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2《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课件(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2《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课件(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1 18:00: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长征胜利万岁
大战中的插曲
【文体知识】
回忆录,一种文学体裁。运用叙述和描写的方法,追述本人或所熟悉的人物、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要求真实可靠,不许虚构。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可以写一件事的始末,也可以写某些片断。以叙述为主,可兼有抒情、议论。语言朴素自然,具有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背景介绍】《长征胜利万岁》
长征的基本路线:
瑞金→突破敌人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
【背景介绍】
1935年10月19日,历尽千辛万苦的红军将士终于到达陕北吴起镇。宁夏二马(马鸿逵、马鸿宾)和毛炳文的骑兵一直尾追红军而来,共有2000多人,对红军形成夹击之势。毛泽东立即电令彭德怀速来一纵队,并找来周恩来、叶剑英、聂荣臻等商量作战方案。战斗中,红军占据绝佳的山地地形,东北军骑兵部队根本不是对手。东北骑兵3师和6师中的三个团,一个团被几乎全歼,两个团被重创。东北军伤亡600多人,被俘700多人,大量马匹丢失,骑兵师师长白凤翔险些被红军活捉。战斗胜利后,中央红军在陕北召开了全军干部会议,毛泽东总结长征经验,部署下面的工作。
【背景介绍】
【背景介绍】《大战中的插曲》
井陉煤矿是日本掠夺我国煤炭资源的最大阵地,当时的井陉矿是我国三大煤矿之一,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矿区有铁路直通正太铁路,往东可迅速出击石家庄,往西据守娘子关天险,最重要的是源源不断为日寇提供燃料。1940年8月20日,百团大战正式开战,井陉煤矿成为八路军首要攻占目标。在各部队的密切配合和战士们的英勇战斗下,八路军解放了3000矿工,还彻底毁灭了井陉煤矿,即使日军运来全部设备重新安装开工,恢复生产至少半年,这对物资本已十分紧张的日军是个极大打击,起到了釜底抽薪作用,被华北日军形容为“挖心之战”。
自主阅读两篇文章,概括各段的意思,划分层次。
【梳理思路】
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第二部分:打长征中的最后一战,伏击二马骑兵,中央红军与红二十五、二土七军会师,洋溢着胜利的喜悦。
第三部分:长征胜利后,召开干部大会,中国革命又掀开了新的篇章。
【梳理思路】《长征胜利万岁》
一、(1)点明事件,写百团大战中救起了二个日本小姑娘。
二、(2--10)回忆救起日本小姑娘的过程;
三、(11--13)聂帅惦念并寻找救起的日本小姑娘,以及战后美穗子回访聂帅。
四、(14--15)点明事件的意义:这段大战中的插曲成为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
【梳理思路】《大战中的插曲》
研读《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感受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情怀。
【研读文本】
篇目
革命事迹
革命精神(情怀、人格)
《长征胜利万岁》
《大战中的插曲》
篇目
革命事迹
革命精神(情怀、人格)
《长征胜利万岁》
回击二马骑兵的吴起镇战斗
赴会路上,邓小平指示为宣传队、机关同志做衣服
全军干部会议,毛主席问候与会干部
毛主席总结长征
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
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篇目
革命事迹
革命精神(情怀、人格)
《大战中的插曲》
聂荣臻在战火中照料日本孤女,并设法将她们送回日方。
聂荣臻给日本军写信
重情义、有情怀;
对部队、对孩子、对工作、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
运筹帷幄,胸怀宽广,人道主义精神。
研读《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文章是如何塑造革命英雄形象的?
【研读文本】
①动作行为描写。如:红四团的指战员与边区苏维埃政府的同志“互相親贺,互诉衷肠”;“我”“骑着马口气跑了三十多里地”的描写等。
②心理描写。如:“我们仍穿着单衣,但情绪很高,心里始终觉得是热乎乎的”,“我的心情和同志们样,十分激动”,“我们越听越激动,越听越高兴,深深感到:胜利来之多么不易”,“只觉得周身的热血直往上涌”等。
红军指战员到达北后无比兴奋和激动的心情:
③环境描写。如:开头部分“吴起镇披着灿烂的阳光在欢迎我们”,灿烂的阳光烘托出指战员灿烂的心情;文末部分“这时太阳在天空露出了笑脸,阳光灿烂”,太阳的笑脸就是在烘托和映射指战员的笑脸。
红军指战员到达北后无比兴奋和激动的心情:
多用细节描写,抓住了人物的动作、心理进行细致的描绘,营造了战前的紧张氛围;
通过写红军迅猛进攻以及敌人落败的状况,“敌人无法控制坐骑,纷纷从马背上跌落下来。有的腿还挂在镫丽,硬给马拖着跑了”这一细致的描写,形象地再现了敌人溃败的狼狈。通过这个画面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战争场景中,引起了读者的共情,同时对长征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红军在吴起镇伏击并歼灭敌军的场面:
如“我牵着她的手,拿来梨子给她吃”“大一点的孩子一直跟着我,常常用小手拽着我的马裤腿”等,写出聂荣臻平易近人,慈爱亲切。
文章以小见大,通过叙述大战中的一个小小的“插曲”,写出中国军人在处理战争中各种问题的方式和态度,体现出中国军人的人道主义精神,这个故事也成为中日友谊的象征。
文章用质朴、自然、亲切的语言回忆过去,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流露出作者理性又真诚的感情。
《大战中的插曲》聂荣臻与日本小女孩相处的若干细节
探究一:探究长征精神的内核
从文中找出,长征的功绩和历史意义的句子,并分析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合作探究】
第42段:文中对长征的功绩和历史意义的表述是借毛主席的讲话表明的。“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作用:照应上文写红军指战员的兴奋激动的感性描写,并上升到理论意义方面,使文章内容深入推进,使读者能更深刻地理解长征胜利的意义。
毛主席对长征的功绩和历史意义的高度评价,是对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的高度赞扬,也使红军指战员更加坚定革命信念,对革命胜利充满信心。
探究长征精神的内核:
探究二:文章全文引述了“我”当时写给日军一封信,占用了较大的篇幅,将这封信的内容删除好不好?为什么?
【合作探究】
不好。
①给日本军写信是“大战中得插曲”这一故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删除,就损害的了故事的完整性。
②这封信是聂荣臻主张在战争中重视对敌人开展政治工作的体现,有助于全面、深刻地表现聂荣臻的形象以及其政治、军事思想和主张。
③信中提到的“国际主义之精神”是对文中所说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的补充与佐证,保留信件原文有利于宣扬和展示八路军奉行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④后文有两个小女孩送交给日军后日军表示“很感谢”的“回信”,这一内容与下文写战后日本人民和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旧军人的反省和悔过形成有机关联。删除信件后,没有前文的这些铺垫,后文的叙述就会显得比较突兀。
回忆录讲求真实、广泛、突出。
真实,就是真实记载作者的经历和观威;
广泛,指回忆录不仅要回忆个人,而且要以个人为主线,广泛反映社会的历史面目;
突出,指回忆录中的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要有个性,事件要典型,有一定的代表性。
结合文本,两篇回忆录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写作特点】
《长征胜利万岁》中作者一方面能够国绕本章节的核心内容“长征胜利”组织材料,另一方面,作者遵循注重实录的原则,对自己没有亲身经历的事件大胆取舍,保证了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和严谨性。比如,对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机关的同志到达吴起镇这一事件,虽然也能够很好地表现红军长征胜利,但由于作者所在的红四团是中央红军的先头部队,先于主力部队到达,对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的情形或许不是十分清楚,于是就一笔带过。同样,对军委警卫连、工兵连在左权参谋长的率领下消灭盘踞在千佛山的一股反动民团,作者因为没有亲历,也只是一笔带过。
①精于剪裁,详略得当,注重实录。
《大战中得插曲》中文章仅交代了“拯救”的梗概和聂荣臻与日本小女孩相处的若干细节,如“我牵着她的手,拿来梨子给她吃”“大一点的孩子一直跟着我,常常用小手拽着我的马裤腿”等,而将两个小女孩在指挥所生活的几天里的许多事情省略掉,从而使故事有梗概,有细节,又不至于显得过于烦琐,节省了篇幅,也为文中的议论留下了空间。
①精于剪裁,详略得当,注重实录。
《大战中的插曲》中所叙述的“八路军拯救两个日本小女孩”事件,与“炮火轰鸣、刀光剑影”的背景百团大战相比,是一件“小事”。本文以这件“小事”,表现了八路军将士坚守的革命的人道主义神,反映了中日人民厌恶战争、渴望和平等宏大主题。
②用小题材来反映大道理。
为实现“中国人民站起来”这一梦想,无数革命志士不屈不挠,奋勇抗争,结合现实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200字左右)
【课后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