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升华与凝华当堂训练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4升华与凝华当堂训练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3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9-22 20:40: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4升华与凝华当堂训练
一、选择题
1.小明打开电冰箱门时,发现后壁结了一层厚厚的霜,形成霜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熔化
C.液化
D.凝华
2.下面四个有关生活实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晾晒在太阳光下的湿衣服不久会变干,是沸腾现象
B.医务工作者戴的护目镜内侧产生水珠,是液化现象
C.炒菜前滴入热锅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是升华现象
D.北方寒冷的冬季玻璃窗上会产生冰花,是凝固现象
3.在学校组织的物理知识情景剧中,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扮演霜、雾、冰、水蒸气,他们的台词正确的是(  )
A.甲:我是由水凝华而来,期间需要吸热
B.乙:我是由水汽化而来,期间需要放热
C.丙:我是由水凝固而来,期间需要吸热
D.丁:我既可以变成甲,也可以变成乙,期间均需要放热
4.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A.凝固
B.升华
C.凝华
D.液化
5.物理课上,老师先让学生观察盛有干冰(固态CO2)的容器外壁出现一层白霜的现象,接着用镊子夹取一块干冰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烧杯中的水立刻剧烈“沸腾”起来,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容器外壁出现白霜是凝固现象
B.水面上方的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
D.水“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使杯中的水吸热后沸腾
6.北方寒冷的冬天,晾在室外结冰的衣服会慢慢变干,该过程的物态变化主要是(  )
A.汽化
B.熔化
C.升华
D.凝华
7.在观察碘升华的实验中,使用甲、乙两种加热方式,都会出现碘蒸气。已知碘的熔点是114℃、沸点是184℃;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4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碘升华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
B.甲中固态碘可能先变为液态,再变为气态
C.甲方式的主要目的是使碘锤受热均匀
D.做碘升华实验,选用图甲装置更加合理
8.冬季,通常可以看到教室的窗玻璃上附着一层小水珠,当室外气温更低时,还会看到窗玻璃上结有冰花。下列关于水珠、冰花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它们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
B.它们均是水蒸气液化形成
C.它们均附着在窗玻璃的室内一侧
D.它们均附着在窗玻璃的室外一侧
9.科学家研发了一种“激光橡皮”,用它发出的激光照射显示字迹的黑色碳粉,可让字迹消失。这是由于黑色碳粉发生了(  )
A.熔化
B.汽化
C.凝华
D.升华
10.冬天嘴里呼出“白气”。下列现象的吸放热与该“白气”形成中吸放热情况相同的是(  )
A.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
B.盛夏,旷野里雾的散去
C.深秋,小草上结满白霜
D.严冬,冰冻的衣服变干
二、填空题
11.物质由__________直接变成__________的过程,称为升华。升华过程需要__________。因此升华有致冷作用。
12.周末,小梅同学在家完成老师布置的小实验: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碎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发现易拉罐的底部外有白霜形成。该白霜的形成是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在形成白霜的过程中会______热量(选填“吸收”、“放出”)。
13.今年韶关是个干旱年,为了使农作物能正常生长,有关部门进行“打炮”降雨,这些“炮”的主要成份是干冰。这是由于干冰在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迅速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周围的气温急剧下降,致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小水滴。
14.如图所示是钻石尘奇观。钻石尘是低空大气中的水蒸气在低温时直接______成微小冰晶漂浮在空中,该过程需要______热量。
15.看似相同的现象在不同的条件时原理是不同的,夏天衣服变干是一种______现象,冬天结冰的衣服变干是一种______现象。(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6.我国民间有句谚语叫“霜前冷、雪后寒”。霜是由于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___________现象而形成的,需要___________热量;雪在熔化时需要___________热量。
17.小华在家发现白炽灯灯丝比新买时候细,这是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瓶饮料,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饮料瓶外表面,水蒸气在液化过程中要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18.如图所示是同学们较熟悉的符号,它们分别代表冰雹、小雪、雾和霜冻四种天气现象,其中雾属于_______现象,霜属于________现象,这两种物态变化的共同特点是:它们在形成的过程中都要______热。
19.图中A、B、C、D、E、F分别表示一种物态变化,其中发生______物态变化时物体都需要吸热;冬天,呼出的“白气”属于______物态变化。(均填图中符号)
20.雾炮车向空中喷洒大量水雾可以进行有效除尘,如图所示。喷洒出的水雾附着在固体小颗粒上,使混合物的重力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浮力,下落到地面;但专家认为该方案欠妥:盛夏,喷射出的水滴还未落地就已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水蒸气;寒冬,喷射出的水滴很快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冰粒,危及道路安全。
三、解答题
21.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1)请根据短文,小红对“霜”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想:“霜”形成的条件是________和_______。
(2)小明为了验证小红的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_______(填“能”或“不能”)验证上述猜想。理由是:_______。
22.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将碘锤放入热水中,观察到碘锤中固态碘逐渐消失,紫色的碘蒸气充满碘锤,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可能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证实猜想,他查询了一些资料:通常情况下,碘的熔点是113℃,碘的沸点是184.35℃,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是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你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答案
1.D
2.B
3.D
4.B
5.B
6.C
7.D
8.C
9.D
10.C
11.固态
气态
吸热
12.凝华
放出
13.升华
吸热
液化
14.凝华
放出
15.汽化
升华
16.凝华
放热
吸热
17.升华
放热
18.液化
凝华

19.A、C、E
D
20.大于
汽化(蒸发)
凝固
21.温度低于0℃
空气湿润
不能
没有提供两种不同的空气湿润环境,无法验证猜想
22.升华
错误
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