争中逐步成长起来,显出了乐观勇敢、自尊自强的一面。一起来看最后一段。(板书:真挚多情、乐观勇敢、自尊自强)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从对丈夫理解支持到与丈夫并肩作战,从狭隘的家庭投身抗战的洪流,我们似乎听到了妇女们前进的脚步声。有一部电影叫《战争,让女人走开!》,而今天我们从《荷花淀》里看到,一旦女人也武装起来,哪里还会有打不赢的战争呢?
六、结束语
师:对于这群没有名字,也淡化了肖像,却能和男子一样保家卫国的荷花淀妇女,我们怀有的只能是深深的敬意。这恰如孙犁自己说的:“我以为女人比男人更乐观,而人生的悲欢离合,总是与她们有关,所以常常以崇拜的心情写到她们。”这群朴素得如同淀里随处生长的荷花一般的妇女,她们的心灵像荷花般高洁美好,她们的容貌也一定像荷花般端庄美丽。感谢孙犁,给我们品尝了这样美味的精神食粮;感谢荷花淀的女人们,让我们感受了人情人性的纯美,也看到了中国妇女的成长。
七、个性化研读题:
任选以下各题中你感兴趣的一题,课后作研究性阅读:
1.作为有“诗体小说”之美誉的《荷花淀》,除了语言美、情感美、人物美,景物美和细节美也很突出,同学们课后可以细读课文作些品赏。
2.今天我们通过品味语言赏析了《荷花淀》中的“水生嫂”形象,同学们还可以阅读孙犁的短篇小说《嘱咐》,理解其中的“水生嫂”形象。
3.如果你有兴趣,课后可以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家孙犁及其创作风格(“荷花淀派”)
板书设计:
荷花淀
孙犁
人物 语言 形象
水生嫂 …… 体贴聪慧,深明大义,
任劳任怨
荷花淀妇女 …… 真挚多情,乐观勇敢,
自尊自强
景物美
人物美
语言美(共16张PPT)
荷 花 淀
孙犁
小说
日照一中 赵海民
学习目标:
1.朗读个性化的语言,领会水生嫂及其他荷花淀妇女的形象。
2.通过赏析人物,陶冶学生性情,涵养学生心灵。
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夫妻话别
探夫遇敌
助夫杀敌
快速浏览课文,试用四字短语为小说的3个情节拟一个小标题。
温馨小提示
隔行是小说分段的方法之一
★朗读品味“夫妻话别”中的对话,探究把握水生嫂形象 。
品读语言—领会形象
对比阅读
(语境1)
很晚丈夫才回来……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他们几个呢?怎么了,你?”
“你总是很积极的。”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
“嗯,还有什么。”
很晚丈夫才回来……
女人抬头瞪着他说:“死到哪里去了,这么晚才回来?没你的饭了!”说着拍着手要往灶间走。 “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望着丈夫红涨的脸,“有事快说,我知道,回来晚了,一准没好事!” 水生咧嘴笑了,“你看你,尽瞎猜。”四下里看看又说,“爹呢。” “你还有爹啊,早睡了。” “小华呢?” “你甭跟我打岔,到底有什么事,给我痛快点!”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停下手里的活 ,怔了一下,并不看丈夫的脸,“不就是这么点事嘛,还又是问爹问小华的。婆婆妈妈不直说,我给你热点饭去。”水生一把拉住她,“我吃过了,今天在县里开会,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的眼睛闪闪发光,“这才是我的好丈夫,爹的好儿子,你要是不积极,爹和我都不依你。” 问题: 比较原文和改写后的女人性格及心理的不同。
对比阅读
(语境1)
对比阅读
(语境2)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小华,你带去;爹,你也带上!” 水生说:“那咋成啊!” 水生嫂说:“咋不成?” 水生说:“我们又不是去走亲戚,是去打鬼子,打仗!” 水生嫂说:“哦,那么说我是去走亲戚了?我还要干活哩!” 水生恳求说:“千斤的担子你先担着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水生嫂说:“说得轻巧。你不替我想想,也该替老人、孩子想想。上有老下有小,我的命好苦啊!你这个狠心贼,心里根本没有我,我不想活了…”
抱怨,撂挑子强调家庭困难,对丈夫极不支持,顾小家不顾大局。
★朗读“商量探夫” 片段,领悟以水生嫂为代表的荷花淀妇女群像。
品读语言—领会形象
⑴“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⑵“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⑶“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⑷“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⑸“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商量探夫
★朗读“归途说笑” 片段,领悟以水生嫂为代表的荷花淀妇女群像。
品读语言—领会形象
● 坐在船头脸朝后的一个撅着嘴说:“你看他们那个横样 子,见了我们爱搭理不搭理的!”
● “啊,好像我们给他们丢了什么人似的。”
● “我们没枪,有枪就不往荷花淀里跑,在大淀里就 和鬼子干起来了!”
● “我们今天也算看见打仗了。打仗有什么出奇?只要你不着慌,谁还不会趴在那儿放枪呀!”
● “打沉了,我也会凫水捞东西,我保管比他们水式好,再深点我也不怕!”
● “水生嫂,回去我们也成立队伍,不然,以后还能出门吗?”
● “刚当上小兵就小看我我们,过二年,更把我们看得一钱不值了。谁比谁落后多少呢!”
归途说笑
孙犁,现代著名作家,“白洋淀派”代表人物,茅盾说“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
他的作品有: 长篇小说《 》;中篇小说《 》、《 》;散文集《文学短论》;小说散文结集《 》。这个结集显示了作家成熟了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 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发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河北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 ”,由于他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小说又被称为“ ”。
铁木前传
风云初记
白洋淀纪事
白洋淀派
诗体小说
作家作品简介:
村歌
任选以下各题中你感兴趣的一题,课后作研究性阅读:
★ 1.作为有“诗体小说”之美誉的《荷花淀》,除了语言美、情感美、人物美,景物美和细节美也很突出,同学们课后可以细读课文作些品赏。
★ 2.今天我们通过品味语言赏析了《荷花淀》中的“水生嫂”形象,同学们还可以阅读孙犁的短篇小说《嘱咐》,理解其中的“水生嫂”形象。
★ 3.如果你有兴趣,课后可以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家孙犁及其创作风格(“荷花淀派”)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