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2 上、下、前、后课件+教案+反思+素材(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2 上、下、前、后课件+教案+反思+素材(共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9-22 11:40:13

文档简介

《上、下、前、后》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第9页内容、第11页“练习二”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上与下、前与后它们具有相对性,体会物体“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2.在学习活动中,借助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抽象出四个方位词,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把学生生活中的位置认识提升到数学化的认识,体会方位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正确辨认“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前、后”的相对性。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交通情景挂图、图示卡片、数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前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上、下、前、后等空间方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表述清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将学生的生活中位置经验转化为数学化位置的认识,能用四个方位词准确的表达物体所在的位置。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江上大桥图。
老师:观察图片,你都看见了什么交通工具?(请学生认真观察图片,依次请代表作答,并课件出示对应交通工具。)
预设:轮船、客车、大货车、小汽车、动车。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情境引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抢答形式及中学生课堂注意力,培养他们认真观察的习惯以及沟通的能力。
二、交流辨析,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认识“上、下”。
老师:图片上的这些交通工具都有些什么位置关系?(请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活动,初步感受上、下、前、后,从而揭示课题。
2.教学“上、下”的位置关系。
(1)学生观察,交流讨论:
①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②你能用“上、下”这样的词说一说这些交通工具的位置吗?
③大家一会儿说火车在上面,一会儿又说火车在下面,火车到底在哪里呀?这是怎么回事啊?
④怎样才能说清楚呢?(板书:上下)
(2)老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我们一起讨论这里的动车和大货车的位置关系。
(课件圈出动车和大货车)按照完成题目
“( )在( )的上面
( )在( )的下面”
的思路教学上下的含义:上:位置在高处;下:位置在低处。
(3)练习:轮船的上面有什么?
(4)小结:有时我们需要说清楚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这样别人才能听明白各种物品的位置。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主题图,让学生在对这幅情境图的观察和表述中,根据动车和大货车的位置关系,认识“上、下”方位。
3.教学“前、后”的位置关系。
(1)学生观察,交流讨论。
①你又看到了什么?
②你能用“前、后”这样的词说一说这些车的位置吗?
【提示】行驶的车辆,车头所在的方向为“前”,车尾所在的方向为“后”。
③大家一会儿说卡车在后面,一会儿又说卡车在前面,这又是怎么回事啊?
④怎样才能说清楚呢?
(2)老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我们一起讨论这里的大货车和小汽车的位置关系。(课件圈出大货车和小汽车)
按照完成题目“( )在( )的前面
( )在( )的后面”
的思路教学上下的含义:
前:车头所在的方向为“前”;
后:车尾所在的方向为“后”。
练习:大客车的前面是什么?
(4)小结:在说明位置时,有时需要我们说清楚是谁和谁在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在对图中交通工具的位置的表述中,认识“上、下”、“前、后”方位。初步感受“上、下”,“前、后”方位的相对性。体会到对于两个物体,它们之间“上、下”“前、后”的关系是一定的;对于三个物体,由于选择的比较对象不同,造成位置关系不同,它们之间“上、下”“前、后”的关系也会不同。
4.上、下和前、后的相对性。
课件出示前面的结论,学生观察,交流讨论“发现了什么”。
小结:上、下和前、后是两对相对的位置关系,不能孤立存在。
三、巩固练习,强化认知
1.说一说练习(口头)。
请你用“上、下、前、后”说一说教室里的人或者物品的位置。说清 在 的上面, 在 的下面; 在 的前面; 在 的后面。
2.课本第9页“做一做”。
“做一做”:让学生把课桌上的文具按要求的上下位置关系摆放,加深对上下位置关系的认识。同时整理好桌面,使之整洁有序,也能使学生感受确定的位置关系能够带来“秩序”。
(2)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设计意图】将练习转化为在现实空间进行的活动,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正确辨认、使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课本第11页“练习二”第1题。
(1)讨论:小玉在小兵的前面还是后面呢?你是怎样想的?
(2)小云在小华的前面还是后面呢?
(3)说一说:还有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
小结:一般情况下,我们把“面”对的方向叫做“前”,所以小玉的前面是小兵,小兵的前面是小玉。小云在小华的前面。
【设计意图】结合现实活动,让学生对“前、后”有进一步的认识。
4.课本第11页“练习二”第3题。
本题让学生结合熟悉的“龟赛跑”故事,说一说各个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其中,指向“终点”的方向是“前”,即动物运动的方向是“前”,例如,乌龟比兔子离终点更近就说“乌龟在兔子的前面”或者说“兔子在乌龟的后面”。这种“约定性”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看一看:通过视频让学生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情节。
贴一贴:让学生动手完成,老师巡视,后集体交流。
看图讲故事:说一说,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设计意图】结合熟悉的龟兔赛跑故事以及生活经验,明确指向“终点”的方向是“前” ;同时让学生在“平面图”上辨认“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1.老师带领学生回顾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并出示课件。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回家后,观察一下自己的卧室,把你卧室内物体的位置说给爸爸妈妈听。第二天回到学校,向同桌介绍一下自己的卧室。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7张PPT)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2
0
2
1
第1课时 上、下、前、后
位 置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01 情境导入
观察图片,你都看见了什么交通工具?
轮船
大货车
客车
小汽车
动车
02 探究新知
它们有什么位置关系?
______在______上面
______在______下面
认识上、下
上:位置在高处
下:位置在低处
动车和大货车有什么位置关系?
的上面有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轮船的上面有什么?
认识前、后
______在______前面
______在______后面
小汽车在大货车车头位置
大货车在小汽车车尾位置
大货车和小汽车有什么位置关系?
大客车的前面是什么?
的前面是
________________
大客车的车头位置
上、下和前、后的相对性
你发现了什么?
上、下和前、后是两对相对的位置关系,
不能孤立存在。
再看图说一说。
03 学以致用
1.做一做。
(教材第9页“做一做”)
把 放在 的下面,把 放在 的上面。
小东的前面是小玉

2.小东的前面是谁?小云在小华的( )面。
(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1题)
再看图说一说。
3.把111页中的 、 贴在图中。
用前、后、上、下、看图讲故事。
(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3题)
04 课堂小结
上、下
上是指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
下是指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
上、下是两个具有相对关系的方位,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
前、后
前:一般面对的方向是前;
后:背对的方向是前。
前、后是两个具有相对关系的方位,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上、下、前、后》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精心设计了让学生用眼观察、动口表达、动手操作、用心思考的活动。使学生始终在教师创设的具体场景中轻松、愉快地学习上、下、前、后的空间位置关系。以下这对这节课两方面的总结。
一、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同时,正是通过生活经验,学生经历一个从具体到逐步抽象的过程。在教学这节课时,由于学生对“上下”、“前后”并不陌生,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所以我设计了“我说你做”、“说反话,做动作”,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认知水平,展示自己的认知个性,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为学生主动学习打下基础。
二、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课堂教学中,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有意识地体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能够亲自参加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把课本中的例题、结论等,转化为学生能够亲自参加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把课堂作为数学活动的舞台,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找出自己身边上下前后的物体位置,让学生在自由、活跃的氛围中学习,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变的有趣。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