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科学测量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浙教版七上科学(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4科学测量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浙教版七上科学(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9-21 23:06: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科学测量
一、单选题
1.下表中不同形状的脸部的排列是有一定规律的。通过细致观察,你认为空格中的脸部形态应是(  )
A.?????????????????????????????????B.?????????????????????????????????C.?????????????????????????????????D.?
2.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A.????????????????????????????????????????????B.???
C.??????????????????????????????????????????D.???
3.要测量1元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
???)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1个硬币的厚度
B.?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硬币的厚度,再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多次测1个硬币的厚度,再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测出10个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
4.小科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一块积木的高度时,测得四次数据分别是2.12厘米、2.13厘米、2.13厘米、2.24厘米,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

A.?2.12
厘米??????????????????????????B.?2.127
厘米??????????????????????????C.?2.13
厘米??????????????????????????D.?2.15
厘米
5.某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测量结果”汇总表,符合实际情况的选项是(
??)
选项
错误操作
测量结果
A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
偏大
B
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使用生锈的砝码
偏小
C
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后读数
偏大
D
测量细铁丝的直径时,在铅笔上没有紧密绕细铁丝
偏小
A.?A???????????????????????????????????????????B.?B???????????????????????????????????????????C.?C???????????????????????????????????????????D.?D
6.以下科学量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细胞膜的厚度约为
1
毫米???????????????????????????????????B.?温州冬天早上最低气温接近
0℃
C.?教室内的体积约为
20
立方米??????????????????????????????D.?大拇指指甲的宽度约为
10
厘米
7.小欢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四次数据是5.12厘米,5.13厘米,5.13厘米,5.22厘米,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

A.?5.15厘米???????????????????????????B.?5.13厘米???????????????????????????C.?5.127厘米???????????????????????????D.?5.12厘米
8.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A.?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
B.?当量筒放置在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把量筒举起
C.?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D.?首先要选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把它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线正对自己
9.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6.64cm、6.27m、6.65cm、6.66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A.?6.55cm???????????????????????????????B.?6.60cm???????????????????????????????C.?6.65cm???????????????????????????????D.?6.6
cm
10.某同学在医务室用体温计测出他的体温为37.7
℃,挂在医务室墙上的温度计的示数为25
℃,当该同学将体温计放在一瓶敞口的酒精中(酒精蒸发时会从周围吸收热量而使环境的温度降低),然后将其从酒精中抽出,它的示数将(??
)
A.?先下降后上升???????????B.?先下降后上升最后保持室温不变???????????C.?示数保持不变???????????D.?一直下降
11.某同学用体温计给一位生病的同学量体温,结果读数为38.4℃。该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又用该温度计依次给生病的甲、乙、丙三位同学量体温,测得结果:甲为38.4°C,乙为38.4℃,丙为39.6℃,则(
???)
A.?甲、乙肯定正确,丙也可能正确
B.?乙、丙肯定正确,甲也可能正确
C.?只有丙的正确
D.?丙肯定正确,甲和乙也可能正确
12.下列实验数据合理的是(
???)
①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科学书的厚度23.6毫米;
②在10毫升试管中加热5毫升水;
③用体温计测出小滨的体温是34.5摄氏度;
④用10mL量筒量取6mL的食盐水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①③
二、填空题
13.正确的操作和读数是准确测量的前提。如图A,该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cm。如图B,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如图C,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铜丝的直径是________mm。
14.下图是某同学进行科学测量的一些示意图:
(1)他测出的水的体积是________,这一小石块的体积是________。??
?
(2)他用刻度尺测一块橡皮擦的长度,橡皮擦的长度是________。用这把刻度尺测得《科学》课本160页的厚度为4.0毫米,则每张纸的厚度为________。
三、解答题
15.有一支未刻刻度的温度计,1个标准大气压下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液柱的长度为8cm,当玻璃泡放在的沸水中时,液柱的长度为28cm,
(1)对于这支温度计而言,液柱伸长1cm,温度上升多少℃?
(2)现在,发现液柱的长度为13cm,则现在温度为多少℃?
四、实验探究题
16.实验室用排水法测量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时,老师总是强调先要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
(1)“适量”是指能用排水法测量出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的水量范围,其中最多水量是指物体放入量筒后,液面恰好到达________时的水量;最少水量是指物体放入量筒后,量筒内最低液面满足________时的水量.
(2)现有一块小石块(体积为15立方厘米)、100ml的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细线、水等.请选上述材料,设计用排水法粗略测量小石块体积的“最少水量”的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
①用细线系住小石头,放入量筒内.
②往量筒内倒水,________.
③将小石块取出,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即为最少水量.
(3)利用100ml的量筒,用排水法能测出上题中小石块体积的“适量的水”可能有(?
).
A.5毫升
B.50毫升
C.80毫升
D.95毫升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C
【解析】【分析】仔细观察图形可看出题中主要包含三种脸形是由嘴的形状决定的,寻找脸部的排列规律时可以从表格的行与列去找,也可以从对角线进行寻找。
【解答】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表格中的前两列或前两行都是由三种不同脸形组成的,可推知第三列或第三行也应该包含三种不同的脸形,根据已有脸形可知,缺少C选项的脸形,所以C选项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答案】
A
【解析】【分析】刻度尺的使用规则:①刻度尺要与被测部分对齐;②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测量的始端与0刻度线对齐,如果0刻度线磨损,可以与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测量结果要减去前面的数值;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④读数时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要写单位.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刻度尺要注意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
【解答】解:
A、铅笔左侧与刻度尺0刻度线对齐,并且紧靠刻线.此方法正确;
B、刻度尺刻线一侧没有靠近铅笔.此方法错误;
C、铅笔左侧没有与0刻度线或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此方法错误.
D、铅笔没有紧靠刻度尺有刻线的一侧.此方法错误;
故选A.
3.【答案】
D
【解析】【分析】对于一些非常微小的物理量,可以使用“累积法”进行测量,即测量几十、几百个相同的物理量,然后除以个数即可,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元硬币的厚度太小,直接测量无法很大,可以使用“累积法”测量,即:用刻度尺测出10个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4.【答案】
C
【解析】【分析】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短,结果略有不同但相差不大,据此去掉错误数据,然后求出剩余数据的平均数即可。
【解答】比较可知,2.24cm明显偏大,将其去掉。
那么这个物体的测量值为:。
故选C。
5.【答案】
B
【解析】【分析】(1)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分析;
(2)根据测量结果=分析;
(3)将沸水的温度与温度计的温度比较即可;
(4)根据测量结果=分析。
【解答】A.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会偏小,故A错误;
B.生锈的砝码质量增大,即质量标准增大,根据“测量结果=”可知,测量结果偏小,故B正确;
C.沸水的温度远远高于温度计的温度,因此温度计离开沸水后示数会减小,故C错误;
D.测量细铁丝的直径时,在铅笔上没有紧密绕细铁丝,那么测出的结果就是铁丝的直径和中间空隙的和,即长度偏大,根据“测量结果=”可知,计算出的铁丝直径肯定偏大,故D错误。
故选B。
6.【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有关长度、温度和体积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细胞膜的厚度约为7~8nm,故A错误;?
B.温州冬天早上最低气温接近
0℃
,在正常范围内,故B正确;
C.教室长、宽和高大约为10m、8m和3m,那么教室内的空气体积约为
:V=10m×8m×3m=240m3

故C错误;
D.大拇指指甲的宽度约为
1厘米,故D错误。
故选B。
7.【答案】
B
【解析】【分析】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略有差异,但是相差不大,据此去掉错误的数值,然后求出剩余数值的平均值即可。
【解答】比较可知,5.22cm明显偏大,为错误数据,将其去掉。
那么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
故选B。
8.【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分析判断。
【解答】A.
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当量筒放置在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应该下蹲,视线与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故B错误符合题意;
C.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故C正确不合题意;?
D.首先要选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把它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线正对自己,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9.【答案】
C
【解析】【分析】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略有差异,但相差不大,据此去掉错误数据,然后计算出剩余数据的平均值即可。
【解答】比较可知,6.27m明显偏小,将其去掉,
则该物体的长度为:。
故选C。
10.【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体温计的结构特点分析。
【解答】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弯曲,当温度下降时,液体的体积缩小,但是它不能依靠自身重力流回液泡,这就是体温计能够离开人体读数的原因。因此体温计的示数在不甩动的情况下,只能上升不能下降。体温计上沾有酒精,虽然酒精吸热会造成温度计的温度下降,但是它的示数保持不变,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1.【答案】
D
【解析】【分析】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弯曲,因此水银柱不能在重力作用下流回液泡,则它的示数只能上升不能下降,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原来体温计的示数为38.4℃,甲和乙的示数还是38.4℃,没有变化,那么它们的体温可能低于或等于38.4℃;而丙的示数为39.6℃>38.4℃,即示数上升,那么丙的体温肯定正确。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2.【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测量工具的使用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①科学书的厚度23.6毫米,那么刻度尺的分度值为毫米即可,故①正确;
②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总容积的1/3,在10毫升试管中最多加入3mL水,故②错误;
③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而人的体温大约在37℃左右,故③错误;
④用10mL量筒量取6mL的食盐水,水的体积小于量筒的量程,故④正确。
那么正确的是①④。
故选C。
二、填空题
13.【答案】
3.10-3.20之间均可;零下7或-7;1.2或1.3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A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分别记录木块所对的两个刻度,最后将它们相减即可;
(2)根据图片B确定温度计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液面的位置读出温度值;
(3)根据图片C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分别记录金属丝所对的两个刻度,最后将它们相减得到直径的和,最后根据计算即可。
【解答】(1)根据图甲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那么木块的长度为:3.20cm-0.00cm=3.20cm;
(2)根据图B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那么温度计的示数为-7℃;
(3)根据图丙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那么铜丝的直径和为:1.80cm-0.50cm=1.30cm=13.0mm;铜丝有10圈,那么铜丝的直径为:。
?
14.【答案】
(1)20ml;20cm3
(2)3.30厘米(3.28-3.32都可以);0.05mm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量筒的分度值,然后读出甲的示数,也就是水的体积。甲、乙两个量筒内的示数之差就是石块的体积。
(2)根据丙图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然后根据准确值+估读值分别记录橡皮擦所对的两个刻度值,最后将它们相减得到橡皮擦的长度。
?
?
?
?
每张纸上有2页,据此计算出课本上纸的张数,然后用总厚度除以纸的张数即可。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2mL,那么水的体积诶20mL,乙量筒内水和石块的总体积为40mL,那么石块的体积为:40mL-20mL=20mL=20cm3;
(2)《科学》课本的纸的张数为:160÷2=80(页),那么每张纸的厚度为:。
三、解答题
15.【答案】
(1)由题意可知,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对应的液柱长度为8cm
,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对应液柱的长度为28cm,所以100℃对应的长度是20cm,由此可计算出每1cm对应的温度值:

所以液柱伸长1cm,温度上升5℃。
(2)现在,发现液柱的长度为13cm,则现在温度为
:(13cm-8cm)
×
5℃=25℃。
【解析】【分析】1、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根据题中两者之间的长度可计算出1cm表示的温度;
2、液柱8cm处的温度是0
℃?,计算出13cm距离8cm的长度,根据每1cm表示的温度可计算出这一段距离对应的温度值可得到13cm处的温度。
四、实验探究题
16.【答案】
(1)最大量程;没过小石块
(2)待水快没过小石块时,再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水,使水面恰好没过小石头.
(3)A,B,C
【解析】【分析】(1)最大量程是量筒可以量取的最大值,所以水不能超出这个范围;测量石块体积需要水没过小石块,用没过时的体积减去不放石块时水的体积就是小石块的体积了。
(2)②停止倒水的标准是水没过石块,但是为了提高测量的精确程度,要在没过前停止,然后用胶头滴管调节水面,直到刚刚没过石块为止。
(3)石块的体积加水的体积要小于等于100mL,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适量”是指能用排水法测量出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的水量范围,其中最多水量是指物体放入量筒后,液面恰好到达最大量程时的水量;最少水量是指物体放入量筒后,量筒内最低液面满足没过小石块时的水量.
(2)②往量筒内倒水,待水快没过小石块时,再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水,使水面恰好没过小石头;
(3)因为5mL+15mL=20mL,50mL+15mL=65mL,80mL+15mL=95mL,它们都小于100mL,故A、B、C正确;
因为95mL+15mL=110mL>100mL,故D错误。
故选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