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1整理和复习课件+教案+反思(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1整理和复习课件+教案+反思(共1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9-22 14:17:04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1 长度单位
整理和复习
01
单元小结
厘米的测量
认识厘米
认识米
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
厘米和米
单位与数据相结合
借助参照物
解决问题
线段的特征
线段的画法
线段
长度单位
02
知识梳理
知识模块 具体内容
厘米和米
厘米和米是计量物体长度的单位。
1米=100厘米
一端对着刻度0,另一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两个刻度相减所得的差就是物体的长度。
知识模块 具体内容
线段
特征:1.线段是直的;2.有两个端点;3.可以量出长度。
画法:以尺子的刻度0为起点,是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上几厘米的地方。
03
综合训练
约( )米
( )米( )厘米
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1. 量一量。
(教科书第9页练习一第5题)
2. 先估计,再用尺量。
( )厘米
( )厘米
( )厘米
( )厘米
( )厘米
( )厘米
( )厘米
( )厘米
( )厘米
( )厘米
( )厘米
3
2
4
3
3
2
2
2
2
2
2
量长方形和正方形,你发现了什么?
(教科书第9页练习一第6题)
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3. 谁说的对?在括号里画“√”。
( )
( )
( )


(教科书第10页练习一第10题)
4. 量一量,乌龟要爬( )厘米就能吃到小鱼。
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6
(教科书第10页练习一第11题)
问:小蚂蚁要爬多少能吃到苹果?
答:7厘米。
【答案不唯一】
04
易错辨析
1. 量一量。
铅笔比4厘米短一些。
改正:铅笔长4厘米。
2. 小明的身高是96厘米,小红的身高是1
米,谁比较高?
96>1,小明比较高。
要先统一单位,再进行比较。
改正:
1米=100厘米,96<100,小红比较高。
3. 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画线段时,要标出左右两个端点和具体长度。
改正:
5厘米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整理与复习
《长度单位》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内容,也是在比较物体长短的基础上学习的。尽管学生已有这方面的经验和基础,但由于长度单位及其操作应用是多种知识的综合,针对二年级的小朋友的认知能力来说,难了点。
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1厘米和1米、用厘米测量线段和较短的物体的学习中并不感到困难,但是在将物体从直观表象抽象成文字表述后再让其选择合适的单位时,一部分孩子就不能正确的对长度单位进行选择,这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有一定的关系。长度单位的选择需要孩子在亲身经历中有所经验积累。针对小朋友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给学生安排了互动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能更自然、更主动地进行交流合作,互帮互助,共同发展提高。
注重学生个体参与的过程性与实效性,让学生全程参与,全员参与,有效参与,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不同层次的发展,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例如: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时,让每个学生用手比一比,动手测—测,量一量,用眼看一看,用口说一说,用脑想—想,估一估,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的始终。如先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体会每一大格的长是1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再让学生找一找身边、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为1厘米,学生找出了很多,如:手指的宽度、一节手指的长度、牙齿、鼻孔、眼睛、田字格等等,这是我课前没有想到的,我想对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最后用手势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正确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建立几厘米的长度观念。
然后应用厘米来估一估、量一量、辨一辨,让学生在尝试测量、比较、交流中,逐步总结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课堂上学生有的用把物品左端对准0刻度,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这种方法,也有的学生采取其它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一格一格的数的方法,通过让他们对比,明白前一种方法方便且快。在判断中,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在建立米的观念时,由于长度较大,个体不易完成操作,就安排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如:两人合作,用10厘米的学具摆出1米,再进行观察比较,认识米与厘米的关系;测量时,一人测量,另一人记录。以此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测量方法之后,我让他们用直尺选择身边喜欢的事物进行测量,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开始量书本、练习本的长和宽;有的量铅笔的长;有的量刀子等,达到了在玩中练,在练中玩的学习效果。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体会数学的内在价值。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而这些活动对于建立学生正确的表象、形成良好的数感,有着重要意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整理与复习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知识有系统性的认识,初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想,同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目标解析
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操作中回顾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的知识,并在不同的操作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牢固掌握长度单位的知识。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一)设问中揭示课题
1.情境中设问
测量物体的长度应用到什么单位名称?这学期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揭示课题
板书:长度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及教师的设问,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操作中梳理知识
复习长度单位
(1)回顾已学过的长度单位。
测量铅笔的长度应选( )作单位,测量一棵树的高度应选( )作单位。
①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长度单位。
②思考:测量物体的长度应选谁作单位?
③指定学生汇报想法,并举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来加以说明。
④学生汇报: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2)及时练习。
①填一填: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②量一量:量出下面指定线段的长度,并指定学生说说测量的方法。
③画一画:(课件出示下面的题目。)
a.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b.画一条比5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c.画一条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设计意图】在复习长度单位时,没有单纯地进行知识点的复习,而是让学生在“量一量、画一画” 等操作活动中,经历复习知识的全过程,避免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同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加深对所复习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总结中畅谈收获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感受或体会?觉得哪些地方还有疑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